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研究

    作者:吴廷美;刘小玲

    目的 探讨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要点.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10 d内的下肢肿痛、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以及大腿和小腿的周径差值.结果 产后10 d内,观察组产妇的下肢肿痛发生率[6.25%(5/80)]、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00%(0/8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14/80)、11.25%(9/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大腿周径差值[(1.95±0.81)cm]、小腿周径差值[(1.34±0.63)cm]均小于对照组[(2.83±0.92)、(2.19±0.7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减少下肢肿痛、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预防效果显著.

  •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

    作者:左艳;罗云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pure red cell aplasia , PRCA)简称纯红再障,系选择性影响骨髓红系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而髓系、巨核系、淋系正常的一种贫血性疾病,临床较为少见[1]。且鲜有PRCA合并深静脉血栓的报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 痹证验案二则

    作者:刘贵生;郗新中

    1.脉痹贾××,女,23岁.因"左下肢憋胀疼痛1周",于1991年8月20日住本院妇科.患者1月前足月分娩,新法接生,孩子夭折(原因不明),观察3天后出院.产褥期间,恶露尚少,未曾发冷发烧.1周前出现左下肢憋胀疼痛,活动愈痛.查血常规:白细胞13×109/L,中性78%.

  • 益气活血利湿法治疗慢性血栓性静脉炎临床观察

    作者:邓秀炳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利湿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血栓性静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50例.2组均接受常规西医抗凝处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活血利湿法干预,比较2组治疗效果,测定2组治疗前后髌骨上下缘10 ~ 15cm处周径差值的改善情况,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红肿、肢体疼痛等主要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红肿、肢体疼痛积分分别降低至(1.8±0.2)分、(1.6±0.5)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观察组膝上15cm、膝下10em处周径差分别降低至(1.7±0.5) cm、(1.1±0.6) cm,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益气活血利湿法联合西医常规抗凝处理,可优化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临床症状积分,值得推广.

  • 内外合治血栓性静脉炎24例疗效观察

    作者:余有明;赵勇杰;苏佩东;赵瑞香

    目的:观察加味复元活血汤内服合大黄独圣散外敷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全部病例采用加味复元活血汤内服,大黄独圣散外敷.结果:治愈18例,显效4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加味复元活血汤合大黄独圣散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疗效显著.

  •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

    作者:杨冬;纪东华;周红梅;张平;吴泰华;赵广东;张中和

    目的探讨介入技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急性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实施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肺动脉碎栓、局部置管溶栓治疗,以开通肺动脉.结果滤器和导管均成功安全置入,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并发脑出血1例,死亡1例;31例患者随访5~48个月,无再发肺动脉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和经导管栓子祛除术是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急性肺动脉栓塞安全、有效的方法.

  • 手术产及指征

    作者:孙丽洲;曹晓辉

    妊娠至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医疗技术的改进等诸多因素的叠加,导致妊娠过程变得复杂,母儿并发症增加,由此导致的剖宫产分娩率逐年增加,而手术助产率逐年下降.剖宫产引起的诸多近、远期并发症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如子宫内膜炎、尿道炎、子宫或腹部切口感染、盆腔脓肿、血栓性静脉炎、术中出血、术后贫血、其他脏器损伤、肠麻痹、肠梗阻、羊水栓塞等.国外报道术后总并发症可高达28.3%[1],国内相关报道剖宫产近远期出血可达5% ~6%,感染率达3.6% ~8.31%.

  • 妇科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防治

    作者:文辉彬;许盛芳;汪钰清;游玲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妇科DVT患者和78例有DVT倾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为中老年患者,肥胖、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原发病多为盆腔恶性肿瘤或盆腔内较大的子宫、卵巢的良性肿瘤(大于3月妊娠子宫)患者.辅助诊断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为佳.治疗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钠及穿弹力袜,均取得较好效果.结论:中老年、肥胖、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妇科恶性肿瘤及较大良性肿瘤(超过3月孕大)患者是术后并发DVT的高危人群,手术后应采取预防措施.抗凝及穿弹力袜治疗对DVT有较好的疗效.

  •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继续保留导管的护理对策

    作者:李华春;江庆华;王小雪;张丹;罗雅琳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后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继续保留导管期间的护理对策及其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就诊于我科行PICC置管后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40例肿瘤患者,采取不拔除导管,给予消炎、溶栓、抗凝及相关的护理治疗措施.结果:经过以上治疗,38例栓塞静脉经彩超证实血流信号恢复,保留导管成功,1例无效拔管,1例放弃治疗要求拔管.结论:PICC置管后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如无抗凝治疗禁忌证,保留PICC导管并给予抗凝、溶栓及相关的护理干预,可达到血管再通,同时继续正常使用PICC导管的目的.

  • 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导致迟发型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二例

    作者:兰斌;赵俐红;敬茜;吴希

    1 病例介绍患者1 男,27岁.因“突发腰部束带感,全身麻木20+d”,于2014年3月13日以“脑炎”收入院.2014年3月17日在我科行MRI头部轴位冠矢状位增强扫描.护士在了解患者无其他药物过敏史及MRI增强扫描检查禁忌证后,向其讲解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患者及其委托人签署MRI增强检查知情同意书.根据扫描部位和患者的一般情况,按0.2 ~ 0.6 mL/kg体质量的剂量行钆喷酸葡胺注射液静脉推注,在注射过程及注射结束后的观察期内,询问和观察患者的全身及局部皮肤、血管情况,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 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引发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1例

    作者:胡瑞丹;郑虹

    患者,女,8岁.因反复左耳流脓4+年,加重2+月,发热,耳痛,眩晕,呕吐7d,于2006年4月2日入院.患者4+年来左耳反复流脓,无明显诱因,间断有耳痛,无发热耳鸣,眩晕.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间断口服抗生素,以滴耳液滴耳(具体用药及剂量不能提供)治疗,可缓解症状.2+月前再次发作,脓液量多,有明显异味.

  • 滴注脂肪乳致血栓性静脉炎1例的护理

    作者:宋月琼

    我院2002年9月3日在给一患者滴注20%脂肪乳后发生了血栓性静脉炎,经及时治疗和护理终完全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高原地区血栓性静脉炎124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学凯

    临床和病理上都已证实,机体在高原环境下,易致血栓形成[1].血栓性静脉炎是静脉的一种血栓性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我院(海拔3658m)收治的124例血栓性静脉炎患者,探讨了高原地区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 浅静脉留置套管输液对皮下出血的预防作用

    作者:胡贤主;张翠蓉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广泛应用的主要给药方法.由于患者血管因素和操作者护理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常常出现药液外渗、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1]和皮下出血等并发症,影响医疗质量,给患者造成痛苦.为此,我们进行了浅静脉留置套管输液对局部皮下出血预防作用的病例对照实验.

  • 膝、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杨秀波;刘志梅;陈美伦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国外调查表明,未采取预防措施的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50%,我国上海为30%.如何预防DVT,减少病死率是骨科护理关注的问题.我院骨科2003年6月~ 2004年6月对32例患者进行膝、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肾病综合征合并静脉血栓临床分析

    作者:朱春玲;柳竹松;彭红英;刘宗阳

    静脉血栓形成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膜性肾病和微小病变.其中以肾静脉血栓(Rvt)常见,是影响激素治疗效果并促使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可发生严重的蛋白尿、血尿,甚至少尿及肾功能衰竭.周围静脉血栓常见下腔静脉及下肢深静脉,出现下肢严重肿胀,可造成肢体坏死、截肢.对这类病人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可使血栓消失或缩小,血管再通,促进肾功能恢复,减少血尿、蛋白尿,保存肢体.

  •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体会

    作者:孟菲;段斌武;廖静

    近年来PICC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静脉治疗,但对一些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成功率不高.超声引导下结合塞丁格微穿刺技术行上臂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能够极大地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1].置管时静脉的佳选择应为右侧贵要静脉,因为其路径短,静脉瓣少,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的机会相对较小[2].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行50例超声引导下经贵要静脉微穿刺PICC置管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 中医治疗血栓性静脉炎76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姚鸣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血栓性静脉炎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6例,治疗组用中医方法治疗,对照组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作者:杨德琼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护理.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我院接诊产科手术患者895例,其中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共21例.通过分析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临床发病因素以及不同分娩方式的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给予患者溶栓、抗凝治疗,以及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静脉炎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护理,临床上的静脉炎症状体征完全消除,进行跟访2~5个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无复发病例.结论: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预防静脉内膜损伤、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临床心理护理、输液以及穿刺部位的更换等,以上这些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产后下肢血栓心静脉炎的发生率.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1例报道

    作者:栾琰;李政文;邓华;何俊堂;左智旭

    PICC(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是由外周表浅静脉,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等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在导丝的引导下沿着血管走向将其PICC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可留置使用一年以上,不仅操作简单安全、维护方便,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更重要的是PICC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等并发症[1],保护了血管,消除了患者反复静脉钢针穿刺的痛苦,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率,但是,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血管内血液成分的特殊性,PICC又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或意外情况.我科201 1年1月收治1例消化道出血伴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在患者置管3d后出现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经过精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471 条记录 21/24 页 « 12...16171819202122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