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足部反射区推拿疗法抗骨质疏松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詹强;倪克锋;孙波

    目的:对去势雌鼠制成骨质疏松模型,从骨生物力学角度探讨足反射区推拿疗法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取10月龄大鼠40只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卵巢切除法制成骨质疏松模型,治疗组大鼠固定于特制固定架上进行足反射区推拿治疗,对照组只作同样固定18 min,不作其他处理.检测骨密度、双侧股骨抗弯曲和抗挤压能力以及子宫重量.结果:治疗组的骨密度和子宫重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左股骨抗弯曲试验的大载荷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反射区推拿疗法有对抗卵巢切除后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

  • 铸骨胶囊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绍红;胡素敏;张建军;李伟;王景霞;欧丽娜;高学敏

    目的:研究铸骨胶囊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雌性6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骨疏康颗粒组,模型+铸骨胶囊高、中、低剂量组),Ⅰ组在双侧卵巢位置切除与卵巢同等大小的脂肪块,其他各组(Ⅱ~Ⅵ)切除双侧卵巢造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Ⅰ、Ⅱ组按1 ml/100 g体重灌胃(1.33%的β-环糊精水溶液),Ⅲ组按2.7g/kg体重灌胃(骨疏康颗粒水溶液),Ⅳ、Ⅴ、Ⅵ组分别按400、200、100 mg/kg体重灌胃(铸骨胶囊水溶液).给药3个月后,检测各组动物的左侧股骨及第2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股骨生物力学强度(用三点弯曲实验检测),对胫骨切片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采用放免法测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降钙素(calcitonin,CT)、骨钙素(bone gal protein,BGP)含量.结果:切除雌性大鼠双侧卵巢3个月后,腰椎及股骨BMD明显降低,与Ⅰ组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提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复制成功.铸骨胶囊各组(Ⅳ、Ⅴ、Ⅵ)与Ⅱ组比较,Ⅳ组腰椎和股骨BMD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P<0.01).Ⅳ组股骨生物力学强度各项指标及胫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参数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CT、BGP含量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01,P<0.01).Ⅳ组与Ⅲ组比较,大桡度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骨小梁形成表面(trabeculaformation surface,TFS)百分比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1);CT、BGP含量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P<0.01).结论:铸骨胶囊可以增加切除双侧卵巢大鼠的BMD,提高骨的力学性能,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对去势大鼠有一定的抑制骨丢失作用.

  • 椎体成形术及其进展

    作者:赵必增;贾连顺;李家顺;谭军

    1 椎体成形术基本概念和历史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VP),即通过椎弓根或直接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方法,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椎体成形术,初源于通过开放手术,用骨移植或骨水泥增强椎体生物力学强度,已有数十年的历史.1984年法国Deramond首先应用经皮椎体内注射骨水泥(PMMA)的方法成功地治疗了1例长期疼痛的颈2椎体血管瘤患者,并称之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plasty,PVP).此后不久,PVP开始用于骨质疏松症.1994年,PV开始在美国应用,近年来逐渐推广用于脊椎血管瘤、骨髓瘤、溶骨性转移瘤、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顽固性疼痛的患者,具有增加椎体强度、稳定椎体、止痛作用.

  • 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材料研究进展

    作者:兰家平;张智

    因外伤、肿瘤、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大块或大段骨缺损,一直是困扰矫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等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治疗被认为是“金标准”,但由于受限于自体骨量,无法满足大段或大块骨缺损修复的需要,并且需要2次手术,存在术后感染、疼痛和其他风险。同种异体骨作为目前使用广泛的临床骨移植替代品,仍然潜在免疫排斥、慢性炎症等风险。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应具有广泛的来源、类似于自体骨生物力学强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骨诱导性等优点。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 Grane[1]首先提出了骨组织工程的概念,极大地促进人工骨的系统研究。β-磷酸三钙(β-TCP)和α-半水硫酸钙(α-CSH)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组织相容性和骨传导性,近年来被广泛研究。β-TCP的降解速率较新骨形成速度还是较慢的;对α-CSH晶体形貌、孔隙结构等方面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其降解速率,但仍比新骨形成的速度快。二者复合是否可使其降解速率与新骨生成速度趋于一致?本文就β-TCP/α-CSH复合人工骨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生酮饮食导致小鼠骨质疏松的显微骨结构和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吴秀华;王晓萌;黄志平;刘俊豪;黄祖成;孔刚刚;朱青安

    目的 探讨酮体代谢小鼠骨结构和生物力学改变,以及所导致的小鼠骨质疏松.方法 10只8周龄的C57小鼠随机分为生酮饮食(KD)组和正常饮食(SD)组,每组5只,喂养3个月.生酮饮食的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比例为1∶4.每两周监测小鼠体重、血糖和血酮.采用显微CT测量小鼠股骨远端松质骨的骨微结构和中段皮质骨的骨结构参数,厚度和面积.采用脱钙后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骨小梁分布.采用三点弯曲实验评价胫骨力学强度.结果 KD组血酮水平为0.8 mmol/L,明显高于SD组(0.2 mmol/L,P<0.05).KD组股骨远端松质骨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连接密度分别为(49.5±3.6)mgHA/ccm、(4.1±0.5)%和(12.4±1.9)mm-3,而SD组分别为(69.1±4.0)mgHA/ccm、(6.4±1.0)%和(27.4±9.7)mm-3,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骨小梁数目和厚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股骨中段皮质骨平均横截面积为(0.69±0.08)mm2,显著小于SD组(0.80±0.06) mm2.KD组胫骨三点弯曲的大力、刚度和大吸收能量分别为(7.3±0.7)N、(25.1±2.4)N/mm、(1.4±0.4)mJ,显著小于SD组[(10.1±0.6)N、(33.4±2.9) N/mm、(2.3±0.5)mJ].结论 本研究表明生酮饮食降低松质骨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的连接程度,减少皮质骨的横截面积,降低骨力学强度,导致骨质疏松.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Hamstring腱的固定

    作者:夏春;周江南

    替代腱的固定是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的重要环节,也是薄弱环节,是术后活动和康复项目开展的主要的限制因素.当前康复锻炼的趋势是强调早期肌肉训练与负重行走,这就要求Hamstring腱的固定器材具有较高的生物力学强度.固定对ACL重建术的成功和术后活动有重要作用.

  • 腹腔镜腹膜内置网修补法防粘连补片基础研究进展

    作者:胡天平;郭吕

    自从1991年,腹腔镜下腹膜内置网修补法(intraperitioneal onlay mesh,IPOM)技术首次开展以来,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切口疝和造口旁疝.与开放路径相比,其主要优势是创伤更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降低了复发率.除了术者的技术能力以外,该技术的成功取决于补片材料的5个特性:补片生物相容性好,不与宿主发生免疫排斥;补片防粘连性能佳,能减轻或者消除补片与腹腔脏器粘连形成、肠管侵蚀以及肠瘘形成的风险;补片有足够的生物力学强度且组织长入性能好,能使补片得以永久固定;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不利于细菌黏附且有利于对侵入补片的细菌免疫清除;补片皱缩率低,从而使疝复发的风险达到低.众所周知,传统的补片(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补片)并不具有防粘连性能,因此也限制了其在腹腔内的应用.目前,对符合这样的性能要求的防粘连补片的基础研究在不断进行,并已经在临床得到应用拓展.

  • 经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

    作者:钱普健;林刚;张华山;丁德富;韩为;吴小春;路晓

    寰枢椎不稳可以逐渐形成高位颈脊髓压迫,还可能在外力作用下导致急性脊髓损伤,危及生命.因此,临床上处理寰枢椎不稳主要采用固定融合术.后路经关节寰枢椎侧块螺钉(Magerl术)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推崇的术式.特别是Magerl螺钉复合Gallie钢丝固定,其"三点"固定的生物力学强度明显优于其他固定方式[1].近国内外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螺钉固定方式,即寰椎椎弓根螺钉[2,3]或寰椎侧块螺钉[4,5]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构成的钉棒或钉板系统固定,并有少量的临床应用报告[2,4,6].我们应用Cervo-Link钉棒系统经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对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7例新鲜或陈旧性齿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进行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大鼠失神经骨折愈合中骨痂体积与生物力学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小健;杜志强;苏云星;吴变梅

    目的 探讨失神经骨折愈合中病理性骨痂的体积与力学强度的相关性.方法 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运动神经(前根)切断组、感觉神经(后根)切断组、前后根切断组,均选择性切断一侧L4-L6神经根.所有大鼠于神经根切断侧胫骨造成横行骨折,髓钉固定.30 d后取大鼠患侧胫骨,测胫骨近端骨密度、胫骨湿重称量、在X线片上测量骨痂宽度、胫骨进行生物力学拉伸测试,SPSS统计数据.结果 患侧胫骨近端骨密度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性骨痂其体积与生物力学强度呈负相关(P<0.05),以涉及感觉神经(后根)损伤组尤甚(P<0.05).结论 失神经骨折愈合中所形成的病理性骨痂其体积与生物力学强度呈负相关,感觉神经纤维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较运动神经纤维显著.

  • 不同孔隙率多孔钛铌合金的生物力学强度及细胞生物相容性

    作者:王雷;李强

    背景:钛铌合金具有较高的生物力学强度及较低的弹性模量,更加接近于人皮质骨,目前已被广泛作为牙科、骨科及人工髋关节植入材料。
      目的:观察不同孔隙率多孔钛铌合金的生物力学强度及细胞相容性。
      方法:利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40%、70%孔隙率的多孔钛铌合金,检测两种多孔钛铌合金的孔径、弹性模量及抗压强度。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40%、70%孔隙率的多孔钛铌合金表面,接种3,24,72 h,观察细胞黏附与增殖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多孔钛铌合金孔径为200-500μm,两种均以350,400μm孔径为主,孔隙间三维连通,材料表面粗糙,70%孔隙率组孔隙呈蜂窝状,部分断裂,孔隙间连通;40%孔隙率组孔隙分布不均匀,孔隙间少有连通;两组钛铌合金均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及较低的弹性模量,组间比较无差异;②两组钛铌合金均有利于细胞的黏附,70%孔隙率组表面的细胞黏附数量多于40%孔隙率组(P<0.05),且70%孔隙率组表面可见细胞外基质已形成,结果表明70%孔隙率多孔钛铌合金更有利于细胞的黏附。

  • 硫酸钙注射植入对骨质疏松大鼠股骨近端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钮心刚;严力生;张红梅;王晓熙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骨质疏松局部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经皮穿刺注射技术将可注射硫酸钙植入骨质疏松实验大鼠股骨近端,对侧做自身对照,对双侧股骨近端行Micro-CT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双能X线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强度测定.结果 术后12周实验侧相对骨体积、骨小梁宽度和骨小梁数量显著高于对照侧,骨小梁分离度显著小于对照侧.术后0、4、12周实验侧股骨近端骨密度较对照侧明显增加.术后0、4、12周实验侧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强度参数(极限载荷、屈服载荷和刚度)较对照侧明显增加.结论 经皮穿刺植入硫酸钙,可快速有效修复骨质疏松大鼠股骨近端骨组织形态结构,增加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强度,为临床治疗股骨近端骨质疏松提供了一种局部疗法.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作者:夏凯文;李宇卫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alloon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近10余年国内外逐步开展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技术.PKP通过微创经椎弓根穿刺向椎体内充填增强材料,可即刻稳定骨折,恢复椎体高度、生物力学强度,迅速缓解疼痛,使患者早期恢复正常活动.我院自2009年以来应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年应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43例,男11例,女32例;年龄62~82岁;病程1~21 d,平均8d.均为单椎体骨折,部位T8:1例,T9:2例,T10:3例,T11:5例,T12:9例,L1:13例,L2:8例,L3:2例.临床表现:受伤后出现腰背部疼痛,腰部活动明显受限.术前均无脊髓和神经损伤的症状和体征.术前X线提示骨折压缩程度为30%~60%,平均为40%.CT提示椎体后壁完整,排除爆裂性骨折.CT显示各椎体均有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或消失、骨小梁的间隙增宽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表现.MRI显示伤椎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脂肪抑制像上表现为高信号,提示为新鲜骨折.患者入院后3~10 d手术.

  • 老年与青年股骨头内松质骨结构三维图像重建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

    作者:吴小涛;戴克戎;裘世静

    目的研究老年与青年股骨头松质骨的三维立体结构及力学性能.方法取股骨头标本38只,分成老年组20例,年龄在65~78岁之间;青年组18例,年龄在18~29岁之间.在股骨头致密区(负重区)和稀疏区(非负重区)各截取软骨下3mm处7mm×7mm×5mm松质骨各一块作松质骨结构的计算机三维图像重建研究.在股骨头致密区(负重区)用环钻纵向钻取软骨下3mm处直径8mm、高10mm的松质骨柱,用以松质骨力学性能测试.结果重建后的三维立体图像老年组较青年组明显稀疏;青年组松质骨试件的弹性模量、能量吸收、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和极限应变等六项指标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0.001).两组干重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观密度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松质骨的结构质量和骨量均比青年人低,其股骨头松质骨力学强度明显下降,这是老年人易致髋部骨折的原因之一.

  • 复合生物活性材料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廷宝;范清宇

      骨缺损修复是骨科临床常见并涉及多方面理论和技术的难题,不论是先天性或外伤、感染、肿瘤造成的骨缺损,还是老年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骨萎缩,都将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和畸形,对此,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法是修复骨缺损,以恢复功能和矫正畸形。长期以来,骨缺损修复常用的方法是自体骨移植。但自体骨移植取骨数量受限、影响供骨区生物力学强度和功能,增加患者创伤和痛苦,不易被患者接受。异体骨移植可减少手术次数、容易取材,但其具有抗原性,可引起机体的排斥反应。

  • 硫酸钙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崔文岗;石岩;肖德明

    目前由严重创伤、感染、骨肿瘤等因素导致的大块骨吸收、缺损日益成为临床外科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针对骨缺损的治疗,自体骨移植是金标准,但是局限于供体来源,并且对供体自身造成残疾等,严重影响自体骨的广泛应用.同种异体骨是现如今在临床应用广泛的替代材料之一,但是由于炎症反应、不能满足治疗大块骨缺损等缺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前景.对理想人工骨材料的需求促使临床医生进行不断的实验研究,期望获得一种组织相容性良好、成骨活性、生物力学强度都能够和自体骨相近的替代材料[1].

  • Cem-OsteticTM人工骨浆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山羊椎体骨缺损修复作用研究

    作者:闫宏伟;梅玉峰;文波;杜小龙;宋金辉;王坤正;张开放

    目的 观察人工骨浆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对成年山羊椎体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健康成年山羊24只随即分成单纯Cem-OsteticTM人工骨浆组(A组)和Cem-OsteticTM/BMP人工骨浆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组(B组),每组12只动物.在山羊胸腰段3处不相邻椎体分别建立椎体压缩性骨折撑开复位后骨缺损模型.将Cem-OsteticTM/BMP人工骨浆复合材料填充于缺损处,同时设立单纯人工骨浆对照组.术后4周、8周、12周分别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4只.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检查,HE染色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术后4周及8周时B组成骨情况、材料降解速度及生物力学强度和刚度测试明显优于A组(P<0.05),但仍未达到正常椎体的力学性能,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12周时,两组X线及CT下均可见大量新骨生成,基本完整填充空隙,填充材料均基本完全降解,生物力学测试两组强度和刚度无显著性差异,基本达到了正常椎体的力学性能.结论 Cem-OsteticTM人工骨浆是BMP的良好载体,Cem-OsteticTM/BMP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活性,生成的新骨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

  • 阿仑膦酸钠/磷酸钙骨水泥和同种异体骨修复兔股骨骨缺损的比较

    作者:殷力;李弘帅;韩奇财;娄超举;陈强;范会军;韩博闻

    目的 观察载阿仑膦酸钠(ALN)的磷酸钙骨水泥(CPC)、磷酸钙骨水泥、同种异体骨修复兔股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6只,制备直径4 mm,深10 mm的双侧股骨髁部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n=12),于缺损处植入载ALN的CPC(A组)、CPC(B组)、同种异体骨(C组).术后3、6个月取标本行生物力学测试和Van-Gieson染色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生物力学测试结果:缺损部位3个月A组为(39.54±4.40) mPa,B组为(31.66±6.12) mPa,C组为(18.83 ±3.35) mPa;6个月A组为(45.01±3.87) mPa,B组为(33.47±5.46) mPa,C组为(23.07±3.51) 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中段3个月A组(25.18 ±5.54) mPa,B组为(16.05 ±3.61) mPa,C组为(15.35 ±4.27) mPa;6个月A组为(31.38 ±4.96) mPa,B组为(16.84±3.87) mPa,C组为(16.61 ±4.07) mPa,3、6个月股骨中段部位压缩强度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3个月,A、B、C3组材料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新生骨生成,A、B组材料有不同程度降解,新生骨与材料结合,C组新生骨与材料界限明显,6个月,3组新生骨量增加,A、B组材料降解明显,新生骨沿降解孔隙向内部生长,A组优于B组,C组材料无明显变化.组织学定量分析:3个月骨组织含量A组为(27.66±4.28)%,B组为(15.23±4.61)%,C组为(6.34±5.82)%;6个月A组为(36.35±5.71)%,B组为(19.37±5.60)%,C组为(10.67±4.49)%,3、6个月新生骨组织含量百分比A组>B组>C组(P<0.05),各组内新生骨量6个月优于3个月.结论 载ALN的CPC加快修复兔股骨骨缺损,并增强股骨强度.

  • 两种材料复合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廷宝;范清宇

    骨缺损修复是骨科临床常见并涉及多方面理论和技术的难题,不论是先天性或外伤、感染、肿瘤造成的骨缺损,还是老年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骨萎缩,都将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和畸形,对此,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法是修复骨缺损,以恢复功能和矫正畸形.长期以来,骨缺损修复常用的方法是自体骨移植.但自体骨移植取骨数量受限、影响供骨区生物力学强度和功能、增加患者创伤和痛苦、不易被患者接受.异体骨移植可减少手术次数、容易取材,但其具有抗原性,可引起机体的排斥反应.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