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化疗方案与危险指数对慢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缓解率的影响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案与危险指数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临床缓解率的影响.方法:利用Microsoft Access 2000 CML数据库检索出符合条件的CML患者,按治疗方案与Sokal危险指数分别进行分组,定量分析HA、Hu方案与病人危险治疗初诊CML慢性期患者的远、近期临床疗效.结果:尽管HA方案治疗初诊CML慢性期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Hu,但它并不能延长病人的慢性期维持时间;而且病人的危险指数对CR率、获CR所需时间及慢性期维持时间的影响均远超出治疗方案的作用.结论:HA方案不能延长病人的慢性期维持时间,不宜作为初诊CML慢性期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按危险指数将病人作出合适分层,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及科学评价.
-
2006年-2012年广州市慢性髓系白血病参保患者医疗费用统计分析
目的 探讨广州市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构成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大病医保相关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医疗保险数据库,提取2006年~2012年间慢性髓系白血病参保患者就医数据并进行处理,终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统计推断.结果 广州市CML患者7年间人均总支出约12万元,CML患病就医人数逐年增加的同时,总医疗费、总药费、人均总医疗费用及人均药费也各自逐年递增;CML患者药费比例逐年增大,CML患者性别(x2=-1.994,P=0.046)、年龄(x212.959,P=0.005)、户口性质(x2=9.551,P=0.049)等因素对医疗总支出的影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CML患者的性别(x2-1.969,P=0.049)、年龄(x2=14.052,P=0.003)等因素对药费的影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费是CML就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决定性构成要素,加大对CML相关药物治疗费用的补偿力度,切合实际地完善相关大病医保方案,才是减轻CML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关键.
-
益气养阴解毒祛瘀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
慢性髓系白血病属虚劳痰瘀互结,气阴两虚证,治以自拟回生汤系列加减,清热败毒,化痰行瘀,兼补气阴。
-
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不同分期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特点,以及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后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omplete cytogenetic reponse,CCyR)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40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急变期9例,慢性期3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初治慢性期、急变期CML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急变期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 +/CD8+比值下降尤为突出(P<0.01);初治慢性期患者NK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差异,而急变期患者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对比,伊马替尼治疗首次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患者仅CD4+T细胞百分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后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大于12月患者,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 +/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所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首次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患者CD3+、CD4+T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而缓解后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大于12月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无改变(P>0.05);各组的NK细胞百分比无差异(P>0.05).初诊CML患者、急变期CD4+/CD8+的比值与BCR-ABLl/ABL1的比值呈负相关.结论 CML患者存在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异常,且机体免疫功能与疾病分期密切相关.伊马替尼治疗初次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但长期应用抑制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慢性髓系白血病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的作用
慢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骨髓微环境间充质干细胞发生了改变,通过分泌可溶性因子,参与细胞间粘附等方式减弱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从而引起耐药.本文就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变化及其在慢性髓系白血病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的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所讨论的具体问题包括骨髓微环境中MSC的作用,CML-MSC的特征和MSC引起CML耐药的有关机制等.
-
β-catenin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目的:β-连蛋白β-catenin是Wnt信号通路的重要成员.随着Wnt通路与肿瘤关系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β-catenin蛋白在细胞内的异常累积不仅是Wnt通路激活的标志事件,还是多种肿瘤中的常见事件之一.已有报道显示,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中急变期及伊马替尼(IM)耐药期都有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而特异性地抑制β-catenin蛋白后,CML对IM的敏感性得到提高并且延缓急变期的发生.本文就β-catenin在CML中的作用机制的经典信号通路及新的基因和通路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β-catenin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疗效预测的研究进展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已使慢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有了突破性的提高,但TKI耐药和患者不耐受的出现使部分患者难以获得满意疗效,治疗前筛选出高危患者以选用合适的TKI以及在治疗过程中早期发现耐药而及时转换TKI,有助于TKI的精准使用和疗效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就初诊患者基线临床、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和伊马替尼早期治疗反应规律对患者远期预后影响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STI571耐药机制及其对策的研究进展
STI571是BCR-ABL酪氨酸激酶靶向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制剂,已成功应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尽管该药可以有效的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活性,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白血病患者对其产生耐药性.本文就近年来STI571的耐药机制及其对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miRNA与慢性髓系白血病研究进展
microRNA (miRNA)是一种内源性的、长度约为22 nt的小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参与调控基因表达,广泛参与细胞的凋亡、增殖、分化、代谢等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并且可行使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功能.研究表明,miRNA的异常表达与慢性髓系白血病密切相关,参与调控慢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进展及耐药等过程,可成为潜在的诊疗靶点.本文就miRNA的合成与作用方式、慢性髓系白血病发病、耐药、治疗相关miRN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microRNA microRNA异常表达 慢性髓系白血病 -
高三尖杉酯碱对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髓系白血病疗效的研究进展
高三尖杉酯碱(HHT)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生物碱,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其不良反应较其他抗恶性肿瘤药物低.然而,伊马替尼(IM)治疗CML的显著疗效让HHT逐渐被遗忘.如今,学者们发现,HHT对于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患者有临床疗效,从而使HHT再次受到了重视.本文对HHT治疗IM耐药的C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性转化中基因组的不稳定
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髓系细胞的过度增殖.患者往往早期(即慢性期CP)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有效,但后来出现耐药,并导致疾病的急性转化,进入加速期和急变期.目前有关CML急性转化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基因组不稳定促进了CML急性转化,本文将对CML急性转化的分子机制及阻止CML急变发生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期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9号和22号染色体相互易位产生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几乎在所有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出现,BCR-ABL编码的蛋白具有持续增高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使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急变期是CML的晚期,在此期间常常出现其它附加染色体和分子的改变.大量研究表明,BCR-ABL基因与其他失调的基因共同作用并异常激活下游的信号传导通路,促进了疾病的进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对大多数慢性期CML患者治疗效果显著.IRIS5年的临床试验显示:用伊马替尼治疗的98%患者达血液学完全缓解,92%患者达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87%患者达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然而,仍有少数慢性期和大多数进展期患者用伊马替尼治疗疗效欠佳.在耐药机制的研究中发现ABL激酶区点突变与临床耐药关系密切.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改善伊马替尼耐药,本文就急性变的分子机制、伊马替尼耐药等做一综述.
-
CRISPR/Cas9系统及其在血液病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兴起,可以实现对基因组中特定的基因进行编辑,使基因突变性疾病的治愈成为可能.在众多基因编辑技术中,CRISPR/Cas9系统因其操作简便性、靶向特异性、经济性等特点备受关注,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以及生命科学的领域研究中.本文就此系统结构、作用机制以及在血友病、β-地中海贫血、慢性髓系白血病等血液病中基因治疗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CRISPR/Cas9 血友病 β-地中海贫血 慢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编辑 -
AMN107联合血红素加氧酶-1抑制剂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
运用AMN107(尼洛替尼)联合血红素加氧酶-1(HO-1)抑制剂锌原卟啉Ⅸ(ZnPPⅨ)作用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株K562细胞,研究其对CML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MTT法和台盼蓝染色法检测AMN107( 10 μmol/L)及ZnPPⅨ(10 μmoL/L)单独或联合处理不同时间的细胞增殖率;半定量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空白对照组、ZnPPⅨ(10 μmol/L)组、AMN107( 10 μmol/L)组、AMN107( 10 μmol/L)联合ZnPPⅨ(10μmoL/L)组48 h时细胞HO-1的表达;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处理48 h时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联合用药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且呈时间依赖性;联合用药组HO-1的表达量低;空白对照组、ZnPPⅨ(10μmoL/L)组、AMN107(10 μmoL/L)组、AMN107(10μmoL/L)联合ZnPPⅨ(10 μmol/L)组48 h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38±0.02)%、(17.44±0.08)%、(39.81±0.07)%和(56.46±0.19)%.结论: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MN107具有诱导CML细胞凋亡的作用;抑制HO-1表达能加强AMN107对CML细胞的杀伤作用,这为临床进一步提高CML的疗效提供实验依据.
-
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及进展期的疗效及耐药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CP)及进展期(加速期+急变期,AP+BC)的疗效及耐药情况.方法:42例CML患者持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d(慢性期,29例)或600 mg/d(进展期,13例,其中AP9例,BC 4例).中位追踪至24个月(3-42个月).结果:CP组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HR)、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率(MCyR)及完全分子学缓解率(CMoR)分别为100%、89.6%和20.1%,进展期患者分别为46.2% 、30.8%和0,CP组患者42个月生存率为76.7%,进展期组为3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组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CP组.本研究42例CML患者中共有13例(31.0%)患者出现耐药,其中进展期组9例,耐药率显著高于CP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进展期和低于标准剂量治疗对耐药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CML各期患者均能取得一定疗效,以慢性期疗效更为显著,早期获得MCyR为CML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耐药是影响甲磺酸伊马替尼疗效的重要因素,疾病晚期耐药发生率明显升高.
-
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尼洛替尼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通过监测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尼洛替尼(NIL)血清谷浓度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根据患者服用NIL剂量将其分为A组(44例),600-800 mg/d;B组(10例),400mg/d.通过液相色谱-单联质谱法分析服用不同剂量NIL治疗的CML-CP患者的血清药物谷浓度,探讨其与患者治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54例患者中位NIL血清药物谷浓度为1.71(0.52-5.93) μg/ml,其中A组和B组NIL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2.09±1.21 μg/ml和0.94±0.27 μg/ml,A组非常显著高于B组(P =0.001).A组中服用NIL治疗12月累计达主要分子学缓解(MMR)者24例,未达MMR者20例;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1.70±0.75μg/ml和2.03±0.82 μg/ml(P =0.154).发生Ⅲ-Ⅳ级重度不良反应患者13例,0-Ⅱ级轻度不良反应患者31例;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3.09±1.76 μg/ml和1.76±0.68 μg/ml(P =0.018).B组服用NIL治疗12月累计达MMR者4例,未达MMR者6例;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1.15±0.27 μg/ml和0.83±0.24 μg/ml(P=0.051).服用NIL治疗12月累计达MMR比率在A组、B组分别为24/44(54.5%)和4/10(40%),(P =0.494);但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在A组、B组分别为13/44(29.5%)、0/10(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结论:CML患者NIL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与患者服药剂量及不良反应密切相关,低剂量服用NIL治疗可维持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可以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本研究目的旨在评价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23例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CML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每日口服尼洛替尼600-800 mg,对他们的疗效、总体生存和耐受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3例接受尼洛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全部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HR),19例(82.6%)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13例(56.5%)获得完全分子学缓解(CMR),中位尼洛替尼治疗时间13.5(1-4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0(12-102)个月.尼洛替尼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大半为轻微的,而且可以逆转.结论: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患者疗效佳,患者耐受性好.
-
BCR/ABL融合基因少见型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BCR/ABL少见融合型别在BCR/ ABL常见型别阴性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FISH检测或染色体核型分析存在Ph染色体的CML病例2 490例,其中BCR/ABL P210,P190和P230定量检测均为阴性的病例12例,对该12例样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定量检测b2a3(e13a3)、b3a3(e14a3)、e6a2、e8a2和e1a3等5种罕见BCR/ABL融合型别.结果:12例样本中e1a3、e8a2、b2a3、b3a3和e6a2型别阳性分别为1、2、5、4和0例,阳性率分别为8.33%、16.67%、41.67%、33.33%和0%;总阳性率为100%,以b2a3型和b3a3型为主.结论:实时荧光PCR法定量检测BCR/ABL少见融合型别,可用于临床疑似CML而BCR/ABL常见型别定量检测阴性病例的诊断及微小残留病变监测.
关键词: BCR/ABL mRNA 实时荧光PCR 慢性髓系白血病 -
高三尖杉酯碱通过mTOR通路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对人CML细胞株K562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从mTOR通路探索HHT抗CML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HHT或联合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处理K562细胞,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CL-6、Caspase-3及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BCL-6 mRNA表达水平.结果:HHT可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r=0.970).随着HHT作用浓度的增加,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r =0.908),而BCL-6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rmRNA=-0.961,rprotein=-0.981).与HHT单用组相比,联用RAPA可显著下调mTOR及Caspase-3的表达,并上调BCL-6表达.结论:HHT可通过激活mTOR通路抑制抗凋亡BCL-6蛋白的表达,进而诱导CML细胞凋亡.
-
槲皮素对慢性髓系白血病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慢性髓系白血病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25 μmol/L槲皮素对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细胞株K562R和K562G具有与伊马替尼敏感细胞株K562相似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且不改变BCR-ABL的表达水平.25 μmol/L槲皮素处理24 h后,K562、K562R和K562G细胞的G2/M期百分比明显增加.槲皮素能使γ-H2AX水平明显增高,且上调JNK的磷酸化水平.结论:槲皮素单药对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具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使细胞停滞于G2/M期,其机制可能与上调JNK磷酸化水平导致DNA双链损伤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