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溴隐亭对MMQ垂体腺瘤细胞中PTTG及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黎耀;郑捷敏;黄河清;陈家康;刘全;闫宪磊

    目的:研究溴隐亭对MMQ细胞泌乳素分泌及PTTG和VE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溴隐亭缩小肿瘤的作用机制是否依赖于改变PTTG和VEGF因子的表达,为临床中经溴隐亭治疗后,垂体泌乳素瘤体积缩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改良MTT法计算溴隐亭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核上清波PRL浓度;RT-PCR检测MMQ细胞中PTTG和VEGF mRNA的表达.结果:溴隐亭对MMQ细胞48h的IC50值为0.42μg/ml;随着溴隐亭浓度的递增和干预时间延长,MMQ细胞外液中PRL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RT-PCR检测可见到不同浓度溴隐亭干预48h后,MMQ细胞中PTTG和VEGF的mRNA基因扩增条带亮度逐渐减弱,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溴隐亭可以有效地降低MMQ细胞分泌的PRL水平,在分子水平上,抑制MMQ细胞中PITG和VEGF的mRNA的表达.从而达到缩小肿瘤体积的作用.

  • 人泌乳素腺瘤中ER、PTTG、bFGF的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

    作者:崔友强;滕良珠;李国新;庞琦

    目的探讨泌乳素腺瘤中雌激素受体(ER)、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及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与肿瘤侵袭生长的关系.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泌乳素腺瘤标本46例,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ER、PTTG和bFGF蛋白表达;从组织中提取RNA,经RT-PCR方法测定ER-mRNA和PTTG-mRNA.结果侵袭组ER、PTTG和bFGF蛋白表达的积分吸光度(IA)值分别为5385.1±1348.6、9874.2±2143.7和7938.5±1436.5,ER-mRNA和PTTG-mRNA吸光度比值分别为0.71和0.83,与非侵袭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ER、PTTG和bFGF与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 Fischer 344大鼠泌乳素腺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守巍;胡志强;初明;王超

    目的 建立Fischer 344(F344)大鼠泌乳素腺瘤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F344雌性大鼠,行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或无菌生理盐水,用药50 d后行MRI扫描,观察大鼠生存状态,检测垂体重量、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病理与PRL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变化.结果 应用苯甲酸雌二醇50 d后,大鼠体重增长受抑,垂体重量与PRL水平显著升高,病理检查可见垂体肿瘤形成且PRL染色阳性,MRI可见肿瘤,成瘤率达100%.结论 利用F344大鼠建立的垂体瘤动物模型,成瘤周期短,简单易行,稳定可靠,符合泌乳素腺瘤的生物学特性.

  • 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男性泌乳素腺瘤的长期随访分析

    作者:

    目的评价经蝶窦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男性泌乳素腺瘤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2例经蝶窦显微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男性泌乳素腺瘤的临床资料和长期随访结果.结果52例患者平均病程7.2年,性功能障碍31例,视力视野障碍25例,头痛6例.肿瘤大于4cm有17例.手术采用经蝶入路,全切除36例,次全切除11例,大部分及部分切除5例.随访3-17年(平均5.6年),视力视野改善20例,性功能改善10例.术后随访复查CT或MRI提示肿瘤消失37例,残留静止8例,复发7例.结论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是首选手术治疗方法;术后PRL水平、肿瘤的大小以及术中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长期疗效的重要因素,但术后PRL水平是预测预后的好因素.

  • 多激素分泌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激素分泌谱及克隆分析

    作者:马文斌;池田秀敏;吉本高志

    目的对多激素分泌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克隆状态以及激素分泌谱进行分析.方法对26例女性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单激素分泌性PRL腺瘤7例,多激素分泌性PRL腺瘤19例)进行肿瘤标本的免疫组化分析,并且提取DNA行HUMARA分析.结果免疫组化分析提示本组多激素分泌性垂体PRL腺瘤具有10种不同的激素分泌谱,现代分子生物学HUMARA克隆分析提示11/13例(85%)多激素分泌性垂体PRL腺瘤为单克隆起源.结论结果提示垂体泌乳素腺瘤除了分泌泌乳素外,还可以分泌多种垂体激素,而且绝大多数多激素分泌性垂体腺瘤的起源是单克隆性的.

  • TGF-β/Smad3信号通路在氟维司群抑制泌乳素腺瘤MMQ细胞增殖和分泌中的作用

    作者:刘潜;李振业;曹磊;高华;李储忠;张亚卓

    目的 观察氟维司群对泌乳素腺瘤MMQ细胞增殖和分泌的影响,探讨TGF-β/Smad3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MTS试验检测不同浓度氟维司群处理泌乳素腺瘤MMQ细胞24、48、72 h后细胞增殖活力.ELISA检测不同浓度的氟维司群处理泌乳素腺瘤MMQ细胞24 h后细胞上清中TGF-β1和泌乳素的分泌水平.免疫荧光检测泌乳素腺瘤MMQ细胞经氟维司群处理24 h后细胞中磷酸化Smad3的表达水平.结果 氟维司群能够有效抑制泌乳素腺瘤MMQ细胞的增殖,并呈现良好的时间依赖性与浓度依赖性.氟维司群处理泌乳素腺瘤MMQ细胞可显著提高活性TGF-β1水平、降低泌乳素水平,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作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氟维司群处理泌乳素腺瘤MMQ细胞24h后,细胞核和细胞浆中(主要为细胞核中)p-Smad3明显增多.结论 氟维司群可能通过TGF-β/Smad3信号通路抑制泌乳素腺瘤MMQ细胞增殖和泌乳素分泌.

  • 橘皮素对泌乳素腺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郑淑荣;高华;李丹;王红云;龚磊;刘潜

    目的观察橘皮素对泌乳素腺瘤MMQ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TS试验检测不同浓度橘皮素处理泌乳素腺瘤MMQ细胞24、48、72 h后细胞增殖活力.不同浓度的橘皮素处理MMQ细胞72 h后经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的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橘皮素处理MMQ细胞72 h后bcl-2和bax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橘皮素能够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抑制MMQ细胞的增殖,并能够显著诱导 MMQ细胞凋亡.橘皮素处理72 h后能够显著下调MMQ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表达,同时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结论橘皮素可能通过bcl-2/bax信号通路诱导泌乳素腺瘤MMQ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 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手术疗效预测因子的分析

    作者:陈美婷;连伟;幸兵;姚勇;冯铭;王任直

    目的 探讨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手术疗效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84例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血清泌乳素水平150~204 952 ng/ml,肿瘤大径6~70 mm,大腺瘤152例(82.6%),鞍上生长伴视交叉上抬(40.7%)为主;手术全切149例,术后即刻泌乳素水平较前下降182例(98.4%),术后初始完全缓解57例(31.0%),复发26例,复发率45.6%.肿瘤越大,手术全切的比例越小(P<0.05).Ki-67指数越高,复发率越高(P<0.001),鞍内生长与其他生长方式相比,复发率显著降低(P<0.001).术前血清泌乳素水平与手术切除程度无相关性(P=0.306).结论 术前肿瘤大小可预测手术切除程度,微腺瘤、鞍内生长、Ki-67指数≤3是泌乳素腺瘤预后良好的预测指标.

  • 内镜手术治疗泌乳素腺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周广;刘建雄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泌乳素腺瘤在内镜手术治疗中的差异,为临床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0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手术治疗的28例垂体泌乳素腺瘤病例.依据肿瘤体积、侵袭程度、手术前血清泌乳素水平及影像学分类,依据术后泌乳素水平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泌乳素微腺瘤8例,全切者8例,全切除率100.00%.泌乳素大腺瘤16例,全切者9例,全切除率为56.25%.泌乳素巨大腺瘤4例,全切者1例,全切除率为25.00%.泌乳素微腺瘤全切除率优于泌乳素大腺瘤及泌乳素巨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的全切除率优于侵袭性泌乳素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泌乳素水平≤100ng/ml组与≥200ng/ml组的手术后降低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泌乳素微腺瘤的手术治疗有效率优于泌乳素大腺瘤及泌乳素巨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的手术后泌乳素降低率优于侵袭性泌乳素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手术治疗泌乳素腺瘤疗效确切,患者手术后的血清泌乳素下降程度与肿瘤大小、生长方式及术前泌乳素水平有关.泌乳素微腺瘤和非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的全切除率高,手术效果较好.

  • 妊娠合并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陈珊珊;丛林

    妊娠合并垂体泌乳素腺瘤属于临床较罕见的高危妊娠范畴,对于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处理及相关的安全性已引起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重视.笔者搜集整理近年国内外关于妊娠合并垂体泌乳素腺瘤病人的治疗、干预等研究结果,对本领域临床处理较新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 PRL性垂体腺瘤术后动态垂体激素观察与MRI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赵兴利;赵丛海;苗壮;赵航;李东原;崔勇;高中秋

    目的探讨垂体泌乳素腺瘤切除后血清泌乳素水平与术后MRI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以判断PRL腺瘤患者术后有无肿瘤残留及评估预后.方法对18例垂体泌乳素性腺瘤患者的术前及肿瘤切除后泌乳素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对肿瘤切除后血清激素水平与术后MRI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切除前、后血清泌乳素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切除后24小时及以后各时点血清泌乳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激素评定方法和MRI评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一致性好.结论垂体泌乳素腺瘤切除术后早期连续动态血清PRL监测结果对判断术后有无肿瘤残留具有重要价值.

  • 垂体瘤泌乳素瘤性闭经11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艳梅;刘颖新;初篮;武英凤;王洪英

    目的 分析垂体泌乳素瘤性闭经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对11例垂体瘤泌乳素瘤引起的闭经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资料、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侵蚀型)者手术治疗,其余患者药物(溴隐亭)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侵蚀型垂体泌乳素瘤手术治愈率低,局限型垂体泌乳素瘤以溴隐亭治疗安全、有效,可避免手术.

  • 溴隐亭在诱导泌乳素腺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韩宗利;杜艳丽;齐辉;尹卫

    目的 探讨溴隐亭(BRC)对泌乳素腺瘤临床疗效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泌乳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药物治疗组49例,非药物治疗组10例,比较药物治疗前后肿瘤直径和泌乳素(PRL)水平变化;再选取部分患者病理标本,采用TUNNEL法比较药物治疗组(20例)与非药物治疗组(10例)的凋亡指数差异.结果 药物治疗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和PRL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微腺瘤服药4~8周和9~52周的药物治疗有效率为33.33%vs 66.7%(P=0.31),大腺瘤服药4~8周和9~52周的药物治疗有效率为15.38%vs 57.14%(P=0.03).药物治疗组中50%的标本可以检测到细胞凋亡,非药物治疗组为40%,药物治疗组细胞凋亡指数与非药物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88%vs 0.95%,P=0.0005).结论 BRC治疗泌乳素腺瘤是安全有效的.BRC可以诱导泌乳素腺瘤细胞凋亡;诱导的细胞凋亡在药物治疗泌乳素腺瘤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 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的治疗分析

    作者:吴亮;利文倩;林正锋

    目的:探讨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首选溴隐亭治疗Knosp MRI分级Ⅲ~Ⅳ级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的临床资料,大腺瘤16例,巨大腺瘤5例。其中单一药物治疗15例,药物结合手术和/或伽玛刀治疗6例。结果:MRI随访肿瘤消失10例,其中单一药物治疗8例,药物结合手术和/或伽玛刀治疗2例。PRL水平正常16例,其中单一药物治疗组12例,药物结合手术和/或伽玛刀4例。结论:以溴隐亭为首选治疗对于控制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的体积和恢复正常泌乳素水平有良好的效果,肿瘤局限可结合伽玛刀治疗,但仍需服用溴隐亭。

  • 溴隐亭在泌乳素腺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卢旺盛;岳志健;周晓平;魏梁峰;洪波;王文仲;林富禄

    82例泌乳素腺瘤中,直接予溴隐亭药物治疗31例,行经蝶窦手术51例;术后行放疗或药物治疗.对12例复发型或残留者行再手术治疗、药物和放射治疗.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结果微腺瘤手术组与单纯药物组的月经好转率(或男性性功能正常率)分别为78.6%(11/14) 、74.2%(24/31);泌乳素大腺瘤的总术后复发率27.0%(10/37),其中手术加药物与放疗组16.7%(1/6),手术加放疗组22.2%(2/9),手术加药物组25.0%(3/12)和单纯手术组40.0%(4/10);血清泌乳素正常率则分别为100%(6/6)、88.9%(8/9)、91.7%(11/12)和70.0%(7/10).出现药物不良反应4例.认为溴隐亭治疗对泌乳素水平的控制及减少肿瘤复发率有明显疗效,可作为综合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 雌激素受体与泌乳素腺瘤

    作者:李储忠;张亚卓

    泌乳素腺瘤是一种常见的垂体腺瘤,占垂体腺瘤的45%,发病率为(60~100)/100万[1].虽然泌乳素腺瘤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仍无定论,但大量研究证实雌激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垂体瘤发病率的性别差异(女:男=3:1,20~50岁年龄阶段可达10:1);超过30%的女性大泌乳素腺瘤患者因孕期雌激素水平提高而使肿瘤体积增大,产生占位症状[2];长期服用雌激素的变性人群中泌乳素腺瘤的发病率增高[3];长期雌二醇刺激可诱发Fisher344大鼠垂体瘤的发生[4].

  • 男性高泌乳素血症1例报告

    作者:李彤;李宏军

    垂体泌乳素瘤是常见垂体腺瘤之一,由垂体微腺瘤或大腺瘤所致的高泌乳素血症(HPRL),可引起一系列的继发性的男性化功能减退症.本病例患者术前术后居高不下的HPRL并未影响患者性功能,临床较少见,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泌乳素腺瘤 男性
  • 泌乳素腺瘤中雌激素受体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

    作者:崔友强;滕良珠;李国新;庞琦

    目的分析泌乳素(PRL)腺瘤中雌激素受体(E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对24例侵袭性PRL腺瘤患者(侵袭性组)和32例非侵袭性PRL腺瘤患者(非侵袭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腺瘤组织中ER蛋白和PCNA蛋白表达水平;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腺瘤组织中ER-mRNA表达水平.结果 ER蛋白在侵袭性组中23例阳性表达,积分光密度(IOD)为4935.12±1246.56,显著低于非侵袭性组(P<0.01);PCNA蛋白在侵袭性组中有18例阳性表达,IOD为8456.24±1534.56,与非侵袭性组(14例,4428.56±1426.25)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RT-PCR 检测显示54例腺瘤患者有ER-mRNA特异扩增条带,但侵袭性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ER表达降低及PCNA表达增高与肿瘤的侵袭性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临床判断肿瘤侵袭性的分子标志.

  •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作者:王忠;苏宁;吴日乐;张晓军

    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得到广泛开展,我们自2007年至今对病人行经鼻蝶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男11例,女16例;年龄23~79岁,平均48岁.其中泌乳素腺瘤9例,生长激素腺瘤2例,非功能腺瘤16例.头痛11例,视力减退22例.闭经、泌乳13例,肢端肥大4例.垂体瘤卒中4例,均出现视力、视野障碍.术前均行MRI确定蝶窦界限,评估蝶窦的对称性和通气情况,辨认蝶窦与鞍底的关系.

  • Mir-126在泌乳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

    作者:李伟强;王振忠;赵飞;张志杰;郑钧;王孟均;张波;林舰舰;余金聪;章卫桥

    目的 研究mir-126在泌乳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溴隐亭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14例溴隐亭敏感泌乳素腺瘤和5例溴隐亭耐药泌乳素腺瘤组织中的mir-126的表达情况.结果 mir-126在溴隐亭耐药泌乳素腺瘤组织中表达量为5.14±1.28,在溴隐亭敏感泌乳素腺瘤组织中表达量为0.79±0.80,mir-1 26在溴隐亭耐药组中的表达高于溴隐亭敏感组(P<0.05).结论 mir-126参与了泌乳素腺瘤对溴隐亭的耐药机制的过程.

7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