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ustin手术治疗轻中度青少年(足母)外翻

    作者:胡令东;郑建森;李文勤;张军;李吉忠

    [目的]探讨Austin手术治疗轻中度青少年(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7年1月,采用Austin手术治疗轻中度青少年(足母)外翻病人16例,28足,年龄17~19岁,平均17.8岁,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术后15个月时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VA),近端关节固定角(PASA),远端关节固定角(DASA),第1、2跖骨间角(IMA),术前、术后各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16例28足全部得到随访,短随访到术后15个月,长的1例随访到术后2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9个月,(足母)外翻角较术前改善14.6°,第1跖骨间角较术前改善6.9°,近端关节周定角较术前改善8.3°(P值均小于0.05);根据顾湘杰等的评价标准,患者主观评价:优19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4%.[结论]Austin手术具有良好的截骨稳定性,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推广,并发症少,疗效可靠,是治疗轻中度青少年躅外翻的理想术式.

  • 关于(足母)外翻手术治疗对策的讨论

    作者:董扬;施忠民;张春林;邹剑;张智长;曾炳芳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不同类型(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4月~2006年4月本院手术治疗(足母)外翻165例(210足).根据(足母)外翻畸形程度不同分为3组.A组:共96例(128足),男21例,女75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25°~35°,平均30°,第1、2跖骨夹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12°~16°,平均14°.手术方法采用McBride加第1跖骨基底楔形截骨术.B组:共55例(61足),男11例,女34例;年龄38~62岁,平均50岁.HVA 28°~44°,平均36°,IMA 14°~18°,平均16°.手术方法与A组相同,另加第2跖趾关节成形术.C组:共15例(21足),男10例,女5例;年龄64~82岁,平均73岁.HVA 45°~75°,平均60°,IMA 18°~20°,平均19°.手术方法采用Kell手术.[结果]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Maryland评分系统.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A组,优98足,良24足,可6足,优良率95.3%.平均HVA矫正18°,平均IMA矫正7°.B组,优46足,良12足,可3足,优良率95.1%.平均HVA矫正21°,平均IMA矫正8°.C组,优11足,良8足,可3足,优良率90.5%.平均HVA矫正42°,IMA无矫正.[结论](足母)外翻的病理基础主要为第1跖骨内翻的骨性畸形与(足母)收肌高度紧张挛缩的软组织畸形.手术应针对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病人.手术的设计应重点解除骨性与软组织的畸形.只要注意手术操作与手术方法,手术并发证是可以避免的.

  • (足母)外翻与扁平足的相关性

    作者:王显军;张建中;王智

    [目的]研究(足母)外翻足与扁平足的相关性.[方法]以18例双足畸形程度不同的(足母)外翻患者为研究对象,X线片上测量(足母)外翻角(HAV),第1、2跖骨间夹角(M1M2)和第2、5跖骨间夹角(M2M5),跟骨倾斜角(CP)和第1跖骨倾斜角(1M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侧与重度侧的HAV,M1 M2,M1M5均有统计学差别(P<0.01).轻度侧与重度侧的M2M5,CP,1MT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单回归分析表明,HAV与CP及1MT无统计学相关.[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足母)外翻和扁平足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然而两者的畸形程度无相关性.

  • Keller手术治疗不同年龄组(足母)外翻的疗效分析及再评价

    作者:汪利合

    [目的] 对Keller手术治疗中老年不同年龄组的<足,母>趵外翻患者进行疗效分析,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典的Keller手术.[结果] 40~55岁年龄组优17足,良6足,中2足,差1足,优良率88.5%;56~70岁年龄组优14足,良5足,中3足,差0足,优良率86.4%.40~55岁年龄组<足,母>外翻角和第Ⅰ、Ⅱ跖骨间角分别从术前36.8°±20.19°和16.3°±0.77°改善到术后的15.2°±10.61°和13.2°±0.61°;56~70岁年龄组足母外翻角和第Ⅰ、Ⅱ跖骨间角分别从术前37.3°±20.32°和16.9°±0.92°改善到术后的16.4°±10.81°和12.8°±0.80°.[结论] Keller手术操作方法简单、疗效肯定,不但适用于老年患者,对40~55岁的中年患者只要有第1跖趾关节骨关节炎表现或者有关节半脱位的<足,母>外翻患者同样适合行Keller手术.

  • 第1跖骨双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治疗(足母)外翻畸形

    作者:齐威;李佩佳;赵汉平;罗永忠;刘明;骆刚;史庆轩

    [目的]讨论第1跖骨截骨联合软组织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畸形的手术疗效及其优点.[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月本科按本术式治疗(足母)外翻畸形2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外观及功能改善明显.[结论]第1跖骨截骨联合软组织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畸形,矫形手术效果较为满意.

  • 小切口研磨法治疗(足母)外翻

    作者:张光武

    目的:介绍小切口研磨法治疗(足母)外翻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磨钻经皮肤小切口切除第一跖骨头内侧的部分骨质,缓解(足母)外翻疼痛.结果:从1994年6月~2000年12月共治疗患者57例(81足),随访46例(61足),随访时间5~38个月(平均23.5个月),术后优良率93%.结论:小切口研磨法适用于单纯(足母)外翻患者(外翻角<35°,第1~2跖骨间角<15°).该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无需内固定,操作简单等特点.

  • (足母)外翻足足弓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作者:左建刚;王海雄;桑志成

    (足母)趾外翻畸形是矫形外科疾病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临床与基础科研中对此病的成因、预防、治疗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研究方法都在试图探寻(足母)趾外翻发病本质,为本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从(足母)趾外翻足足弓变化的角度归纳并总结了(足母)外翻足近10年来各种研究方法.

  • Weil截骨术

    作者:黄轶刚;张世民;俞光荣

    Weil截骨术通过对跖骨头、颈部位进行斜行截骨,以实现跖骨短缩.该术式由美国的Weil LS医师于1985年首先提出并将其应用于中央跖痛症(第2~4跖骨)患者,随后由Barouk医师在欧洲推广.与传统的截骨术相比,Weil截骨术具有操作简单、截骨部位接触面积大、断端固定可靠等优点,因此在前足疾患的矫形手术中应用日趋广泛.

  • 类风湿性(足母)外翻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翊;董宇启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关节病变为主的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3%RA患者早期以足受损为首发症状,晚期足病变率可达52%,而其中(足母)外翻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足母)外翻是指(足母)趾向外偏移超过15°的一种足部畸形,类风关性(足母)外翻是一种系统性的全身疾病,因此矫正它常常需要综合治理.对于这种畸形,国外的研究明显较国内为多,本文主要综述这种畸形在手术治疗及并发症方面的研究.

  • (足母)外翻的手术治疗

    作者:盛锟琨;王宸

    (足母)外翻是一种常见的前足疾病,发病率较高,多见于女性,常随年龄增长而呈加重趋势,由于畸形和疼痛,常需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的手术治疗早在18世纪末已广泛兴起,随着各种术式的广泛开展及对其效果的追踪评价,大多数手术方式由于弊大于利被淘汰,而一些术式被证实有效,且经过不断改良与完善,已融入现代治疗方法中,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软组织修复手术、截骨术、关节成形术及关节融合术,手术方法的合理选择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 可吸收棒在(足母)外翻截骨矫形中的应用

    作者:刘闻欣;董扬;施忠民;张春林;张智长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棒内固定进行(足母)外翻截骨矫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左旋聚乳酸(PLLA)可吸收棒内固定进行(足母)外翻截骨矫形术.35例患者,56足接受第1跖骨近端截骨矫形及可吸收棒交叉内固定术.[结果]随访4~22个月,优27例44足,良8例12足,所有截骨处均临床愈合,无伤口感染.[结论]应用可吸收棒内固定进行(足母)外翻截骨矫形术可避免二次手术,并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遗传因素与(足母)外翻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温建民;梁朝;佟云;胡海威;吴夏勃;林新晓;蒋科卫;程程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与(足母)外翻的相关性.[方法]对1 491例()外翻患者的家族遗传性调查,并对其就诊年龄、发病年龄、病情加重年龄、(足母)外翻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9.48%的(足母)外翻患者有明确家族史.有遗传性的患者与无遗传背景的(足母)外翻患者在就诊年龄、发病年龄、病情加重年龄上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在(足母)外翻角大小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遗传因素为导致(足母)外翻发病的主要原因.遗传只是引起(足母)外翻的发病,而不影响其病情轻重.有遗传性的患者在就诊年龄、发病年龄、病情加重年龄上均早于无遗传背景的(足母)外翻患者.

  • 改良Mitchell手术治疗(足母)外翻

    作者:王伟;王剑锋;郝花;周斌;吴昊

    [目的]观察改良Mitchell手术治疗外翻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2003年10月对18例28足(足母)外翻患者行改良Mitchell手术.术前摄负重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平均为30.5°,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o-phalangeal angle,IMA)13.5°.本术式与传统Mitchell手术不同的是在第1跖骨远端只行一次横行截骨,不留外侧棘,根据IMA的大小决定截骨远端外移的多少,再向跖侧移位2~3 mm,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随访28足,随访时间为10~32个月,优24足,良3足,差1足,优良率为92.9%.术后负重X线片测量HVA 15.5°,平均改善15°;IMA平均为8.5°,平均改善5°.[结论]改良Mitchell手术可矫正第1跖骨内翻,更重要的在于矫正畸形而不破坏(足母)趾的生物力学作用,第1跖骨头的跖侧移位,重建了足横弓,恢复了(足母)趾的负重功能.

  • 跖骨颈截骨内翻嵌插固定治疗(足母)外翻畸形

    作者:王慧敏;谭明生;陈文治;张梅刃

    [目的]探讨跖骨颈斜行截骨内翻嵌插固定治疗疼痛性(足母)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该术式治疗36例(52足)疼痛性(足母)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限为2 a.手术前后均摄双足正侧位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及第1、2跖骨间夹角以判定畸形程度.并采用足部疾患治疗效果JOA评分并进行患足功能评分以评价其临床疗效.对该术式的适应证和并发症亦作了一定的探讨.[结果]术后骨愈合满意,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情况,皮肤感染2例3足.术后2 a与术前相比,患者的(足母)外翻角及第1、2跖骨间夹角平均矫正15.6°和4.2°,JOA评分提升29.6分.[结论]跖骨颈斜行截骨内翻嵌插固定可三维立体矫正(足母)外翻畸形,是治疗疼痛性(足母)外翻畸形的良好选择.

  • 改良Wilson截骨术治疗(足母)外翻

    作者:王惠亭;于光屹;陈广滨;方世宇;孙琳;谢振钧;李健;陈维钧

    [目的]探讨微创改良Wilson截骨术治疗(足母)外翻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2年以来运用进口微创动力设备及器械,施行微创改良Wilson截骨术83例,153足,其与传统手术不同点为:手术在0.5 cm切口下操作;截骨部位于跖骨颈部,截骨线与跖骨纵轴垂线的夹角为15~25°,超薄锯片厚0.36 mm,术后不用石膏外固定.[结果]随访69例,126足,随访6~31个月,平均19个月,优良率98.4%,外翻角(HVA)和第1、2跖骨间夹角(IMA)较手术前分别平均减少17.3°和4.8°.[结论]微创改良Wilson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愈合快,早期活动功能恢复早,适用于中度(足母)外翻.HVA<40°,IMA<16°者选择此手术为佳.

  • (足母)外翻矫正术-3种手术方法分析

    作者:鲁英;唐海;任刚

    [目的]观察利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足母)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实施(足母)外翻矫正术60例(83足).术前按照生物力学原理对全部病例进行分析,根据(足母)外翻畸形程度、足部生物力学异常的状况和病人年龄分为3组.选择3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1)第1跖骨头截骨术(Reverdin手术)组:25例,39足.(2)软组织平衡手术(McBride手术)或结合第1跖骨基底截骨术组,15例,20足.(3)跖(足母)关节成形术(Keller手术)或结合第1跖骨基底截骨术组:20例,24足.[结果]本组60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4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4 a,平均2 a 5个月.其中Reverdin手术组:20例,31足,优良率90.3%;McBride手术组:12例,16足,优良率87.5%;Keller手术组:16例,19足,优良率84.2%.[结论](足母)外翻畸形是常见的足部疾病,不同病人患足生物力学异常的状况是不同的.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手术方法,恢复其正常的生物力学状态,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软组织对微创截骨矫正(足母)外翻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研究

    作者:孙卫东;边蔷;李晏乐;常程;毕春强;白子兴;胡海威;孙永生;林新晓;温建民

    [目的]研究微创治疗(足母)外翻周围软组织对截骨端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足母)外翻足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可靠性验证,模型包括骨骼、软骨、肌腱、足内在肌和韧带等组织材料.利用CATIA软件模型上模拟第1跖骨头颈部截骨,并向外侧推移.模拟(足母)外翻患者在平衡站立时,截骨端周围有无软组织(肌肉、肌腱和韧带)存在两种情况下的工况,分别计算截骨端的应力和总位移,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软组织工况截骨断端间大Yon Mises应力为0.296 Mpa,应力主要集中在截骨背侧远端,并向近端逐渐减小;有软组织工况截骨断端间大Yon Mises应力为0.468 Mpa,应力主要集中在整个截骨面上,并向近端和跖侧集中.无软组织工况截骨端总位移为0.336 mm,有软组织工况为0.264 7 mm,两种工况的位移都发生在整个截骨面上.[结论]微创治疗(足母)外翻截骨端软组织能减少截骨端移位,增加截骨端压应力,有利于截骨端的稳定和愈合.

  • 第1跖楔关节失稳与(足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相关性-前足跖骨头下压力的有限元研究

    作者:金立夫;胡海威;温建民;荀淑英;梁朝;程桯;蒋科卫;孙卫东

    [目的] 建立(足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足的有限元模型,探索足第1跖楔关节在矢状位的角度变化对前足跖骨头下的应力影响.[方法] 对(足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患足进行CT扫描,利用VTK、Geomagic Studio 8.0、AN-SYS 13.0软件在计算机内构建右足三维有限元模型,静态直立加载人体重力,矢状位模拟第1跖楔关节角度分别在9°、12°、15°时,综合观察前足第1~5跖骨头下应力数值变化特点.[结果] 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应力分析,第2、3、5跖骨头下Von Mises应力呈增大趋势,内侧籽骨应力逐渐减小,外侧籽骨应力先减小后增大,第4跖骨头下应力先增大后减小.[结论]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第1跖楔关节对前足的应力影响,随着第1跖楔关节角度增加,前足外侧应力负荷有增大趋势.第1跖楔关节失稳可能是引起转移性跖骨痛发生的一个相关因素.临床医生对第1跖楔关节失稳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对于术前检查存在第1跖楔关节失稳,X线片有阳性表现的患者应向其交待术后出现转移性跖痛症的风险,并建议患者行跖楔关节融合术,以减少术后出现跖痛症的发生概率.

  • 基于CT图像(足母)外翻足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临床意义

    作者:温建民;孙卫东;成永忠;胡海威;王庆雷

    [目的]构建包括主要骨骼和软组织的(足母)外翻足有限元模型,为(足母)外翻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可靠工具.[方法]获取(足母)外翻志愿者右足螺旋CT图像,应用逆向工程软件进行足部骨骼曲面重构,获得足部骨骼的三维实体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材料特性和参数根据文献和解剖定义和赋值.计算和分析(足母)外翻足静态站立时足底应力.采用Footscan平板压力测试系统,测试同一患者站立时足底受力情况,测量数值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建立了67239个节点,69189个单元的骨骼、软骨、肌腱、内在肌、皮肤等组织(足母)外翻足三维有限元模型.有限元模型足底静态应力与Footscan力板测量结果对比,压力集中部位两者大体一致,在跖骨头部位的压力数值非常接近.[结论]构建的(足母)外翻足有限元模型基本可靠,反映了(足母)外翻足的解剖结构和力学特性,可用于(足母)外翻力学变化的可视化分析和手术评估研究.

  • 第1跖骨籽骨脱位与(足母)外翻的相关性

    作者:宋朝晖;张英泽;韩长伶;张奉琪;吴昊天;赵立力;姚双权;韩久卉

    [目的]探讨第1跖骨籽骨系统在(足母)外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足100只,(足母)外翻足82只,拍摄负重位足部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l、2跖骨间角(first intermetatarsal angle,IMA),籽骨到第2跖骨轴线的距离,第2跖骨的长度,分析籽骨脱位与(足母)外翻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足和(足母)外翻足籽骨与第2跖骨轴线的距离与第2跖骨长度的比值分别为0.35±0.02,0.39±0.03(P>0.05),正常足籽骨位置不同分级之间与HVA和IMA无明显相关性,在(足母)外翻足中籽骨脱位与HVA、IMA明显相关.[结论]第1跖骨籽骨系统在(足母)外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行(足母)外翻矫正术时应注意籽骨系统的矫正.

115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