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国人寰椎定量解剖研究及螺钉置入的安全性探讨

    作者:胡勇;杨述华;徐荣明;马维虎;何贤峰;阮永平;谢辉

    目的:观察和测量国人寰椎以获取形态学参数,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证据,减少相关手术并发症.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48套正常成年人寰椎新鲜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寰椎前弓宽度(AW)、寰椎前弓与侧块相连处厚度(AD)、后弓椎动脉沟窄处骨内的高度(ITG)、后弓椎动脉沟窄处外缘的高度(OTG)、侧块中点高度(MHL)和侧块宽度(LW)、寰椎侧块外倾角(α),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W平均为(20.45±1.53)mm;AD男性左侧平均为(3.91±1.32)mm,右侧平均为(4.11±1.42)mm,女性左侧平均为(3.72±1.61)mm,右侧平均为(3.82±1.53)mm;ITG男性左侧平均为(2.46±1.57)mm,右侧平均为(2.41±1.65)mm,女性左侧平均为(2.36±1.57)mm,右侧平均为(2.32±1.65)mm;OTG男性左侧平均为(4.76±2.26)mm,右侧平均为(4.64±1.70)mm,女性左侧平均为(4.55±2.26)mm,右侧平均为(4.53±1.30)mm;MHL平均为13.68 mm;LW平均为12.98 mm;α平均为25°.结论:手术时必须考虑到个体、性别、左右差异.术中禁忌盲目操作以免造成椎动脉、神经根及脊髓损伤.由于寰椎椎弓根螺钉和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不同,使得寰椎椎弓根螺钉的长度较寰椎侧块螺钉要长.

  • 枢椎后路3种螺钉固定技术生物力学测试的对比研究

    作者:胡勇;何贤峰;马维虎;徐荣明;阮永平;冯建翔;杨述华

    目的:评价单皮质和双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枢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板螺钉的固定强度,为临床选择后路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利用30具新鲜尸体枢椎标本,进行单皮质和双皮质的枢椎椎弓根螺钉、枢椎侧块螺钉、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测试比较其螺钉拔出强度.结果:双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量大.为(1 255.8±381.9)N;单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901.8±373.3)N]、双皮质枢椎侧块螺钉[(776.1±306.8)N]和双皮质枢椎椎板螺钉[(640.8±302.9)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枢椎后路螺钉固定宜首选椎弓根螺钉,枢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板螺钉可作为枢椎后路补充固定技术,且以双皮质骨固定为宜.

  • 寰椎椎弓根显露置钉技术的影像学测量研究

    作者:麻昊宁;刘楚吟;姜良海;移平;杨峰;唐向盛;谭明生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对椎动脉沟后弓高度<4 mm的寰椎进行置钉通道相关参数测量,探讨椎弓根显露置钉技术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5年6月行颈椎CT三维重建检查且排除上颈椎畸形、手术的患者90例,其中单侧或双侧椎动脉沟后弓高度<4 mm的51例,共84侧.利用其图像数据行寰椎三维数字化重建,并分别测量置钉通道相关数据.结果:51例患者中,椎动脉沟处后弓低高度为(3.28±0.51)nm,侧块高度、宽度、与后弓移行处高度均可容纳3.5 mm直径螺钉置入.0°~15°(0°、5°、10°、15°)理想椎弓根螺钉钉道长度依次为(27.36±1.81)、(27.01±1.68)、(27.07±1.75)、(27.48±1.72) mm,椎弓根显露置钉技术钉道长度依次为(23.44±1.79)、(23.87±1.84)、(24.58±1.89)、(25.56±2.01)mm,侧块螺钉钉道长度为(20.78±2.05)mm.螺钉通道5个截面的CT值均值分别为椎弓根螺钉(701.89±141.48)HU、侧块螺钉(599.11±137.33)HU.0°~15°理想椎弓根螺钉通道长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15°椎弓根显露置钉法钉道长度随内倾角增加而增长(P<0.05),且均比侧块螺钉钉道长(P<0.05),椎弓根螺钉通道穿过骨质CT值均值高于侧块螺钉通道(P<0.01).结论:利用椎弓根显露置钉技术可完成椎动脉沟处后弓高度<4 mm的寰椎置钉,且钉道长度损失不多,穿行骨量较大,预期把持力良好.

  • 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合并不稳定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王晓滨;尹自龙;王强;路奎元;孙常太

    目的 研究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合并不稳定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 对41例合并节段不稳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固定术.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判定神经功能,颈椎功能残障指数量表(NDI)评价颈肩轴性痛程度,Ishihara法测定颈椎曲率指数(CCI),在MRI上测量脊髓扩大程度. 结果 平均随访43个月后,患者JOA评分由术前(7.12±0.91)分,改善至末次随访的(14.73±1.12)分(t=35.28,P<0.001).术前CCI平均为(10.36±1.69),与术后(10.87±2.05)相比无明显变化(t=1.11,P>0.05).颈椎轴位MRI显示狭窄处脊髓面积由术前(0.22±0.05) cm2增至术后(0.62±0.09)cm2(t=14.15,P<0.001).术后NDI为(12.90±3.46)分较术前(24.46±6.61)分,明显缓解(t=15.59,P<0.001). 结论 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合并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脊髓功能,维持颈椎的曲度.

  • C2椎弓根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

    作者:陈建华;刘宁;王盛海;李维;于泓;王瑛;旦明清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C2椎弓根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不稳定Hangman骨折28例入院后均颅骨牵引,行C2椎弓根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经24~42个月随访,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8例D级恢复至E级,20例E级未变化;6个月后骨折均愈合,复位良好,无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C2椎弓根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 多轴向钉棒系统经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

    作者:吴恙;汤旭日;朱明兴;马华膺;童鑫;付驰;马安军;叶必谦;冯激波

    目的 探讨应用颈后路Vertex多轴向钉棒系统经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Vertex多轴向钉棒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17例,寰椎选用侧块螺钉固定,枢椎选用椎弓根钉固定.结果 1例枢椎一侧椎弓根钉经CT证实部分误入椎动脉孔,但患者无明显症状,术后JOA评分平均15.4分,改善率平均为84.8%.结论 采用Vertex多轴向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具有安装简单、复位迅速、固定可靠等优点.

  • 后路CerviFix内固定系统在上颈椎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曾小军;施永彦;禹志宏;赵宙;钱炜;苗峰

    目的 探讨CerviFix内固定系统在治疗上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后路CerviFix系统内固定结合短节段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损伤19例.结果 随访时间0.5~2年,19例均获得融合.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等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植骨融合后有5例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术后颈椎活动度有所改善.结论 CerviFix内固定系统能有效维持枕颈融合及上颈椎融合所需的稳定性,融合率高,内固定物取出后头颈活动度有所改善.

  • 经后路C2、3融合固定术选择性治疗Hangman骨折

    作者:康辉;贾连顺;谭军;周许辉

    目的 探讨经后路C2、3固定融合术选择性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笔者共收治Hangman骨折2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颅骨牵引,然后行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C级2例,其中1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D级12例,其中11例恢复至E级、1例神经症状无变化;10例E级无变化.3~6个月时复查X线片骨折均愈合,无椎动脉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选择性治疗Hangman骨折,安全、有效,可以大程度上保留上颈椎的生理功能.

  • 颈胸段脊柱侧块螺钉和椎弓根螺钉的抗拔强度的研究

    作者:滕红林;林利兴;肖建如;陈华江;魏海峰;贾连顺

    目的分析颈胸段脊柱后路不同置钉方法的拔出强度.方法5例新鲜尸体脊柱C6~T4椎骨,分解为单个椎体30个,共60个椎弓根.对其中的颈椎分为两组,分别为侧块螺钉固定组(Roy-Camille法,Magerl法,Anderson法,自行设计侧块螺钉植入法)和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将60个椎弓根分组进行拔出测试(5mm/min的速度垂直方向拔出).胸椎全部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Roy-Camille法和Magerl法大的拔出力接近,自行设计侧块螺钉植入法较Magerl法明显增加,而椎弓根螺钉抗拔出力大.结论选用侧块后正中线中下1/3作为进针点,其抗拔出强度明显增加,钉道增加,操作简便;而颈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强度均大于侧块螺钉.

  • 寰椎侧块螺钉与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解剖与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作者:马向阳;尹庆水;刘景发;钟世镇;夏虹;吴增晖;徐达传

    目的对寰椎侧块螺钉和寰椎椎弓根螺钉进行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为临床选择寰椎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2例新鲜标本的寰椎进行单皮质和双皮质的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测试比较其螺钉拔出强度和钉道长度.结果寰椎椎弓根螺钉的大进钉长度为29.79 mm±1.68 mm,其中10.15 mm在寰椎后弓内,19.65 mm在寰椎侧块内.寰椎侧块螺钉的大进钉长度为24.88 mm±0.41 mm,其进钉点与寰椎后弓后缘的平均距离为9.93 mm±1.35 mm.双皮质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量大,平均1757.0 N±318.7 N;单皮质寰椎椎弓根螺钉(1192.5 N±172.6 N)与双皮质寰椎侧块螺钉(1243.8 N±350.0 N)无明显差异,单皮质寰椎侧块螺钉小(794.5 N±314.8 N).结论在同时适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和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的患者,宜首先选择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次选寰椎侧块螺钉固定.

  • 侧块螺钉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

    作者:邓长康;张功礼;王波;余永桂;黄振华;杨显泉;施永彦;漆白文

    Hangman骨折指发生在枢椎的椎体至椎板之间的骨折,以往均采用C1、2或枕颈融合.术后患者颈部旋转、屈伸活动受限,近来内固定技术有很大发展,外科治疗效果亦有很大提高[1].自2003~2004年采用侧块螺钉固定系统治疗Hang-man骨折11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 颈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

    作者:蔡卫华;张宁;范卫民;贾连顺;叶晓健;周许辉;胡志毅;金正帅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颈髓损伤,由于在普通X线片、CT和MRI未见明显骨折脱位,易被漏诊或误诊,从而延误治疗.自1999年10月~2003年10月共收治此类损伤98例,其中采用颈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34例,现报告如下.

  • 颈椎侧块螺钉钢板的研制及应用进展

    作者:谢宁;李家顺;贾连顺

    颈椎侧块螺钉钢板1970年由法国医师Roy-Camille首先使用,是目前国外下颈椎后路内固定中应用多的方法,特别是近十年来发展较快,现已发展出许多类型,本文就其研制及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 第十六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暨精准外科新技术学习班通知

    作者: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脊柱外科杂志》和海军总医院骨科已定于2016年4月在北京联合举办第十六届全国(军)经椎弓根内固定暨精准外科新技术学习班,届时将邀请国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就颈胸腰椎椎弓根应用解剖学研究、颈胸椎经椎弓根内固定及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经椎弓根内固定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脊柱融合方式的选择、多节段脊柱退变减压融合节段的选择、导航系统在脊柱经椎弓根内固定中的应用、脊柱微创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安排学员进行尸体标本(或模型)操作训练。

  • 寰椎枕骨化畸形患者的椎动脉走行

    作者:王圣林;王超;刘溢;闫明;周海涛

    目的:观察寰椎枕骨化畸形患者椎动脉第=三段的走行情况,探讨其分型方法.方法:对连续收治的36例诊断为寰椎枕骨化畸形患者进行椎动脉的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椎动脉的走行情况.结果:根据椎动脉进入椎管和颅腔的位置由远到近分为Ⅰ、Ⅱ、Ⅲ、Ⅳ型,36例患者中5例6侧椎动脉从枢椎横突孔穿出,横行向内,于枕骨化寰椎后弓下方进入椎管,再向上进入枕骨大孔,椎动脉经过寰椎侧块的下方走行,占8.3%,为Ⅰ型;16例18侧椎动脉从枢椎横突孔穿出,横行向内,于枕骨化寰椎后弓下方进入椎管,再向上进入枕骨大孔,椎动脉走行经过寰椎侧块的表面,或在其表面转弯,占25%,为Ⅱ型;25例44侧椎动脉从枢椎横突孔穿出,向上、外方走行,沿寰椎与枕骨之间的骨性孔道进入颅内,占61.1%,为Ⅲ型;4例4侧椎动脉缺如,占5.6%,为Ⅳ型.结论:寰椎枕骨化畸形患者的椎动脉第三段有四种解剖形态,对寰椎枕骨化患者置入寰椎侧块螺钉时,Ⅱ、Ⅲ型椎动脉走行者损伤椎动脉的风险较高.对单侧椎动脉缺如者,对侧手术操作应更加谨慎.

  • Mayfield头架下采用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固定整复陈旧性寰枢椎脱位

    作者:黄涛;孟志斌;金大地;谭海涛;王挺锐;贾丙申

    目的:探讨Mayfield头架下单纯后路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并椎板间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7月~2011年7月,对于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患者,以术前颈椎动力位X线片评估,寰枢椎活动度≥5°为病例纳入标准,采用Mayfield头架下单纯后路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共治疗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8~55岁,平均35.6岁.均采用Mayfield头架固定头部,钉棒置入满意后,后路钉棒纵向加压复位,并以下压C2、C3棘突力量进行辅助,寰枢关节复位满意后,取自体髂 骨行后路C1-C2椎板间植骨融合.以VAS和JOA评分法,分别对轴性颈痛和神经功能情况行术前与术后随访对比评估分析,正中矢状位CT影像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2.8±1.2)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60±80)ml,术中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随访6~36个月,平均23个月.VAS评分由术前6.14±1.92分降低到末次随访的3.15±1.28分,JOA评分由术前10.57±2.1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14.22±2.7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获满意复位,随访期间无复位丢失,内固定位置佳,无松动断裂,均于6个月获骨性融合,融合率达100%.结论:对于寰枢椎活动度≥5°的陈旧性寰枢椎脱位,Mayfield头架下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后路手术方法.

  • 不同内倾角置入寰椎后路侧块螺钉的安全性比较

    作者:胡勇;董伟鑫;孙肖阳;袁振山;张蛟

    目的:将寰椎后路侧块螺钉上倾角固定在15°的情况下,比较不同内倾角度置钉相对应的寰椎侧块有效宽度和进钉深度,以确定寰椎后路侧块螺钉在横断面上的佳内倾角度.方法:募集颈椎结构正常的健康成年国人64名,男32名,女32名;年龄32.7±7.8岁(18~60岁),进行颈椎CT平扫,通过Mimics软件对志愿者的颈椎CT数据进行测量,在寰椎后路侧块螺钉上倾角为15°的情况下,分别测量内倾角度为0°、5°、10°、15°、20°、25°、30°和理想内倾角(β角)时的寰椎侧块有效宽度和寰椎后路侧块螺钉的进钉深度;测量正中矢状面与寰椎后弓后缘的交点与进钉点之间的距离和进钉点处的后弓下缘侧块高度;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寰椎后路侧块螺钉的β角男性为20.01°±2.97°,女性为21.89°±3.14°.寰椎后路侧块螺钉内倾角度为0°、5°、10°、15°、20°、25°、30°和β角时的寰椎侧块有效宽度男性分别为8.95±1.18、9.51±1.14、10.00±1.17、10.42±1.20、10.39±1.29、9.41±1.25、8.04±1.21、11.02±0.96mm,女性分别为7.64±1.01、8.31±1.11、8.88±1.10、9.32±1.11、9.51±1.09、8.90±1.02、7.62±1.07、9.97±0.98mm;进钉深度男性分别为19.03±1.34、19.60±1.39、20.28±1.47、21.20±1.48、22.11±1.54、23.06±1.63、24.19±1.97、22.37±1.52mm,女性分别为17.47±1.68、17.90±1.64、18.50±1.79、19.31±1.93、20.47±2.03、21.67±2.18、22.89±2.38、21.26±1.99mm.相较于其他内倾角,β角对应的寰椎侧块有效宽度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寰椎后路侧块螺钉内倾角为β时,寰椎后路侧块螺钉进钉点距离正中矢状面与寰椎后弓后缘的交点距离男性为28.35±1.75mm,女性为26.70±1.60mm;进钉点处的后弓下缘侧块高度男性为4.38±0.85mm,女性为4.13±0.80mm.结论:寰椎后路侧块螺钉上倾15°时,以所对应的寰椎侧块有效宽度大的内倾角β角进钉,理论上损伤椎动脉、脊髓等结构的几率低.

  • 寰枢关节前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作者:鲁世保;池永龙;HAI Yong;徐华梓;毛方敏;黄其衫;王胜;方欣

    目的:比较寰枢关节前、后路侧块螺钉同定的效果,并测定其双侧、单侧侧块螺钉固定的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5具新鲜冷冻人体颈椎标本C1~C5,用牙托粉和螺钉固定C1和C2~C5,保留C1~C2之间的活动.切断寰椎横韧带和齿状突,造成寰枢关节不稳定,每个标本依次行前路单侧、前路双侧、Malgel单侧、Margel双侧侧块螺钉同定.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应用位移控制法测定6种状态下的稳定性,前屈和侧屈的位移定值为1mm,旋转角度为3°.测定完好标本、损伤后及各种内固定下在前屈、双侧侧屈和旋转状态下的刚度.比较其稳定性.结果:所有内固定组的刚度均明显高于损伤组及完好组的刚度,前路双侧侧块螺钉和后路双侧侧块螺钉固定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异.前路双侧侧块螺钉同定在前屈、左侧屈、右侧屈、旋转时的稳定性高于前、后路单侧侧块螺钉;前路单侧侧块螺钉与后路单侧侧块螺钉固定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异.结论:前、后路双侧侧块螺钉固定效果好,可单独应用于临床;而单侧侧块螺钉稳定性不足,术后需加用外固定.

  • 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大拔出力测定

    作者:尤传飞;袁峰;葛保健;陈宏亮;王立新

    目的:测量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大拔出力,初步探讨该内固定方法的有效性.方法:8具甲醛溶液固定湿润成人骶骨标本,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定S1椎体骨密度.在同一骶骨标本上随机置入3种骶骨螺钉:经骶1-2侧块螺钉(A组)、S1椎弓根螺钉(B组)、S1前外骶骨翼螺钉(C组).将标本固定于858型MTS材料试验机上,对螺钉施加轴向拔出力,根据3种骶骨螺钉轴向拔出实验的数据绘制力(N)-位移(mm)曲线,取曲线的顶点作为大拔出力数值.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3组骶骨螺钉的大拔出力数值行方差分析.结果:8具骶骨标本S1椎体骨密度为0.43~0.74g/cm3,平均0.641±0.275g/cm3.3种骶骨螺钉固定的螺钉即刻平均大拔出力:A组为379.62 ±73.1 0N,B组为829.12±170.74N,C组为230.62±98.52N,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大拔出力低于S1椎弓根螺钉固定,但高于S1前外骶骨翼螺钉固定,当S1椎弓根螺钉固定不能施行时,骶1-2侧块螺钉固定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 寰枢关节后路内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作者:鲁世保;池永龙;海涌;徐华梓;毛方敏;黄其衫;王胜;方欣

    目的:比较寰枢椎后路手术中常用的Gallie、Brooks、Magerl双螺钉、Maged单螺钉等内固定方法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时的力学稳定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术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5具新鲜冷冻人体颈椎(C1~C5)标本,固定C1和C2~C5,仅保留C1~C2之间活动.切断寰椎横韧带和齿状突,造成寰枢关节不稳定.每个标本依次行Maged单螺钉、Maged双螺钉、Gallie、Maged单螺钉+Gallie、Maged双螺钉+Gallie、Brooks固定.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应用位移控制法测定各组的稳定性,前屈和侧屈的位移定为lmm,旋转角度为30°测定正常组、损伤组及内固定各组在前屈、双侧侧屈和旋转状态下的刚度,比较内固定各组的稳定性.结果:在各组内固定中,Maged双侧侧块螺钉+GaUie刚度大,稳定.Magerl单螺钉+Gallie和Maged双螺钉相比.在各种状态下.二者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旋转状态下,其刚度值分别为1.55+0.07Nm/3°和1.44+0.13Nm/3°(P>0.05);而Maged单螺钉的刚度在各种状态下均明显低于Magerl双螺钉(P<0.05),其中在旋转状态下分别为0.96±0.17Nm/3°和1.44±0.13Nrn/3°(P<0.05).结论:Maged单螺钉+Gallie钢丝固定稳定性好,可替代Magerl双螺钉,而Maged单螺钉固定效果不佳,应尽量避免单独使用.

87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