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护理干预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

    作者:梁静

    目的 调查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情况,采取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法 对我市1136例6个月~3岁儿童接受体格检查和血红蛋白(Hb)、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检测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随机分成健康教育组与铁剂干预组.健康教育组以卫生宣教与喂养指导为主,铁剂干预组给予每个儿童元素铁2mg·kg-1·d-1,)口服,疗程3个月.两组小儿均于3个月后再次行体格检查及Hb与FEP检测.结果 发现贫血儿童337例,患病率29.67%,男女患病无差异,其中95.48%为缺铁性贫血,发生缺铁479例,患病率的42.17%,干预3个月后复诊随访,健康教育组与铁剂干预组贫血患病率分别下降至12.63%和18.81%,缺铁患病率分别下降至18.15%和24.18%,健康教育组效果优于铁剂干预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优于口服铁剂,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经济方便,简单易行,是降低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方法.

  • 铁剂治疗34例缺铁性贫血早期红细胞指标分析

    作者:

    目的探讨反映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有效的早期指标.方法 2001-06~2004-07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3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天、第7天、第11天、第14天、第18天及第21天分别用Abbott 细胞计数仪检测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质量浓度(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结果 RBC、Hb、MCV及MCH平均值在第4天即见升高,以后继续逐步升高.第7天与治疗前测定的平均值相比,Hb(P=0.001)、MCV(P=0.008)升高有极显著意义,MCH升高有显著意义(P=0.016).第4天时88.2%、88.2%和91.2%患者,第7天时全部患者的Hb、MCV及MCH均比治疗前升高.结论 Hb、MCV、MCH可作为观察补铁疗效的方便敏感的指标.

  • 老年不明原因贫血10例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测定及临床分析

    作者:刘彦琴;张素芬;周凡;张雪梅;刘丽梅

    老年人贫血很常见,多数可以查到诱因,但极少数老年贫血患者查不到原因,被认为是生理性贫血,近年来我们遇见10例老年不明原因贫血患者,测定了其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并与非贫血老年人、营养不良性老年贫血患者及一般成人缺铁性或营养不良贫血患者的血清EPO水平进行比较,以阐明EPO水平的变化在老年人贫血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烈平;龚方戚

    近年国外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关系密切,缺铁性贫血儿童HP感染率明显高于无缺铁性贫血儿童,HP根除后贫血可以得到明显改善.HP在体内的生长是通过高度特异、有效的铁摄取系统完成铁的摄入,来克服机体黏膜和组织中低浓度的游离铁这一抵抗细菌入侵的屏障.其发病机制主要通过抑制铁的吸收、导致铁的利用障碍及增加铁的流失,但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目前HP感染引起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是先根治HP,然后补充铁剂.

  • 新型铁强化剂NaFeEDTA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建春;刘培燕;刘戌年

    新型铁强化剂的研究与应用是消除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措施.近年,乙二胺四乙酸铁钠(NaFeEDTA)作为铁强化剂毒理试验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结果表明,NaFeEDTA使用安全,口感较好,临床应用无明显副作用,其生物利用度为硫酸亚铁的2~3倍,对钙、镁、铜的代谢无影响,可促进锌的吸收.本文就NaFeEDTA的代谢、生物利用度、临床应用和对其他矿物元素的影响作一综述.

  • 血液的良性疾病

    作者:小峰光博

    围绕贫血,这一年的进展,同其他领域疾患一样,在分子水平、遗传基因水平的病理解析方面很活跃.新开发的治疗方法逐渐看出成效,但多数仍须逐步完善.在此,按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难治性贫血(RA)、巨幼红细胞贫血、缺铁性和铁幼粒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血栓性微血管障碍等疾病分述如下.

  • 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周敏

    目的:对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A组,同期选取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B组,并同时予以血常规检测,将其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A组地中海贫血患者的RBC(红细胞)为(4.22±0.74)×1012/L、HB(血红蛋白)为(91.44±13.28)g/L、RBC/HB(红细胞/血红蛋白)为0.05±0.03、MCV为(66.14±2.01)fl,RDV为(12.14±1.24)%及MCHC为(276.87±4.29)g/L,均较B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RBC、HB、RBC/HB、MCV、RDW、MCHC可作为鉴别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的指标,于临床中对贫血患者间的诊断具有显著差异.

  • 2006~2011学年度昌平区中小学生贫血状况总结分析

    作者:阎蓉

    目的:分析昌平区学生贫血患病情况,为贫血防治工作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技术规范》规定方法,对昌平区昌平区32所小学、24所中小学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检测,比较低血红蛋白检出率.结果:2006~ 2011各学年度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贫血患病率差异显著(P<0.05).小学学生2006~ 2011各学年度贫血患病率差异显著(P<0.05)、初中学生2006 ~2011各学年度贫血患病率差异显著(P<0.05)、高中学生2006~2011各学年度贫血患病率差异显著(P<0.05).小学男女生贫血患病率2006~ 2011各学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男女生贫血患病率在2006~ 2007、2008~ 2009两个学年度差异显著(P<0.05).高中男女生贫血患病率在2006~2007、2008~2009、2010~ 2011三个学年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昌平区贫血防治工作应当采取“防治结合”,以营养教育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针对重点干预人群,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举办家长学校,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降低贫血患病率.

  • 回族地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夏绍彬;姜艳;张楠

    目的 了解回族地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干预治疗措施.方法随机抽取吴忠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检查的3 000例婴幼儿,并对相关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回族地区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46.33%,影响因素依次为母亲孕期贫血、主要看护人/母亲文化程度、辅食转换时间及出生体重.结论 贫血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回族地区婴幼儿母亲孕期贫血情况、主要看护人、母亲文化程度、喂养方式及辅食转换时间是导致婴幼儿贫血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预防婴幼儿贫血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合并肝硬化1例报告

    作者:傅琪琳;黄甫;唐颖慧;喻悦;李粉萍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6岁,因“间断性身困乏力、头晕40余年,加重2周”入院.既往史:贫血 40余年,Hb维持在70 g/L左右,曾多次于外院行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长期 口服叶酸、维生索B12、十维铁等,问断输注红细胞悬液治疗;鼻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反复鼻出血病史.家族史:鼻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反复鼻出血病史(女儿).查体:贫血貌,口 唇黏膜见散在红色圆形斑点,束臂试验阳性,心肺、腹部、神经系统查体术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白细胞汁数3.3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6%,红细胞计数2.98×1012/L,血红蛋白77g/L,红细胞压积26.3%,红细胞平均容量88.2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5.8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293 g/L,血小板计数163×109/L.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系列、肝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均术见异常.HBV 血清学标志物:抗-HBs、抗-HBc阳性.HCV血消学标志物、梅毒、HIV抗体检测均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贫血项检测未见异常.骨髓细胞检查:增生性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粒红可见病态造血现象,网状细胞易见.心电图未见异常.胸部X线:心肺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结钙化.胃镜:毛细血管扩张并出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图1).上腹部CT:肝硬化征象,脾稍大,门静脉高压,肝脏多发囊肿(图2).诊断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肝硬化”.

  • 魏晋十六国时期鲜卑人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调查分析

    作者:张全超

    目的:研究我国古代鲜卑居民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患病率及其发病原因.方法:对268例魏晋十六国时期的鲜卑遗骸进行了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观察.结果:患有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个体占总观察人数的28.7%,明显高于现代人,且眶顶板筛孔样病变的患病率性别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这种病变的高发现象,可能与当时的单一饮食结构、低营养水平及不良卫生状况等因素所致的缺铁性贫血有关.

  • 总剂量注射静脉铁剂对老年腹透患者贫血及微炎症的影响

    作者:赖学莉;邱秋;谌卫;郭志勇;蔡莉莉;徐海燕

    目的 探讨总剂量注射静脉铁剂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贫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第二军医人学附属长海医院肾内科46例长期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进行总剂量注射静脉铁剂临床观察.根据年龄分为A组(≥60岁)和B组(<60岁),观察用药前后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指标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q(TNF-a)等炎症指标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 (1)用药后的3个月、6个月,两组的Hb、Hct、SF、TSAT较用药前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6个月后,两组的HB、Hct、SF、TSAT增加百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用药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RP、IL-6、TNF-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A组有1例发生轻度胃肠道反应,B组有1例发生轻微心悸.A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6,3.85%)和B组(1/20,5.0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总剂茸注射静脉铁剂可有效纠正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铁缺乏,提高铁利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且末加重其微炎症状念.

  • 克罗恩病合并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

    作者:葛文松;李光明;范建高

    病例:患者男,17岁,因"反复发热、腹泻2年"于2013年4月18日收治入院.患者于2011年4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发热,体温高可达39℃,腹泻黄色水样稀便2~3次/d,无黏液脓血,无里急后重感;病变初期伴有肛周肿痛和肛周分泌物,外院考虑"肛周脓肿、肛瘘"行"肛瘘切除+内口挂线术",术后给予抗炎对症治疗1个月,但切口仍难以愈合.

  • 甘氨酸亚铁片治疗孕妇缺铁性贫血的疗效

    作者:马黎琼

    铁缺乏症是人类常见疾病之一[1],包括铁减少、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和更为严重的缺铁性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易发于孕妇和儿童.据统计,世界上约有20亿人患有铁缺乏症,即使在发达国家,铁缺乏也是常见的微量元素缺乏症之一,90%的营养性贫血是由铁缺乏导致的[2].

  • 当归多糖铁复合物治疗缺铁性贫血大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凯平;陈志祥;张玉;汪继红;胡明慧;戴立泉

    目的:考察当归多糖铁复合物对缺铁性贫血大鼠的治疗效果,为当归多糖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给予低铁饲料结合定期少量放血的方法建立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监测给药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全血铁等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各剂量当归多糖铁组(12.5,25,50 mg·kg-1)实验大鼠各项检测指标与阴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各剂量当归多糖铁组实验大鼠各项检测指标与阳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当归多糖铁复合物具有较好的治疗缺铁性贫血作用,有望开发成为一种新型、具有双重补血作用的补铁剂.

  • 多糖铁复合物治疗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疗效

    作者:金春华;张悦;王晓燕;杨慕兰;李梅;高海涛;杨瑞华

    目的:观察多糖铁复合物和膳食指导对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152例确诊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分3组,多糖铁复合物组(88例),年龄(0.7±s 0.3)a;硫酸亚铁组(34例),年龄(0.8±0.5)a;非药物干预的膳食指导组(30例),年龄(0.9±0.6)a.药物治疗组采用每日补铁与隔日补铁结合的给药方法,随访12 wk;膳食指导组随访8 wk.观察血红蛋白(Hb)、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经铁剂治疗4,8 wk后,多糖铁复合物及硫酸亚铁组血红蛋白明显上升并高于膳食指导组(P<0.01),治疗8 wk时多糖铁复合物、硫酸亚铁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和88%,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多糖铁复合物组和硫酸亚铁组分别为1%和24%(P<0.01);膳食指导组17例(71%)血红蛋白没有明显上升.结论:多糖铁复合物口服依从性好、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膳食指导不能治愈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 l-苏糖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

    作者:王彦华;陈学良

    目的:观察l-苏糖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法.48例合格受试者分别给予事先编盲的药物,分2组,试验组(24例)给予l-苏糖酸亚铁胶囊4粒+模拟琥珀酸亚铁片2片,po,tid,对照组(24例)给予琥珀酸亚铁片2片+模拟l-苏糖酸亚铁胶囊4粒,po,tid.试验周期为8 wk. 结果 :治疗后4 wk对照组总有效率86 %,试验组总有效率100 %.治疗后8 wk,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均为100 %.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照组为4例 (19 %),试验组为2例(9 %),差别无显著意义( P>0.05).结论:l-苏糖酸亚铁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起效快、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低.

  • 铁制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陈波斌;林果为;吴炜;陈怡;王静恩;王豫廉

    目的了解硫酸亚铁控释片、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05例就诊于血液科门诊的缺铁性贫血患者,按照入选标准,以随机区组的方法随机分入3个治疗组,分别予以硫酸亚铁控释片(福乃得,500 mg,每日1次)、琥珀酸亚铁(速力菲,0.1 g,每日3次)、多糖铁复合物(力蜚能,0.15 g,每日2次)治疗8周.每1~2周随访1次,随访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检查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蛋白等有关铁参数.结果与结论以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恢复正常作为完全缓解的标准,硫酸亚铁控释片、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3种药治疗8周,缺铁性贫血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4%、76%、40%(P=0.004),总的有效率分别为81%、89%、76%(P>0.05).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3种药中以多糖铁复合物的不良反应少,其次为琥珀酸亚铁,硫酸亚铁控释片的不良反应常见,但大多数能够耐受.

  • 太仓市民铁缺乏相关知识调查

    作者:江海

    铁缺乏和贫血是危害我国妇女和儿童的重要营养缺乏病[1,2].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居民缺铁性贫血率平均达到25.6%,其中苏南地区居民缺铁性贫血率高于全省水平,太仓市高达61.9%,居民贫血状况严重.

  • 妊娠期妇女贫血的影响因素和治疗策略国内研究现状

    作者:闫寒冰;何晖

    贫血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WHO曾报道发展中国家妊娠期妇女贫血患病率高达40% ~ 60%.近几年我国的一些研究人员也从不同角度对不同地区妊娠期妇女贫血进行观察研究,报道的贫血发生率在20%~ 60%.妊娠期妇女贫血多数为小细胞性贫血[1].并且结果显示约39%的学龄前儿童和52%的妊娠期妇女患有缺铁性贫血,其中超过90%的患者在发展中国家[2].研究认为妊娠期妇女贫血与早产、低体重儿等不良妊娠结局有关[3].当母体存在贫血时,母体血液中氧含量及营养物质储存携带量明显不足,可引起胎盘功能减退,胎盘供氧不足,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如果胎儿长期处于这种慢性缺氧环境中,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低体重儿、胎儿窘迫窒息等不良妊娠分娩结局事件的发生率将显著增高[4-6].并且增加孕妇围产期死亡率[7].妊娠期妇女贫血原因除营养因素外,还受其生活条件、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妊娠期妇女贫血的影响因素、妊娠期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妊娠期贫血治疗策略等方面的国内研究现状做一综述如下.

290 条记录 8/15 页 « 12...567891011...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