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晚期癌症病人的症状护理
1癌症晚期护理
1.1心理护理
癌症病人随着病情的变化,忍受着来自躯体的各种痛苦,还承受精神上巨大压力。因此晚期病人有忧郁、恐惧、焦虑、绝望心理交织在一起。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运用良好的交流技巧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此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达到良好的心理支持效果。 -
晚期癌症病人心理护理评价
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对住院晚期癌症病人心理护理前后的心理特征进行对照分析,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病人的抑郁和焦虑,护理前后病人的抑郁得分、焦虑总分、躯体症状得分、精神症状得分都有所降低.本文对住院晚期癌症病与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护理在心身性疾病治疗中的地位进行了讨论.
-
消化道肿瘤患者晚期的心理护理
晚期癌症病人在死亡前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弥留期,身体严重衰竭而神志尚清醒,除忍受躯体的磨难,还忍受而将与亲人永别的情感痛苦,由于每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生活经历文化素质和信仰不同,对待死亡的态度不一样.2008年5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晚期消化道肿瘤病人30例,从止痛、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及家属心理安抚4个方面,对他们实行临终护理,使他们安宁平静地度过了人生后旅程,家属对此工作很满意.
-
晚期癌症病人宁养服务模式探索
宁养医疗服务是一种全新的医疗模式,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1998年由香港知名爱国人士李嘉诚先生倡导和资助的全国首家上门免费为晚期癌症病人提供镇痛治疗、心理辅导、生命伦理等方面照护的临终关怀机构-宁养院在我院正式成立.经过四年多的运行,我们深深体会到宁养医疗服务不但可以提高临终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成为医院回报社会的一大特色,既造福于病人又造福于社会,取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
晚期癌症患者家居宁养服务的探讨
晚期癌症患者常常因多次经历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对住院产生恐惧、不安和厌烦情绪;或因经济上不堪重负等原因往往不愿再住院治疗[1,2].如何为这类病人提供服务,我院于2000年底在香港知名爱国人士李嘉诚先生的倡导和资助下,创办了深圳市首家宁养院.1年来,我们借鉴香港宁养服务及社会服务模式,并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地探索适合我们的宁养服务模式,对160例晚期癌症病人无偿提供了家居式宁养服务.
-
浅谈宁养医疗服务
宁养医疗服务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尚属起步阶段."宁养医疗服务计划"是由李嘉诚先生倡导、资助,并以贫困晚期癌症病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家居与门诊相结合,以止痛治疗、心理支持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益事业[1].2001年该计划启动以来,全国已有20家医院加盟,给贫困的晚期癌症患者送去了真诚的帮助和关怀.我院是广西目前唯一一家免费慈善服务机构,截止到2002年5月,已为312名晚期癌症病人提供了服务,得到了病人家属的广泛好评.
-
实施人文关怀提高癌症病人生活质量
随着对晚期癌症病人的研究深入,临终关怀越来越引起人群的重视[1],其既可以尊重患者的尊严,而且还是社会文明的象征.本研究选择112例患者进行研究,现分析如下.
-
治疗性沟通技巧在晚期癌症病人家居宁养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在晚期癌症病人家居宁养护理中运用治疗性沟通技巧,解决晚期癌症病人的心理问题,减轻家属的心理压力.方法以宁养院收治的910例晚期癌症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依据口头叙述及观察检测的结果,评定病人的心理问题;运用会谈技术和电话访视等治疗性沟通技巧,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结果治疗性沟通技巧可提高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总有效率达84.18%,766例病人的心理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或安详地离开人间.结论对晚期癌症病人采用治疗性沟通技巧能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减轻家属的心理压力,提高病人和家属的生活质量.
-
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观察和护理
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晚期癌症病人疼痛成为一常见症状,直接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因此解决患者疼痛应放在首位,我科2006年1~12月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和护理,给癌痛患者人文关怀,个性化服务,使晚期癌症患者减轻疼痛,提高了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和低血容量病人,特别对晚期癌症病人的生命维持有意义,可保证治疗营养,并大限度地减轻他们受反复静脉穿刺痛苦.
-
不同途径给美施康定治疗癌痛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美施康定是具有良好止痛效果的阿片类药物,广泛应用于晚期癌症病人的疼痛治疗,但该药口服后副作用大,常有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尤其对于进食困难或有肿瘤相关性恶心呕吐的患者,有效给药已成为控制癌痛的关键.
-
影响癌痛治疗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癌症病人中有30%有疼痛问题,随着癌症的转移,癌症疼痛的比例也逐渐增加,晚期癌症病人中约有60%~95%经历过疼痛[1];有效地控制疼痛,能使病人增加治疗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存期.遗憾的是许多癌症病人的疼痛并未得到应有的治疗,有25%的病人在疼痛中死亡[2].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影响了治疗.
-
胃肠外营养支持对晚期癌症病人营养和免疫恢复的促进作用
营养不良和进行性体重减轻是晚期肿瘤患者的普遍现象.胃肠外营养(PN)常被用来改善晚期癌症病人的营养状况和防止恶病质的进一步发展[1].对象和方法一、临床资料1997年11月~1999年5月,126例住院病人,均经临床确诊为晚期恶性肿瘤的住院病人.大多数为胃肠道肿瘤和肺癌患者,男性94例,女32例,大年龄83岁,小年龄25岁,平均年龄55.6±17.9岁.均作支持治疗或进行化疗,按均衡组原则分成肠外营养组(PN)及普通输液组(对照组),PN组64例,对照组62例.两组病例均无明显肝、肾、心功能损害,发病后体重变化少于原体重10%,无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研究过程中无明显感染征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由一组医护人员操作.
-
临终护理方法对晚期癌症病人心理状态改善的研究
晚期癌症病人病情发展迅速,多数病人临床死亡之前仍然清醒、身心非常痛苦.因此,对病人提供良好的临终护理,将痛苦减少到低限度,使其平静地接受死亡,对病人及其亲属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
科搏肽用于晚期癌痛止痛22例疗效观察
癌痛是对晚期癌症病人生命质量具威胁性的症状.WHO在癌症姑息治疗指导原则中,把控制癌痛及相关症状做为重要的治疗手段.科搏肽(国药准字XF20000290)是济南军区生物制品药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止痛新药.我科自2000年11月至2001年11月对22例重度癌痛病人用科搏肽肌注止痛,对其镇痛效果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
持续性癌症痛引发的临床问题
美国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确诊为癌症病例超过1400万,因癌症死亡病例超过55万.20~50%的癌症患者其首发症状为疼痛,75~90%的中晚期癌症病人因化疗、手术失败或病情恶化不得不承受慢性痛的折磨.疼痛可发生于多个部位,程度与发作频率各不一致.疼痛性质也较复杂,可以描述为急性痛、慢性痛、躯体痛、内脏痛及神经病理痛等.
-
家居宁养护理服务方式的探讨
癌症为目前世界上难以治愈的疾病.怎样使晚期癌症病人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重获人的尊严,成为医院护理服务的新课题.1998年在香港知名人士李嘉诚先生倡导、资助下成立了我国首家为晚期贫困癌症病人提供宁养服务的机构--宁养院.以家居式服务为主要特色的护理服务,为提高晚期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介绍如下.
-
癌症晚期的心理护理
几年来,我科共收治了15例晚期癌症病人,我们从心理护理,止痛,营养支持及家属心理安抚几个方面,对他们实施临终护理,使他们安静地度过了人生的后时期,家属对此很满意.
-
三阶梯用药是癌症病人止痛的佳方案
癌痛是晚期癌症病人的常见症状,由于癌痛的原因、性质、强度及范围多种多样,在处理上也应采取多种措施,为了提高癌痛病人的用药质量,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疼痛,就我院门诊的晚期癌痛病人实行三阶梯止痛方案,报告如下.
-
经皮穿刺插管治疗恶性肿瘤病人心包积血
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们利用深静脉穿刺管作为细引流管,治疗恶性心包积血病人22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22例恶性肿瘤心包转移致心包积血的病人中男13例,女9例。年龄29~72岁。其中肺癌5例,胃癌4例,食管癌3例,白血病、恶性葡萄胎、肝癌各2例,恶性淋巴瘤、骨肉瘤、甲状腺癌、胰腺癌各1例。除2例肝癌、2例白血病和1例恶性淋巴瘤未手术外,余均手术切除肿瘤。 恶液质病人13例,合并腹水6例,双下肢水肿12例。病史4个月~5年,心包转移致中度心包积血13例,重度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气促、心悸、端坐呼吸、发绀、高流量吸氧、颈静脉怒张、肝肿大等临床表现。病人不能承受剑突下心包开窗引流术或剖胸心包开窗引流术。 全组中经1次心包穿刺者8例,2~3次3例,均在抽液后不足24?h症状再现。 方法使用深静脉穿刺管(德国制CAVAFUX管,管腔1.4?mm×2.1?mm,长32?cm。有刻度,顶端开口,无侧口)作心包穿刺,距穿刺管顶端0.5~1.0?cm处作一个侧口,侧口深度不超过直径的1/2,以免管体成角、弯曲,造成堵塞。穿刺时病人半坐卧位,局麻,于剑突下针头向上、后,偏向左侧,成45°缓慢进针,穿刺入心包拔除管蕊,可见血性液流出,此时送入穿刺管,一般穿刺管进入(15±3)?cm即可,用胶布固定于腹壁。术中应作心电监护,以防损伤心肌。 穿刺管外接引流瓶或引流袋,严密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速度、引流量,控制引流速度在10~25滴/min。心率较快、有心衰表现者可应用西地兰。 拔管指征为连续3?d引流液少于3?ml/d,引流液色淡,清亮,病人无发热,无相应症状。拔管前可作B超检查。如拔管后再次出现心包积液,仍需考虑重新插管。 结果病人心包积血量为中等至大量时,穿刺无困难。所有病人均1次穿刺成功,经过顺利,全部病人症状得以减轻。8例术后第1?d即可下地活动,抽出积血量为200~5 900 ml,置引流管5~25?d。2例病人因引流速度较快,心脏失代偿,夹闭置管后不到1?h出现心衰,使用强心、利尿剂及放缓引流速度获稳定。3例晚期癌症病人置管后1个月内死亡。其余病人均顺利拔管。引流管留置期间病人无明显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