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承气汤加减在腹部手术后的应用

    作者:李慧茹

    近3年来笔者用大承气汤加减方治疗不同腹部手术患者45例,发现大承气汤加减方对促进手术后肠蠕动的恢复具有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6例

    作者:吴小昌

    胃瘫综合征是一种腹部手术后的非机械性梗阻,是以胃排空迟缓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2%~3%的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发生胃瘫[1].胃瘫发生后,通常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处理不当,将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2001-2011年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16例,取得满意疗效,回顾性分析如下.

  • 四磨饮促进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70例观察--附西医常规治疗62例对照

    作者:仇洪;刘蓉蓉

    为促进腹部手术后肠功能尽快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笔者运用古方四磨饮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文132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胆囊、胆总管手术后14例,腹股沟疝手术后29例,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10例,卵巢囊肿摘除术后6例,阑尾切除术后42例,腹膜炎剖腹探查术后14例,肠切除+肠吻合术后4例,子宫次全切术后7例,脾脏切除术后4例,直肠癌根治术后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70例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小7岁,大76岁,平均37岁.对照组62例中,男性31例,女性31例;年龄小9岁,大61岁,平均35.5岁.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针灸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探讨

    作者:王蔚琳

    概述 腹部手术病人,由于麻醉、术中暴露、牵拉等,术后胃肠功能都有一段暂时性麻痹状态,表现为胃肠蠕动减弱、消失而致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中医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气虚、气滞,腹部手术会消耗人体元气引起气虚,气虚、气不运行则至气滞,加之手术可造成血脉瘀阻,血为气母,血不行则更加重气滞.且腹部有多条重要经络通过,手术或多或少会损伤经络,经络为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损伤可出现局部气机运行不利,血行不畅、气血瘀阻脉络而致腑气郁滞、通降失常.

  •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作者:许进伟;杨钟惠;林高友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1999~2008年我院腹部手术后胃瘫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共发生胃瘫15例,均发生于术后4~11 d.病人经严格保守治疗,术后2~5周内全部治愈.结论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采用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促动力药物的综合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7例

    作者:顾农;谢志杰;陈纪海;张国静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功能性胃排空障碍34例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各17例,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的效果(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疗效显著,应尽量避免再手术。

  • 足三里穴在腹部手术后的应用

    作者:严晓芬;刘玉兰

    足三里属阳明胃经腧穴,不但能治疗下肢疾病,而且有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笔者在约10年的外科护理实践中发现该穴还具有止术口痛及防治术后尿潴留的作用.临床上我们常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针灸或穴位按揉方法广泛应用于腹部手术后病人.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肠梗阻32例

    作者:李芬如;傅小云

    2008年1月~2011年9月我科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活血化瘀、理气通腑之活血承气汤治疗腹部手术后导致的肠梗阻32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男18例,女14例.原发手术史:阑尾炎阑尾切除术11例,球部溃疡胃切除术或穿孔修补术6例,子宫肌瘤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输卵管结扎术3例,宫外孕手术3例,剖腹产手术2例,外伤后内脏破裂修补术5例.手术后肠梗阻发生时间1个月~15年.

  • 三黄合剂对恢复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观察

    作者:石世平;刘永易;孟烈;龙泽宏

    硬麻或全麻后以及腹部手术本身的损伤反应,胃肠功能生理节律的破坏,电解质紊乱,腹腔内炎性渗出,局部水肿、粘连、扭转、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均可引起肠麻痹,从而影响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甚至引起肠胀气、切口裂开、肠梗阻、肠坏死等并发症.我科施用本院煎制的三黄合剂对1994年5月~2002年5月213例非胃肠道吻合的腹部手术后病人进行观察,该方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现报告如下.

  • 小承气汤对腹部术后24 h胃肠电活动的影响

    作者:张良清;冯时傧;高海鸿;吴浩源;李东;黄敏标;黄乾

    目的:观察小承气汤对腹部手术后24h胃肠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术后6~12 h口服或鼻饲小承气汤100ml(鼻饲者夹管1.5h开放),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前与术后24h胃肠电图波形平均幅值(P)、波形平均频率(f)、胃肠电节律紊乱百分比(RD)、波形反应面积(RA).结果:术后24h,治疗组8个导联的波形平均幅值及波形反应面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7导联波形平均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治疗组术后24h胃肠电图2、3、4、5、6、7、8导联的波形平均幅值及波形反应面积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承气汤能提高腹部手术后胃肠电活动功能.

  •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1例分析

    作者:袁朝辉;郜守万;刘鸿钧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002年至2004年期间共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1例,21例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9~55岁.其中腹部创伤性肠破裂8例,肝修补术4例,脾修补术2例,脾切除术3例,阑尾切除术1例,胃大部切除术3例.肠梗阻均发生在术后3~18 d之间.

  • 美施康定直肠给药应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秦章禄;王文华;易勤根;彭洪

    目的:探讨并寻求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腹部手术后镇痛方法.方法:随机选择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直肠给予美施康定,对照组为硬膜外腔PCA泵术后镇痛,观察用药后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术后疼痛缓解率91.7%,对照组术后疼痛缓解率90.3%,P>0.01.结论:美施康定直肠给药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且经济实用的方法.

  • 吴茱萸贴脐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

    作者:黄冬梅;焦圣蓉

    目的:观察吴茱萸贴脐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对照组予四磨汤口服,观察组予吴茱萸贴脐,均连续治疗3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腹胀、恶心呕吐、食欲情况、大便通畅程度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吴茱萸贴脐能有效减轻腹部手术后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食欲和大便通畅程度,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 腹部手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卢红莲

    目的 对腹部手术后尿潴留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36例腹部手术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出现尿潴留分为两组,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术后自控镇痛、年龄>60岁、术后排尿精神紧张、男性、留置尿管>48 h及术前未进行床上排尿练习是尿潴留发生的主要原因,以上因素具有代表性.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37例患者可自行排尿,其余16例患者经再次插管,导尿后症状缓解,再次插管率为30.19%,拔管后,经对症干预,所有患者均恢复自行排尿,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部手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较高,原因较多,有患者的主观因素,也有药物因素及护理操作等客观因素,在术前应通过护理评估,进行针对性地干预,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 阿托品对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疗效分析

    作者:苏广林;张定业

    上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时有发生[1],特别是十二指肠及胆管下段术后,其发病率更高.虽属可逆性并发症,但可延长患者的住院周期,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临床上此类病例报道较少,且多认为是胃平滑肌收缩无力所致.

  •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35例临床分析

    作者:严红军;毛天敏;何锦来

    目的 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腹部术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01—2017-01间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受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的7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根据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胃管胃肠减压,观察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肠减压.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减压量、术后腹痛缓解情况、肛门恢复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症状改善迅速,成功率高.

  •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广民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及非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收集2015-01—2018-01间台前县人民医院采用非手术措施治愈的30例EPI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0例患者的治愈时间为(13.54±6.36)d.治疗期间未出现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及酸碱失衡等并发症.出院后患者均完成6个月随访,其间无复发病例出现.结论 掌握EPII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非手术治疗的指征和方法,采用非手术方案治疗EPII,效果显著,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

  •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综合治疗

    作者:聂志明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常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周,占术后早期肠梗阻90%以上[1].近年来,随着对EPISBO认识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学者认为,EPISBO 可能因肠麻痹、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炎性渗出致腹腔内广泛炎性粘连密切相关,虽症状典型但极少发生.正确认识EPISBO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综合治疗已形成一定模式,预后不断得到改善.在EPISBO早期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可缩短疗程,减少患者痛苦及肠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明显提高治愈率.

  • 穴位贴敷配合穴位按摩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的效果观察

    作者:郭秋红;林静;林昭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配合穴位按摩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预防肠粘连,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穴位贴敷配合穴位按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便时间、排气时间以及肠粘连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及排气和排便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穴位按摩可缩短术后排气和排便时间,降低肠粘连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

  • 腹部手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综合征18例分析

    作者:刘建国;郭新宇;岳萌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综合征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腹部手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综合征18例进行分析.结果 腹部手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综合征18例,均发生于术后7~15 d.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腹部手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样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排空障碍,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108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