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山西省1980~1990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调查分析
目的:估算20世纪80年代育龄妇女在严格计划生育政策下的总和生育率,用回顾性前瞻方式思考我国的人口现状,预测未来生育水平.方法:整理1980-1990年间出生的10344名研究对象的年龄资料,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身份资料和兄妹等组合资料.计算其估计的母代小年龄组生育率、总和生育率以及二者的矫正生育率.结果:1980-1990各年度间育龄妇女的生育率逐年下降,平均总和生育率为2.07,矫正平均总和生育率为2.14.总和生育率农村妇女>流动妇女>城镇妇女.结论:20世纪80年代的总和生育率已经接近或低于更替水平.人口流动是为"谋生"而不是为"超生".人口流动是降低生育率的促进因素.人口流动稳定了农村的低生育水平.
-
江苏省南通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
江苏省南通市计划生育工作起步早、基础好、成效卓著,曾创立了闻名全国的"如东模式",总和生育率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1998年开始,全市人口出现负增长,并持续至今.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方面,南通市较早地进行了探索,并创造出了许多成功经验.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数量大量增加,南通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展面临着新的重要课题.面对新形势,南通市必须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方面进行研究,寻求突破.本文拟在对南通市调研的基础上做一些探索.
-
稳步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国家计生委开展优质服务试点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回顾这些年的工作,对优质服务仍需要统一认识.我谈几点意见.一、开展优质服务试点工作的背景通过多年的努力,"八五"末期,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已下降到更替水平,计划生育服务网络逐步健全,计划生育队伍的人员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一些技术服务人员能够一专多能.同时,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群众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
创建优质服务先进县提高计划生育整体水平
吉林省幅员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下辖9个市、州,65个县(市、区).2003年,总人口2 703.7万人,出生率7.25%,死亡率5.64‰,自然增长率1.61‰,"五普"时妇女总和生育率0.84,连续22年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2002年以来,按照国家计生委关于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的部署,吉林省人口计生委把优质服务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二次创业",全面开展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3个,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32个.
-
低生育水平下我国人口生育质量问题初探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增长型人口,特别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平均每年增长20‰,增长速度相当快.自70年代初期开始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及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总和生育率在大幅度下降.中国现在生育水平具体数值虽还一直处于争议之中,但目前,各界已达成共识的是,我国已经毫无质疑地进入了一个低生育水平的阶段[1].
-
宁波市低生育水平下育龄妇女生育模式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商业的发展,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人口总量的急剧增加和结构的急速变动,新时期的宁波面临着更为错综复杂的人口形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市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持续低于1.0,处于低生育水平.本研究通过开发和挖掘2010年宁波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兼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低生育水平下宁波市育龄妇女的生育模式及其影响因素,为人口发展规划以及生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坚持科技引领 立足群众需求 优质服务“意”字当先
“十一五”期间,青海省人口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妇女总和生育率继续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5年控制在9‰以内,实现了人口问题控制目标.人口计生工作坚持科技引领,不断满足群众多元个性的计划生育/生殖/家庭保健/促进幸福的需求,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深入民心,人口计生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青海省人口计生事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保障.
-
在8个发展中国家,强与弱的国家计划生育项目及其对生育率的影响
在过去的50年中,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总和生育率已经显著下降,但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生育率仍居高不下.通过在拥有连续5次以上DHS数据的四对国家(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肯尼亚-乌干达,伊朗-约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调查20~35岁妇女的理想家庭规模,本研究评估了计划生育服务和媒体信息在改变生育偏好方面的潜在作用.
-
韩国家庭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及建议
受韩国政府的邀请和资助,由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的"社会性别平等政策能力开发"团,2011年12月对韩国进行了15天的培训和考察.本文对此次活动中有关"家庭发展"的收获和启示进行介绍.1韩国家庭发展的背景及问题在整个培训和考察中,深刻的感受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对韩国的侵略,继而南韩和朝鲜之间的战争,给家庭发展带来的灾难.韩国政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制定出相关的政策,促进了家庭发展.在20世纪60~ 70年代,韩国出生率较高,形成了"婴儿潮",1970年的总和生育率达到4.53.对此,政府及时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2010年降为1.23.而老龄化人口明显增加,这些因素又反过来影响了韩国的人口与家庭发展.韩国家庭发展的特点、问题和对策如下.
-
女性节育技术新进展
近20年来,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人口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5~6下降到目前的1.8.然而,我国仍面临许多人口问题,其中包括人口增长,虽然说人口增长率已下降,但人口总数在增加,这对经济发展趋势产生重要影响.联合国曾对未来20年的世界人口进行预测,到2015年,低变量为71.0亿,高变量为78.3亿.此外,一系列与人口紧密相关的土地、粮食、住房、教育、文化、环保等也同样面临严峻的形势,为此对计划生育、节育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先进的节育技术,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供优质的服务,使人们能够自由地、有责任地知情选择.下面就近年来一些新型实用节育技术进行总结.
-
人口与生育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总和生育率的显著下降,人口健康问题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长寿和高质量的生活成为众多家庭的追求,生育健康正成为广大群众新的需求增长点.
-
再生育的临床问题
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了30年,至201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18个,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口更替水平(2.1个)。因此,推广再生育,促进人口更替需求非常迫切。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预计未来2~3年积累的再生育需求将出现井喷现象。备孕第2胎再生育人群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疾病谱多元化,存在的安全隐患亦较大,潜在医疗需求不容忽视。毋庸置疑,建立规范化再生育医疗管理体系,将有助于提高该类人群的妊娠安全,切实改善出生人口素质,降低与之相关的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这也给妇产科医师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再生育医学研究,可为人口社会学、优生学等相关领域提供参考和指导。
-
1982-2010年中国出生率与总和生育率变化趋势和地理分布
目的 本文利用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了解不同年代、地域出生率和总和生育率变化情况,为调整完善我国生育政策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用全国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大陆31省市自治区出生率(birfh rate)、人口自然增长率(NIR)、一般生育率(GFR)、总和生育率(TFR)(以下简称"四率");将1982-2010年的出生率和总和生育率作系统聚类分析并作图.结果 我国出生率1982年开始大幅下降;2000年开始总和生育率小于临界点2.1,不同地区"四率"普遍低,有的地区严重偏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和东北三省出生率仅在5‰ ~ 9‰.2010年总和生育率全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均低于更替水平2.1,为低生育率国家.结论 目前我国人口出生率极低,已经接近世界低出生率的行列,同时总和生育率也大幅下降.
-
中国人口种群百年生育图及“TFR=1或2”的抉择
世界上只有中国在实施十分严格的总和生育率(TFR)控制的“计划生育”政策.用种群生态学动态模拟的方法,运用大种群标准样本单元(标准总和生育率家庭)的子孙繁殖推演方式,首先构建中国1949-2049年的百年生育分析图.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际值拟合及远景分析.对采取“TFR=0”、“TFR=1”、“TFR=2”三种模式进行了比较严格的数理及生态学的图示分析.结果表明:“TFR=0”的策略属于人口控制的“自绝”模式;“TFR=1”的策略属于人口控制的“半自绝”模式或“减半萎缩模式”;只有在人类种群“一夫一妻”基本制度下建立在接近总和生育率的“世纪更替”水平的“TFR=2.0” (或TFR=1 +S/100)的策略属于人口控制的“零增长”或“近零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
中国低生育人口陷阱及妇女生育欲望保护问题
本文通过对人口增长的指数模型、logistic模型、生态(经济)位替代的总和生育率(TFR)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行了30年的TFR=1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隐藏了继续“坚守”会朝着打击“妇女生育欲望”的方向,使全国掉进“人口萎缩陷阱”的危险.聚焦中国继续实施“TFR=1”可能会出现的人口陷阱,发现当前这段生育欲望的“TFR≈2”的时期正是中国实现人口平稳,可持续“零增长”或“近零增长”的重要关口,稳定30年计划生育成绩的关键措施是“适可而止”并“软着陆”.
-
进一步降低上海人工流产率
自1994年9月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以来,世界各国都把"人人享有生殖健康"作为政府和全社会的目标生殖健康包含着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含义上的健康状态,减少人工流产是体现生殖健康水平的标志之一.上海的计划生育工作成绩卓著,举世瞩目,人口自然变动已连续9年负增长,2001年底总和生育率降至0.79,比发达国家还低.然而,本市人工流产率比发达国家高得多,一直是本市生殖健康的弱点、难点之一.
-
构建鼓励生育的社会支持体系
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重新修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16年各省相继出台了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意见,修订了地方条例,全面两孩政策平稳落地.国家统计局公布2016年出生人口数1786万,比“十二五”时期年均出生人口增加140万以上.卫生计生统计住院分娩活产数为1846万.在育龄妇女总量下降500万左右的情况下,出生人口明显增加,总和生育率提升,二孩及以上出生占比超过45%,反映全面两孩政策得到社会的积极响应.
-
乳腺肿瘤患者的饮食与营养
在中国,癌症的健康负担正逐渐增长,乳腺癌的发病率对于全球而言“贡献率”也逐年增加,乳腺癌已经成为我国女性中常见的癌症.目前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一线城市如上海堪称乳腺癌的重灾区,究其原因主要是与城市女性总和生育率水平持续走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西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