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度近视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漏诊1例

    作者:曹丛红;姚靖;王佳娣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漏诊的机制及针刺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观察一例因高度近视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漏诊的机制及两次针刺治疗效果.结果 该患者因高度近视而漏诊开角型青光眼,缺乏长期监测眼压、眼底、视野等相关检查、定期治疗及长期随访的观念,是造成第二次视功能严重损害的主要原因,两次针刺治疗后均取得显著效果.结论 高度近视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易漏诊、误诊,应长期监测眼压、眼底、视野等相关检查,定期针刺治疗,长期随访,以防视功能进行性损害加重.

  • 闭角型青光眼12例误诊分析

    作者:周永瑞;谭永福;张红霞;郭萍

    闭角型青光眼在发作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1].往往被误诊为神经血管性及颅脑等疾病.笔者1988~1999年曾遇到12例被误诊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47岁.全部病例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符合闭角型青光眼诊断,并排除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开角型青光眼和胃肠系统疾病.本组病例出现头痛等症状来到我院就诊时间长1年,短半月.曾在院外就医10例.分别误诊为偏头痛5例,神经血管性头痛3例,三叉神经痛1例,脑膜炎1例,另有2例在我院内科就诊时被误诊为脑溢血和神经血管性头痛.上述病例,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疗效均不显著.当临床症状逐渐加重后到眼科求治,经眼科进一步检查,查出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和体征,诊断为闭角型青光眼.

  •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作者:程依琏;樊映川;罗谦;黎静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rfo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3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实施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反应、前房深浅及并发症.术后随访6~26(12.43±4.12)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32.16±9.41)mmHg.术后一周平均眼压(7.56+2.83)mmHg,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15.01±4.65)mmHg,经统计学处理,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8眼前房无任何反应,2眼有Ⅰ度浅前房伴少许前房积血,均于2~3天后自行恢复,6眼前房有轻度闪辉,术后2~3天消失.所有患者术后均形成显著弥散滤过泡.术后1周及6月视力基本稳定.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 穿透性窦小梁切除术与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辉;孙静淳

    目的 对比穿透性窦小梁切除术与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5月收治住院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78例78眼,治疗组给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穿透性窦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4%和94.9%,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压都明显低于术前(P<0.05),同时治疗组术后1d与术后7d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d的视力和中央前房深度都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术后7d治疗组的术后视力与中央前房深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的前房出血、角膜水肿、前房渗出、后发性白内障、低眼压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穿透性窦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也具有很好的成功率,能更有效地控制眼压,有利于视力与中央前房深度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 滴眼液应用指导图表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陈青青;李国珍;沈肇萌

    目的 探讨滴眼液应用指导图表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06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给予滴眼液应用指导图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比较用药依从性.纳入研究后及1年行OCT检查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结果 两组相比,观察组药物漏点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用药前洗手、用药前晃匀、压迫鼻泪管及压迫时间的依从性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观察组全周RNFL厚度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滴眼液应用指导图表能改善青光眼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延缓疾病进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视野改变35例

    作者:吉敏

    原发性青光眼分为闭角型青光眼与开角型青光眼,两者在临床表现以及早期治疗上有原则上的差别.但是无论是闭角型或开角型青光眼经手术或药物治疗,眼压恢复正常后,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对青光眼所致视野病理性改变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明显.现报告如下.

  • 益精补阳还五汤辅治开角型青光眼对其眼压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宇成达;朱爱平;高小劲

    目的:研究益精补阳还五汤辅治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对其眼压控制及预后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07/2017-07收治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93例186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94眼,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结合益精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对照组46例92眼,仅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力、眼压、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测定值、平均缺损范围、视野平均光敏度以及图像诱发视觉电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1%vs 63.0%)(P<0.01).治疗后,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RI测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SA、EDV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0.01).观察组治疗后视野平均光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平均缺损范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1).结论:使用益精补阳还五汤辅治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眼压水平,扩大视野范围,促进血流循环,改善预后.

  • OCT测量正常人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研究

    作者:戈严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正常人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为POAG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组观察对象为2014-11/2017-11于我院就诊的POAG患者100例123眼,设为观察组,选择年龄、性别配对的正常体检人群50例100眼,设为对照组,根据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将POAG患者分为早期组36例44眼、进展期组40例50眼与晚期组24例29眼;采用OCT测量视盘全周、颞侧、鼻侧、下方、上方平均RNFL厚度,各象限MD采用全自动视野计测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视盘全周、颞侧、鼻侧、下方、上方平均RNFL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视盘全周、颞侧、鼻侧、下方、上方M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早期组、进展期组与晚期组平均RNFL厚度依次变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早期组、进展期组与晚期组MD依次变增加,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视盘全周、颞侧、鼻侧、下方、上方平均RNFL厚度与MD均呈负相关(r=-0.675、-0.667、-0.560、-0.711、-0.660,均P<0.001).结论:OCT检查显示POAG患者RNFL厚度较正常人群明显变薄,且随着病情进展RNFL厚度越薄,且与患眼MD有密切联系.

  • 开角型青光眼EX-PRESS引流器植入联合羊膜移植手术疗效

    作者:刘刚;何云兰;贾万程

    目的: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01/2017-01于我院就诊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3例43眼,随机分为羊膜组和丝裂霉素(MMC)组,所有患者均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羊膜组术中联合羊膜移植术,MMC组术中联合应用MMC,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前房形成、滤过泡、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wk,1、6mo两组患者眼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两组患者佳矫正视力分别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mo,羊膜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分别为91%、73%,MMC组分别为90%、8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羊膜组手术总有效率分别为95%、86%,MMC组分别为95%、9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羊膜组患者浅前房发生率为9%,MMC 组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羊膜组患者滤过泡渗漏发生率为5%, MMC组为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结束,MMC组患者出现薄壁滤过泡4眼,羊膜组无薄壁滤过泡者.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降眼压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

  • 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胶原蛋白基质与MMC的疗效比较

    作者:于磊;秦虹

    目的:观察开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中应用胶原蛋白基质与MMC的临床效果,评价两组术后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01/2016-12于我院诊断为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24例32眼,随机分为两组,行小梁切除术中应用胶原蛋白基质12例14眼为研究组;行小梁切除术中应用MMC 12例18眼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d,1wk,1、3、6mo眼压、手术成功率、术后应用降眼压药物情况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d两组患者眼压均数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wk,1mo两组患者眼压均数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mo两组患者眼压均数差异性有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眼压均值在术后1d有明显下降趋势,术后1wk~ 6mo眼压均数水平趋向平稳,术后3、6mo研究组平均眼压水平线较对照组低.术后6mo研究组有28%患者需要用降眼压眼液控制眼压,对照组有33%患者需要用降眼压眼液控制眼压,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1d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应用胶原蛋白基质的手术成功率与应用MMC的治疗效果相似,其降低眼压幅度较应用MMC明显,其避免术后发生低眼压、浅前房、结膜伤口渗漏并发症较应用MMC无明显优势.

  •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比较

    作者:朱玄生;陶黎明;蒋正轩;刘贺婷;张青

    目的:观察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4-01/2016-05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开角型青光眼并行两种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术后并发症的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与小梁切除术术后6mo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两组间各个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mo,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小梁切除术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小梁切除术为43%,两组间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疗效相似,但前者对于角膜内皮的影响较小,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作者:王景泽

    目的:调查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为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开角型青光眼600例600眼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0例,治疗组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植入术,对照组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治疗后两组裸眼视力明显提高,治疗组视力改变更好(P<0.05).两组眼压经过治疗后有明显下降,治疗组在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眼压都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前房丁达尔征、前房积血和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发生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能降眼压,视力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并MMC湿敷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作者:杨晓波;陈丽娟;李娟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并丝裂霉素C(MMC)湿敷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0例42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并MMC湿敷.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mo,术前眼压35.76±6.34mmHg,术后13.82±4.22mmHg.视力有12眼较术前提高,26眼无变化,4眼术后视力下降.视野有34眼视野较术前扩大,8眼视野无变化.弥散扁平滤过泡38眼,限局性隆起滤过泡3眼,瘢痕机化泡消失1眼.全部病例无浅前房发生.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并MMC湿敷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滤过手术.

  •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作者:程美仙;罗添场;阮敏毅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01/2010-06在我院住院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且资料完整的32例56眼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根据患者年龄、眼球筋膜情况、视神经受损程度及术后要求达到的靶眼压确定术中用或不用丝裂霉素C(MMC),其中29眼术中使用MMC,27眼不使用MMC,患者均有明显的晶状体混浊.随访6~24(平均14.2±6.7)mo.结果:术中使用MMC组29眼,术前眼压(39.2±10.6)mmHg,术后眼压(13.2±5.5)mmHg,仅1眼需辅助1种局部降眼压药.不使用MMC组27眼,术前眼压(30.1±9.2)mmHg,术后眼压(17.5±8.1)mmHg,有4眼需辅助1种局部降眼压药,1眼需辅助2种局部降眼压药,1眼再手术.术后不需使用降眼压药者49眼(88%).术后47眼(84%)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开角型青光眼.

  • 国产拉坦前列腺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赵露;王艳玲;孟照洋;洪慧

    目的:观察国产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见康)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三组,试验组:国产0.05g/L拉坦前列腺素(见康);对照组1:进口0.05g/L拉坦前列腺素(适利达);对照组2:0.04g/L曲伏前列素(苏为坦),每组30例患者.三组患者均9:00 pm给药1次,疗程4wk.结果:用药2wk后,三组间治疗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3).治疗4wk后,三组日眼压曲线各时间点眼压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病例中均有轻度结膜充血的患者,试验组4例(13%),对照组1:3例(10%),对照组2:8例(27%).结论: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见康)可有效降低眼压,安全性好,为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提供了新的选择.

  •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加羊膜移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作者:陈永勤;罗菊香;孙敬雯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rforatingtrabecular surgery,NPTS)联合羊膜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6例136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NPTS联合羊膜植片瓣下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眼内反应、滤过泡及并发症,并做前房角镜检查.结果术后眼压控制成功率为97.1%,不需辅用降眼压药物;术后眼压≥21mmHg者2.9%,应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正常,眼压控制总有效率100%.功能性滤过泡69.4%,无滤过泡但眼压正常者17.7%;无滤过泡应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正常者2.9%.术后视力提高1~2行.4眼发生前房少量出血,在48~72h内吸收;23眼前房内有轻度闪光,2~4d消失;无浅前房、角膜水肿、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NPTS能建立良好的多途径的房水引流,达到降眼压的目的;羊膜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使滤过区滤过通畅,并能有效的长期保留功能性滤过泡;NPTS联合羊膜植片瓣下植入术提高了眼压控制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的抗青光眼手术方法.

  • 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影响

    作者:阿依努·努拉厚;郭宁;高云仙;李蓉

    目的:探究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及小梁消融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ACD)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3/2017-01我院64例64眼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34眼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A组),30例30眼行小梁消融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5 mo时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ACD、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差异,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术后5 mo时,两组BCVA、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 A组=39.359、21.045,t B组=23.126、16.863,均P<0.01),且A组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52、2.761,均P<0.01).两组手术前后ACD水平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mo时,A组黄斑区GCC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黄斑区GCC厚度则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1,P<0.05),且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69,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B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83,P<0.05).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及小梁消融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效果均较好,但前者降眼压与提高视力效果优于后者,且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损害,对患者病情转归有利.

  • 通窍明目汤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作者:崔庆霞;邱礼新;许宁

    目的:探讨中药通窍明目汤辅助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5/2016-01我院眼科中心收治的220例386眼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中药组、常规组各110例,两组均予以小梁切除术等常规方法治疗,中药组同时给予通窍明目汤连续治疗3个疗程(15d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较治疗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的视野平均光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缺损值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PSA、EDV测定值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测定值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为77.8%,常规组为6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通窍明目汤辅助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利于改善血流循环、扩大视野、提高治疗效果.

  • 拉坦前列腺素与溴莫尼定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对比

    作者:罗曼;缪茶英;陈伟;李海英;王达良;刘平

    目的::对比评价拉坦前列腺素和溴莫尼定在开角型青光眼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21例13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70眼和对照组59例66眼。对照组患者溴莫尼定滴眼液2次/d,试验组患者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1次/d,随访3mo,定期检查两组患者的眼压、视力、用药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12 wk 后,对照组患者的眼压为18.1±1.3mmHg,试验组为17.0±0.9mmHg,均比治疗前降低( P<0.05),试验组患者的眼压波动明显小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的LogMAR视力差异性小,试验组治疗后有显著性提高;对照组出现充血、灼烧感、流泪、眼睑水肿等不良反应,试验组不良反应小。结论:拉坦前列腺素可以明显降低青光眼患者的眼压,降低高眼压对患者视力的影响,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作者:黄志坚;张文强;周和政;曾波

    目的: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经视力、眼压、房角镜、眼底、视野等检查确诊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47眼。患者年龄6~73(平均39.9±16.5)岁,佳矫正视力0.01~0.60,眼压18~65 mmHg。给予3种以上降眼压药物控制不理想,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术后1,3 d;1 wk进行眼压、裂隙灯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眼压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术前平均视力0.26±0.29,术后1wk平均视力0.24±0.22,平均视力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 t=1.56,P=0.13)。术前平均眼压36.62±14.01mmHg,术后1,3d;1wk平均眼压分别为10.04±5.77,9.59±4.93,9.47±3-06 mmHg。 EX-PRESS 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后1,3 d;1wk的眼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157.20,P<0.05)。除5眼术后1d眼压<5mmHg,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术后1 wk均未见明显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术中及术后风险低、并发症少。

345 条记录 15/18 页 « 12...10111213141516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