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深化集体备课不断提高药理学教学水平
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医学和药学的桥梁学科,也是我院护理、药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专业学员的必修课程,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
生理学教学集体备课的几点体会
生理学集体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通过集体备课,可对课程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达成共识;可集思广益,探讨和寻找佳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
专业细化下的三级集体备课制实施及效果
随着三级学科的细化,临床专业教师理论知识越来越专科化,授课范围越来越局限.每学期脱产教师专业背景不同,难以在临床医学生见习阶段进行有效而全面的临床医学知识传授,因此三级集体备课十分重要.本文对专业细化下的三级集体备课制实施情况进行详细阐述,并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效果评价.
-
采取多种形式集体备课提高教学实效性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1].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备课方式,是一项集体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2].我们在卫生士官药学专业课教学中,探索并实践了3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取得了良好成效,现介绍如下.
-
强化质量意识规范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在集体备课时,要求教师做到:四定、四备、四统一,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建立新老教师传帮带制度,使集体备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
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
"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两种思想.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教学中还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的今天,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而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1].
-
加强集体备课增进学科间的联系
一方面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保证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为使教师了解专业课需要的化学知识,以便让学生学好专业课,且能够在教学中有所侧重,我校化学组教师分别与药剂学科、检验学科生物化学组教师进行了集体交叉备课活动,通过相互沟通与学习,增进了学科间的联系,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了集体交叉备课的重要意义.
-
生理学教学中集体备课的一些探索
1 生理学教学现状课堂教学是生理学长期运用的主要教学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大规模培养人才,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集体的教育作用等,在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有关集体备课的思考
近几年,教育界兴起了集体备课热潮,一方面它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把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营造了优势互补、集思广益的良好氛围.
-
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高
开设综合化课程,通过集中教师集体备课,采用定时、定人主讲,然后大家集中讨论,提问答疑的方法,解决教师大多以单科为主、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完全适应综合化课程要求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高.
-
实证课例分析在《涉外护理英语综合教程》集体备课中的有效性探索
针对甘肃省卫生学校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证课例分析,组织科室的6位英语教师完成了两轮教学实践研究,以英语教学的两个重点——词汇教学、课文导入为切入点,详细阐述课例研究具体步骤、操作方法,并通过课堂实录具体清晰地展现出来,以提高英语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
-
集体备课在儿科护理综合实训课开发中的应用
新形式下的实践教学改革要求更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如何开发新型综合实训课并保证教学质量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主要问题.集体备课不仅能解决上述问题,还能节省人力,对年轻教师的成长也有着重要意义.
-
集体备课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重要性
根据护理学基础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实验课占学时比例较大的特点,为达到学生实验操作与临床实际操作逐步接轨的目的 ,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我校采取了结合临床集体备课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集体备课不仅有助于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发展,而且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培养了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
集体备课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
教学团队建设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备课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现从教学团队的现状、集体备课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中的作用、集体备课需要落实和完善几方面进行探讨.
-
在“3+2”助理全科医师培训中开设临床综合课程的探讨
“3+2”助理全科医师培训是在3年大专临床医学学习后进行2年规范化的临床实践培训。北京市“3+2”助理全科医师培训是在北京市远郊区县7家教学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的,在临床培训期间学校整合设计,安排了8门课程穿插在临床轮转中,其中临床综合课程是包含了临床常见疾病(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二级学科)和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包括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的解读及医患沟通技巧)等内容而综合设置的一门课程,融合了基础医学理论、临床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也包括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学时间共45学时。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助理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之初即建立起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整体概念、基本框架以及临床实践的基本思路,为今后社区卫生医疗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我院负责临床综合课程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3+2”助理全科医师培训 临床综合课程 课程实施 集体备课 -
临床教研室如何开展集体备课
探讨临床教研室如何开展集体备课。认为医学院校临床教研室的特点是学科细化、人员分散、临床工作任务繁重、教师非专职性及教学团队不固定等,应开展集体备课,以帮助临床医师掌握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水平;教研室主任应发挥教学骨干作用,利用医疗查房、病例讨论、新开课老师试讲等机会进行集体备课等,真正起到集体备课的作用。
-
浅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中西医结合专业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研究学习中西医结合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如何提高中西医结合教学水平,教学方法至关重要.结合多年来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教学工作,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学生反馈等方式,就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教学方法,浅谈自己的体会.
-
针灸治疗学教学体会
《针灸治疗学》是针灸推拿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研究如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技术、经络腧穴理论、针灸操作技能等一系列知识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也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必修课.在多年的针灸教学过程及教研室集体备课中取得了一些本课教学方法方面的体会,特与同道交流商榷如下.
-
品管圈活动在外科护理学集体备课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外科护理学集体备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15级护理本科2班、4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把护理本科2班71名学生作为对照组,护理本科4班69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由外科护理学教研小组的教师进行常规外科护理学集体备课与教学,观察组积极开展外科护理学教研小组QCC活动与戴明环(PDCA)教学管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教师教案、多媒体课件与同行评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学生对于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分别为(91.45±4.39)分和(83.24±3.98)分,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与及格率分别为(89.22±5.33)分和97.2%,对照组分别为(78.20±5.09)分和87.0%,观察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QCC活动在外科护理学集体备课中的应用提升了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