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于庆;王可升;杨雪;董静;陈述

    总结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病情的控制,并结合定期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神经松动术.分别在疾病的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来评定患者的肩部疼痛级别、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心理状况.结果:治疗4周之后,两组患者的肩侧疼痛评分会显著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的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都会显著提高(P<0.05),其中观察组成员的得分要比对照组成员的得分高.结论:神经松动术不仅能够减轻由脑卒中带来的肩部疼痛,还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肢和日常生活的能力.

  • 偏瘫肩痛的经筋辨证实例分析

    作者:聂文彬;赵宏

    肩痛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研究报道其发病率为9%~40%[1].引起偏瘫肩痛的常见原因包括:肩关节半脱位、肌痉挛和关节囊挛缩、误用综合征、肩手综合征[2].本人运用经筋辨证,采用针灸方法治疗偏瘫肩痛1例,取得较好疗效,分析如下.1病例介绍1.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87岁.患者于2011年11月14日早晨起床时发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症状持续1天不缓解,11月15日查头颅CT: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为脑梗死(急性期).经过常规药物治疗,偏瘫未进一步加重.约1周后出现右肩疼痛,逐渐加重.查体:右上肢肌力Ⅰ级,屈肌张力Ⅲ级,VAS疼痛评分9分,右肩主动外展0度,被动外展30度(见图1).

  • 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诊疗现状

    作者:曾慧玲

    目的 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能严重阻碍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恢复,其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笔者希望通过对近年来的临床文献进行分析,以寻求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近几年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对于脑卒中后肩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临床多采用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针灸治疗等治疗方式,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结果 对于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治疗应尽早介入,而且应该通过治疗人员的正确方法进行.

  • 偏瘫肩痛的病机改变

    作者:赵增趁;郭海英;朱毅;徐道明

    肩痛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影响中风的康复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关中风后肩痛的发病机理尚存在争议.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对中风后肩痛的认识、病机改变及中西医治疗状况进行归纳,以期为该病的研究提供文献方面的参考.

  • 浅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的影响

    作者:季蕊

    浅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的影响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偏瘫肩痛
  • 砭石疗法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庄平;耿引循;郝亚冬

    偏瘫肩痛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在患侧上肢弛缓期时占60%~80%.多数出现在发病后3个月之内.可严重影响患肢功能恢复,影响其生存质量.目前普遍认为肩关节半脱位是产生偏瘫肩痛的主要原因.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理疗康复科在长期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基础上,2007年7月~2008年9月对采用砭石疗法治疗该疾病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砭石疗法对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引起的偏瘫肩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中风后偏瘫肩痛的防治与康复护理进展

    作者:励莉

    对于偏瘫肩痛患者,若能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可以充分缓解肩痛,将对上肢康复训练起到很好的帮助,更有助于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我们临床康复护理工作的终目标.

  • 偏瘫肩痛的康复研究进展

    作者:高圣海;倪朝民

    偏瘫肩痛是偏瘫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卒中后第2周内,也可早于2周或2周以后发生[1],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为5%~84%.肩痛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延缓上肢运动功能恢复,阻碍整体康复进程,延长住院时间.因此,了解偏瘫肩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对及时有效地防治肩痛至关重要.

    关键词: 偏瘫肩痛 康复 综述
  • 早期偏瘫患者肩痛的康复护理观察

    作者:王晓东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 对8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措施,79例未予以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肩痛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肩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降低偏瘫患者肩痛的发生.

  • 脑卒中偏瘫肩痛的康复

    作者:牛雪飞

    肩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偏瘫侧肩痛会导致患者病情复杂,使偏瘫侧肢体康复治疗时间延长,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同时也妨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行走和上肢功能康复治疗进展.由于肩痛的存在,使得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肌肉主动活动减少,妨碍了坐位和站立位的平衡维持,患者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新技能,阻碍了功能恢复和整体康复进程,从而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偏瘫肩痛对脑卒中康复效果成负性影响.早期预防和正确治疗可以防治肩痛等肩部问题,为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促进其独立活动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 肌肉起止点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秀玲;杜磊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05-2008年来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并发偏瘫肩痛患者116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均为初次发病,符合偏瘫肩痛诊断标准~([2]).

  • 上肢功能训练对偏瘫肩痛的影响

    作者:马兰;杨传东;刘桂秋

    1资料与方法59例偏瘫并发肩痛病人,男41例,女18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8.9岁;脑出血16例,脑梗塞43例;右侧肩痛39例,左侧肩痛20例;疼痛出现时间1-2个月者17例,2-3个月者29例,3个月以上者13例;其中肩关节脱位、半脱位者8例,肩腕手综合征15例,误用动作造成肩痛32例.均经CT扫描证实.

  • 应用护理程序干预脑卒中偏瘫肩痛的效果分析

    作者:祝芃;何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1-12月入住我康复中心的脑卒中偏瘫并发肩痛患者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龄50-78岁,平均63.2岁;其中脑出血26例,脑梗死42例.病程7-60天.全部病例均为首次发病,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完全符合我国脑血管疾病现行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护理程序训练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61.4岁;对照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60.5岁.两组患者既往均未患肩部疾患,现病情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影响的分析

    作者:刘裕;张一;张峰极;张丹;刘永成;杨伊琳

    目的:观察偏瘫肩痛(HSP)对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脑卒中患者100例给予相同的临床治疗,并且分别在患者入选时、治疗后2周及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上肢功能评定,依据2周内是否发生偏瘫肩痛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上肢功能情况。结果:发生偏瘫肩痛的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其治疗后2个月的上肢功能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偏瘫肩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上肢功能活动,不利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中应给予特别干预治疗。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偏瘫患者肩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艳辉;杨微;王丽梅;张文越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对9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措施,89例未予以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肩痛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肩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降低偏瘫患者肩痛的发生.

  • 脑卒中后早期偏瘫肩痛与肩关节被动活动度相关性分析

    作者:周媚媚;路微波;李放;沈夏锋;徐友康

    目的:确定脑卒中后3个月内偏瘫肩痛与肩关节各方向被动活动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40例首次脑卒中后3个月内单侧偏瘫肩痛患者,年龄58.63±11.10岁,病程59.90±30.12天;男31例,女9例.采用通用量角器测量卒中偏瘫侧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内旋、后伸5个方向的被动活动度(ROM),再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上肢Fugl-Meyer运动评测量表(UE-FM)、Barthel指数(BI)测量,并分析VAS评分与其他评估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偏瘫侧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内旋、后伸5个方向的被动ROM与VAS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345、-0.323、-0.359、-0.319和-0.317 (P<0.05).上肢Fugl-Meyer运动评测量表和Barthel指数与VAS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偏瘫肩痛与肩关节5个方向的被动活动度之间有明显相关性,尤其在被动外旋上.

  • 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肩痛

    作者:徐磊;江勇;曹小芳;张学云;史伟娜

    目的 研究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和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10d为一疗程,休息3d后开始下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66.7%,好转率2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率为33.3%,好转率为40%,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在减轻疼痛,增加上肢运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和单纯康复训练都对偏瘫肩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的疗效.

  • 肌骨超声在偏瘫肩痛患者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其响;巩尊科

    偏瘫肩痛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偏瘫肩痛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进程.肩周软组织病变是偏瘫肩痛的重要原因之一,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病变在偏瘫肩痛患者肩周软组织病变中发生率高.偏瘫患者此处发生积液、炎症、增厚、粘连等病变时,临床表现为肩峰下游走样疼痛,通过肌骨超声能对此病变进行早期监测.近年来,肌骨超声为偏瘫肩痛患者注入非甾体类、甾体类、透明质酸、臭氧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偏瘫患者肩痛,提供精准介导.

  • 腹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苏彩霞;姚睿;巩尊科;王世雁;王蜜

    目的 探讨腹针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对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偏瘫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腹针组、rTMS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禁止服用止痛药,均接受常规对症药物及常规康复训练,腹针组进行腹针治疗,rTMS组给予HF-rTMS治疗,联合组给予腹针联合10 Hz的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患侧M1区.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疗效.结果 三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VAS评分低于腹针组、rTMS组,腹针组VAS评分低于rT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FMA评分高于腹针组、rTMS组,rTMS组FMA评分高于腹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针联合HF-rTMS可显著改善肩关节疼痛与上肢运动功能.

  • 中医综合康复手段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松林

    目的:对中医综合康复手段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后肩痛76例,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36例,均给常规康复治疗;综合组患者40例,给予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综合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日常运动功能的评估、关节活动范围、患者满意度、疼痛程度等对比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进行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上肢活动范围、上肢功能,降低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活动时间,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宜依据患者情况临床应用治疗。

6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