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美托咪定辅助静脉复合全麻用于胸椎结核前后入路手术患者的效果

    作者:翟文廷;刘伟;耿万明;刘涛;王春;高广阔;史志国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丙泊酚、瑞芬太尼及注射用苯磺酸顺阿曲库铵行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简称“全麻”)用于胸椎结核前后入路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60例择期在全麻下行胸椎结核前后入路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年龄20~5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前20 min静脉泵注0.5μg·kg-1·h-1右美托咪定,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输注.对照组不应用右美托咪定.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T0,基础值),气管插管后1 min(T1),患者由仰卧变为俯卧位(T2),后路手术切皮1 min(T3),手术30 min(T4),手术60 min(T5),手术90 min(T6),患者由俯卧变为左侧卧(T7),开胸手术切皮1 min(T8),手术60 min(T9),手术结束时(T10),气管拔管时(T11)时的有创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尼卡地平的用量.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苏醒时烦躁不安,术后寒颤情况,术中出血量,尿量.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MAP、HR在Ti~T11时较低,对照组MAP和HR分别为(108±9)mm Hg(1 mm Hg=0.133 kPa)和(99±15)次/min、(95±14) mm Hg和(88±14)次/min、(105±15) mm Hg和(101±16)次/min、(85±16) mmHg和(86±17)次/min、(82±13) mmHg和(85±14)次/min、(80±15) mmHg和(82±10)次/min、(84±14) mm Hg和(84±15)次/min、(88±10) mm Hg和(85±16)次/min、(85±10) mm Hg和(80±11)次/min、(92±17) mm Hg和(88±19)次/min、(108±16) mm Hg和(97±10)次/min,明显高于同时点右美托咪定组[分别为(96±10) mm Hg和(83±18)次/min、(82±11) mm Hg和(78±12)次/min、(95±11) mmHg和(83±14)次/min、(72±12) mm Hg和(65±14)次/min、(68±14) mm Hg和(63±13)次/min、(68±13) mm Hg和(62±8)次/min、(70±12) mm Hg和(67±9)次/min、(71±11) mm Hg和(65±12)次/min、(71±10) mm Hg和(68±11)次/min、(82±15) mm Hg和(76±15)次/min、(93±12) mm Hg和(80±10)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2.39,P值均<0.05).对照组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比较,丙泊酚用量[(1860±210) mg和(860±210) mg]、瑞芬太尼用量[(1520±310) μg和(1080±240) μg]、尼卡地平用量[(3100±180) μg和(1050±270) μg]均减少;苏醒时烦躁不安(2例和0例)、术后寒颤发生率(4例和0例)低;术中出血量[(650±90) ml和(530±70) ml]少;尿量[(380±50) ml和(510±30) ml]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 2.45、-1.84、-2.07、1.98、2.19,P值均<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丙泊酚、瑞芬太尼及注射用苯磺酸顺阿曲库铵静脉复合全麻用于胸椎结核前后入路手术患者,为手术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效果.

  • 黏性敷料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

    作者:吴丹云;蒋劲林;肖惠璇;汤秀云;王跃伟

    目的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术中压疮的发生,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进行预防性干预措施,探讨黏性敷料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全麻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患者100例,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2013年手术患者为常规组,2014年手术患者为干预组.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体位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体位护理基础上使用黏性敷料预防保护受压皮肤.观察2组手术患者皮肤压疮情况及支撑点皮肤压红情况并比较2组预防效果. 结果 干预组预防保护皮肤有效性优于常规组,干预组皮肤压疮发生率低于常规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脊柱后路手术治疗患者使用黏性敷料预防皮肤压疮效果显著,适合临床推广.

  • 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脊柱快速康复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周玲;谢言虎;秦红;柴小青

    目的::观察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对脊柱外科患者炎性反应、凝血功能及其他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预计出血量超过600 ml,全麻下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自体血液回输组( A组)和异体输血组( B组)。记录2组患者自体或异体输血前、输血后1 h( T2)、24 h( T3)、48 h( T4)、72 h( T5)动脉血气分析和凝血功能,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 IL)-6和IL-10。观察术后感染、切口愈合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A组自体血液回输后T2~T5时点IL-6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1),而IL-10均低于B组(P<0.01);2组输血后不同时点血红蛋白和凝血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术后无任何相关输血并发症的发生,切口愈合良好,手术后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脊柱手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可明显减轻IL-6和IL-10等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变,减少患者手术后并发症,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 脊柱手术后症状性脊柱硬脊膜外血肿的原因与对策

    作者:曾小军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症状性脊柱硬脊膜外血肿(SSEH)的发生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脊柱手术后发生SSEH 7例(病例组),选择同一期问、同一医生完成的术后未发生SSEH 30例作为对照组,2组术后均使用低分子肝素,术后发生SSEH 7例,其中有3例联用低分子肝素和低分子右旋糖酐,5例发生于引流管拔除前.比较2组的年龄、手术节段数、术中失血量及血肿清除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分析神经功能恢复与血肿压迫时间及血肿清除前神经功能的关系.结果:2组年龄及手术节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与不完全恢复患者血肿压迫时间和血肿清除前感觉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患者运动评分高于不完全恢复患者(P<0.05).结论:使用抗凝药物不当、术中失血量大、引流不畅是术后硬脊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术后硬脊膜外血肿一旦发生,应尽快处理,解除神经压迫.

  • 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在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韦鹏;顾尔伟;刘扬

    目的:探讨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用于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处理的疗效.方法:对24例骨科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常规治疗组(A组)13例,根据脑脊液的漏出量每天更换敷料1~3次并加压;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组(B组)11例,在术后发现脑脊液漏后立即行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比较2组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和引流管拔除时间.结果:A组患者脑脊液漏消失时间明显比B组延长(P<0.05),且A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也比B组明显延长(P<0.05).A组有2例患者1周后漏出量无减少,追加腰部持续性蛛网膜下腔引流后第2天漏出消失;另2例出现中枢感染.B组无追加治疗及中枢感染.结论: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是治疗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5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勇

    随着脊柱外科和手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日趋重视.2005~2008年,笔者根据5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不同病理和术中不同情况选择,分别采用半椎板切除术、神经根管减压术、髓核摘除术等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作报道.

  • 青少年外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治疗分析

    作者:王远松;刘振华;周建生

    目的:探讨青少年外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8例14~18岁外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8例均后路手术,椎板间开窗入路椎间盘摘除术5例,半椎板切除术3例.结果:随访1~6年,优6例,良1例,可1例.结论:青少年外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特点为明显腰部外伤后发病,临床特征突出;CT、MRI可明确诊断;手术是理想的治疗方法,术式以椎板间开窗为宜.

  • 改良高容血液稀释用于脊柱及全髋置换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余四新;陈晨

    目的:评价改良高容量血液稀释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预计术中出血量>800 ml的脊柱及全髋置换手术32例,术中进行改良高容血液稀释,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于采血前、稀释毕、术毕抽血测定Hb、红细胞比容(Hct)、电解质,随访术后24 h有无输入异体血及Ht、Hct值的变化.结果:各时点与采血前比较,HR无明显变化(P>0.05),CVP在稀释毕明显升高(P<0.01),MAP术毕下降明显,12例术中输入异体血,术后24 h 5例输入异体血.结论:改良高容血液稀释安全有效,如何降低成本、合理运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 有限手术原则治疗腰椎管狭窄66例临床分析

    作者:许海;邱新建;徐一川

    目的:认识并应用有限手术原则治疗腰椎管狭窄.方法:对66例腰椎管狭窄采用椎管有限减压术治疗;其中,12例马尾型行广泛椎板切除、屈曲位"H"植骨术或双侧椎板扩大开窗术,34例根管型行单侧或双侧神经根管减压术,20例混合型行单侧或双侧椎板和神经根管同时减压术或椎板切除、屈曲位"H"植骨术.结果:经3年以上随访,疗效优良率92.4%.结论:有限手术原则是根据术前的定性、定量、定位诊断及术中的病理发现,决定手术减压范围.

  • 腰骶椎前路手术"有效工作区"血管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凌云志;刘振华;周建生;肖玉周;牛国旗

    目的:比较腰骶椎"髂血管三角区"和"侧方安全区"的血管分布及手术处理后"有效工作区"的范围大小,为临床进行腰骶椎前路手术提供相关应用解剖学数据.方法:对30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观察,比较正常"髂血管三角区"及外侧牵拉髂血管后"髂血管三角有效工作区"面积的大小;正常和安全牵拉椎前血管后"侧方安全区"以及结扎腰节段血管后"侧方有效工作区"面积的大小.结果:正常"髂血管三角区"面积为(785.85±333.91)mm2,外侧牵拉髂血管后"髂血管三角有效工作区"面积为(938.97±351.39) mm2.L5~S1水平"侧方安全区"正常情况下左侧为(148.44±64.40) mm2,右侧为(142.45±46.66) mm2;安全牵拉椎前血管情况下左侧为(178.76±72.97) mm2,右侧为(178.59±60.54) mm2;结扎腰节段血管后"侧方有效工作区"左侧为(314.80±82.47) mm2,右侧为(322.12±73.68) mm2.结论:在行L5~S1前路手术时,以"髂血管三角有效工作区"为首选,此区可以满足单钉棒或单钉板内固定的空间需求.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