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然之宝争做全球领先的膳食补充剂品牌——专访诺天源(中国)贸易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夏俊波

    作者:马哲

    "膳食补充剂"是指以维生素、矿物质及构效关系相对明确的提取物为主要原料,通过口服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生物活性物质,达到提高机体健康水平和降低疾病风险目的的食品配料,一般以片剂或胶囊等浓缩形态存在.

  • 致突变烷化剂结构与毒效应的关系

    作者:徐维并;刘文杰;黄芹;郑河新;赵素娟;史燕萍

    卤代烃是一类致突变污染物,除工厂废水废气中存在外,饮用水由于用氯气消毒亦可检出。这是一类无需代谢便可直接使DNA碱基烷基化而造成DNA损伤的亲电化合物,因此对其毒性评价是研究的热点之一。2-吡啶酮与DNA碱基鸟嘌呤及胸腺嘧啶有类似结构,是研究DNA碱基及其他类似杂环化合物互变异构体的模式。研究二十多种烷化剂与2-吡啶酮的加合反应物,探讨烷化剂构效关系,为研究致突变烷化剂毒效应关系提供一定的依据。

  • 中药化学成分对大鼠致癌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作者:邢雁辉;雷蕾;张黎;杨策;亢力;朱永亮;叶祖光

    目的 采用计算机毒性预测技术预测中药的致癌毒性,为中药安全性评价提供新的途径.方法 采用Mold2软件(version 2.0.0)对1532个中药化学成分进行分子描述符计算,初步筛选后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筛选出优预测模型,并对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83个有毒中药中有化学成分单体结构报道的60种中药(1609个化学成分)进行致癌毒性预测.结果 经筛选,当描述符集合为60个时,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准确度高,为0.69.预测60种中药(1609个化学成分)中致癌活性化合物为481个.结论 本文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并可对有毒中药化学成分进行致癌毒性预测,为进一步中药致癌性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 姜黄素的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程东庆;沃兴德

    姜黄素是姜黄属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临床应用广泛.但姜黄素水溶性差、体内生物利用率低.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姜黄素的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认为深入研究姜黄素的构效关系并尝试改造姜黄素的结构、研究姜黄素类似物的生物活性,可使姜黄素有望成为防治癌症、心血管疾病、关节炎、阿尔兹海默症、甚至艾滋病的新药.

    关键词: 姜黄素 构效关系
  • 抗HIV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及构效关系的研究

    作者:杜旭

    为开发有效治疗艾滋病的药物,近年日本学者从世界各地收集传统的天然药物,以抗HIV活性为指标筛选出萜类、黄酮类及多酰胺类等活性成分.本文介绍了活性成分的分子结构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

  • 320鞣质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王彩芳;刘延泽

    介绍了1990年以后鞣质生理活性和构效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鞣质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 葛根素、大豆素、槲皮素及芦丁对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晓敏;张天娇;许可嘉;赵福建;牛建昭;李健

    目的:研究葛根素等4种类黄酮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并探讨其构效关系。方法:用4种具有代表性分子结构的类黄酮化合物(大豆素、葛根素、槲皮素和芦丁)分别灌胃小鼠,7天后腹腔注射CCL4,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禁食18 h后,取肝组织进行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肝酶类成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并采用匀浆法检测肝组织中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肝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4种药物干预组小鼠肝组织损伤程度均减轻,但各干预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血清生化分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干预组和槲皮素干预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和GGT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ALP含量无明显变化;大豆素干预组小鼠血清中仅ALT、AST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芦丁干预组小鼠血清中各酶活性均无明显变化。肝组织匀浆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干预组和芦丁干预组小鼠肝组织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SOD和GSH-Px含量明显上升(P<0.05或P<0.01),而大豆素干预组和葛根素干预组仅可见GSH-Px含量明显上升(P<0.05或P<0.01)。结论:槲皮素的综合抗氧化能力优于大豆素、葛根素和芦丁,这可能与其结构特点有关。与其他3种化合物相比,槲皮素具有多羟基、羟基未成苷的结构特点,提示槲皮素的结构特点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密切相关。

  •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效机制及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陈永钧;龙晓英;潘素静;安修;陈淑琳

    探讨存在于中草药中,以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具有C6-C3-C6基本碳架结构的类化合物.对近几年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主要从临床应用、药效机制以及构效关系等几方面来介绍,黄酮类化合物在治疗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抗菌、抗氧化、抗衰老、抗HIV病毒等多方面具有活性.其进行的临床应用的研究、药理机制的阐明、构效关系的探索以及结构改造方面的研究或可为黄酮类的进一步合理应用以及相关新药的开发开辟出一条新的重要途径.这些研究成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潜在开发应用价值巨大.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有益信息.

  • 褐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彭雍博;汪秋宽;宋悦凡;刘舒;胡月;宋泽

    褐藻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岩藻聚糖硫酸酯(fucoidan)作为一种主要分布于褐藻细胞壁基质中的水溶性硫酸化杂多糖,已被证明具有抗氧化、抗凝血、抗炎症、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等生物活性,但褐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结构复杂多样,呈现出生理活性的多样性.天然岩藻聚糖硫酸酯相对分子质量大、结构复杂,对多样化的结构解析和构效关系研究缺乏系统性,以至于岩藻聚糖硫酸酯研究进展缓慢、国际认可程度较低,推广与应用受到制约.因此通过整合现有研究成果,推断岩藻聚糖硫酸酯功能性结构,并对其展开系统性的研究与调查,是岩藻聚糖硫酸酯的药用开发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基于以上考虑,该文通过CNKI,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对国内外有关褐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结构研究现状、解析方法、结构修饰以及构效关系研究进行整理,并对岩藻聚糖硫酸酯构效关系深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岩藻聚糖硫酸酯结构功能作用研究、活性作用机制阐明、医药及保健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 异戊烯基黄酮的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

    作者:党延启;段菊;倪荣镇;马婧;甘我挺;凌霜;许锦文

    异戊烯基黄酮是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一个分支,特点是在黄酮类化合物的骨架上存在异戊烯基侧链.根据异戊烯基结合位点、数量及结构类型,异戊烯基黄酮分为:3号位异戊烯基黄酮,5号位异戊烯基黄酮,6号位异戊烯基黄酮,8号位异戊烯基黄酮、多侧链异戊烯基黄酮、吡喃环异戊烯基黄酮和薰衣草基异戊烯基黄酮7种.异戊烯基黄酮存在广泛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在促进干细胞分化、抗炎和免疫调节、心血管保护、改善代谢性疾病、改善骨质疏松、神经保护、抗肿瘤、抗衰老及生殖作用等方面都有显著疗效.异戊烯基黄酮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因此,异戊烯基黄酮的构效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为新化合物的合成及功能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 细胞学方法评价苯甲醛类化合物寒热药性的构效关系

    作者:张宁;王思文;王雅琪;范铭沁;李红民;刘建利

    目的:用细胞学方法评价苯甲醛类化合物的寒热药性,探讨化合物结构与其寒热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考察12种苯甲醛类化合物对HepG2细胞和MCF-7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以确定它们的寒热药性.结果:苯甲醛、对氯苯甲醛、2-硝基苯甲醛、间硝基苯甲醛在0.1 ~ 50μg/mL浓度范围内对HepG2细胞和MCF-7细胞的生长增殖表现出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率逐渐增大,判定为寒性;对羟基苯甲醛、2,4-二羟基苯甲醛、3,4-二羟基苯甲醛、3,4,5-三甲氧基苯甲醛、2,4,6-三甲氧基苯甲醛、香草醛、邻香草醛、异香草醛在0.1 ~ 50μg/mL浓度范围内对HepG2细胞和MCF-7细胞的生长增殖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判定为热性.结论:化合物的寒热药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苯甲醛为基本结构显寒性,吸电子基取代使其寒性增强,给电子基取代使其显热性.

  • 活性肽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蕴菡;刘睿;吴皓;王令充

    文章主要综述了活性肽物质结构与功效关系的研究进展,为定向合成、改造、开发具有相关生物活性的多肽类产品提供依据.通过查阅整理相关文献报道,阐述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抗氧化肽和抗菌肽的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活性肽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是一类重要的新药来源,活性肽构效关系的研究对其发展至关重要.

  • 天然小分子酚的镇静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小红;高伟;赵丹丹;黄建梅;翟海峰

    天然小分子酚(NSMP)有很多相似的生物活性.笔者前期通过文献调研发现NSMP类化合物具有抗焦虑作用;鉴于一些经典的抗焦虑药物在高剂量时常具有镇静作用,文章通过SciFinder数据库对NSMP的镇静作用的研究进行检索和分析(截止2016年6月),得到一些规律性的认识.笔者首先根据化学结构对检索到的NSMP类进行了分类,然后对其镇静作用及镇静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化学结构与镇静作用之间的构效关系进行讨论,以期对NSMP活性有更全面的认识.

  • 活性跟踪法研究地骨皮中抑制NF-κB的化学成分

    作者:谢练武;李顺祥;谢宇霞;潘宇;喻嵘;成细华

    传统中药地骨皮常用于治疗许多与炎症相关的疾病.该研究目的是确定地骨皮中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炎症关键调控子)的活性成分.对不同溶剂的地骨皮提取物进行体外抑制NF-κB的活性试验,结果发现乙酸乙酯提取物与甲醇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通过活性跟踪分离纯化,获得4种酚酰胺类化合物,分别为:反-对羟基肉桂酰酪胺(1)、反-阿魏酰酪胺(2)、反-咖啡酰酪胺(3)与二氢咖啡酰酪胺(4).它们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NF-κB活性的抑制率差异非常显著,抑制率大小为3 >4> 2≈1.推测反-咖啡酰酪胺为关键活性成分,其IC50为18.41 μmol·L-1.通过构效关系分析说明,反-咖啡酰酪胺C-3位的羟基可能是与NF-κB结合的高亲合位点,而且C-7,8位双键介导了苯环、羰基的πT电子共轭作用,从而形成独特的平面空间构型,有助于抗炎分子与靶标蛋白的空间契合.由此推断,含有α,β-不饱和酮及苯环的迈克尔受体结构与邻二酚羟基共同决定了化合物3的生物活性.

  • 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基于耐阿霉素肝癌细胞SMMC-7721/ADR的构效关系研究

    作者:王绪楠;李祥;陈勇;李月

    研究12种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对耐阿霉素肝癌细胞SMMC-7721/ADR的作用,并初步探究其构效关系.实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2种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annosquamin A(1),annosquamin B(2),annotemoyin-1(3),uvariamicin Ⅱ(4),annosquacin D(5),annosquacin B(6),isodesacetyluvaricin(7),uvarigrandin A(8),squamostatin D(9),squamostatin E(10),squamostatin A(11),12,15-cis-squamostatin A(12)对SMMC-7721/ADR细胞中相关基因NDUFV2的表达量.该研究发现所有受试化合物均使SMMC-7721/ADR中NDUFV2表达量有所下调,邻双四氢呋喃环型番荔枝内酯活性强,而间双四氢呋喃环型番荔枝内酯活性弱.内酯环与邻近的四氢呋喃环间碳数越少,作用越强;对于邻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化合物,链上含有的羟基个数越多,化合物作用可能越强;对于间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化合物,链上含有的羟基个数越少,化合物作用可能越强;且受试化合物中均是含有3个羟基取代的化合物作用较强;相对构型为苏式的番荔枝内酯的作用比赤式的强,四氢呋喃环为顺式构型的番荔枝内酯的作用比反式的强;在其他基团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长链烷基端部与邻近的四氢呋喃环之间的碳数越少,作用越强.

  • 拟层孔菌属中7种羊毛甾烷型三萜抗肿瘤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

    作者:史帧婷;包海鹰;冯爽

    对拟层孔菌属中红缘拟层孔菌Fomitopsispinicola和药用拟层孔菌F.officinalis子实体的7种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fomitopsinC(1)、3-酮基-去氢硫色多孔菌酸(2)、去氢齿孔酮酸(3)、3-乙酰氧基-8,24-羊毛甾二烯-21-酸(4)、松苓酸A(5)、栓菌酸(6)和齿孔酸(7)进行了分离纯化;体外抗肿瘤方面,采用MTT法测试7种单体化合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化合物对MCF-7细胞较为敏感,对MCF-7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5<4<1<3<6<7;体内抗肿瘤方面,采用H22荷瘤小鼠模型,对比研究体外抗肿瘤活性较好的化合物2~5对小鼠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化合物4抗肿瘤活性好,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化合物2,4,5剂量为20mg·kg-1时的抑瘤率分别为65.31%,59.75%,58.72%,接近阳性药组的抑瘤率69.19%;近一步试验表明抗肿瘤作用与抑制VEGF表达和免疫调节相关,对细胞因子IL-4和IFN-γ表达的影响较大,与抗氧化作用关联性较少,根据结果推断出羊毛甾烷型四环三萜结构抗肿瘤构效关系可能为,在3位羟基被酮基或乙酰基取代和C环中15位连有羟基时,此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增强.

  • 川芎嗪中间体的合成及其对CoCl2致分化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国梁;王鹏龙;徐昕;林锦璇;褚福浩;宋霁翔;周燊;王咪娜;张宇忠

    该研究通过氧化、取代、酯化、酰胺化等方法改变川芎嗪侧链结构,合成川芎嗪中间体6个,并采用CoCl2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评价中间体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显示,在川芎嗪侧链引入功能基团的中间体2,5,12和13对CoCl2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均明显强于原料药川芎嗪.经构效关系分析,川芎嗪侧链引入羧基、氨基和适当增加川芎嗪单元比重可能有助于增强此类结构的神经保护活性,该研究为设计合成具有神经保护活性的川芎嗪系列衍生物提供参考.

  • 异紫堇碱及其类似物的抗癌活性研究

    作者:闫倩;李如霞;辛爱一;柳军玺;李文广;邸多隆

    采用天然产物化学研究手段,从秃疮花和云南地不容中分离得到部分异紫堇碱类生物碱,并对异紫堇碱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异紫堇碱类似物,采用MTT法考察了异紫堇碱类似物对3种人癌细胞株的细胞生长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异紫堇碱及其类似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结合异紫堇碱及其类似物的单晶衍射结构与EGFR分子对接模拟,从立体化学结构、化合物不同取代基位置以及芳香环电子云密度等角度探讨了该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活性的构效关系.

  • 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对耐紫杉醇肺癌细胞A549/Taxol的体外活性研究

    作者:施叶叶;苗筠杰;陈亚运;马程遥;陈勇;陈建伟;李祥

    选择10种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对耐紫杉醇肺癌细胞A549/Taxol的活性,并分析其构效关系.采用MTT比色法,检测10种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和阳性药对A549/Taxol细胞的抑制活性,分别为uvariamicin-Ⅲ(1),uvariamicin-Ⅱ(2),annosquacin D(3),desacetyluvaricin (4),annosquatin A (5),squamostatin D (6),bullatacin(7),squamocin(8),motrilin(9),annosquatin B (10),维拉帕米和顺铂.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对A549/Taxol细胞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活性比阳性药维拉帕米和顺铂强.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中的四氢呋喃环与内酯环之间的碳数越长,化合物的活性越强;在邻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中,链上含有2个羟基的化合物的活性强于链上含有3个羟基的;在间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中,链上含有3个羟基的活性强于链上含有4个羟基的.

  • 滇重楼皂苷对10种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谱及构效关系研究

    作者:颜璐璐;张艳军;高文远;满淑丽

    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Snfith vat.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为百合科重楼属植物的干燥根茎.重楼味苦,性微寒,有小毒,归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用于痈疮、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打伤痛、惊风抽搐等.已有研究表明,重楼的水、甲醇和乙醇提取物对A549(人肺癌)、MCF-7(人乳腺癌)、HT29(人结肠腺癌)、A498(人肾腺癌)、PACA-2(人胰腺癌)、PC-3(人前列腺癌)等多种人体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甾体皂苷类是其主要活性成分[1].本实验将从滇重楼分离纯化得到的6种皂苷采用MTT检测方法,针对10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构效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

626 条记录 1/32 页 « 12345678...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