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Ludloff截骨术治疗严重(足母)外翻

    作者:张建中;孙超;李海涛;路学一;孟刚;崔鹏

    目的总结改良Ludloff截骨术治疗严重(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3月~2000年12月,采用改良Ludloff截骨术结合其它手术治疗严重(足母)外翻患者56例(63足).男3例(3足),女53例(60足);年龄16~65岁,平均46岁.选择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大于16°的严重(足母)外翻患者行改良Ludloff截骨术,4足加行Reverdin截骨,3足加行Akin截骨.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拍摄患足负重位X线片并测量,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与目前临床常用截骨方法进行比较,对改良Ludloff截骨术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无不愈合或迟缓愈合,无感染.Maryland(足母)跖趾关节评分90~100分者41足(65%),80~89分者17足(27%),70~79分者5足(8%),优良率为92%.结论改良Ludloff截骨术具有跖骨短缩少、愈合快、纠正畸形能力强、坚固内固定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是治疗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大于16°且无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严重(足母)外翻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改良Mitchell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为;周乙雄;黄德勇;黄野

    目的观察改良Mitchell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3月~2001年10月对30例(39足)(足母)外翻患者行改良Mitchell手术.术前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HVA平均为29.5°,IMA平均为12.5°.本术式与传统Mitehell手术不同的是在第一跖骨远端只行一次横行截骨,不留外侧棘,根据IMA的大小决定截骨远端外移的多少,再向跖侧移位2~3mm,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随访38足,随访时间为11~38个月,平均31个月,优32足,良5足,差l足,优良率为97.4%.术后负重位X线片测量,HVA平均为14.5°,平均改善15°;IMA平均为8.5°,平均改善4°.结论改良Mitchell手术可矫正第一跖骨内翻,更重要的在于矫正畸形而不破坏(足母)趾的生物力学作用,第一跖骨头的跖侧移位,重建了足横弓,恢复了(足母)趾的负重功能.

  • McBride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疗效分析

    作者:文良元;黄公怡;张青勇;孙常太

    目的总结McBride手术治疗(足母)外翻术后5年以上长期随访结果,并分析其疗效.方法自1985年1月~1995年12月,对行McBride矫形术的(足母)外翻患者进行随访,共随访50例(90足).随访时间为5年~10年2个月,平均7年1个月.对畸形矫正程度、局部症状及足趾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在术前、术后对部分患者进行足底负重点变化观察.结果第一跖趾角大小与第一、二跖间角大小有显著的相关性,手术前后相关系数分别为0.84和0.71.两者均与(足母)外翻程度有关;手术后足部症状改善、畸形基本矫正者共64足,手术优良率为71.1%.并发症主要有(足母)趾及前足疼痛、局部麻木、(足母)外翻复发、(足母)内翻、仰趾畸形等,部分行再次手术.结论McBride手术能有效地减小已经增大的第一跖趾角;(足母)外翻矫正后,第一、二跖间角也会相应缩小.McBride矫形术通过足部软组织力量平衡,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足部症状、改善足部功能、矫正(足母)外翻畸形.对轻、中度及50岁以下较年轻(足母)外翻患者是一个较好的、可靠的手术方式.并发症的发生与足部先天性畸形、(足母)外翻程度较重及手术中过多的副损伤有关.

  • (足母)外翻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作者:黄加张;马昕;王旭;张超;王晨;张益钧;顾湘杰;陈立

    目的 探讨(足母)外翻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临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1年12月(足母)外翻术后冉手术的23例患者完整资料,男3例,女20例;年龄28~85岁,平均63.1岁.再手术时间为初次手术后6-96个月,平均27.6个月.分析23例患者(足母)外翻术后再手术原因,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片所示选择再手术方式.结果 23例(足母)外翻患者术后再手术原因包括:复发5例,(足母)内翻2例,转移性跖痛5例,内固定松动7例,内固定断裂4例.再手术方式包括:跖楔关节融合(3例),基底截骨再次行Akin截骨(1例),基底截骨加跖趾关节融合(1例),跖趾关节融合(2例),改良Weil截骨(5例),去除内固定(11例).术后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6.5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母)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从初次术后(65.3±7.5)分改善到再次术后(89.2±8.9)分;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优17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3%(21/23).结论 (足母)外翻术后再手术原因较多,包括复发、(足母)内翻、转移性跖痛、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冉手术时需仔细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结果选择个性化方案进行治疗.

  • 第一跖骨双截骨矫正重度(足母)外翻畸形

    作者:李昕宇;林顺福;王剑;陈宇明;王正义

    目的 探讨第一跖骨双截骨矫正重度(足母)外翻畸形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第一跖骨双截骨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62例(87足)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增大的重度(足母)外翻患者资料,男9例(14足),女53例(73足);年龄28~70岁,平均56岁.术前X线片示(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平均为48.6°,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平均为19.8°,DMAA平均为22.1°.术前根据患者畸形情况制定手术方案,截骨部位、角度、截骨量均依据术前测量值操作.比较术前、术后及取内固定前HVA、IMA、DMAA的变化,同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母)趾-跖趾-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62例(87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57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6个月,HVA 14.6°±1.2°,IMA 7.9°±0.7°,DMAA 7.7°±0.9°,矫形效果均满意.术后出现(足母)僵硬2例,皮神经损伤2例,转移性跖痛1例,无一例发生畸形明显复发、骨不愈合及跖骨坏死.术后AOFAS评分由术前平均(28.4±9.1)分达到术后1年的(91.8±1.8)分;49足为优,31足为良,7足为可,优良率为92.0%(80/87).结论 第一跖骨双截骨术可有效矫正DMAA增大的重度(足母)外翻畸形,患者术后可早期部分负重,并发症少,手术疗效佳.

  • (足母)外翻的手术治疗

    作者:于云聚;付京尧

    (足母)外翻((足母)囊炎)并非第一趾的单一病变,而是一个常伴有其余足趾畸形和症状的第一趾列复合畸形.其诊断标准为:①第一、二跖间角≥10°.②(足母)外翻角≥20°.

  • (足母)外翻的外科治疗综述

    作者:易存国;王沛

    (足母)外翻(hallux abducto valgus,HAV)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患,表现为第一跖骨头内移,(足母)趾向外偏.严重者(足母)趾畸形,第二趾被(足母)趾挤向背侧趾间关节屈曲形成垂状趾,而第一跖趾关节内侧由于经常受压、磨擦使局部皮肤、皮下组织、关节囊增厚,骨质增生,发生(足母)囊炎,继发疼痛.其病理改变归纳为:①(足母)外翻,跖趾关节脱位;②第一跖骨内翻,(足母)囊炎;③第二、三跖骨头处胼胝;④第二趾呈锤状趾;⑤第一跖趾关节骨关节炎.

  • 改良McBride手术治疗(足母)外翻16例(20足)

    作者:王明钢;王静砉;赵建军;徐于宝;周军

    目的寻求矫正(足母)外翻畸形的理想手术方法.方法自1989年以来作者采用改良McBride手术治疗(足母)外翻16例(20足).结果术后随访6月~3年.优16足(80%),良3足(15%),差1足(5%),优良率95%.结论该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疗效可靠、并发症少、行走时间早、恢复快等优点.

  • 左旋聚乳酸可吸收棒在(足母)外翻截骨矫形中应用35例

    作者:刘闻欣;董扬;施忠民;张春林;张智长

    选择2004-01/2005-0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足母)外翻患者35例56足,接受第1跖骨近端截骨矫形及左旋聚乳酸可吸收棒交叉内固定治疗.随访4~22个月,优27例44足,良8例12足,截骨处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无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2例发生伤口周围红肿反应,考虑可能为异物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以乙醇纱布湿敷,积极换药2~4周后消退:另1例固定后1周发生可吸收棒突出丁患足内侧皮下,予以手术按压回纳后石膏加强固定,未引起截骨处移位及不愈合,可能与术中电钻钻孔时晃动致使骨孔过大,导致插入的可吸棒松动有关.

  • 改良微创手术治疗(足母)外翻500例分析

    作者:王江宁;王寿宇

    目的 探讨改良微创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的特点.方法 对500例832只足(足母)外翻的患者进行改良微创手术矫正.结果 经4个月~3年随访,优良率100%,无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 改良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足母)外翻,方法简便,创伤小,可以推广应用.

  • Ludloff截骨联合McBride手术治疗疼痛性(足母)外翻畸形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翊;张玉良;吴宏飞;王斌;董宇启;张超

    目的 探讨Ludloff截骨联合McBride软组织松解治疗疼痛性(足母)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该术式治疗15例(25趾)疼痛性(足母)外翻患者,随访时限为2年.手术前后均摄双足正侧位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及第1、2跖骨间夹角.并采用足部疾患治疗效果AOFAS评分,进行患足功能评分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截骨部骨愈合满意,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情况,皮肤感染1例1足.术后与术前相比,患者的(足母)外翻角及第1、2跖骨间夹角平均矫正163°和4.0°,AOFAS评分提升37分.结论 Ludlof截骨联合McBride手术可显著地矫正(足母)外翻畸形,明显减少前足疼痛,足的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疼痛性(足母)外翻畸形的较佳选择.

  • B-POP矫形钢板内固定结合截骨治疗重度(足母)外翻

    作者:陈锋;黄青;楼伟东

    目的 探讨B- POP矫形钢板内固定结合截骨治疗重度(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 采用第一跖骨内背侧入路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B - POP矫形钢板置于跖侧固定截骨段26例.结果 26例参照美国足踝矫形学会(足母)外翻评分标准拟定疗效判定标准.优23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100%.结论 治疗重度(足母)外翻时选用B- POP矫形钢板来固定第一跖骨截骨段具有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截骨部愈合快,并发症少,足部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 中西医结合治疗(足母)外翻临床研究

    作者:温建民;桑志成;胡海威;成永忠;徐颖鹏;林新晓

    目的:研究小切口手术方法联合手法治疗(足母)外翻的中西医结合新疗法.方法:对535例(986足)(足母)外翻合并(足母)囊炎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方法联合手法治疗,行骨赘消磨、跖骨头颈截骨、手法矫正畸形、"8"字绷带及粘膏外固定,术后病人穿用硬底、前开口的矫形鞋,可下床适当活动,6周后去固定.结果:优,466例(860足),占87.1%;良,61例(114足),占11.4%;差,8例(12足),占1.5%.优良率占98.5%.结论:小切口手术方法联合手法治疗(足母)外翻是一种矫形满意,畸形不易复发,痛苦少,术后生活能自理,恢复快,无明显合并症,深受患者欢迎的新方法.

  • 第一跖骨基底部闭合楔形截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

    作者:陈及非;龙作林;刘栋;俞瑞传

    [目的]探讨第一跖骨基底部开口向外闭合楔形截骨结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4年4月共治疗32例(35足),男8例8足,女24例27足,年龄48~ 73岁,平均58岁,单侧29例,双侧3例,中度(足母)外翻19例(22足),重度(足母)外翻13例(13足).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部开口向外闭合楔形截骨,使用锁定钢板固定.术前、术后12周及末次随访时均拍摄足部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 metatarsal angle,IMA)、籽骨位置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比较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足母)外翻相关的各X线片测量值以及AOFAS评分.[结果]本组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 ~ 4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12周时HVA由(39.83±4.58)°,改善至(11.67±1.22)°,IMA由(14.27±0.84)°改善至(7.85±0.83)°,籽骨位置由(8.35±1.82) mm改善至(3.26±0.84) mm,末次随访时HVA为(13.81±1.66)°,IMA为(9.27±0.62)°,籽骨位置为(4.14±0.57) mm,AOFAS评分由术前的(62.54±5.36)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92.35±6.73)分.[结论]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部开口向外闭合楔形截骨结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术后临床疗效良好,(足母)外翻复发少.

  • 改良Keller手术联合可吸收棒治疗中重度老年性(足母)外翻的疗效分析

    作者:冯玉旭;翁德雨;陈福扬;徐国浩;接健;王桂华

    [目的]回顾分析改良Keller手术联合可吸收棒治疗中/重度老年性(足母)外翻的应用疗效.[方法]对中重度老年性(足母)外翻患者采用改良Keller手术以“V”型截骨方法切除第一跖骨远端、趾骨近段多余骨赘,同时术中紧缩内侧关节囊,切断内收肌,截骨端以可吸收棒交叉固定第一跖趾关节,术后辅以短腿石膏固定4周.[结果] 23例(33足),随访6~20个月,平均13个月.患足伤口除2例出现组织液化坏死,后经换药/理疗等处理痊愈,余31足皆一期愈合,1例(1足)诉偶有疼痛外,其他均无不适感,(足母)外翻角(HVA)平均改善(15.89±4.52)°;第1、2跖骨间角(IMA)平均改善(7.90±1.25)°,与术前HVA和IMA相比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足母)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由术前的(69.28±6.71)分提高到术后的(93.05±6.72)分(P≤0.05).[结论]改良Keller手术联合可吸收棒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的疗效可靠,尤其对老年性患者适用,可避免金属物对软组织的刺激,安全有效,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给老年患者带来的痛苦.

  • 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治疗(足母)外翻

    作者:赵思桥;马顺前;高战鳌;贾晓龙;夏涛;顾始伟;周文

    [目的]介绍传统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的改良方法,并探讨这种改良在(足母)外翻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西安市第一医院骨科2002年1月~ 2015年1月2 105例(3 924足)行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治疗(足母)外翻病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2 060例;平均年龄53.72岁;双足发病1 819例,单足发病286例(左足147例,右足139例).这些病例中,采用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病例共560例(1 044足),其中男12例,女548例;平均年龄53.97岁;双足发病484例,单足发病76例(左足39例,右足37例).未改良组术前HVA (34.39±8.94)°,IMA (15.57±2.19)°,第1跖骨长度(62.01 ±2.24) mm.改良组术前HVA (33.90±9.46)°,IMA(15.49±1.97)°,第1跖骨长度(61.83±1.97) mm.手术改良包括:(1)将截骨方向改为水平面自近端内侧向远端外侧、矢状位自近端跖侧向远端背侧;(2)改变传统的第1跖骨斜行截骨模式,将截骨分为角度不同的两个阶段.[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未改良组术后HVA (8.91±1.77)°;IMA (8.57±1.41)°;第1跖骨长度(54.67±2.91) mm;第1跖骨长度较术前短缩(6.76±3.42) mm.改良组术后HVA (8.85±1.68)°;IMA (8.41±1.53)°;第1跖骨长度(59.33±1.39) mm;第1跖骨长度较术前短缩(2.58±1.99) mm.术后IMA、术后第1跖骨长度及第1跖骨短缩长度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0 7、0.000、0.000).术后疗效评定:未改良组优76.05%,良23.82%,差0.13%;改良组优80.18%,良19.82%,差0例.[结论]通过对手术方法的改良,术后第1跖骨短缩明显减少,截骨端稳定性更加牢靠,畸形矫正更加充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外形更加美观,功能恢复更加完善,优良率更高.

  • 软组织松解结合跖骨远端截骨治疗跖骨近端关节面固有角增大的轻中度(足母)外翻畸形

    作者:程明;汤宇;孙天胜;刘智;徐子涵;戴鹤玲;刘志杰

    [目的]探讨软组织松解结合跖骨远端截骨,治疗跖骨近端关节面固有角增大的轻、中度(足母)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9年2月~2012年5月本科分别采用软组织松解结合改良Chevron截骨或改良Reverdin截骨术(必要时加用Akin截骨术),治疗以近端关节面固有角增大为特点的(足母)外翻患者84例141足.所有患者均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评分系统中(足母)跖趾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经过6个月~2年,平均1.5年的随访,随访率69.5%,优77足(78.6%),良21足(21.4%),优良率100%;术后无(足母)内翻、切口感染、跖骨头坏死、转移性跖骨痛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软组织松解结合跖骨远端截骨,治疗跖骨近端关节面固有角增大的轻、中度(足母)母外翻畸形疗效肯定,患者满意度较高.

  • 选择性跖骨远端截骨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

    作者:孙建峰;申杨勇;韩斌;陈京峰;吴长喜;李治斌;崇辉;顾敏琪

    [目的]探讨选择性跖骨远端截骨治疗(足母)外翻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7年3月~2011年1月本院60例(101足)中度及重度(足母)外翻进行回顾性分析.双足41例,单足19例.其中女性57例,男性3例;年龄23~81岁,平均62.6岁.[结果]本组60例(101足)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2个月.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母)跖趾关节百分评分系统,90~ 100分40例(66足);80~89分16例(30足);70~79分4例(5足);优良率95%.术前HVA 30°~44°,平均36°;术后10.5°~21°,平均15.3°.IMA 13°~18°,平均16°;术后6°~10°,平均8.5°.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术前0°~30°,平均16°;术后为25°~50°,平均35°.第1跖骨长度较术前减少3 ~6 mm,平均4.2mm.[结论]本术式为软组织合并骨性手术,手术方法简单,创伤较小,跖骨头成形充分,术后不需要辅助内固定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 Lapidus手术联合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贾璞;刘凤岐;鲁英

    [目的]探讨Lapidus 手术联合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3月,本院采用Lapidus手术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畸形患者39例50足,平均年龄(59.0±8.36)岁,其中A组Lapidus 手术患者16例23足,B组Lapidus+ Akin手术患者23例27足.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拍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足母)趾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结果]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所有患足第1跖楔关节都获得骨性愈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HVA、IMA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HVA角度A组(19.84±6.27)°大于B组(15.18±6.96)°,P<0.05;HVA平均矫正角度A组(18.87±7.70)°小于 B组(25.36±9.28)°,P<0.05;B组远端关节面固有角(DASA)由术前平均(6.13±2.52)°纠正为(-5.80±3.16)°,平均纠正(-11.94±3.51)°,P<0.01.[结论]Lapidus联合Akin手术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与单纯应用Lapidus手术比较,可以更好地纠正前足畸形,更好的改善HVA角和(足母)趾外观,获得满意的疗效.

  • 改良Austin手术治疗(足母)外翻34例62足

    作者:杨凯;隋金奎;崔书豪;丁飞;高山

    [目的]探讨改良Austin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2006年4月采用改良Austin手术治疗(足母)外翻患者34例62足,男13例22足,女21例40足;年龄32~67岁,平均43岁.术前、术后2周、随访时分别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近端关节固定角(PASA)、远端关节固定角(DASA),并观察其变化和测量角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手术方法根据患者术前症状和测量角度个体化选择Austin手术改良式即chevron-gerbert或chevron-youngswick截骨术.[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年,平均3.6年;患者(踞)外翻角(HVA)术前为33.50°±1.02°,术后为13.6°±0.826°;第1、2跖骨间角(IMA)术前为16.0°±0.837°,术后为8.6°±1.078°;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制定的足(踞)趾功能评分标准评价.AOFAS评分术前为(44.8±5.7)分,术后为(87.6±4.2)分.优46足,良10足,可5足,差1足,优良率90.3%.[结论]改良Austin手术是治疗(踞)外翻畸形的一种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尤其更适合矫正PA-SA增大的重度躅外翻.对年龄较轻的轻、中度躅外翻患者手术应尽量不必干扰罡母内收肌和籽骨也可达到矫形的目的.

115 条记录 2/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