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温针灸结合经筋刺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胡艳

    目的 观察温针灸结合经筋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结合经筋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疼痛、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69.7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Lequesne-Mery膝关节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VAS评分、Lequesne-Mery膝关节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给予温针灸结合经筋刺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血清炎症程度显著减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作者:杨建军;田友明

    针灸治疗疑难病症是传统医学特色之一,采用"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4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7.5%,无不良反应.

  • 经筋刺法配合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作者:庞素芳

    周围性面瘫(Bell氏面瘫)属临床常见病之一,常以突然发生一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为主症,多是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面神经管)内组织急性水肿,面神经受压或炎症所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近年来,笔者采用"经筋刺法"配合闪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收到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基于经筋辨证治疗中风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红;郭庆革;白永新

    目的:观察经筋辨证刺法对中风后肩痛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肩痛患者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通过患者肩关节周围筋结点的分布规律进行辨证分型和针刺治疗,对照组选取传统穴位进行针刺治疗。两组均以7 d 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 VAS 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基于经筋辨证的取穴针刺治疗在改善中风后肩痛患者的VAS 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及 Barthel 指数评分方面均优于基于传统针刺治疗。

  • 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张瑜;马铁明;白增华;孙博文;赵洪毅

    目的:系统评价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经筋”“脑卒中”“痉挛”等相关词为检索词,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2015年)、维普数据库(1989年-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1978年-2015年)、万方数据库(1989年-2015年)、PubMed(1980年-2015年)、TheCochrane Library (Issue 4,2015年).通过Cochrane系统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合计820名患者.根据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员手册(5.0.2版)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偏倚风险的评估,13篇文献均是偏倚风险不确定.Meta分析结果:总有效率对比,OR合并=3.86,95% CI为[2.67,5.57],合并效应量检验,Z=7.20,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筋刺法优于传统针刺法;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对比,OR合并=4.54,95% CI为[2.91,7.10],合并效应量检验,Z=6.64,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筋刺法优于传统针刺法;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MD合并=4.18,95% CI为[-0.59,8.94],合并效应量检验,Z=1.72,P=0.0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文献发表性偏倚不明显,对合并效应量的影响可以忽略.结论: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有效,总体临床疗效及改善肌张力均优于传统针刺法.由于纳入文献的质量普遍不高,尚待更多高质量、设计规范严谨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 经筋刺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手精细动作的影响

    作者:赵艳玲;李文纯;黄娟;符再立;谭玲琼;唐兆安;何军锋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手精细动作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康复训练及常规针刺(穴取水沟、百会、内关等),观察组并于患手掌侧、背侧五指掌指关节与近侧指间关节之间的筋肉进行隔日交替针刺,得气后接电针;对照组于患侧手八邪穴进行针刺,针刺得气后接电针.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Lindmark评分、Brunnstrom偏瘫手运动功能分级、手关节活动度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indmark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观察组Lindmark评分中的运动协调能力评分、感觉功能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8.24±3.07 vs 6.84±2.43,3.52±2.33 vs 2.16±2.12,11.76±3.55 vs 9.00±3.62,均P<0.05);两组治疗后Brunnstrom偏瘫手运动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偏瘫侧手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25.35±10.91)°vs (18.65±7.86)°,P<0.05];两组患者BI评分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均P<0.01).结论:经筋刺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手精细动作障碍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及疗效评价研究

    作者:岳增辉;刘伍立;章薇

    近两年来,我们将<内经>中的关刺、恢刺和燔针劫刺结合形成"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设立"独取阳明法"为对照组,并运用现代康复医学有关痉挛状态的评定方法(Brunnstrom、Ashworth、SIAS)和等力测时法等进行了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浅谈

    作者:郭蕴萍;石学敏

    面瘫是以口角向一侧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的病证,又称为“口眼歪斜”,其发生常与正气不足、劳累过度、情志不舒、风寒或风热之毒邪乘虚而入,导致经气闭阻,经筋功能失调。该症可发生任何年龄,发病急,病位在面部,与少阳、阳明、太阳经的经筋相关。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是根据中医经筋理论及临床经验创立的,以补气血,通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供氧,加速神经水肿的吸收,从而使面部肌肉恢复其功能,效果明显。

  • 经筋刺法结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效果

    作者:刘未艾;岳增辉;付磊;戴思佳;陈建宏;贺新民

    目的 观察中医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9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基础康复组(n=30)、巴氯芬组(n=30)和针药结合组(n=30).三组均予脑卒中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针药结合组加经筋针刺和加味芍药甘草汤口服,巴氯芬组加巴氯芬口服.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并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 基础康复组总有效率53.3%,巴氯芬组66.7%,针药结合组86.7%.三组治疗后MAS、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6.500,P<0.001),针药结合组评分优(F>12.332,P<0.001).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 结合中医针刺和中药能更好缓解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59)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技术

    作者:韩景献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是由面神经管段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以突然发生一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为主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60 岁为多,男性略多.

  • 石学敏教授经筋刺法学术思想解析

    作者:许军峰

    通过整理石学敏教授医案、著作及跟师实践,总结了石学敏教授在经筋刺法方面的学术思想:1)经筋刺法内容广泛,非单一的"燔针劫刺".2)主张治疗经筋病"疏利经筋"是关键.3)重视局部取穴.4)把"调神"与"经筋刺法"有机结合.5)治疗痿病,主张"补益经络气血,调节神机功能"为大法.6)治疗痛症,主张"疏通经络、活血止痛"为关键.

  •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作者:魏强;王建文;樊树银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经筋刺法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对治疗前后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B)评分进行数据统计,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57例患者治疗4周后痊愈36例,显效15例,有效5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47%.结论: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肯定.

  • 毫火针经筋刺法治疗肌筋膜炎63例疗效观察

    作者:黄辉贤;杨晓琼;张惠芬;向莹媛;曾秋萍

    目的:观察毫火针经筋刺法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选择63例肌筋膜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治疗组30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分析对比两组肌筋膜炎患者治疗前后、治疗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差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毫火针经筋刺法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优于电针.

  • 斯氏针经筋刺法治疗腰椎失稳症60例

    作者:吕超锋;陈丽兰;余庆阳

    目的:探讨自制斯氏针经筋刺法配合腰部舒筋手法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骨伤科收治的腰椎失稳症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为斯氏针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为传统经脉针刺治疗,对两组患者收集的疗效评价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前后的中医疗效构成比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58.33%,显效率83.33%,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率33.33%、显效率为60.00%,有效率为83.33%,两组患者治疗率、显效率、有效率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斯氏针经筋刺法对治疗腰椎失稳症的急性疼痛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电针联合经筋刺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孙秀业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经筋刺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经筋刺法,取穴:上肢取手阳明、手少阳经筋循行所过的位于肩、肘、腕、手的经筋结点,即肩后伸旋外结点,伸肘结点,伸腕伸指结点,拇指展结点,指外展结点;下肢取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阳,足太阳经筋循行所过的位于髓、膝、踝、足的经筋结点,即屈髋结点,屈膝结点,足外翻结点,屈踝结点,留针30min.治疗组40例电针,上肢:内关,极泉,尺泽,肩骼,手三里,合谷,外关;下肢:委中,足三里,阳陵泉,环跳,阴陵泉,风市;连接电针正极在上,负极在下,选取疏波,30min/次,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并且可以看到肌肉抽动为度;经筋刺法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 ADL、四肢FMA评分两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经筋刺法可有效改善中风后肢体痉挛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 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

    作者:刘中迪

    足内翻是中风后遗症中为常见的一种,也是导致中风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为气血不足,运行无力,脉络瘀阻,筋脉失养,阴阳平衡失调.针灸(泻阴法、透穴法、阴经取穴、单经取穴、阴阳补泻、醒脑开窍、交经缪刺、肾与膀胱经对刺、经筋刺法)治疗,疗效显著.

  • 头针联合经筋刺法治疗卒中后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作者:陈颖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经筋刺法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的治疗结果.方法:60例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头针联合经筋刺法)和对照组(传统针刺法)各30例,治疗30天后,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和ALD评定.对受试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头针联合经筋刺法治疗后Ashworth级别降低(P<0.05)痉挛程度缓解有效率达83.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ugl-Meyer)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AD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别有显著性.结论:头针联合经筋刺法能降低卒中病人的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优于传统针刺组.

  • 经筋刺法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影响

    作者:黄干;黄瑞聪;洪荣庆;李莲英;孙巧杰

    目的 本研究检验筋经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有效性.方法 将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例,按计算机随机分配方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筋经刺法治疗,对照组规律口服巴氯芬片.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Brunnstrom运动功能和Barthel氏ADL指数法评定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Ashwortyh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经筋刺法组和巴氯芬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出现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hworth评分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对比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定水平均较治疗前出现改善(P<0.05),且在治疗后巴氯芬组的评定水平较经筋刺法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经Ridit分析结果显示,经筋刺法组疗效高于巴氯芬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有显著疗效,能够明显改善肢体的功能.

  • 经筋刺法临床应用的现状

    作者:孙定炯;孟凡征

    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对人体运动系统结构及功能的概括,经筋刺法是经筋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颈项部经筋损伤是引起损容性疾病的直接因素,在损容性疾病的针灸处方中应引入经筋辨证体系.

  • 综合疗法治疗Hunt氏面瘫

    作者:徐桂华

    吴某,男,58岁.于2012年3月24日就诊.主诉:右头部疼痛2d伴口歪眼斜3h.现病史: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头胀痛、拒按,今晨起发现口歪不能鼓腮,右侧鼻唇沟变平,涮牙时口角流水,吃饭时右侧食物滞留感.遂就诊于我科.现症:右侧鼻唇沟变平,口角向左歪斜,不能鼓腮,额纹消失,右眼睑闭合不全,眼裂3mm,眼球运动正常.右侧耳后、耳廓、外耳道出现疱疹,疼痛剧烈.纳可,寐欠安,二便调,舌红少津,脉弦数.据患者舌、脉、症诊断为:Hunt氏面瘫.

6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