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7-取代-1-乙基(2-氟乙基)-6,8-二氟-1,4-二氢-4-氧喹啉-3-羧酸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作者:鄢立刚;徐炳祥;马振瀛;朱艳静;杨倩华

    本文合成了18个7-取代-1-乙基(2-氟乙基)-6,8-二氟-1,4-二氢-4-氧喹啉-3-羧酸化合物.初步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供试的10种常见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7及18对供试菌的体外活性较强,优于对照物氟罗沙星.

  • 氟喹诺酮C-3均三唑硫醚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抗肿瘤活性

    作者:倪礼礼;闫强;吴书敏;谢玉锁;高留州;刘英杰;黄文龙;胡国强

    为发现氟喹诺酮由抗菌活性到抗肿瘤活性转化的有效结构修饰策略,以均三唑硫醇(酮)杂环为C-3羧基的等排体,经硫醚化修饰得C-3均三唑硫醚酮(6a~6g),进一步优化得C-3均三唑硫醚酮缩氨基硫脲(7a~7g)和C-3噻唑并三唑稠杂环类(8a~8g).用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化合物的结构,用MTT方法评价3类化合物对Hep-3B、Capan-1和HL60的体外抗增值活性.结果表明,上述3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均强于环丙沙星,其中相应化合物的活性次序为7>8>6,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为Capan-1 >Hep-3B>HL60.同时,含吸电子基(F、NO2)取代的目标化合物(6f、7f、8f和6g、7g、 8g)均强于其他取代基目标物的活性,尤其是缩氨基硫脲类(7f、7g)对Capan-1的IC50值与对照药多柔比星相当.为此,硫醚酮缩氨基硫脲修饰的均三唑杂环作为C-3羧基等排体值得关注和进一步发展.

  • 比较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耐药变异浓度

    作者:荆靓艳;王慧玲;薛欣;谢广宏

    目的 比较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体的选择能力.方法 用呼吸道标本,选择对苯唑西林、环丙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36株,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标准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 、MPC.结果 MPC值比较,莫西沙星低;而环丙沙星高.选择指数(MPC90/MIC90)较低有如下4种:莫西沙星、卡屈沙星、加替沙星和帕珠沙星,均为2.6种药物MPC90值与其体内药动学参数比较,莫西沙星和卡屈沙星小于其Cmax.结论 莫西沙星、卡屈沙星和加替沙星对金葡菌的MPC值较低,突变选择窗范围相对较窄.

  •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动外排泵表型特征研究

    作者:陶传敏;吕晓菊;李萍;李小春;俞汝佳;高燕渝;陈慧莉

    目的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及氰氯苯腙(CCCP)对其主动外排泵表型特征的影响.方法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FQNS的低抑菌浓度(MIC),测定CCCP对FQNS的MIC值的影响.结果11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FQNS耐药率较低,尤以新型FQNS抗菌活性较高,其中抗菌活性由高到低依次是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主动外排泵抑制剂CCCP在体外能增强FQNS抗菌活性,主动外排机制即存在于FQNS耐药菌株,也存在于FQNS敏感菌株.但是CCCP对4种FQNS耐药菌株影响更大.结论主动外排泵抑制剂在体外能降低FQNS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MIC,若能保证安全性,可能成为临床克服细菌耐药性的一种方法.

  • 对氟喹诺酮类缓释制剂研究开发中的问题探讨

    作者:

    正确评价氟喹诺酮类药物缓释制剂对此类品种的开发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结合国外已上市品种及国内正在注册中品种的具体情况,以立题合理性为主线,对药物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临床用药情况等,就氟喹诺酮类缓释制剂研究和技术审评中应考虑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 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效果观察

    作者:梁丹;许杰

    目的 探析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 6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左氧氟沙星组、加替沙星组、莫西沙星组,每组20例.对三组的临床效果、治疗成本进行对比,计算对比三组的成本-效果,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物经济学效果.结果 左氧氟沙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加替沙星组为95.0%,莫西沙星组为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氧氟沙星组的治疗成本及成本-效果低.三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上,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总有效率高、治疗成本低、安全性高,是一种临床应用较高的氟喹诺酮类药物.

  •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研究

    作者:步建设;袁德莲

    氟喹诺酮类药物经常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但在临床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药物反应,本文通过查阅在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总结其不良反应和药物的相互作用,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的参考.

  • 喹诺酮类药物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作者:吴鹏飞

    喹诺酮类药物是指人工合成的含有4-喹酮母核的一类抗菌药物,其中氟喹诺酮已成为该类药物的主流,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由于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与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以及价格便宜等特点,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加广泛.

  • 司氟沙星合成新工艺研究

    作者:朱云菲;申东升;祝宝福

    目的:合成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司氟沙星.方法:以2,3,4,5-四氟苯甲酸为原料,经硝化、酰氯化后与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偶联,再经环丙胺取代、催化环合、硝基还原、酸性水解等反应,后与顺式-2,6-二甲基哌嗪缩合.结果与结论:该法缩短了工艺流程,反应条件温和,三废减少,收率有所提高(总收率为34.2%),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结核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明亮;冯连顺;柴芸;郭慧元;肖春玲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以及结核病与艾滋病的相互结合,使结核病疫情再度上升,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WHO于1996年推荐早期氟喹诺酮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作为二线抗结核药物,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耐多药结核病以及对不能耐受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患者使用.经过10余年临床实践的检验,这类药物的抗结核疗效已获得普遍肯定,但由于广泛使用以及不合理用药,结核分枝杆菌已对该类药物出现耐药性.近年上市的某些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如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其抗结核活性显著增强.研究发现,这2个8-甲氧基氟喹诺酮的体内活性堪与异烟肼(活性强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媲美,而用莫西沙星替代标准治疗方案中的异烟肼,其疗程可缩短2个月.然而,由于伦理学等原因,这类药物同传统抗结核药物一样也无法进行单药的现代临床试验,因此其抗结核作用的基础研究在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构效关系、药动学性质和临床研究(早期杀菌活性)以及单药和联合给药时的体内外活性等方面较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抗结核作用研究进展.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

    作者:张金花;苏伦;刘宇

    病例1:女性,5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30余年,胸闷、气短1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2月于2001年7月12日入我院.查体:体温(T)36.5℃,脉搏(P)90次·min-1,呼吸(R)16次·min-1,血压(BP)18.5/12.0kPa.

  • 巴洛沙星的合成路线

    作者:刘明亮;刘秉全;郭慧元

    目的:合成巴洛沙星.方法:对其合成路线进行了分类和比较.结果与结论:路线1 ②和2 ②适于工业化生产.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使用频度与常见细菌耐药率的相关研究

    作者:叶云

    目的:统计分析某三甲医院2009~2013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率,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降低细菌耐药性和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2013年送检病原菌培养结果、同期抗菌药物累计使用频度和细菌耐药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SPSS 17.0软件统计细菌耐药率和抗菌药物消耗量之间的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结果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用药频度从2009年的29237.90 DDDs下降到2013年的11296.65DDDs,累计下降了61.36%。除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使用与溶血性葡萄球菌(r=-0.68)和屎肠球菌(r=-0.86)耐药率存在负相关外,与常见细菌耐药率存在正相关,其中与大肠埃希菌(r=0.95)、阴沟肠杆菌(r=0.88)及粪肠球菌(r=0.95)耐药率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某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呈下降的趋势;除溶血性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率呈正相关;提高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使用频度可能是某些细菌耐药率增高的一大因素。

  • 浅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性现状

    作者:李星如;毕凤兰

    氟喹诺酮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第四代衍生产品,口服吸收良好,血药浓度高,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从而在临床应用上日益广泛.通过介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进展、不良反应以及安全性监测现状,就合理安全用药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以期为氟喹诺酮在临床上的安全有效应用提供借鉴.

  • 212例氟喹诺酮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作者:丁庆明;徐小华;陆进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4至2009年中日友好医院上报的212例氟喹诺酮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事件以静脉剂型为主(85.38%)、女性患者比例高(72.64%),首次用药后出现症状的比例高(90.09%),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在停药后1天内康复或明显好转.结论 应重视氟喹诺酮药物首次用药后的监护,以及新的、罕见不良反应的正确诊断和治疗.

  • 美国更新氟喹诺酮类药品说明书评价回顾与分析

    作者:刘翠丽;吴桂芝;冯红云;李岚

    目的 了解美国更新氟喹诺酮类药品说明书的评价过程及内容,为我国药品上市后风险获益评价及更好的药品监管提供借鉴.方法 系统介绍美国对氟喹诺酮类药品开展评价的背景、内容及结果,分析美国对氟喹诺酮类药品评价及监管的思路与方法.结果 美国此次对氟喹诺酮类药品的评价,不仅是对此类药品安全性的全面评价,还针对其涉及的3个适应证开展了风险效益评估,对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关注国外先进的药品上市后风险获益评价及监管措施,可为我国药品上市后评价与监管提供思路和借鉴.

  • 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其所致QT间期延长

    作者:孙忠实;朱珠

    近年来,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致QT间期延长,从而诱发致死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的心脏毒性日益引人注目.本文重点阐述了其发生机制、危险因素、不同药物的作用特点以及如何选用此类药物供临床参考.

  • 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分布规律

    作者:薛周山

    目的 探讨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分布规律.方法 收集我院 2010 年 2 月至 2011 年 11 月上报成功的 68 例氟喹诺酮类药品所发生的 ADR 报告,采用卫生部 ADR 监测中心的 ADR 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 评价,从 ADR 报告来源、ADR 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过敏反应、光毒性、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局部与口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肌内注射与静脉注射.结论 应合理使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并严格掌握其适应症、禁忌证以及其单独和联合用药量,避免不合理联合用药,明确其不良反应的发 生机制,以有效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氟喹诺酮C-3均三唑酰腙及均三唑腙衍生物的合成和抗肿瘤活性研究(Ⅴ)

    作者:高留州;李涛;谢玉锁;胡国强;黄文龙

    目的 发现由抗菌氟喹诺酮转化为抗肿瘤氟喹诺酮的有效结构修饰方法.方法 均三唑杂环作为氧氟沙星(1)C-3羧基的等排体,功能基硫乙酰腙类及腙类为其杂环排体的修饰基团,设计合成了氟喹诺酮C-3均三唑硫乙酰腙类及C-3均三唑腙类目标化合物.用四唑盐(MTT)方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 合成了14个目标化合物,体外均显示潜在的抗肿瘤活性,有意义的是腙类目标化合物的活性强于酰腙类化合物活性.结论 均三唑腙结构作为C-3羧基的等排体有利于提高其抗肿瘤活性.

  • 氧氟沙星C-3(绕丹宁不饱和酮)酰胺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作者:汪学猛;李书平;杨彤;黄文龙;王蕊;胡国强

    目的 发现氟喹诺酮由抗菌活性转化为抗肿瘤活性的结构修饰策略.方法 以酰胺作为氧氟沙星C-3羧基的等排体、饶丹宁不饱和酮其功能侧链修饰基,设计合成了C-3(饶丹宁α,β-不饱和酮)酰胺类目标化合物(6a~6l),并用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化合物的结构、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方法评价对体外培养的SMMC-7721、Capan-1和HL603种试验癌细胞株的抗增值活性.结果 合成的12个新结构目标化合物的活性显著强于母体氧氟沙星,其中芳杂环取代的化合物对其Capan-1细胞的活性与对照阿霉素相当.结论 饶丹宁不饱和酮杂合酰胺骨架作为C-3羧基的等排体有利于提高抗肿瘤活性.

359 条记录 3/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