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威胁北京的虫媒传染病及其相关因素
[目的]研究影响或决定虫媒传染病在北京发生或流行的重要因素.[方法] 对蚤、蜱、螨、蚊虫等媒介生物和鼠类进行了流行病学和本底调查.[结果]发现北京存在鼠疫宿主、HFRS、莱姆病、斑点热疫源地;传染病媒介蚊种;利什曼原虫病疫区等.[结论]除应加强北京国境口岸地区虫媒传染病与媒介生物的检疫外,急需加强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媒介生物控制实验室的建设,从而进行准确的媒介生物、啮齿动物种类鉴定,其体内病原体/抗体的监测、检验;以及进行害虫抗药性监测和治理,行之有效地控制虫媒传染病.
-
重要虫媒传染病及其媒介生物控制
全球变暖以及厄尔尼诺现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的生态失衡和交通运输的空前便捷,以及近年来在大多数国家,公共卫生基础结构有所削弱,虫媒病监测系统极其不足或中断了原有的媒介生物控制计划和措施,导致虫媒传染病的暴发流行;过分依赖化学杀虫剂,使媒介生物对各类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生或交互抗生,加大防治难度等.这些是重要虫媒传染病猖獗或再度猖獗的直接影响因素.在国境口岸这种特殊的区域,既要具备处理传染病疫情的紧急措施,更要有常备不懈的监督监测、检疫和行之有效的防治手段.媒介生物控制工作是防止早媒传染病传入、传出的重要环节.在新一轮传染病与人类的较量中,应加强国境口岸的媒介生物控制工作,如根据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所面临的虫媒传染病病种的不同,加强有关媒介生物的检疫、监测和检验.组建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训、进修和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全球传染病防治的国际大协作.
-
中国创建无鼠害口岸回顾与展望
[目的]为防制国境口岸因鼠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对口岸人民带来的健康危害,我国已有19个口岸将鼠密度降低到不足为害水平.[方法]根据国境口岸鼠类生物学特征采取综合防制手段,即以改造环境与生态灭鼠为主导,并应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以及各种科学防制手段,选经过试点再逐步推广到全面.[结果] 经过两部一委组织专家考核鉴定19个口岸室内外夹日法鼠密度在1.0%以下,粉迹法不超过2.0%,鼠迹监测法不超过3处.[结论]被国家授予无鼠害口岸荣誉称号.
-
试述媒介生物控制中的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在媒介生物控制中仍然起着其它方法难以替代的作用.然而,害虫的抗药性问题、化学杀虫剂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因此,在化学防治中应提倡对媒介生物进行抗药性监测,进一步开展抗药性机制和抗性治理的研究,结合新型非杀生性农药的使用和环境治理等,实现媒介生物控制的良性循环,创造和维护良好的生存环境和旅游卫生环境.
-
鼠疫疫区媒介生物控制与消毒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从根本上说它是一个生物学问题.它需要有病原微生物(鼠疫耶尔森菌)、媒介昆虫(蚤类)和宿主(鼠类)共同参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才可能发生.因此,一旦发生人间鼠疫疫情,针对鼠疫发生的3个环节,及时采取媒介生物控制与消毒处理是防止疫情进一步发展或流行蔓延的根本性措施.为迅速而有效地控制人间鼠疫现疫情,现将有关疫区的媒介生物控制与消毒处理措施简要论述如下.
-
植物性农药在媒介生物控制中的应用
媒介生物不仅由于其吸血性、骚扰性等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而且传播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暴发的非典型肺炎和2004年的禽流感,使人们对于媒介生物的防制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长期以来媒介生物的控制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但由于媒介生物主要生活在居民区及其附近地区,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不仅带来严重的"3R"问题,而且药害主要表现为直接作用于人和家养禽畜,污染食品和饲料.随着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毒、高残留、易产生抗性、易污染环境的化学杀虫剂正逐渐被更新或淘汰.而植物性农药作为现代新农药开发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媒介生物控制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海地地震国际人道主义医疗防疫救援中有害生物控制策略的探讨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距太子港17km.当地时间1月14日凌晨,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震后第一时间飞抵海地,成为早抵达海地的国际救援队之一;1月27日上午,在第一批救援队员完成海地地震抢险应急搜救任务,从太子港乘包机回到北京之时,受军委命令以及国家委派,40名中国国际医疗防疫救援队同时又来到太子港.医疗防疫队从1月23日集结出发,到2月10日结束,历时15 d,圆满完成人道主义救援任务..
-
"十运会"的媒介生物控制及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举办或承办各类大型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这包括全国性、地区性和国际性活动,涉及到政治、经贸、体育、文化等各种领域,其特点是在短时间内有大批的、来自各国、各地区人员聚集在一起,少则几百人,多则几万人,往往容易造成疾病传播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问题出现.必须紧紧围绕重大活动的特点和规模,扎实做好卫生防病各项工作,如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饮水卫生以及媒介生物控制等[1].现结合2005年江苏省承办的"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十运会)的卫生防病工作谈谈重大活动的媒介生物控制.
-
天津国境口岸仓储场所检疫控制工作探讨
天津国境口岸仓储场所是指在天津国境口岸存放出入境货物及其它出入境物品的固定场地和仓库,以及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对出入境货物、集装箱及其它出入境物品实施监督查验、检验监测和卫生处理等检疫管理措施的场所。天津口岸仓储场所对天津地区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三检合一以前此项工作由原动植物检疫局、卫生检疫局根据相关业务进行管理,管理的目标可归同于环境卫生质量控制及媒介生物控制。从不同的角度对管理对象实施着相关的环境卫生安全质量控制管理措施,从而保障人体健康及农、牧、渔、畜业的健康发展。
-
国境卫生检疫与媒介生物控制
1 媒介生物与媒介生物性疾病鉴于动物与人类传染病的关系尚未统一认识和历史的原因,该文媒介生物主要指节肢动物和鼠类.媒介生物性疾病亦指由它们传播的所谓虫媒传染病.
-
洪灾期间媒介生物的控制
当洪涝成灾时,房屋被淹,人们被迫迁居到高处的临时安置点生活.在临时安置点,由于人群居住密度大,周围积水面积多,粪便、垃圾以及淹死牲畜不能及时掩埋,蚊、蝇密度常常大幅度上升,增加了蚊媒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很多发生的机会.与此同时,由于鼠类迁移,在未淹的临时安置点内鼠类密度可短期急剧上升,家、野鼠混杂,食物缺乏引起的活动增加等,也增加了鼠类传播疾病的机会.因此,做好洪涝地区的杀虫、灭鼠工作,把洪灾期间的媒介生物控制在不足为害水平,是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不可缺少一环,在救灾防病过程中应受到重视.本文就洪灾期间媒介生物的控制作一探讨.
-
关于媒介生物控制工作长效管理机制的探索
为探索做好媒介生物控制工作的长效管理,确保媒介生物控制工作有效运作,根据《省级卫生城市标准》、《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指南》的有关规定,以及《福建省爱国卫生条例》的要求,结合晋江市媒介生物控制工作的实际,特提出以下媒介生物控制工作思路,与同仁进行交流探讨.
-
灭鼠灭蟑服务市场需求调查
双灭(灭鼠灭蟑)是铁路媒介生物控制的重点,已纳入铁路法规管理[1].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鼠蟑危害,笔者对铁路灭鼠灭蟑服务需求市场现状进行了调查.
-
可持续的病媒生物控制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化等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变化,媒介生物对人类的威胁持续上升.传统的消杀技术因环保法规和对人健康的危害,其应用越来越受到限制,媒介生物控制需要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控制技术.对应用于城区蚊虫控制的绿篱技术、新灭鼠剂胆钙化醇、学校病媒生物控制技术规范、区域鼠害控制信息化管理系统、基于智能手机的专业有害生物管理现场勘查软件等具有应用潜力的病媒生物控制新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原理、防治效果和应用价值进行了评述.
-
创建国际卫生机场媒介生物控制工作回顾与思考
2005年4月3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顺利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的考核验收,成为国内第5个国际卫生机场.回顾3年多的艰苦创建历程,媒介控制专业技术小组的成员可谓体会颇深.由于媒介生物的特殊性,媒介生物控制涉及到机场的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场所、每一个角落,机场周边地区媒介生物的种类分布及其季节消长对机场内部也有很大影响.
-
硫酰氟在我国口岸媒介生物控制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溴甲烷是一种很好的熏蒸剂,广泛用于口岸媒介生物的熏蒸处理,但因其消耗臭氧层的臭氧而被国际环保组织列为淘汰品,并制定了淘汰计划.我国于1991年成为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
-
监测工作在城市有害生物防制中的主要作用及其做法
有害生物防制是指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治理,即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来预防和控制有害生物.其中,对有害生物进行主动而有效的监测是实施媒介生物控制的首要前提.它不仅能发现害虫及孳生环境的状况,通过统计分析获取有害生物对人类生活、工作的相对危害程度等信息,为将要采取的防制工作提供依据和积极可行的措施,同时也是评价有害生物控制措施成功与否的主要手段.
-
卫生杀虫剂的合理选择与配制
人类在与媒介生物作斗争的过程中,探索了一套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的防治策略.环境治理是媒介生物控制的治本措施,但化学防治仍是当前重要的防治手段.化学防治的核心是卫生杀虫剂.在杀灭媒介生物的实际操作中,据笔者现场调查,相当一部分PCO企业的施药者对常用的卫生杀虫剂的主要性能,如何稀释与配制不甚了解,药物稀释配制时随意性很大,致使药物浓度过高,造成药物浪费污染环境;或浓度过低杀不死害虫,既浪费药物又培养了害虫的抗药性.本文就常用的卫生杀虫剂的主要性能、如何稀释与配制作简单介绍,供PCO工作者参考.
-
一切为了军民健康--记军事医学科学院媒介生物学家赵彤言
【人物小传】赵彤言,女,1964年3月出生,1985年8月入伍,1986年2月入党,河北任丘人。现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媒介生物学与防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专业技术4级,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家卫生部病媒生物控制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兼医学昆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媒介生物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从事媒介生物学与防治研究工作,主持研发的吸血昆虫防控系列技术和装备在驻北湾、黑瞎子岛等部队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边防官兵的蚊虫侵害难题,相关装备配发到全军所有疾控机构,并在我军赴非维和部队和援非抗疟医疗队中推广使用,大大降低了疟疾等虫媒传染病感染几率。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4项,国家专利9项。执行过汶川、玉树地震抗震救灾,广东登革热疫情防控,菲律宾台风灾害人道主义医疗援助等任务。1996年,被评为“总后勤部科技新星”,2010年被评为“全国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模范”“全军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评为“总后优秀基层干部”,2013年被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并荣立二等功。
-
应用密切值综合评价法评价蝇密度监测结果
本文拟应用密切值综合评价法对蝇密度指数进行综合评价,从一个侧面反映蝇类防制工作质量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