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初步探讨
本文分析了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提出药学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及必要性,并对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形式、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化方案.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相关院校应当重视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
医养护结合养老模式下社区护士的能力探讨
目的:探讨医养护结合养老模式下社区护士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方法:选取社区护士86名,根据德尔菲法构建的调查问卷为依据,分析研究对象的工作参与情况,探究医养护结合养老模式下社区护士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结果:经问卷调查发现,社区护士工作参与情况得分较良好,沟通能力、分级管理能力、慢性病管理能力、健康档案管理能力、健康教育管理能力均是医养护结合养老模式下社区护士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结论:医养护结合养老模式下,社区护士应该具备多方面的职业能力与素养,以便提供更加优质、科学的养老服务,为我国养老事业的不断发展奠定基础.
-
重庆某专科医学学校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目的:全面分析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培养的专科临床及护理专业学生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现状及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能掌握现状,提出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内容调整方案,评价新课程教学方案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通过同一调查问卷调查对照班及实验班,以对照班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能掌握情况,通过对比分析课程新教学方案取得效果。结果:对照班掌握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薄弱;实验班通过新教学方案学习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技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班学生基层公共卫生技能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班,新的教学方案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
助产士职业能力现状与思考
提高助产士职业能力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助产士职业能力建设得到世界各国关注.该文通过文献综述,介绍我国助产专业起源及发展概况;根据广州、北京、浙江、江苏、陕西、山东、河南、山西等省市对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及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的调查结果,综述了医疗机构对助产士职业能力的需求以及助产士职业能力现状;后对从中得到的启示及为了应研究的方向进行了阐述.
-
规范化培训对提高新入职护士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规范化培训考核对提高新入职护士职业能力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2-12月间段内该院新入职护士37名,纳入观察组,入职后提供规范化培训及考核干预,于2015年2月-2016年1月间该院新入职护士37名,纳入对照组,提供常规培训,分析2组护士理论、实践考核评分及护士核心能力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士思维模式、护理操作、领导能力、人际相处、法律知识、教育、专业发展等核心能力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4.430、5.530、4.533、5.028、4.614、3.413、4.347,P<0.05).观察组护士操作、理论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t=23.830、32.291,P=0.000).结论 开展规范化培训及考核可提高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提高新入职护士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及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学生社区药学服务职业能力培养初探
社区药学服务作为现代化的社会服务模式,是以社区为单位,以药师作为服务实施者,以社区群众作为服务对象,在药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指导下,帮助社区群众合理安全的用药.高校响应社区服务的号召,组织药学专业学生开展社区药学服务,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能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因而,开展社区药学服务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高校应该秉承着药学服务理念,为了社区群众提供药学服务,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药学服务活动中,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该文以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学生社区药学服务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作为出发点,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育培养社区药学服务人才的方法.
-
校院(企)合作下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静脉配液综合实训课程探讨
静脉配液作为一个新的药学分支,其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课程的设置均在教学与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其教学的终目的是为临床提供合格的静脉配液人才,以适应临床诊疗的需要,校企合作则是提高其职业能力的有效保障。该文通过对静脉配液的人才要求、校企合作体制、校企合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探讨其实训课程的设置,为临床教学的实践提供参考。
-
浅谈护理教学中对实习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尤其是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社会人士对于卫生保健理念的认识也得到了加强.相应对于医务人员的护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很多高校也开设了护理教学专业.作为一名大专院校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发现部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还有待提升和培养.鉴于此,该文主要针对护理教学中对实习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一主题进行分析.
-
浅论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教师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培养
医学生的培养需要由大量临床医学教师进行理论及实践教学,而这些教师除了要满足临床教学任务,还有大量的临床工作需要完成.同时担负医疗及教学任务的临床医学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医疗、教学能力,更需要加强职业精神培养,并不断提升自己能适应在不同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并做到两种角色的相互促进,保证教学效果,做好医学生的领路人.该文分析影响医务人员临床教学工作原因,并提出教学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
北京中医药大学英语(医学)专业就业情况的实证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2017届英语(医学)专业毕业生,调查其基本就业情况、职位描述、职业能力等就业信息.结果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地区为北京,主要集中于生物制药、医疗相关以及翻译、教育培训等专业服务领域;企业类型多为外企、民企和事业单位,主要岗位类型包括人事行政管理和教育培训等.招聘者十分看重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实习经历和能力资格证书也是招聘单位选择的重要因素,而沟通协调能力被列为首要的核心职业能力.
-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与研究
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中药学专业学位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满足需求,成为各大医药类院校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现状,从构建职业导向突出、以实践能力为主的中药学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完善双导师制度,加强中药学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建设;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依托,强化实践基地建设;打破传统学位论文评价模式,建立特色鲜明的专业学位毕业论文标准;建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研究探讨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模式,以期构建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中药学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提升为中医药服务的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繁荣发展.
-
搭建人文教育平台促进中医临床研究生职业能力发展——以社会实践体系为例
本文试图通过在社会实践体系构建的整体性、针对性、实效性原则的指导下探讨社会实践体系的丰富性和完善性并研究其作为本学院人文教育平台重要部分在促进中医临床研究生职业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
中职德育课教学叙事:"任务驱动"+"张贴板"——让学生自主探索职业能力
1 背景那是一次关于通过<能力及其提高>的公开课的学习,学生了解本专业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找到现在的我与本专业要求的能力间的差距,增强并提高了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可是,要怎样讲解"能力"呢?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的,如果单靠教师照本宣科地谈概念,效果肯定不好.那么,能不能更贴近学生一些呢?于是我想到了学生的专业.我所教授的学生是护理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如果联系她们护理专业讲"能力",既可以让她们具体明确地体验到能力究竟是什么,又能够感受到能力与自己将来的工作紧密相关,从而激发她们提高能力的自觉性.大方向找好了,那么,又该如何结合专业讲能力呢?与其让老师干巴巴地讲,不如让学生"从中学",让她们亲自去探索、体验,探究护士的职业能力.于是,我提前两周,把所上班级的学生分为三组,给她们布置任务: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到学校附院对护士进行采访,调查护士所需职业能力,并通过"张贴板"的形式勾画"护士岗位能力结构图",确定每组发言人,请发言人做代表讲解本小组所绘制的结构图.
-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职业能力培养探讨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职业能力培养涉及高校政策、管理、考核、培训等诸多方面,本文就此提出培养教育与临床职业岗位胜任能力有机衔接,根据研究生具体情况进行分段式、个体化、真实践的临床培养教育,使研究生进入"早临床、多临床、真临床"的培养教育模式,有效增强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效果及其胜任临床岗位的职业能力.
-
基于护理职业能力培养的《中医护理学》教学改革
为了加强对高职护理专业关键能力培养,促使学校教育与医疗卫生岗位相对接,缩短岗位适应期,为护理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文章提出以培养护理专业关键能力为着眼点,对《中医护理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收到较好效果.
-
北京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核心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而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本研究通过对10所教育部直属北京高校252名辅导员职业能力进行自编问卷调研,探究当前辅导员职业能力及培养中的不足,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效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
-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目的本文对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职业能力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以了解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构成特点.方法采用"职业能力倾向的自我测定"问卷调查了河南科技学院、山西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名十几个专业,3个年级的学生,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其职业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的5个公共因素与理论构思的吻合度较好;建立了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对模型良好性进行了拟合度检验.结论发现了学生目前专业和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之间的关系;实践性强的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与这一职业对人的职业能力倾向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在动手操作能力方面仍有明显不足;高校应建立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就业指导体系.
关键词: 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能力 结构方程模型 职业能力倾向的自我测定 -
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任务引领型教学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2级护理专业两个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任务引领型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结果 任务引领型教学提高了护生理论及操作成绩(P<0.01).结论 运用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任务引领型急救护理教学模式优化了传统课程体系,提高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
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的外科护理课程改革
通过对教学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的课程标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的外科护理课程体系.旨在提升护生职业能力,提高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护理人才.
-
不同教育背景护理人才综合能力分析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教育背景的护理人才综合能力,论证3种类型护理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的必要性,同时也为护理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1-6月选取连云港市3家三级医院的300名护理人员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其综合能力进行调查.结果 中职、高职护理人才在沟通维度[分别为(34.96 ±6.15),(36.70±6.32)分]和操作技能维度[(分别为(15.96±2.48),(17.31±2.32)分]得分高于大专护理人才的得分[分别为(33.25±5.70)(14.03±1.85)分].大专护理人才在专业发展(32.50±4.22)、科研(18.04±1.03)、外语能力(16.95±2.78)维度得分高于两类高职护理人才的专业发展[(26.45±5.71),(29.92±5.83)分],科研[(14.86±2.47),(16.95±2.05)分]及外语能力[(12.61±2.43,)(14.92±2.97)分].3种不同性质护理人才在领导、教学、沟通、专业发展、科研、外语水平、操作技术能力维度方面有差异(F值分别为3.56,3.72,4.37,4.53,4.03,4.12,4.09;P<0.05).结论 3种不同性质护理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均有所不同,高职护理应根据自身特点发展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