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边缘型人格障碍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及其心理护理

    作者:张丽萍

    目的: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与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取50例正常人群与50例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人员父母情况、父母养育方式等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有母亲拒绝、否认及父亲职业,保护因素有母亲理解、温暖。结论母亲拒绝、理解、温暖与父亲职业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产生有较大影响。

  • 合并与非合并边缘型人格障碍抑郁症患者的比较研究

    作者:孔鑫;徐勇;葛玲

    目的 比较合并与非合并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抑郁症患者(MD)的一般资料及其相关因素的差异.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贝克抑郁量表(BDI)、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30名合并BPD的MD患者、30名非合并BPD的MD患者施测.结果 共病与非共病组在生源地、婚姻、受教育年限无显著差异(P>0.05),在年龄(t= 18.02,P=0.000)、性别(x2=8.483,P=0.005)、抑郁首发年龄(t= 38.24,P=0.000)、抑郁发作次数(t=13.22,P=0.000)、自杀次数(t=13.89,P=0.000)有显著差异,用贝克抑郁量表(BDI)、SCL- 90评估抑郁症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合并与非合并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抑郁症患者在临床上的差异值得进一步探讨.

  • 大学生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与其家庭环境研究

    作者:余展;李江雪

    目的 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BPD)的家庭环境特点、BPD形成中家庭环境中起作用的相关因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高校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DQ-4+人格障碍诊断问卷新修订版中文版本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FES-CV)调查的方法,得到PDQ-4+问卷的边缘型1项的得分,通过筛选高分组(7分以上包括7分)和低分组(1分和1分以下),并应用家庭环境量表对两组进行调查进而分析结果中的差异.结果 大学生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宗教道德性、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因素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形成的重要因素.结论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与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和宗教道德观密切相关.

  • 边缘型人格障碍心理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黄芳;凌辉;张建人;苏艺瑶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是一种极难治疗的心理疾病,为解决这一困难,发展出了多种特定的心理治疗方法.本文介绍了当前应用较广且效果较为明显的6类BPD心理疗法:辨证行为疗法(DBT)、心智化基础疗法(MBT)、移情焦点疗法(TFP)、图式疗法(ST)、预测情绪和解决问题的系统训练(STEPPS)以及BPD专属人际关系疗法(IPT-BPD),并总结了近10年BPD疗效研究的成果,后对BPD心理治疗的发展作了展望.

  • 边缘型人格障碍大学生的童年期创伤经历特征

    作者:黄灿泽;宋东峰;栾融融;温雅;傅文青

    目的: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大学生的童年期创伤经历特征.方法: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ersonality Diagnosis Questionnaire-~(4+),PDQ-~(4+))从3227名二、三年级本科生中筛选出边缘型阳性者293例,用个性障碍晤谈手册第四版(Personality Disorder Interview,PDI-Ⅳ)半定式晤谈法进一步筛选出BPD患者(得分>5分)31例.从PDQ-~(4+)划界分阴性的大学生中按年龄和性别比随机选取114例为对照组.用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SF)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①在PDQ-~(4+)筛查中,总体的边缘型分量表分为(2.62±1.70);31例BPD患者中女18例,男13例,女性CTQ-SF不良环境因子得分高于男性[(13.63±4.54)vs.(9.83±1.95),P<0.01].②BPD组的CTQ-SF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如,情感虐待(2.11±0.77)vs.(1.66±0.49),P<0.01].结论:大学生边缘型人格障碍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童年期创伤经历,而且这种创伤经历存在性别差异.

  •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欲求-压力分析

    作者:项锦晶;申荷永;李江雪

    目的:运用主题统觉测验(TAT)探索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潜在的欲求-压力特点.方法: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在3552名高校学生中筛出边缘型得分≥7者254人,由两名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人格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Ⅱ)面谈,后确诊BPD 62人,从中按边缘型得分由高到低选取30名愿意参与本研究的为BPD组,在边缘型得分<2的学生中由高到低选取30名为对照组,施测主题统觉测验,对照两组的欲求-压力得分.结果:(1)BPD组的欲求和、压力和均高于对照组[(32.6±5.1)vs.(29.8±5.0),(36.9±5.0)vs.(32.2±6.3);均P<0.05],且BPD组的压力和高于欲求和(P<0.05).(2)边缘型得分与欲求-压力系统的逐步回归方程:边缘型得分=-0.315C成就欲求+0.36X情绪变化欲求+0.329X灾害压力+0.313X情感压力+0.234X联想压力+0.204X丧失支持压力,多元回归系数为0.817,方程拟合度为0.668.结论:运用主题统觉测验的欲求-压力系统可解释BPD患者的内心感受模式和临床行为的驱动因素.

  •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初始沙盘的典型特征

    作者:李江雪;项锦晶;申荷永

    目的:以沙盘游戏为工具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患者独特的内心世界,并尝试总结其初始沙盘具有诊断意义的特点.方法:某师范大学新生经人格障碍诊断问卷(DQ-4+)筛查和DSM-Ⅲ-R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测(SCID-II)确诊,且自愿参加沙盘治疗的BPD大学生56例,另招募愿意参与本研究的非BPD大学生30名,对他们的初始沙盘作品进行多维度的对照研究.结果:(1)BPD组和非BPD组在初始沙盘的整体特征上存在差异,其中BPD组分裂项目的例数多于非BPD组(35.7%vs.0.0%,P<0.01),在整合上少于非BPD组(26.8%vs.66.7%,P<0.01);(2)在细节主题上,BPD组的创伤主题得分高于非BPD组[(2.5±1.1)vs.(1.3±0.9),P<0.01],而治愈主题得分低于非BPD组[(0.9±0.9)vs.(1.8±1.0), P<0.01],其中创伤主题中主要是隔离、威胁和限制的例数BPD组多于非BPD组(40.1%vs.20.0%,25.0%vs.6.7%,28.6%vs.10.0%;Ps<0.05),而治愈主题中主要是联结、新生和对话的例数BPD组少于非BPD组(7.1%vs.26.7%,23.2%vs.33.3%,12.5%vs.40.0%;Ps<0.05);(3)在沙具的非常规使用或摆放上,奇异呈现和边界问题两项BPD组的例数多于非BPD组(25.0%vs.3.3%,12.5%vs.0.0%;Ps<0.05).结论:BPD患者的初始沙盘中典型的特征是分裂、奇异呈现和边界问题,经常出现的创伤性主题是隔离、限制和威胁;BPD的病理特点和防御机制可以在沙盘中很清晰地表现出来.

  • 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杀死亡率的meta分析

    作者:杨帆;王晓彦;童俊

    目的:分析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杀死亡率数据,为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检索国内外权威数据库的基础上,筛选得到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献11篇,并对其中的有效数据采用单组率meta分析,以人年自杀死亡率为效应量,软件Stata/SE12.0进行统计.结果:边缘型人格障碍病例总数合计为1696例,自杀死亡例数合计为116例,所有研究均为队列研究,样本来源为初始治疗为住院而出院后继续随访者,随访时间约一半在10年以上.单组率meta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得到总的人年自杀死亡率为0.6%,95%可信区间0.5% ~0.8%.以meta回归处理异质性,得随访年数可以解释81.34%的异质性.结合森林图、随访年数和异质性处理结果提示随访年数越短,自杀死亡率越高.以漏斗图法和剪补法检测发表偏倚,得出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但结果是稳定的.结论:边缘型人格障碍人年自杀死亡率高,对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杀风险需要尽早干预.

  • 边缘型人格障碍大学生的潜在防御机制

    作者:项锦晶;李巍;申荷永

    目的:通过防御机制评定系统(Defense Mechanism Manual for the TAT,DMM)探索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无意识内容的防御机制特点.方法:用人格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PDQ-4+)进行筛查,从边缘型得分≥7的254名大学生中,用人格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确诊边缘型人格障碍者(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62人,从中按边缘型得分由高到低选取30名为BPD组;从边缘型得分<2的学生中按边缘型得分选取30名为对照组.施测主题统觉测验,运用DMM系统评定两组被试的防御机制类型得分.结果:(1)BPD组不成熟集合得分高于对照组[(7.50±2.13)vs.(2.97±1.43),P<0.01];BPD组不成熟否认得分高于对照组[(2.47±1.54)vs.(1.03±0.91),P<0.01],BPD组不成熟投射得分高于对照组[(4.97±1.73)vs.(2.31±1.50),P<0.01];BPD组成熟否认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17±0.38)vs.(0.90±0.94),P<0.01].(2)回归分析得到边缘得分与防御机制的逐步回归方程:边缘得分=-1.066+1.061×不成熟投射+0.851×不成熟否认.结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主要表现在不成熟否认和不成熟投射两个方面.

  •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住院式干预(综述)

    作者:张红;缪绍疆;童俊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在精神疾病诊断中是一个新的疾病类型,这种障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它在发达国家的认识过程也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在中国更是近几年的事情.BPD是一组严重、慢性、不稳定的精神疾病,近有研究表明11%的精神科门诊病人和19%的精神科住院病人可以被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1]).

  • 一例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长程沙盘心理分析治疗

    作者:李江雪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以前被认为是非常难以治疗的一种障碍,它表现出复杂、多维度的问题,很多对其他障碍有效的方法在治疗BPD时往往效果很慢而且不确定.

  • 作者:

    关键词:
  • 边缘型人格障碍诊断演进

    作者:王兰兰;江开达;肖泽萍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是当今精神医学界及临床心理学界广为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同时也备受争议.该诊断单元是否应该确立?应该如何对其进行科学描述?为了进一步理解其病理实质、明确其诊断地位,笔者将就边缘性人格概念的提出及边缘型人格障碍诊断单元的演进过程进行综述,从而对该诊断的确立及发展进行理性思考.

  • 边缘型人格障碍遗传学研究

    作者:王兰兰;肖泽萍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长期以来都是精神医学界争论的焦点,其症状表现具有广泛异质性.根据目前DSM-IV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规定,满足9条标准中的5条即可诊断为BPD,这样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就有可能得到151种不同的对BPD的诊断标准.

  •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婧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迄今为止为普遍的一种人格障碍类型,同时也是争议不断的一种疾病。DSM-Ⅳ于1994年正式确立了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九条诊断标准沿用至今。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精神问题(比如:厌食、酗酒、药物滥用、抑郁以及自杀等),通过各种治疗研究的深入发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边缘化症状。同时边缘型人格障碍涉及到很多关键性的社会问题(如:儿童虐待、亲子关系异常、核心家庭的冲突、离婚、女性角色的改变等)使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将研究视角投射到本疾病当中,以期从中更好的探讨当代社会的心理环境特征。虽然边缘型人格障碍在国外很常见,但该病在国内却依然鲜为人知,着重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入手,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34例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郑金枝

    目的 了解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运用ICD-10诊断标准及SCL-90与<中国人性格特征量表>进行筛选,针对人格障碍进行Beck格式与Young图式的认知咨询与治疗.结果 针对人格障碍治疗的病例经过治疗后,在症状改变上及<中国人性格特征量表>中Borderline分值减分明显优于未明确诊断者.结论 分析得出病情确诊与针对性的治疗,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是有效的.

  • 边缘型人格障碍诊治困境及风险规避策略探讨

    作者:刘惠群

    目的: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诊治困境及风险规避的策略.方法:综合报道4例边缘型人格障碍,讨论其临床特征及心理动力治疗特点.结果:边缘型人格障碍诊断复杂、治疗艰巨,对医生是一个持续挑战.结论:医师有必要在专业技巧上提高自己,在心理素质上完善自己,从容面对病人的挑战.

  • 护理本科生边缘型人格障碍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孙宁;金瑞华;郭翠梅;孟艳君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边缘型人格障碍(BPD)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为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调查问卷、边缘型人格障碍诊断问卷、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对1183名护理本科生进行测评。[结果]护理本科生BPD中SCID Ⅱ PQ筛查阳性率为7.78%,SCID Ⅱ诊断阳性率为0.93%。不同家庭关系和家庭类型学生BP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1周BSI CV总分为(0.54分±1.38)分,严重时得分为(3.01±4.63)分。BPD组与无BPD组严重时BSI CV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D得分与自杀意念、自杀倾向呈正相关。[结论]BPD在护理本科生中具有一定的发病率,提示高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早期进行人格相关筛查,对有人格障碍者给予早期干预和治疗。

  •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自杀意念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孟艳君;孙宁

    目的: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患病率及BPD患者发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400例精神卫生科就诊的住院患者采用一般社会特征调查问卷、人格障碍诊断、自杀意念筛查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儿童不良家庭环境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BPD 211例(15.07%),男63例(29.86%),女148例(70.14%).BPD患者中158例(74.88%)存在自杀意念.BPD患者发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为性别、抑郁症共病、母子关系、父子关系.结论:BPD在精神卫生科住院患者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性别、抑郁症共病、儿童期不良家庭环境是BPD患者发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

  • 空虚感与精神疾病:预测性分析

    作者:杨昊;王煜

    空虚感是一种内在主观体验,这种主观体验主要为一种内在缺损或空荡的感受,并伴随无力感和无助感,它通常会导致人的负面行为,如回避、成瘾,甚至自残、自杀等.现对空虚感对精神疾病的预测性价值进行综述,重点对3种精神疾病:强迫性购买、边缘型人格障碍及自杀行为中空虚感所起的预测性作用进行了讨论.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澄清空虚感的内涵和外延,厘清空虚感对精神疾病的预测性价值的高低,拓展空虚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