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转染靶向hTERT miRNA表达框架对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增殖活性的影响

    作者:赵丹丹;徐慧;李亚红;凌晗;吴珊珊;羊金菊;彭剑雄

    目的:设计靶向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的miRNA表达框架,探讨其对hTERT的表达、端粒酶活性及K562增殖的影响,以期为慢性髓系白血病提供新的基因治疗策略.方法:构建靶向hTERT的miRNA表达框架,脂质体法转染K562细胞,银染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及hTERT的表达情况.Annexin 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结果:miRNA表达框架转染48 h后,hTERT的表达明显下降,端粒酶活性明显减低,K562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靶向hTERT的miRNA表达框架能够有效干扰hTERT的表达,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导K562细胞的凋亡.以miRNA表达框架为基础的RNAi技术,有望成为分子水平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有效工具.

  • 伊马替尼对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丽;张日;岑建农;朱子玲

    目的 研究伊马替尼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骨髓细胞及白血病细胞系K56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检测伊马替尼作用前后CML骨髓细胞和K562细胞VEGF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VEG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伊马替尼作用后VEGF蛋白表达量为(130.66±100.58)pg/ml,明显低于未加药组(269.11±176.79)pg/ml(P<0.01).K562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于伊马替尼作用后亦呈剂量依赖性下降.结论 伊马替尼对CML患者VEGF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该药对CML可能具有抗血管新生作用.

  • TIRC7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尹玲玲;朱锋;赵恺;徐开林

    目的 探讨T细胞免疫应答cDNA7 (TIRC7)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单核细胞(MNC)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收集24例CML患者(CML组)及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新鲜骨髓或外周血,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IRC7基因在MNC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应用TIRC7引物可扩增出大小约210 bp的片段,与理论值相符.CML组TIRC7扩增条带亮度较弱,而对照组TIRC7条带明亮.CML组TIRC7相对表达量为0.085(0.032,0.197),低于对照组的0.960(0.715,2.027)(P<0.01).结论 TIRC7在CML患者MNC中的表达水平较低,可能在CML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Bcr/abl融合基因及Ph染色体检测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云贵;陈志妹;梁毅;楼基余;金洁

    目的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中Ph染色体阳性细胞与bcr/abl融合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热变性姬姆萨R显带(RHG)技术和逆转录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PCR)对171例CML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17例行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患者进行短期随访.结果154例未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的CML患者中142例(92.2%)为Ph染色体阳性,146例(94.8%)表达bcr/abl mRNA,2种方法结果一致者142份(92 2%).17例患者allo-BMT后1~24个月,仅1例出现Ph阳性,12月后RT-PCR分析结果10例阴性,7例阳性.结论2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在CML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中,宜将细胞遗传学分析与PCR方法相结合.allo-BMT是目前治疗CML的佳方法之一.

  • 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11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分析

    作者:梁彬;黄河;蔡真;谢万灼;李黎;罗依;何静松;郑伟燕;胡晓蓉;林茂芳

    目的评价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9月至2002年6月,对11例CML慢性期患者进行HLA相合亲缘allo-BMT.预处理方案:马利兰16mg/kg+环磷酰胺120mg/kg.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霉酚酸酯、环孢素A加短程甲氨喋呤.结果11例患者均获供髓植入,中性粒细胞数大于0.5×109/L中位时间15(11~20)d,血小板数大于20×109/L中位时间20(10~35)d.发生Ⅱ~Ⅳ度急性GVHD 2例(18.2%),慢性GVHD 4例(36.4%).移植相关死亡2例(18.2%),复发1例(9.1%).中位随访时间20(5~31)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的2年无病生存率为(70.7±14.3)%.结论亲缘allo-BMT是治疗CML的有效方法,霉酚酸酯可安全而有效地应用于急性GVHD的预防.

  • 志苓胶囊通过激活caspase-3抑制K562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郑志宏;潘云苓;陈英玉;潘明继;刘庭波;胡建达

    目的 研究志苓胶囊(ZLJN,抗癌复方Ⅱ号)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志苓胶囊按其不同中西药成分比例配制成中药、西药和复方组,与K562细胞共培养后,采用MTT法、集落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和集落形成率;Annexin V-FITC/PI标记法、DNA倍体分析及DNA片段化分析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 法检测caspase-3酶原(pro-caspase-3)表达.结果不同药物组与K562细胞共培养后,细胞生长受抑制,集落形成率降低.Annexin V-FITC/PI法检测到早期凋亡细胞;DNA倍体分析可见亚二倍体峰(凋亡峰);琼脂糖电泳见典型的DNA梯状带.流式细胞检测caspase-3活性增强,Western blot 检测pro-caspase-3表达减弱.结论志苓胶囊可有效抑制K562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aspase-3活性增强有关.

  • 调节性 T 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变化

    作者:陈曦希;杨明珍;夏瑞祥

    目的:探讨未治和经治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 T 细胞(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 CD4+CD25high CD127low/- Treg 细胞占 CD4+ T 细胞的比例,ELISA 法检测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介素-35(IL-35)的血浆浓度。结果初诊组、复查组和对照组间 Treg 细胞比例和血浆 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诊组的血浆 TGF-β1和 IL-35浓度显著高于复查组和对照组(P <0.001);复查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诊 CML 患者的 TGF-β1和 IL-35水平升高,表明其在疾病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有判断疗效的价值。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莹莹;曾庆曙;杨明珍;王永庆;夏海龙;江慧敏;安福润

    目的重点分析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 CML)慢性期的临床疗效与危险度分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98例 CML 慢性期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前通过Sokal评分、Hasford评分进行危险度分层,比较不同组间的临床疗效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8例患者中,3个月达到血液学缓解( CHR)、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 PCyR)的占97.8%及86.4%,6个月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 CCyR)的比例占82.9%,12个月达到分子学缓解( MMR)的比例占54.5%。入组患者均根据Sokal评分计算危险度分层,服药3个月后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达到PCyR的比例分别为94.4%、82.6%、66.7%( P=0.104),6个月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达到CCyR的比例分别为88.2%、76.9%、100.0%(P=0.319),12个月低危组、中危组达到MMR的比例分别为52.4%、65.0%( P=0.412)。根据入组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前情况,有46例患者进行了Hasford分层,低危组21例、中危组23例,高危组2例,3个月达到PCyR的比例分别为90.5%、91.3%、50.0%(P=0.191),随访到6个月,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达到CCyR的比例分别为83.3%、94.4%、100.0%(P=0.528),随访到12个月,低危组及中危组达到MMR的比例分别为45.5%、58.3%( P=0.842)。结论伊马替尼治疗CML疗效好,低、中危组比高危组更易获得较好的疗效,且坚持足量应用更易获得较好的疗效。

  • 尼洛替尼和伊马替尼治疗初诊CML-CP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作者:江慧;曾庆曙;杨明珍;陈莹莹

    目的 比较尼洛替尼和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7年1~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随访的初诊为CML-CP且初诊时即服用尼洛替尼超过12个月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同时收集30例初诊为CML-CP且初诊时即服用伊马替尼超过12个月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予尼洛替尼300~400 mg,12小时口服1次,对照组予伊马替尼400 mg,每天口服1次.所有患者服药后3、6、12个月进行BCR-ABLIS转录水平、Ph染色体转录水平及不良反应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后早期分子生物学反应获得率(3、6个月),主要分子生物学反应(MMR)获得率(3、6、12个月),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Ph=0)获得率(3、6、12个月)及不良反应.结果 在早期分子生物学反应(3、6个月)获得率(80.0%比53.3%,86.7%比63.3%)尼洛替尼组高于伊马替尼组(P<0.05);3、6、12个月的MMR获得率分别为16.7%比6.7%、46.7%比20.0%、60.0%比25.9%,尼洛替尼组高于伊马替尼组,6、12个月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胞遗传学方面,两组患者3、6、12个月的CCyR获得率分别为83.3%比66.7%、90.0%比76.7%、92.0%比8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血液毒性反应,但Ⅲ~Ⅳ不良反应少见,大多具有自限性.非血液学方面毒副作用尼洛替尼组主要表现为生化指标的异常,伊马替尼组主要表现为水肿,Ⅲ~Ⅳ不良反应少见,多数可自行恢复.结论 尼洛替尼治疗初诊CML-CP疗效更佳,但其生化方面的毒副作用更突出.

  • 国产伊马替尼治疗初诊及羟基脲转换CM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黄继贤;谢治军;廖建军;黄刚;黄亚丽;杨丽萍

    目的 评估国产伊马替尼(IM)治疗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及长期使用羟基脲治疗后转换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3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使用国产伊马替尼治疗的初诊慢性期CML患者和长期使用羟基脲后转换为国产伊马替尼治疗CML慢性期患者病历资料.结果 共收集到44例初诊组和9例转换组患者的病历资料.治疗3月时,BCR-ABLIS定量≤10%的比例分别为70.5%和33.3%;治疗6月时,BCR-ABLIS定量≤1%的比例分别为66.7%和14.3%;治疗12月时,BCR-ABLIS定量≤0.1%的比例分别为36.8%和28.6%.常见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水肿、恶心、肌肉痉挛等,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 长期使用羟基脲治疗的CML患者,改用国产IM治疗后的耐受性良好,仍有获得满意分子生物学反应的可能,并可能因而改善预后.羟基脲治疗的CML患者,应尽快转换为伊马替尼治疗.

  • Bcr-AblT315I突变慢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燕;李佳莹;杨勇;陈真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自我更新的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肿瘤.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的问世,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但随之后来的耐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Bcr-AblT315I突变引发的耐药程度高.目前已有多种针对T315I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包括已上市的Ponatinib等,本文就近年来针对T315I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做一综述.

  • 格列卫治疗Ph+的急性白血病5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菲;黄萍;周莹;伍世礼

    Ph染色体是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标记性染色体,约98%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可见,是这类疾病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美国FDA已批准格列卫用于Ph+的CML慢性期的一线治疗.2006年10月以来,我科采用格列卫治疗5例ph+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 芍药苷对慢性髓系白血病耐阿霉素细胞株K562/ADR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机制

    作者:朱聪;贾秀红;刘迎雪

    目的 观察芍药苷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耐阿霉素(adriamycin,ADR)细胞株K562/ADR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ADR对K562/ADR细胞和K562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计算K562/ADR细胞对ADR的耐药倍数;CCK-8法检测芍药苷对K562/ADR细胞的细胞毒性,选择细胞增殖抑制率<10%的芍药苷浓度用于后续实验.将K562/ADR细胞分为A(分别加入0、4、8、16、32μg/mL的ADR)、B(分别加入0、4、8、16、32μg/mL的ADR及2μmol/L的芍药苷)、C(分别加入0、4、8、16、32μg/mL的ADR及4μmol/L的芍药苷)三组,CCK-8法检测三组ADR对K562/ADR细胞的IC50,计算其耐药逆转倍数.将K562/ADR细胞分为a(加入3μg/mL的ADR)、b(加入2μmol/L的芍药苷及3μg/mL的ADR)、c(加入4μmol/L的芍药苷及3μg/mL的ADR)三组,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K562/ADR细胞内ADR浓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三组K562/ADR细胞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MAPK信号通路蛋白p38和磷酸化p38(p-p38).结果 ADR对K562/ADR细胞、K562细胞的IC50分别为(48.37±2.10)、(1.47±0.36)μg/mL,K562/ADR细胞对ADR的耐药倍数为32.91倍.芍药苷在K562/ADR细胞内的无毒剂量为2、4μmol/L.A、B、C组ADR对K562/ADR细胞的IC50分别为(29.97±1.72)、(20.03±0.75)、(13.78±0.63)μg/mL,两两相比,P均<0.05;B、C组ADR的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1.51、2.17倍.a、b、c组ADR荧光强度分别为320±14、676±62、883±28,两两相比,P均<0.05.a、b、c组K562/ADR细胞中MRP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7.69% ±1.54%、80.95% ±4.10%、67.72% ±5.98%,两两相比,P均<0.05;p-p38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2.43% ±2.67%、63.18% ±2.32%、52.23% ±6.02%,两两相比,P均<0.05.结论 芍药苷能逆转K562/ADR细胞对ADR的耐药性,其逆转作用与抑制细胞P38 MAPK信号通路及下调MRP1蛋白表达有关.

  • 药物诱导自噬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慧敏;陈亦雨;贺艳杰;李玉华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肿瘤,其药物治疗常伴随自噬激活。一方面自噬可以对白血病细胞产生保护作用,维持细胞生存;另一方面自噬可以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合理联合应用自噬调节剂对 CML 的治疗可能会有益。

  • 慢性髓系白血病STI571耐药与Bcr-Abl基因点突变的关系

    作者:樊伟;刘晓力;张嵩;杜庆锋;王瑜;姚锋;周淑芸

    目的 通过Bcr-Abl激酶ATP结合区测序分析,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STI571耐药与Bcr-Abl基因点突变的关系.方法 将CML患者分为对STI571耐药和非耐药两组,细胞系分为STI571耐药细胞系K562/G01、野生型K562/W细胞,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或细胞系细胞Abl基因ATP结合区双向测序分析,了解Abl酪氨酸激酶ATP结合区点突变情况.PCR产物的序列长度为344bp,其中的180bp(98~277 bp)为ABL激酶的第906~1 085 bpDNA序列片段,涵盖了Abl激酶的ATP结合区序列.结果 K562/G01耐药细胞ABL激酶ATP结合区DNA测序与K562/W相同,与ABL激酶原序列相比,有两个同义点突变.在STI571耐药急变的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Abl激酶ATP结合区测序结果发现:在8例耐药急变的患者中2例患者第944位核苷酸C→T单个碱基出现点突变,使苏氨酸(Thr)突变为异亮氨酸(Ile).1例CML-CP的患者第1 070碱基A→G替换,导致357位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结论 Bcr/Abl融合基因ATP结合区的点突变是CML中STI571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价值.

  • 慢性髓系白血病STI571耐药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活性关系

    作者:樊伟;刘晓力;杜庆锋;张嵩;王瑜;姚锋;周淑芸

    目的 探索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家族部分成员参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STI571的耐药机制.方法 利用cDNA表达谱芯片技术初步筛选耐药细胞K562/G01与K562/W差异表达基因,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验证芯片结果;进一步检测耐药细胞系K562/G01及STI571耐药的CML患者单个核细胞胞浆蛋白PTP活性,了解PTP与耐药的相关性.结果 耐药细胞K562/G01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发现:其中1个PTP成员出现表达下调[PTPRF(PPFIA4)基因,Ratio 0.413,Genbank ID:NM-015053],1个PTK成员表达升高(PTK9基因Ratio 2.004,Genebank ID:NM-198974).胞浆蛋白PTP活性检测:K562/G01细胞胞浆蛋白PTP活性(126.45pmol/min·μg)较K562/W活性(137.32 pmol/min·μg)降低;CML耐药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胞浆蛋白PTP活性为(124.83±12.14)pmol/min·μg较非耐药组患者(138.75±13.29)pmol/min·μg也降低(P=0.04).结论 PTP家族部分成员参与了STI571的耐药机制,PTP活性降低提示患者临床出现STI571耐药倾向.

  • miRNA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海燕;陈立

    microRNA ( miRNA)是一种内源性的、短小非编码 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报道显示miRNA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中表达异常,可作为肿瘤抑制基因或癌基因参与慢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耐药等过程,这表明miRNA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中起着关键作用。以下将从miRNA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异常表达,靶向作用于Bcr?Abl的miRNA以及miRNA的异常表达与临床耐药三方面进行论述。

  • 并发症可影响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生存

    作者:

    2015-07-02,著名杂志 Blood 在线发表了关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合并症对缓解率和总生存率(OS)的影响的Ⅳ期临床试验,该研究项目由德国 Susanne 教授牵头。

  • 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分析

    作者:许家健;杜新;楼瑾;蔡云;黄瑞宏;李明;卓家才

    目的:探讨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伊马替尼治疗失败而接受尼洛替尼治疗的10例患者,其中慢性期7例,加速期2例,急变期1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平均时间为36.7个月,停用原因为丧失疗效或未达主要分子学反应(MMR)7例、进展至加速期或急变期2例、原发性耐药1例.4例患者检测出5个点突变,其中1例慢性期患者检出2个突变点.10例患者接受尼洛替尼的剂量均为400 mg q12 h,每个月复查血常规,每3个月监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缓解情况(FISH及RQPCR法),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胰酶、电解质及心电图等,并记录有无皮疹、头痛等不良反应.结果:10例患者接受尼洛替尼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2.5(3~30)个月.8例获得主要遗传学反应以上疗效,其中5例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3例获得MMR.2例加速期患者中,1例恢复至慢性期并持续获得MMR,1例死亡.1例急单变患者(Ph+伴附加染色体异常)获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后丧失疗效,终死亡.不良反应依次为轻度皮疹6例、胆红素升高3例、转氨酶升高2例、头痛1例、血糖升高1例及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1例.结论:尼洛替尼结合ABL激酶的效价更高,选择性更强,能抑制除T315I、Y253H、F359V/C及E255K/V以外的致伊马替尼耐药的点突变,且不良反应少,可用于伊马替尼耐药及不耐受的慢性期或加速期CML.

  • EphB4介导K562细胞株对伊马替尼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黄彬涛;赵卫红

    目的:探讨EphB4受体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产生伊马替尼(IM)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IM诱导K562-W(野生型)产生耐药的K562-R细胞株.同时采用RNA干扰技术,利用K562-R细胞株构建稳定低表达EphB4的K562-R-EphB4-sh细胞株.MTT法分别检测3种细胞对IM耐药性的变化(IC50).结果:对IM耐受的K562-R细胞株显著高表达EphB4 mRNA和蛋白,而构建的K562-R-EphB4-sh细胞株EphB4表达显著低于K562-W与K562-R细胞株(P<0.01).耐药性检测表明,与K562-R细胞比较,K562-R-EphB4-sh细胞株对IM的敏感性明显加强(IC50为0.93 mg/L∶5.45 mg/L,P<0.01).结论:K562-R细胞株低表达EphB4后,细胞对IM的敏感性显著恢复,提示EphB4可能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中产生对IM耐药的一个新作用因子.

200 条记录 8/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