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妇幼医院药学服务体会

    作者:石宪林;张书莉

    医院药房是医院保证病人用药安全的重要窗口.规范药房的管理必须建立一系列质量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管理,树立顾客满意理念.药师应该为患者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药品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应用观察

    作者:吴新民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西药房抗菌药物的等级、使用品种进行归纳性统计分析,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法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采用分级管理后,一线、三线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逐年下降,二线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上升。结论: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中应用分级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指导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但实际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医院各科室、药师、医师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医院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工作规范化、合理化及有效化。

  • 戴明环联合追踪方法学在抗菌药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陶小冬;毕新军;丁鹏;朱慧

    为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笔者将PDCA循环(戴明环)联合追踪方法学(TM)理论引入抗菌药物管理中,运用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的方法查找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按照PD-CA循环模式进行持续整改,建立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长效管理机制,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确保医疗安全.

  •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研究

    作者:王芳;包蕾;赵建华;陈霞

    目的:了解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对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同期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菌株的变化,以2012年为界,分为管理前和管理后,对管理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以及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比例进行比较。结果:加强管理后,全院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7,P<0.01);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菌株明显减少(χ2=20.19,P<0.01);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菌株下降不明显(χ2=1.47,P>0.05)。结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显著下降,临床分离的产ESBL大肠埃希菌比例显著减少。

  • 妇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信息化管理效果评价

    作者:韩国丽;王选锭;吴振波;孙丽媛;严继承;郑伟

    目的 通过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实施信息化用药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妇科手术预防用药.方法 构建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规则知识库并与电子医嘱实现无缝衔接,手术用抗菌药物均直接配送到手术准备室,从2013年7月开始对妇科手术抗菌药物医嘱逐渐实施信息化用药过程管理,评估信息化管理实施后妇科手术预防用药规范化程度的改进情况.结果 2013年1月-6月(信息化管理前)妇科手术586例,2014年1月-6月(信息化管理后)妇科手术532例,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信息化管理前的72.9%下降至管理后的67.1%(P<0.05),其中Ⅰ类切口手术由59.6%下降至35.2%(P<0.01);术前30 min~2 h使用时机符合率达90.9%;信息化管理后Ⅰ类切口手术术前、术后预防用药品种选择合理率分别为84.9%和80.6%,非Ⅰ类切口手术分别为99.3%和94.2%,均较信息化管理前同期显著提高(P<0.01);信息化管理后妇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平均为(1.39±0.81)d,69.2%预防使用不超过24 h,90.2%不超过48 h,较信息化管理前有显著改进.结论 信息化用药过程管理可进一步规范妇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

  • PDCA循环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杨佳彬

    目的 研究PDCA循环在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信息系统筛选出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随机抽取2014年1~12月PDCA管理前病例360例(对照组),另随机抽取2015年4~12月PDCA管理后PDCA管理后病例(观察组).分别对比两组病例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品种选择、持续给药时间以及给药时机合理率分别为73.3% (264/360)、90.3% (325/360)、91.7% (330/3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 (126/360)、70.6% (254/360)、46.7% (168/360).观察组无适应症用药、用法用量不当及溶剂选择不恰当率分别为1.7% (6/360)、1.9% (7/360)、0.3% (1/36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8% (165/360)、62.8%.(226/360)、74.4% (268/3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DCA循环在外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中效果显著,明显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 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汪震;丁玉峰;刘东;杜光

    本文通过介绍国外抗菌药物的管理程序与感染专业临床药师的工作模式,结合我国临床药师的工作现状,探讨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作用.主要内容为美国和英国药师在限制使用药品管理中的作用、我国临床药师参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参与医院抗菌药物品种的评估和基本用药目录的制定、参与处方点评与抗菌药物的主动干预等情况.通过与国外药师工作的比较,认为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应该在感染性疾病的病房里有自己的工作岗位,不断培训,并通过处方点评和有可监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网络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参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工作.并提出参与抗菌药物的管理计划,减少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优化抗菌药物治疗,同时降低药物带来的不良后果是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工作的目的和发展方向.

  •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中心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工作

    作者:唐莲

    目的 探讨美国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工作,为我国抗菌药物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作者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中心6个月的临床药师培训,以临床实践中的案例为例,总结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治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参与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结果 美国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案例中可开具和调整抗菌药物剂量医嘱、参与对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在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抗菌药物方案调整、给药优化、用药疗程与不良反应监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抗感染临床药师也参与抗菌药物管理计划的工作,如处方的审查、反馈和干预,各类感染抗菌药物用药规范指南的建立与更新,给药优化的干预与数据支持等.结论 美国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工作对我国抗菌药物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1例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治疗失误分析

    作者:程刚英;龙萍

    该文对1例左足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可通过增强抗菌药物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强化临床药师“用药参谋”职能等手段进一步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 JCI标准P DCA循环法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方圆;李晓华;刘平;陈楠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方法,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方法基于JCI标准建立PDCA循环法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管理,并将2012—2013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进行对比,评价管理成效。结果对比管理前后指标,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比例从31.5%下降至22.6%,预防用药品种合理率从71.2%上升至97.9%,用药疗程合理率从65.4%上升至91.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57.9%下降至50.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40.3DDD下降至36.2DDD,治疗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从35.7%上升至47.6%。结论采用JCI标准下PDCA循环法对抗菌药物进行管理,观察指标明显改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控制体系效果评价?

    作者:郭玉金;吕传峰;靳清汉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标准和考核体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标准和考核体系运行前(2012年7—9月)后(与2013年7—9月)抗菌药物消耗量排名前10、?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基本抗菌药物消耗量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运行前比较,运行后抗菌药物药占比同比下降39.91%,国家基本抗菌药物消耗同比升高71.46%,非国家基本药物头孢西丁、氨曲南注射液、注射用头孢米诺消耗量同比下降84.56%,89.99%,56.52%,国家基本药物注射用头孢唑林、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同比升高36.39%,363.50%,24.06%,抗菌药物消耗金额同比下降35.41%,使用强度同比下降36.62%。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标准和评价考核体系的建立、运行、实施,提高了临床对抗菌药物应用相关循证指南及规范遵循的依从性,优化了抗菌药物应用构成比。

  • 医院药师在建立抗菌药物管理长效机制中角色的探讨

    作者:张镭;孔旭东;商永光;李靖;张相林

    目的:探讨医院抗菌药物管理的工作策略.方法:分析现阶段国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存在的问题,比较与美国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差异.从开展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人员、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在动力三个方面探讨建立抗菌药物管理的长效机制.结果:美国抗菌药物管理计划的工作模式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结论:发挥医院药学力量的主导作用,优化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模式并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有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内在需求与动力,是构建抗菌药物管理的长效机制的关键.

  • 抗菌药物管理计划

    作者:肖宇博;葛卫红;于锋

    目的:探讨作为抗菌药物管理核心成员的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将如何从管理和技术层面推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通过介绍国外抗菌药物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研究成果和管理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示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结果:国外强调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是ASP的核心成员之一,同时肯定他们在管理和技术层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结论:临床药师则应以此管理制度的主动干预措施为基础,加大其余补充措施的力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多学科合作,积极从管理和技术层面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实施抗菌药物管理提高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王瑶;王宏志;李琪;刘琳娟;王广发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并观察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对其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3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临床分离的PA,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PA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管理)前后PA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临床共分离125株PA,主要来源于食管癌(30例,24.0%)和结直肠癌患者(29例,23.2%);主要来源标本为引流液及伤口分泌物(62株,49.6%);主要来源科室为外科病房(86株,68.8%).单因素分析显示 PA 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与来自外科系统、3个月内曾住院、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住院时间>4周有关.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项独立危险因素为:来自外科系统、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住院时间>4周.抗菌药物管理后PA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率为74.6%,高于管理前的53.4%(P= 0.015).结论 来自外科系统、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住院时间>4周是PA 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后PA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率提高.

  • 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效果分析

    作者:周陶友;陈相军;管玫;李念;刘芳;于磊;黄应德;陈敏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抽取四川省某三甲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对抗菌药物品种、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费用占总费用比、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接受限制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活动前,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有88种,整治后一直保持在50种。整治活动后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和住院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费用比均小于整治活动前(均 P <0.05)。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整治后接受限制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的微生物送检率也显著高于整治前(均 P <0.05)。整治后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低于整治前,而术前30 min~2 h 用药比例高于整治前(均 P <0.05)。结论3年专项整治使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更趋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持续改进。

  • 42例剖宫产病例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评析

    作者:白永韬;张建宏

    目的 评析42例剖宫产病例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某基层医院符合病例选择条件的剖宫产术患者病历资料.结果 216例行剖宫产者中,97例符合病例选择条件,其中不合理用药42例(43.30%).不合理用药表现为:抗菌药物选择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给药次数与剂量不正确,给药时间过长等.结论 该医院应加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 抗菌药物应用调查的量化评估与分析

    作者:孟黎辉;郑佳;李婷

    目的 用量化的手段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为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评分系统,回顾性调查某院2004年1-5月出院病历1 356份,统计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从适应证、用药剂量、疗程、配伍、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83%,预防用药率为80.65%;以单一用药为主,占88.64%;标本送检率为35.22%,合理用药率为52.28%.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使用尚存在许多问题,需加强规范化使用的管理.

  • 临床护士在抗菌药物管理实践中的角色探讨

    作者:邓蓉;罗云婷;吕晓菊

    抗菌药物耐药是对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威胁.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2013年报道,美国每年耐药菌感染患者超过 2 百万人,造成超过 23 000例患者死亡,导致超过 200 亿美元的直接医疗支出和350亿美元的生产损失[1].为加强抗菌药物的有效管理和安全使用,抗菌药物管理项目(antibiotic stewardship programs,ASPs)应运而生,有效的抗菌药物管理(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AMS)在临床实践中可以改善患者结局,减少艰难梭菌感染等不良反应,提高特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利于在连续性照护的过程中资源利用的优化,减少医疗支出,减轻患者负担[2]. ASPs 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参与执行,临床护士是住院患者的管理者、照顾者、教育者及咨询者,在AMS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疗效与病原学送检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传杰;蔡月莲;文晓君;奉涛

    目的 探讨促进病原学送检以提高细菌感染性疾病疗效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对比分析制定和实施病原学送检制度与实施细则等行政管理和技术干预措施前后的病原学送检率、治愈好转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病原学送检率、阳性率、阳性结果临床符合率分别从干预前的44.23%、43.48%、72.50%提高至58.82%、55.79%、89.74%,治愈好转率从93.27%上升至97.48%,平均住院时间从9.94 d缩短至8.97 d.结论 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技术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和抗感染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与成效分析

    作者:田碧文;何庭辉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管理的有效途径,促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实施细则,设立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督领导小组,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及考核管理.比较管理前(2005年)及管理后(2007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通过对抗菌药物实施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3.34%下降至52.69%(χ2=608.81,P<0.001),预防用药率由49.23%下降至28.86%(χ2=252.31,P<0.001);围术期(术前0.5~2 h)用药率由83.14%下降至76.12%(χ2=94.51,P<0.001),手术前未用抗菌药物率由58.43%上升至73.00%(χ2=301.21,P<0.001);切口感染率由3.08%下降至2.34%(χ2=6.56,P<0.05).结论 通过对抗菌药物进行严格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预防用药率等显著下降,而切口感染率亦明显下降,取得较好效果.

56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