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6-2012年贺州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状况分析

    作者:刘丽芬;张远旺;赵彦成;梁静;王前

    目的:了解贺州市孕产期艾滋病抗体检测、感染孕产妇及感染孕产妇母子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应用与检测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国家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收集和整理贺州市2006—2012年孕产期艾滋病抗体、CD +4 T 淋巴细胞、病毒载量等检测信息、HIV 感染孕产妇孕期、产时以及所生儿童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等相关信息。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年度趋势变化分析。结果2006—2012年贺州市共有130743例孕产妇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其中孕产妇 HIV 抗体检测率从2006年的88.68%上升至2012年的99.96%。7年中,贺州市共发现230例 HIV 感染孕产妇。2006—2012年分别有67.86%、70.59%、82.05%、82.14%、97.30%、100%和100%的感染孕产妇应用了抗病毒药物,并呈逐年上升趋势(χ2=6.30,P <0.05),感染产妇孕28周前(含28周)开始应用三联方案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感染产妇所生婴儿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应用比例自2010年均达到100%。结论孕期抗体检测比例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逐年上升,但感染产妇在孕早期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比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孕早期抗体检测比例及感染产妇在孕早期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从而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 5省艾滋病高发地区HIV感染孕产妇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前;方利文;王临虹;吴久玲;王爱玲;王芳;王潇滟

    目的 了解HIV抗体咨询与检测对孕产妇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全国艾滋病相对高发地区的23个市/县/区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队列研究.对1414名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人口学特征、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案、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自愿咨询与检测服务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414名HIV感染孕产妇中,有1120名(79.77%)感染孕产妇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有87.69%儿童应用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将单因素中对用药产生影响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接受过检测前、后咨询服务的HIV感染孕产妇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比例分别是未接受过检测前、后咨询者的1.99倍和3.08倍(OR=1.99,95%CI:1.37 ~2.89; OR=3.08,95%CI:1.16~8.20).若HIV感染孕产妇是既往感染者,则其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可能性较大(OR =4.11,95% CI:2.72~6.20).结论 提高HIV抗体检测咨询覆盖和服务质量,有助于提高HIV感染孕产妇对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应用.

  • 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所致皮疹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亚玲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病案资料中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所致皮疹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01日-2012年12月31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艾滋病病案资料,对16例住院患者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性皮疹出现时间、临床表现、导致皮疹的药物种类、治疗效果等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1)该组病案中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中皮疹发生率0.8%,绝大多数为接受含奈韦拉平方案治疗者(15例,93.7%);2)皮疹出现时间1-37天,平均16.9±11.2天;3)皮疹形态以斑丘疹为主(15例,93.7%);4)皮疹分级以1-2级为主(10例,62.5%);5)经积极抗过敏治疗后均能消退,治疗时间3-30天,平均12.7±8.1天;6)所有患者均能在医生指导下换用或继续原方案抗病毒治疗.结论 AIDS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中易出现皮疹,尤其是奈韦拉平,皮疹多出现于治疗后1月内,以1-2级的斑丘疹为主,经积极抗过敏治疗后均能消退,所有患者均能在医生指导下换用或继续原方案抗病毒治疗.

  • 抗HIV-1药物的研发特点及进展

    作者:常帅;庄道民;李林;刘思扬;李韩平;刘永健;鲍作义;李敬云;刘杰

    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在HIV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有6类30余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应用于抗病毒治疗,主要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膜融合抑制剂和CCR5辅助受体拮抗剂,分别作用于HIV复制的不同环节。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新型药物正处于研发和临床试验阶段。

  • 抗病毒治疗致药疹的HIV/AIDS患者97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丽君;战寒秋

    目的 分析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所致HIV/AIDS患者药疹的临床资料,为药疹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1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ART)而引起药疹的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依非韦伦(EFV)组(63例)和奈韦拉平(NVP)组(34例),对发生药疹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用药、过敏史、药疹分级、潜伏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以及治疗措施等进行分析.结果 97例药疹患者中男性87例,女性10例,年龄18~68岁,合并用药6~20种.有过敏史者23例,69例(74.19%)患者伴EO%升高.NVP组患者重症药疹发生率(47.06%)显著高于EFV组患者(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98、P<0.001).70.10%(68/97)患者药疹发生在ART治疗2周内,其中EFV组患者中51例(81.95%),NVP组患者中17例(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内,NVP组患者药疹发生率显著高于EFV组(χ2=4.750、P=0.029).CD4+T细胞≤200个/μl患者易发生药疹(54/97,55.67%),EFV组患者药疹发生率高于N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5,P=0.030);CD4+T细胞为201~499个/μl患者中NVP组药疹发生率显著高于EFV组(χ2=7.109、P=0.008);CD4+T细胞≥500个/μl患者中两组药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例药疹患者经治疗均好转出院.NVP组停药者显著多于EFV组(79.41%vs.22.22%,χ2=7.109,P=0.008);NVP组接受甘草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药疹患者比例显著高于EF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4.44%vs.70.59%,χ2=6.069、P=0.014).结论 尽管EFV和NVP引起皮疹特点各异,但通常均发生在抗病毒治疗4周内,NVP更易引起重症皮疹;CD4+T≤200个/μl患者更易发生药疹,合并用药种类多为危险因素,药疹发生时患者EO%可升高,EO%可作为监测皮疹发生的指标.

  • 三唑类抗真菌药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者:孟现民;姚晓英;董平

    三唑类抗真菌药常用于艾滋病机会性真菌感染的治疗.但该类药物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的几个主要代谢酶,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诱导作用.因此,两类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若不进行适当的调整往往影响药物的疗效.该文综述了已公开报道的三唑类抗真菌药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的相互作用机制与处理措施,供临床参考.

  •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肝毒性

    作者:刘靖;王林

    肝毒性是与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相关的不良反应,在治疗HIV感染时可增加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影响HIV感染的治疗.可能的机制包括直接的药物毒性、丙型肝炎病毒和(或)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中的免疫重建、与肝相关的过敏性反应和线粒体毒性,还可能涉及其他致病途径.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AART)与转氨酶水平的升高相关.在HAART中每个单独的药物在肝毒性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难以确定.仍不清楚大多数ART肝毒性的发病率.

  • 抗耐药性逆转录病毒药物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戴进;王林;张首国

    近1种抗HIV-1感染疫苗的失败提示了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对治疗HIV-1感染患者的重要性.迄今为止,2种病毒蛋白酶(逆转录酶和蛋白酶)的抑制剂对于HIV-1感染患者的存活有着显著影响.由于当前使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耐药性的发展,迫切需要新的能作用于病毒复制不同环节的抑制剂.本文综述了近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发现进展,并着重探讨了病毒进入、病毒DNA与宿主细胞基因组整合和病毒颗粒成熟等病毒复制阶段新抑制剂的发展.

  • 河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效果评价

    作者:孙国清

    目的 了解河南省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的效果,探讨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自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底通过HIV检测和HIV阳性育龄妇女随访工作中发现的HIV阳性产妇及其分娩婴儿的有关信息,比较产妇和婴儿的干预措施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结果 352名HIV阳性产妇分娩的362名婴儿中,满18月龄HIV抗体检测有344名阴性,18名阳性,实施药物阻断组母婴传播率3.5%(12/339),未实施药物阻断组母婴传播率26.1%(6/23),组间有统计学意义(X2=19.95,P<0.01);婴儿采取不同的喂养方式,HIV母婴传播率不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14.74,P<0.01);药物干预情况下,分娩方式不同母婴传播率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产妇提供安全的住院分娩服务及合理规范的药物阻断,采取人工喂养,有效降低了母婴传播的危险,预防艾滋痛母婴传播工作降低了艾滋痛的二代传播率.

  •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妊娠合并艾滋病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作者:李琳;黄桦;王晶晶;姚勤;郑巧玲;周琼;张峻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是推荐用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孕妇或用于预防母婴垂直传播的一线药物,在全球妊娠合并艾滋病的妇女治疗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在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进行综述.

  •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与美沙酮的药物相互作用

    作者:罗俊;潘佩佩

    美沙酮主要用于镇痛和治疗海洛因依赖脱毒、替代维持治疗.吸毒成瘾者是HIV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对于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HIV阳性携带者,了解、熟悉美沙酮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二者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导致戒断症状的出现或者美沙酮相对过量.本文主要论述药物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和AIDS时,美沙酮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已报道或有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

  • 承德县2例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析

    作者:魏铭;潘莉

    自1995年承德县发现报告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止2006年12月全县累计发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15例,其中4例死亡,3例正在按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规范要求,进行抗病毒治疗,其中2例患者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超过24个月,目前患者状况良好,机会感染已得到基本控制,都能从事轻体力劳动,是我县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较为成功的病例.

  •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研发应用现状与挑战

    作者:吴荣荣;刘峰群;陈红鸽;周旭;张诗龙;韩晋

    自1985年发现第一个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齐多夫定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广泛应用于人类免疫获得缺陷性疾病(HIV),并显著延长了患者的预期寿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品质.虽然高效抗病毒治疗(HAART)在很多患者可持久控制病毒复制,但是存在些不必要的副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长期用药的老年患者.并且多药耐药和HIV耐药株的传播也限制了临床药物治疗.因此,寻找新药和新的药物靶点可能是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终目标(根除HIV感染)的方法.本文详细介绍抗病毒治疗药物的研发历程,为今后抗HIV感染控制提供更为详实的分析依据.

  • 促进抗逆转录酶药物使用的国际策略

    作者:郑明节;张新平

    在分析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项目进展中有关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促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使用的策略,包括:WHO提供政策指导和国家支持以协助和改进抗逆转录病毒基本药物的获取、规范ART药物治疗方案、加强临床和实验室监测、发挥各方力量、提高患者对ART的依从性等.后介绍了第二届国际促进用药大会关于促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使用的关键研究建议.

  • 距离有效控制艾滋病,我们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作者:郑源强;石艳春

    人类首次发现艾滋病已超过35年,全球艾滋病疫情仍然十分严峻.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研究领域均已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突破性进展,尤其在治疗方面,新型抗病毒药物不断批准上市.如何更好地诱导产生超广谱中和抗体可能是制备有效的保护性疫苗的关键.因此,HIV疫苗的研究还需要研究者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 美国FDA批准或暂时性批准的与“总统防治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相关的抗逆转录病毒仿制药物

    作者:巫凤娟;杨臻峥

    2012年7月,美国FDA专员Margaret A.Hamburg宣布,该机构已批准或暂时性批准(tentative approval)共152种与“总统防治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President's Emergency Plan for AIDS Relief,PEPFAR)相关的抗逆转录病毒仿制药物,用于那些缺乏应对艾滋病传播有效手段的国家和地区治疗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IV感染新进展

    作者:唐琪;齐唐凯;卢洪洲

    通过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Vs)对HIV进行长期的有效抑制是现阶段治疗HIV感染有效的手段.ARVs推广以来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药物不良反应、服药负担等,影响了患者接受治疗的意愿和依从性,耐药问题导致部分患者未能取得良好的病毒学疗效.为了应对上述问题,当前研究聚焦在长效ARVs,固定剂量组合与单片疗法,二联口服疗法和新化学药物单体研发等方面,这些进展将大大提高ARVs的可接受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文就现阶段ARVs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HIV-1逆转录酶耐核苷类药物突变新进展

    作者:姚勤伟;黄春;吴昊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的不断开发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应用和推广,艾滋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然而,对一种或多种抗逆转录药物耐药的HIV-1变异株的出现成了影响HASART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对HIV-1耐药突变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目前HIV-1逆转录酶耐核苷类药物突变进展进行综述.

  •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妊娠合并艾滋病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蒋双阳;殷志梓

    目的:探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妊娠合并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的102例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治疗方案,给予产妇和婴儿(单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在婴儿出生后42d、12个月和18个月分别给予随访,检测婴儿体内艾滋病诊断性抗体的表达情况,观察阻断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并记录治疗期间产妇的肝功能受损、血液系统问题和胎儿出生缺陷等不良反应.结果:102例妊娠合并艾滋病的研究对象中有94例完成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治疗过程,服药率为92.16%;102个婴儿全部按疗程完成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治疗过程,服药率为100%.在出生后42d随访,检测出1例婴儿体内艾滋病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0.98%;治疗期间,6例孕产妇出现肝功能受损,11例孕产妇出现血液问题,未出现胎儿出生缺陷,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停药后均好转.结论:妊娠早期联合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能有效阻断艾滋病的母婴传播,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在中国的应用

    作者:桂希恩

    已有近30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问世.我国政府为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6种ART,已有3万余人接受免费ART治疗.多数接受治疗的患者病毒血症得到控制,免疫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病死率大幅下降.ART还用于阻断HIV的母婴传播和职业暴露感染的预防.我国开展免费ART治疗以来,部分患者已出现耐药.耐药性的出现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高度变异性有关,也与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差有关.加强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教育,加强HIV耐药的监测,准备二线药物,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已迫在眉睫.长期使用ART使不良反应增加,医务人员应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和处理.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