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7例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亚鹏;李帅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47例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前和教育后6个月测评患者肺功能,并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教育后6个月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 健康教育能帮助门诊患者了解更多慢阻肺防治知识,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作者:张丽

    对我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呼吸科2003年收治的COPD 38例,均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男27例,女11例,年龄51~78岁.并有计划的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同时指导家属参与.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发放自设问卷,调查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的情况.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管理策略

    作者:左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患者数目多,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是一个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有效管理,例如督导患者戒烟、氧疗、肺康复治疗等[1,2],是减少COPD急性发作、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开支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 呼吸道的湿化和雾化治疗

    作者:陈杭薇

    呼吸道的湿化及雾化疗法系用湿化或雾化的装置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解痉、消炎、祛痰等)及全身治疗的目的。由于其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近年来临床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在此将本治疗方法及其优缺点、进展做一综述[1]。1 湿化和雾化治疗的意义  为了维持呼吸道粘液—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人体呼吸道内必须处于体温饱和湿度状态(即在37℃时气道内的湿度为100%,即44mg/L)。1.1 吸入气湿化不足对气道的影响1.1.1 损伤粘液—纤毛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呼吸道的纤毛运动,可在20~30min内将气管隆突部位的分泌物送到声带。当气管内相对湿度仅有70%时(约30mg/L)即可使纤毛运动明显受损。干燥的气体可使纤毛输送分泌物时间延长到3~5h。1.1.2 肺功能下降 动物实验证明吸入干燥气体可降低肺的顺应性。当吸入20℃水蒸气饱和的气体(仅相当于体温饱和水蒸气18%时),仅1.5h内即可见肺顺应性进行性下降。其原因是粘液栓造成气道阻塞,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使肺小叶或肺不张所致。1.1.3 引起呼吸道炎症 干燥气体的吸入,使气管和支气管粘液干燥,分泌物粘稠,继而细菌繁殖,引起炎症甚至形成粘膜溃疡,坏死粘膜组织脱落,引起严重呼吸困难或窒息。1.2 雾化及湿化对气道局部病变的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主要病变在大小气道,表现为支气管粘膜炎症、水肿、增殖、腺体分泌亢进,气道阻塞加重导致肺功能进行性下降,肺和各级支气管的纤维化病变导致血管床减少,是肺动脉高压及肺心病形成的重要原因。支气管的雾化治疗,药物直接在局部起到稀释分泌物,抗感染和解痉作用,减轻了炎症的发展[2~6]。

  • MSCT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作者:陈晓飞;应华娟;李盛;王华英;马坚;彭卫东;俞万钧

    目的 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评价MSCT诊断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价值.方法 对53例COPD患者(轻中度组13例、重度组22例及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18例)和3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肺功能和MSCT检查.记录肺功能和右心室功能参数.比较各组右心室功能差异,分析COPD患者肺功能与右心室功能的相关性.分别绘制右心室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的ROC曲线,评价MSCT在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以预试验确定的右心室SV<48 ml或EF<40%作为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标准,计算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4组间右心室舒张末容积(EDV)、EDV/体质量指数(BMI)、SV、SV/BMI及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收缩末容积(ESV)及ESV/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OPD患者右心室SV/BMI、EF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r=0.321、0.296,P=0.019、0.03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 (r=0.305、0.280,P=0.026、0.043)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r=0.457、0.351,P=0.001、0.001)均呈正相关.分别绘制右心室EF、SV ROC曲线,AUC分别为0.973、0.930(P均<0.001),MSCT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敏感度分别为77.77%、77.77%,特异度分别为98.59%、88.63%.结论 COPD患者在未达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前右心室功能已出现减退,且其肺功能与右心室功能呈正相关.MSCT能早期发现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不全,且对于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重要价值.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气肿空间分布对肺功能及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

    作者:喻晴;沈其晓;韩丽莹;黄晶晶;全显跃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气肿空间分布对肺功能及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对84例COPD患者行胸部MSCT,应用COPD分析软件自动测量各肺叶低密度区容积百分比(LAA%),分析各肺叶LAA%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根据肺气肿异质性指数将患者分为无肺气肿组及肺气肿组,其中肺气肿组又分为上叶肺气肿为主亚组和下叶肺气肿为主亚组;比较2组肺功能指标以及肺气肿组内2亚组临床严重程度差异.结果 各肺叶LAA%均与单次一氧化碳弥散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SB%pred)呈负相关;除右肺中叶外,其余肺叶LAA%均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FEV1的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呈负相关,与响应频率(Fres)呈正相关.2组间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气肿组内2亚组间FEV1%pred及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res、DLcoSB%pr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气肿组内2亚组间临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P=0.041).结论 COPD患者肺气肿空间分布影响肺功能及临床严重程度.下叶肺气肿为主患者肺功能相对较差,临床严重程度更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T表型分类与肺功能检查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黄小波;王述红;郑霞;张剑;华正锋

    目的 探讨不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T表型CT特征与肺功能检查(PFT)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COPD患者CT和临床资料,其按CT特点将其分为A型、E型和M型,CT图像中检测肺气肿区域体素容积占全肺容积的百分比,即像素指数(PI-950),比较不同分型COPD患者PI-950差异,并分析PI9s0与PFT指标,包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残气量(RV)/肺总量(TLC)的相关性.结果 A型32例、E型19例、M型21例,其PI 950分别为5.17% (1.63%,7.97%)、26.70%(19.79%,44.13%)和23.20%(15.24%,32.49%),A型低于其他两型(P均<0.05).A型和E型患者PI-950均与FEV1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和FEV1/FVC呈负相关、与RV/TLC正相关(P均<0.05),M型患者PI-950与FEV1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RV/TLC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通过CT特征对COPD进行分类可为COPD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 超声测量膈肌运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作者:马瑛;叶熊;胡利华;马媛;陈明

    目的 探讨M型超声测量膈肌头尾向运动幅度与运动时间变化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价值.方法 运用M型超声观察68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和6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膈肌头尾向运动幅度与运动时间,比较两组间平静呼吸与深呼吸时膈肌运动幅度与运动时间,分析膈肌运动幅度与肺功能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判断M型超声诊断COPD的效能.结果 平静呼吸时,COPD组双侧膈肌运动幅度大于对照组;深呼吸时,对照组双侧膈肌运动幅度大于COPD组;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对照组右侧的膈肌运动时间均大于COPD组(P均<0.05).深呼吸时,膈肌运动幅度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均呈正相关(P均<0.05).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膈肌运动幅度诊断COP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3、0.858;膈肌运动时间诊断COPD的AUC分别为0.620、0.678.结论 M型超声可通过判断膈肌运动情况快捷地评估膈肌功能,可辅助诊断COPD.

  • 多层螺旋CT定量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衰减值

    作者:张洁;于铁链;吴琦;叶宁;曹杨;张静;周宁

    目的 应用16层螺旋CT扫描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衰减值与肺功能检查结果 的相关关系.方法 COPD患者共50例,均行16层螺旋CT检查和肺功能检查.通过直方图技术测量全肺平均衰减值(MLA)、小于-910 HU和小于-950 HU阈值的像素指数(PL910、PL950),评估MLA、PL910及PL950与肺功能检查结果 问的相关关系,并比较COPD 0~4级组间MLA、PL910及PL950的组间差异.结果 MLA、PL910及PL950与肺功能指标间均存在相关关系,与反映存在气流受限的指标FEV 1%FVC(%)相关关系强,PL950与肺功能检查结果 间的相关关系较MLA、PL910强.PL950较MLA、PL910更能反映组间差异.结论 CT定量研究COPD肺衰减值可对患者肺实质改变进行全肺三维立体评估.PL950可作为CT定量评估COPD患者肺实质改变较敏感的指标.

  • 极速成像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颈动脉僵硬度

    作者:王艳秋;刘爽;张立敏;杨军

    目的 探讨极速成像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颈动脉僵硬度的价值.方法 48例COPD患者(COPD组)和45名志愿者(对照组)接受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后,应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测量颈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ufPWV),包括收缩期起始时PWV值(PWV-BS)及收缩期结束时PWV值(PWV-E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PWV-BS值和PWV-ES值均升高(P<0.05);COPD患者ufPWV值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呈负相关(PWV-BS:r=-0.40,P<0.01;PWV-ES:r=-0.41,P<0.01).结论 极速成像技术可早期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 CT定量分析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小血管改变

    作者:于楠;金晨望;李艳;马军超;辛晓敏;高俊刚;郭佑民

    目的 探索CT定量分析手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血管变化的识别能力,分析COPD患者肺小血管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121例COPD患者,其中48例患者有2次扫描结果,间隔时间超过1年.肺气肿定量以-950 HU密度以下低衰减区体积占总肺体积的百分比(%LAA-950)表示,单位面积内肺小血管的数量反应肺小血管的改变.分析各级二维平面内血管数量与%LAA-950的相关性.结果 右肺上叶尖段路径第5级支气管与全肺%LAA-950呈明显负相关(r=-0.87,P<0.01).对比48例COPD患者的2次扫描结果,发现吸烟者(P=0.02)较既往吸烟者(P=0.07)单位面积内血管数量减少更明显.结论 CT定量分析COPD患者肺小血管数量的改变,具有直观、可量化的优点.COPD患者肺小血管的改变受吸烟状态和肺气肿的影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小气道重塑及肺叶水平肺气肿的CT定量分析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管宇;范丽;夏艺;刘士远;姜彦

    目的 MSCT定量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小气道重塑及肺叶水平气肿指数(EI),并探讨小气道定量参数分别与肺功能、气肿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60例COPD患者接受肺功能检查后行吸气相MSCT扫描,应用COPD自动分析软件获得右肺上叶尖段(RB1)、右肺中叶外侧段(RB4)、右肺下叶后基底段(RB10)、左肺上叶尖后段(LB1)、左肺下叶后基底段(LB10)第4~6级平均支气管腔内径(LDmean)、平均管壁厚度(WTmean)及管壁面积占支气管断面总面积的百分比的平均值(WA %mean)并计算同级支气管各参数平均值,同时获得5个肺叶肺气肿指数(EI,EI=每个肺叶CT值低于-950 HU的容积/肺叶容积).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级支气管定量参数与EI、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第4级支气管各定量参数与肺功能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第5、6级支气管的WA%mean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百分比(FEV1%)呈负相关(P<0.05),且相关系数随着支气管管径的变小而增加.在右肺上叶水平,第6级支气管WA%mean与右肺上叶EI呈正相关(r=0.66,P=0.02),左肺下叶水平第6级支气管LDmean与左肺下叶EI呈负相关(r=-0.66,P=0.01).结论 MSCT定量成像能有效评价COPD小气道重塑及肺气肿,且肺气肿程度与小气道重塑有一定相关性.

  • 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尹子铭;高莉;王霄英;刘建新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COPD组87例,对照组29例,进行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和常规肺功能检查,两次检查时间间隔小于30d,研究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CT肺容积参数对COPD诊断和分级的临床价值.结果 CT容积扫描获取的肺气肿容积比例与肺功能分级、RV(实际/预计%)、TLC(实际/预计%)、RV/TLC(%)、FEV1(实际/预测%)和FEV1/VC MAX(%)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r分别为0.560,0.309,0.246,0.280,-0.522,-0.599,P均<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全肺肺气肿容积比例、右肺肺气肿容积比例和左肺肺气肿容积比例诊断COP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3、0.822和0.917(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测量的肺气肿容积与肺总容积之比和肺功能分级相关,对诊断COPD有预测意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小气道CT定量研究

    作者:纪蒙蒙;耿鹤群;杨飞;朱晓龙;邹殿俊;崔书君

    目的:探讨CT定量测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患者支气管面积及径线、两期COPD综合评估对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的价值,以及两者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52例COPD患者分别于加重期及缓解期行64排螺旋CT胸部扫描及肺功能检查,测量两期右肺上叶尖段及其a亚段支气管气道壁面积及径线气道壁厚度(WT)、气道壁厚度与气道外径比(TDR)、气道壁面积(WA)、气道壁面积占总横截面积的百分比(WA%),分析两期气道指标差值与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率(FEV1/FVC)、COPD评估问卷(CAT)、呼吸困难程度评估问卷(mMRC)、6 min步行试验(6MWD)差值的相关性。结果52例患者缓解期较急性加重期COPD综合评估指标FEV1%、FEV1/FVC、CAT、mMRC、6MWD均有明显改善(t=-4.119、-2.583、4.012、3.321、-3.892,P<0.05);急性加重期较缓解期亚段支气管WT、TDR、WA、WA%均增大(t=3.025、2.341、2.204、2.124,P<0.05);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段支气管仅T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0,P<0.05);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亚段支气管各指标差值与FEV1%、FEV1/FVC、CAT、mMRC、6MWD相关性较段支气管显著。结论COPD综合评估可以辅助诊断急性加重期COPD;高分辨率CT可以显示支气管重塑及急性加重期气道壁改变情况,且亚段支气管定量测量与患者COPD综合评估指标差异有良好的相关性; COPD综合评估可能较肺功能参数对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意义更大。

  • 多层螺旋CT肺气肿指数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叶功能

    作者:牛朋影;蔡中;哈若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肺气肿指数(EI)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叶功能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临床确诊的COPD患者(研究组)和34例CT胸部体检且肺功能正常者(对照组)均行MSCT及临床肺功能检查.测量肺容积、肺气肿容积(EV)、EI,分析全肺及肺叶EI与第1秒用力肺活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的相关性,比较两组各肺叶EI总和与全肺EI之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呼吸两相各肺叶及全肺E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深吸气相右肺上叶EI值与FEV1/FVC呈正相关(r=0.400,P<0.05),其他肺叶及全肺EI值与FEV1%(r=-0.693~-0.498,P<0.05)、FEV1/FVC(r=-0.765 ~-0.353,P<0.05)呈负相关;深呼气相各肺叶及全肺EI值与FEV1%(r=-0.729~-0.473,P<0.05)、FEV1/FVC(r=-0.769~-0.353,P<0.05)均呈负相关.结论 MSCT测量全肺及各肺叶EI值与肺功能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采用EI值能够判断COPD患者全肺及肺叶的损伤程度及功能.

  • 超声心动图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功能的价值

    作者:朱博鹰;李青;左红卫

    目的:应用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的右心功能超声指标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右心功能,并寻找一个可靠敏感指标运用于常规检查中。方法:64例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肺功能Ⅱ级29例,Ⅲ级35例;另选择3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3组无年龄及性别差异。测量3组19项指标,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级、Ⅲ级同健康成人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右室流出道(RVOT)近端内径对照组(29.08±2.12)mm,肺功能Ⅱ级(31.04±2.95)mm,Ⅲ级(32.00±3.45)mm,对照组与肺功能Ⅱ、Ⅲ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右室基底径对照组(31.15±4.83)mm,肺功能Ⅱ级(33.86±3.75)mm,Ⅲ级(34.06±4.41)mm,对照组与肺功能Ⅱ、Ⅲ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室壁厚度对照组(4.53±0.50)mm,肺功能Ⅱ级(5.15±1.07)mm,Ⅲ级(5.27±0.91)mm,对照组与肺功能Ⅱ、Ⅲ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腔静脉塌陷率对照组(56.23±4.23)%,肺功能Ⅱ级(31.51±10.13)%,Ⅲ级(28.25±11.01)%,对照组与肺功能Ⅱ、Ⅲ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多普勒三尖瓣侧壁部瓣环收缩期峰值流速(S’)对照组(10.74±1.08)cm·s-1,肺功能Ⅱ级(9.62±1.37)cm·s-1,Ⅲ级(9.24±0.91)cm·s-1,对照组与肺功能Ⅱ、Ⅲ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E/A、Tei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53±0.25、肺功能Ⅱ级0.93±0.28、Ⅲ级0.65±0.20;对照组0.46±0.14、肺功能Ⅱ级0.54±0.87、Ⅲ级0.63±0.14;均P<0.05)。结论:随着肺功能的恶化,右心功能减低,Tei指数和S’能够较敏感地反映右心功能。

  •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中医辨证分型与肺气肿X线表现的对比研究

    作者:郑广鹰;张清;张民;杨榕;官建华;林剑锋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稳定期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肺气肿X线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COPD稳定期中医辨证分为3型:肺虚型、肺脾两虚型、肺肾两虚型;每型各收集30例进行肺气肿分度.然后将肺气肿轻、中、重分度与COPD稳定期中医辨证分型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推断.结果:COPD稳定期中医证型之间肺气肿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肺气肿X线表现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各中医证型肺气肿的程度变化,与COPD中医病因病机、脏腑病位、辨证证型演变相吻合,提示肺气肿X线表现分度可作为COPD稳定期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 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

    作者:唐兴华

    目的:探讨胸部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均行超声心动图及胸部CT检查.由2位影像医师共同测量主肺动脉直径(MPAD)、右肺动脉直径(RPAD)及左肺动脉直径(LPAD),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结果:2种检查方法MPAD、RPAD、LPAD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MPAD、RPAD、LPAD的CT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COPD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疾病,胸部CT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能够准确作出诊断与病情评估.

  • 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其进行性发展会导致患者右心室功能减低,而对右心室功能的评价在患者病情评估、治疗决策、疗效和预后判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一批心功能定量检测新技术.现就常用定量检测技术在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室功能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MS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是一类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空气滞留于肺泡腔内,从而发生呼气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残气量增多,其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存在于中央气道、外周气道、肺实质和肺的血管系统,诊断和检测传统上多依赖于临床肺功能检查(PFT).美国胸科协会(ATS)在2004年颁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中认为,PFT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l)并不能完全反映COPD患者的全部临床状况,尤其对不均匀分布的肺气肿局部肺功能损害程度的评估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3486 条记录 9/175 页 « 12...6789101112...17417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