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子涛;王文波

    目的 对颈脊髓压迫患者采用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代替传统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9月我们对41例颈脊髓压迫症患者,其中18例采用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A组);23例患者接受传统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作为对照组(B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4个月(6~20个月).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改善、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比较评估.结果 JOA评分恢复率,A组患者为(62.1±26.3)%,B组患者为(62.6±119.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22.2% B组为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MRI显示椎管减压充分.结论 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获得良好神经减压效果的同时,大限度地减少对颈椎后伸机制的破坏,从而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 锚钉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与轴性症状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宇;唐华羽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研究.方法:在2009-09~2013-09于我科住院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4例,采用锚钉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研究如何避免术后轴性症状的产生.结果:随访8~48个月,平均24个月,临床除6例术前已存在中重度的轴性症状的患者外,其余患者在术后无明显轴性症状.临床疗效按照JOA评分进行评估,术后较术前JOA评分明显增加,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锚钉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只要操作得当,并辅以术后相关措施即可有效的避免轴性症状出现的可能.

  • 颈后路椎板成形钉板系统固定法和侧块固定全椎板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宋斌

    目的:对颈后路椎板成形钉板系统固定法与侧块固定全椎板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择取2007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行颈后路椎板成形钉板系统固定法的观察组及行侧块固定全椎板减压治疗的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无论在JOA评分方面,还是术后3个月轴性症状(AS)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椎板成形钉板系统固定法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中药热敷结合针灸、推拿疗法对颈椎术后患者轴性症状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庆;张栋;王诗云;何天翔;孙浩;张俊;吴佳俊;张漪;杨春雷

    目的 观察中药热敷、针灸、推拿联合复方氯唑沙宗片治疗颈椎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颈椎病术后轴性症状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予复方氯唑沙宗片口服,治疗组同时加用中药热敷、针灸和推拿.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颈椎JOA评分、VAS评分及轴性症状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JOA和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轴性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轴性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用复方氯唑沙宗片相比,联用中药热敷结合针灸、推拿疗法,可更好地改善患者颈椎术后疼痛、僵硬等的颈肩轴性症状.

  • 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的意义及疗效

    作者:尚平福;徐钦华;王贵方;刘法敬

    目的 观察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的临床意义及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共3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26例,女13例;年龄44 ~ 76岁,平均63.5岁;两节段受压6例,三节段19例,四节段14例.均接受行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术中重建颈后伸肌群附着点.随访时间14~45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轴性症状发生情况,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指数(CCI),MRI测量颈后肌群横截面积了解颈后肌群萎缩情况,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损害评分表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损伤情况.手术时间86 ~ 140(113.7 ±34.9)min;术中出血190 ~430(296±113.5)ml.随访时间14~45个月,随访过程中无钛板松动、折断及开门再闭现象发生.患者JOA评分由术前的(8.3±2.6)分恢复为术后3个月时的(13.5±3.4)分及末次随访时的(13.8±3.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9.8±17.5)%.术前CCI为(16.8±4.3)%,末次随访时减小为(15.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颈后肌群横截面积为(36.2 ±9.5) cm2,术后为(34.6±9.7) 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共6例(15.3%)患者出现轴性症状,给予非甾体类药物及理疗后症状逐步消失;末次随访时根据轴性症状评定标准:优16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结论 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可有效减轻脊髓压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该术式在保护颈伸肌群和减少颈椎前凸丢失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探讨.

  • 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在颈椎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叶静;杨倩;刘怍燕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对颈椎手术患者轴性症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颈椎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对比2组颈椎手术患者出院时和出院1年的轴性症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出院时,实验组轴性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1年,实验组患者轴性症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护理能显著减少颈椎手术患者轴性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广泛推行.

  •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倪欢;冯晶;夏平;黄觅;杨林;刘伟;陶鹏飞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由于颈椎的后纵韧带出现骨化,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到压迫,从而引起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临床症状[1].目前,临床上治疗OPLL的主要方法是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近期临床疗效显著[2-3],但中远期疗效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OPLL患者中远期的脊髓症状、轴性症状、脊髓后移和脊髓膨胀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评价

    作者:吐尔洪江·阿不拉;李伟

    目前,临床上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往往根据骨化物矢状面形态、横断面形态及生理弯曲等因素来决定手术位置,而较为常见的术式就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椎管扩大术等术式.然而,传统的单开门手术仅仅是通过软组织悬挂固定椎板,有很大的“再关门”风险,同时也易影响局部神经功能,导致包括轴性症状在内的众多并发症.本研究对24例OPLL患者进行了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帕金森病运动症状进展分析

    作者:王晓;刘卫国;华平;于翠玉;杨华;赵燕燕;刘佳佳;李二凤;孙丰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症状进展特点.方法 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Ⅲ对912例PD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与病程<1年的患者比较,除病程1~2年的患者外,其他病程患者的UP-DRSⅢ评分、强直分、姿势或步态异常分、轴性症状总分、言语分、步态分显著升高(均P<0.05),病程5~6年及> 14年患者的震颤分,病程5~6年、7~8年、9~13年、>14年患者的运动迟缓分、姿势分显著升高(P<0.05 ~0.01).轴性症状进展速度高于UPDRSⅢ评分.结论 PD患者病程早期UPDRSⅢ评分进展快,震颤症状进展独立于其他症状,轴性症状评分较UPDRSⅢ更敏感地反映疾病加重趋势.

  • 保留 C7棘突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霍喜卫;胡成栋;陈怀志;周玉军;李东风;王瑞;王飞

    目的:观察保留C7棘突的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2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在我院接受保留C7棘突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术后观察患者颈椎曲度指数、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损伤等情况,随访期内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脱出及“再关门”现象。颈椎曲度指数较术前丢失(2.3±0.7)%,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2.1±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时5例患者有明显轴性症状,经药物治疗后症状减轻。结论:保留C7棘突的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除可明显改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神经功能,还能有效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

  • Arthrex 锚钉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卫秀洋;王金星;陈勇忠

    目的:评价Arthrex锚钉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其近期随访结果。方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68例纳入研究,其中35例使用Arthrex锚钉行门轴侧固定为观察组,另33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和影像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6个月。手术时间、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椎管面积改变、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rthrex锚钉应用于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操作安全,近期疗效满意。

  • leverage钛板在颈椎管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梅国龙;万趸;熊小明;石华刚;邓轩赓

    目的 探讨leverage钛板固定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 自2014-10-2016-10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90例CSM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术中行leverage钛板固定椎板,对照组采用丝线悬吊固定椎板.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疗效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耗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术后6、12、24个月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颈椎曲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轴性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everage钛板固定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CSM,操作简便,术后远期疼痛更轻,有利于维持颈椎曲度.

  • 锚定法与微型钛板固定法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老年患者轴性症状对比研究

    作者:李涛;刘少军;王微慎;王攀;杜随勇;张惠丽;周莹

    目的 观察评价老年患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锚定法与微型钛板对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02-2014-08在本科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83例,其中应用锚定法固定43例,应用微型钛板固定40例.锚定法组43例,其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46~72岁,平均68.6岁,JOA评分为5~12分,平均(8.34±1.25)分;微型钛板组40例,其中男33例,女7例,年龄47~71岁,平均64.1岁,JOA评分为6~13分,平均(8.89±1.98)分.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个月和术后1年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锚定法组高于微型钛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患者应用微型钛板完成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获得早期稳定,便于功能锻炼,减少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具有一定优势.

  • 颈后路内固定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术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鹏飞;贾楠;王立红;靳宪辉;李家承;申勇;丁文元;张为

    目的 通过比较颈后路椎弓根钉(CPS)及侧块螺钉(LMS)内固定术后疗效,探讨两种术式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02-2012-02,回顾性分析6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A组M-CSM患者共31例,行后路减压CPS固定.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42-70岁,平均57.0岁.B组M-CSM患者共32例,行后路减压LMS固定.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45-68岁,平均56.8岁.患者常规行颈椎CT、MRI、X线(正侧、过伸过屈位)检查,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时临床症状、颈椎曲度(CI)、轴性症状(AS)评分.结果 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6个月.临床症状采用JOA评分比较,A组康复率(62.1±25.2)%,B组(61.6±24.8)%,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I变化率为(1.6±1.1)%,B组(3.6±2.1)%,经比较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现明显AS比例12.9%,B组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发现内固定并发症;B组患者2年随访时发现3例侧块螺钉松动现象,占比9.4%.结论 颈后路手术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对维持颈椎稳定性作用更为显著,亦减少明显AS发生率.提示临床制定颈后路手术方案应充分结合下颈椎解剖结构,周全考虑安全性、操作性、手术习惯等因素,选择恰当的颈后路固定方式.

  • 颈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曲度矫正对改善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鹏飞;王立红;贾楠;靳宪辉;李家承;申勇;丁文元;张为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曲度矫正对术后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及轴性症状产生的长期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自2009-05-2012-01,回顾性分析7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A组34例患者行常规颈后路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B组36例患者行颈后路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并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颈椎曲度及高度矫正.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颈椎曲度指数及轴性症状评分进行比较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JOA评分恢复率、颈椎曲度丢失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明显轴性症状的患者比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后路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应用C型臂X线机透视进行颈椎曲度及高度矫正临床效果良好,可明显恢复颈椎生理曲度、适当恢复椎间隙高度、改善患者术后轴性症状.

  • 颈后路单开门保留颈7韧带复合体并造"穹窿"减压的术后比较研究

    作者:李广章;蒋召芹;刘志新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属于临床常见的颈椎病之一,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2012-05-2015-05 进行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39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探讨颈后路单开门保留颈7韧带复合体并造"穹窿"减压的术后疗效,报告如下.

  • 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的变化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神经功能及轴性症状的影响

    作者:张德生;董芳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是治疗颈椎椎病的“金标准”,能够有效解除脊髓神经压力,恢复重建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1].术后椎间高度、颈椎曲度是评价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目前研究认为,撑开病变椎间隙不足或过度均会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2].由于患者个体特征的差异,目前尚无可供选择的撑开幅度标准.撑开幅度足或撑开过度影响对神经功能、轴性症状影响有无差异性,目前文献报道较少[3].本文以此为背景,重点分析椎间高度、颈椎曲度变化对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及轴性症状的影响,旨在为临床选择适宜的撑开幅度提供参考.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颈前路ACDF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作者:杨金华;沈忆新;黄开;潘文明;张伟

    目的 对比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83例CSM患者,依据其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前路组47例,均采用ACDF手术治疗;后路组36例,均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对比其围手术期指标、术后JOA评分和颈椎生理曲度、术后并发症等多项指标.结果 ①围手术期:前路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后路组(P<0.05);但两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均较为相近(P>0.05).②疗效:两组患者术后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2年时的颈椎曲度指数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后路组颈椎曲度无明显改善(P>0.05),且显著差于前路组(P<0.05).③前路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89%,略低于后路组的22.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治疗多节段CSM各有优劣,均可取得较好疗效.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酌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

  • 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比较

    作者:王玺;李钦亮;刘艺;储朝明;代凤雷;张向征

    目的 分析比较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3-09-2009-06收治的5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28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作为A组;22例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的JOA评分改善率、轴性症状严重程度、颈椎活动度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JOA评分改善率A组(52.0±21.4)%,B组为(52.7±19.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0>0.05).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42.9%,B组为36.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0.05).颈椎活动度A组平均丢失3.9°,B组平均丢失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0.05).结论 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比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轴性症状发生率及颈椎活动丢失率更低.但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适应证及术者自身的熟练程度来采用不同开门方法.

  • 颈椎术后轴性症状

    作者:王辉;丁文元;马雷;申勇;张英泽

    本文从年龄、性别、术前轴性症状、术后神经功能改善与术后轴性症状的相关性,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与轴性症状的相关性,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手术与轴性症状的相关性,颈后路手术方式改良对于降低轴性症状发生的有效性分析,术后颈托佩戴时间与轴性症状发生的相关性五个方面对于轴性症状做一综述,旨在分析轴性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

150 条记录 4/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