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MR不同序列成像诊断肛瘘的研究

    作者:胡道予;王承缘

    目的采用不同的序列诊断肛瘘,比较评价不同序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例临床怀疑肛瘘的患者,磁共振扫描序列:SE T1WI平扫及增强扫描,快速反转恢复序列 (turbo inversion recovery magnitude,TIRM);三维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平扫和增强图像减影(3D-fast low-angle shot image,3D-FLASH)及冠状面重建,比较3种序列肛瘘内、外瘘口及瘘管分支显示率.结果 1例为肛周脓肿,余14例患者发现24个不同类型的肛瘘,10例伴肛周脓肿,其中8例存在复杂性多分支瘘,3D-FLASH对肛瘘内、外口及瘘管系统显示率均高于SE T1WI增强及TIRM序列.结论 3D-FLASH序列是诊断肛瘘的敏感检查方法,并能缩短检查时间.

  •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110例复杂性肛瘘临床观察

    作者:茆海兵

    目的 观察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一次手术治愈102例,二次治愈8例,治愈率100%.疗程15 ~75d,平均30d.术后对110例随访6个月至1年半,无复发、肛门失禁、疤痕畸形、移位、继发感染等后遗症.结论 切开挂线加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整个术式体现了损伤肛门括约肌少,不影响肛门功能,伤口愈合快,彻底治愈肛瘘的原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双源CT在复杂性肛瘘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张保朋;王道清;周舟;程留慧;温泽迎

    目的 探讨双源CT在复杂性肛瘘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38例肛瘘患者双源CT成像检查,评价肛周脓肿范围,瘘管及内口数量、位置、分支情况,并与手术记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3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双源CT检查的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均清晰显示瘘管内口、外口及走行情况;其中内口、外口、主管及支管数目分别为53、42、39、63,与手术记录符合率分别为94.6%、100%、97.5%、94.0%,23例合并肛周脓肿;双源CT发现肛瘘情况与手术术中所见基本一致,P>0.05.结论 双源CT检查能准确清晰显示肛周脓肿范围、肛瘘瘘管及内口数量、位置、分支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 双源CT 诊断 肛瘘
  • 红外线照射结合苦参汤熏洗治疗肛瘘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齐焕青

    目的 分析红外线照射联合苦参汤熏洗治疗肛瘘创面的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81例肛瘘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红外线照射联合苦参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红外线照射结合高锰酸钾溶液,对比两组用药后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临床总有效率(97.6%)明显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2、6d后其创面渗液评分、创面疼痛评分和平均愈合时长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瘘创面采用红外线照射联合苦参汤熏洗治疗可有效减少渗液,缩短愈合时间,促进创面愈合,改善血液循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肛瘘 红外线 苦参汤
  • 妙肤灵烧伤膏对肛瘘挂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作者:庞宏永

    为观察妙肤灵烧伤膏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作用,对92例肛瘘患者术后创面分2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显示,妙肤灵膏组较之对照组,在减轻创口疼痛、减少瘢痕、缩短愈合时间等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 5),尤其提示在肛瘘术后中后期,对创面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 三种术式治疗后马蹄状肛瘘的疗效比较

    作者:乔敬华;朱平;周军慧

    目的:介绍笔者5年中运用三种术式治疗后马蹄状肛瘘的体会,旨与同道切蹉提高.方法 后马蹄状肛瘘131例,选用拖线引流、半缝合引流及全切开引流三种术式治疗,治疗例数分别为58例、51例、22例.对比观察三组一次手术治愈率、术后创口平均愈合天数,术后2周内疼痛情况及出院后半年以上肛门畸形、失禁的发生率.结果 三种术式的一次手术治疗率无差异,P>0.01.拖线引流组与半缝合引流组术后创口愈合天数明显短于全切开组,P<0.01,前二者无差异,P>0.05.术后VRS疼痛评估,拖线引流组与半缝和引流组均明显轻于全切开组,P<0.001,前二组间无差异,P>0.01.出院随访均无严重的肛门失禁,高位马蹄状瘘全切开组肛门畸形达100%,明显高于其余二组,P<0.001.结论 三种术式均是治愈后马蹄状肛瘘的有效方法,然以病人角度出发,应提倡无痛、微创的术式,从术后质量分析拖线引流、半缝合引流确是目前治疗后马蹄状肛瘘较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半缝合半引流术治疗肛瘘66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春发;顾秀丽

    采用半缝合半引流术治疗外口距肛缘较远的各类肛瘘66例,治愈时间14~29 d,随诊3年无复发.该术式采用主病灶一次性切开引流,对直肠环以上瘘管清创旷置,外口距肛缘3 cm以上切口间断全层缝合,治愈率达到100%.结果 表明手术创伤小、痛苦小,治愈时间短,肛门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关键词: 肛瘘 手术 疗效观察
  • 超声电导仪经皮透入给药治疗肛瘘术后疼痛疗效分析

    作者:赵德余;姜晶;郭旭

    目的 探讨超声电导仪经皮透入给药对肛瘘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 20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术后6 h开始应用超声电导仪经皮透入给药镇痛,对照组术后6 h开始应用非阿片类止痛药物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联合静脉止痛药使用例数,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术后24、72 h的疼痛情况.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采用联合静脉用药的患者为1例,少于对照组的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评估数字分级法(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 h N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电导仪经皮透入给药对肛瘘术后疼痛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瘘临床探讨

    作者:刘守正

    肛瘘是肛肠外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针对混合痔,高位复杂性肛瘘避免手术后遗症.笔者采用外切、内扎、挂线等疗法,找到了一条捷径,缩短了病程,治愈率高,避免了肛门失禁.

  • 综合性护理对AEM填塞术治疗肛瘘术后疼痛及尿潴留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琪

    目的:探讨研究综合护理在减轻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EM)填塞术治疗肛瘘术后的疼痛和尿潴留的作用效果。方法200例肛瘘患者均用AEM填塞术治疗,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术后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和自理能力。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3d的疼痛感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轻,首次排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要短,出现尿路刺激征、排便异常及尿潴留的几率明显要低,且自我护理能力四方面评估明显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M填塞术治疗肛瘘手术后使用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80例肛瘘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作者:相龙云

    目的 观察80例肛瘘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恢复情况.方法 手术后从患者的疼痛、饮食、术后排尿、排便、换药及术后并发症观察和出院后健康指导上进行护理.结果 经过细心的护理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做好手术后护理对肛瘘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 肛瘘 术后 护理
  • 复杂性肛瘘合并糖尿病的围术期临床研究

    作者:洪炎

    目的 探讨复杂性肛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复杂性肛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相关资料.结果 行综合护理措施后,52例患者手术成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良好,均按时出院,无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护理满意率为96.2%.结论 对于复杂性肛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精心综合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地缓解,提高围术期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肛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李晓娟;李丽莉

    肛瘘又称肛门直肠瘘,由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破裂,经久不愈而形成.发作时患者十分痛苦,有发热、疼痛、脓液刺激、排便不畅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工作.2005-2008年本院184例肛瘘患者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无护理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肛瘘 围术期 护理
  • 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57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常华

    我院2001-2005年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57例,除1例术后形成肛瘘外,其余均获治愈.现报告如下.

  • 中医辨证方法治疗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雪辉;程永升

    目的 探讨对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患者使用中医辨证方法 治疗的效果.方法120例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为(20.35±2.74)d,短于参照组的(31.23±3.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8255,P<0.0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参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创口不愈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3/60);参照组中有13例患者出现创口不愈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7%(13/60);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115,P<0.05).结论 对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方法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得到良好控制.

  • 预见性护理对肛瘘术后尿潴留患者的影响

    作者:李艳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肛瘘术后尿潴留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全程的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肛瘘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

  •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瘘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胡海平;陈喜丽

    目的:比较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与切开挂线术在肛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肛瘘患66例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及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为18.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复发病例。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术治疗肛瘘患者效果非常理想,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无复发。

  • 探讨经肛管腔内超声造影诊断肛瘘的临床价值

    作者:姚蒙洁;刘志为;郭柏华;刘庆;胡茂飞;吕发勤;乔璐;卢灿荣;闻巍;吴盛正

    目的 探讨经肛管腔内超声造影诊断肛瘘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54例肛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术中结果 为金标准,对比经肛管腔内超声造影和肛周超声诊断肛瘘的价值.结果 经肛管腔内超声造影和肛周超声对低位单纯性肛瘘、高位单纯性肛瘘、低位复杂性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术前诊断符合率分别是100% vs 100%、100% vs 90%、100% vs 77.7%、78.6% vs 38.1%,与肛周超声相比,经肛管腔内超声造影有更高的准确率,特别是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两者诊断内口、主瘘道和支瘘道的准确率分别是94.4% 96.3%、92.6% vs 66.7%、90.7% vs 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经肛管腔内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肛瘘更加可靠,可作为临床检查复杂性肛瘘的首选方法.

2192 条记录 11/110 页 « 12...891011121314...1091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