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酸乳生产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确定的应用研究

    作者:徐娇;李洁

    为了探索酸乳生产领域HACCP体系建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按照CAC文件推荐的原理和程序,参照国内外GMP、SSOP和HACCP的有关法规和标准,在酸乳生产线上针对原料、产品的内在因素、工艺设计、生产设施的布置、生产环境、人员、包装、贮运等进行了危害分析,根据危害的严重性、可能性,明确了显著危害,结合CAC推荐的关键控制点决定树和流行病学资料,确定了酸乳生产线的关键控制点,为研究建立此类产品的HACCP体系提供参考.

  • 乳酸菌对黄曲霉毒素B1吸附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志刚;杨宝兰;姚景会;徐进

    为研究生物防霉去毒,探讨了乳酸菌吸附黄曲霉毒素B1的强度及被吸附的黄曲霉毒素B1的致突变性.将乳酸菌细胞与黄曲霉毒素B1在生理盐水中相混合,在37℃振荡培养60 min和120 min后检测生理盐水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同时利用Ames试验检测被吸附的黄曲霉毒素B1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在使用的8株乳酸菌中,乳酸菌结合黄曲霉毒素B1的强度在4%~50%之间,其中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CGMCC 1.539吸附黄曲霉毒素B1能力强.Ames试验表明,被结合的黄曲霉毒素B1仍有较强的致突变性.

  • HACCP系统在乳酸菌活菌奶生产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何文倩;黄薇;骆鹏飞;赵虹;严仁君

    为确保乳酸菌活菌奶的食用安全,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选择深圳市日产20 t以鲜乳、糖类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而制成活菌奶的生产厂家为研究对象.通过危害分析,确定原料乳及辅料采购,生产加工管道与贮存罐的清洗消毒,溶解糖及脱脂奶粉,灭菌,乳酸菌的接种,灌装为活菌奶生产加工的6个关键控制点(CCP),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达到预期效果.结果显示该系统简单易执行,可在同行业内推广.

  • 乳酸菌ATCC367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差异

    作者:钟凯;何庆华;吴永宁

    目的 通过分析乳酸菌ATCC367在不同pH环境下的生长曲线和pH值曲线的差异,探讨乳酸菌的生长规律.方法 配制不同成分、不同pH值的培养基,分别进行菌株培养并测定A600和pH值,获得生长曲线和pH变化曲线.结果 乳酸菌ATCC367菌株在pH 3.5和添加壳寡糖的培养基上生长受到抑制,适宜生长的pH值环境为3.5~6.5,添加葡萄糖能促进其指数生长,添加30 g/L的氨基酸可能不利于生长.结论 ATCC367菌株可能根据生长环境和能量来源的不同,动态调节不同代谢途径,以获得佳生长状态.

  • 乳酸菌检测方法(综述)

    作者:张一凡;冉陆;罗雪云

    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总称,这个名称就细菌分类学而言是一非正式、非规范的名称.目前在自然界已发现的这类菌在细菌分类学上划分出至少23个属 ,涉及到的有关属则更多,包括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等.而相当多的乳酸菌对人、畜的健康起着有益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有益细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微生态制剂也因此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微生态制剂利用的益生菌近10种,其中除了乳杆菌和乳酸链球菌有国家的标准检验方法外,大部分菌种均无统一的标准方法,难于对该类产品进行质量控制,保证其安全性.故急需建立规范的标准检验方法,以便对微生态制剂进行监督管理,保障其功能、安全性及质量,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本文即对目前国内外用于乳酸菌检测的方法做一综述.

  • 表达hIFNα-2b基因重组乳杆菌治疗HSV-2感染的研究

    作者:陈辉;张力平;贾润清;傅晓丽;姚立红;陈爱君;康白;袁杰利;张智清

    目的 探讨表达人干扰素α-2b的重组乳杆菌应用于阴道HSV-2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阴道感染HSV-2的小鼠模型,使用重组菌菌液于感染前24 h进行预防,或感染后48 h进行治疗,记录病损程度并检测小鼠阴道分泌物中HSV-2滴度.结果 使用重组菌预防或治疗的小鼠症状轻且病程缩短,病灶中病毒滴度下降很快.结论 表达IFNα-2b的重组乳杆菌具有较强的局部抗病毒作用,可用于预防及治疗由HSV-2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疱疹.

  • H2O2阳性乳酸杆菌与细菌性阴道病及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的研究

    作者:谢菲;常青;史常旭

    目的:观察正常孕妇、细菌性阴道病孕妇阴道乳酸杆菌的分布及H2O2阳性乳酸杆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对孕妇阴道内乳酸杆菌进行鉴定,观察H2O2阳性乳酸杆菌的分布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正常孕妇阴道内H2O2阳性乳酸杆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性阴道病孕妇.H2O2阳性乳酸杆菌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结论:H2O2阳性乳酸杆菌在防御孕妇阴道感染、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病率中起重要作用.

  • 微生态检测在评价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星烁;卢晓博;董梦婷;王辰;闫晔;薛凤霞

    目的 分析阴道微生态检测在评价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探索影响单纯性VVC治愈的微生态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单纯性VVC患者75例,取阴道分泌物行微生态检测,并用克霉唑单次治疗.分析微生态相关因素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pH、白细胞数、密集度、多样性、小杆菌计数及球菌计数与治疗效果无关(P>0.05).乳杆菌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乳杆菌分级为Ⅰ~Ⅱa的治愈率高于Ⅱb~Ⅲ的治愈率(83.33%与53.33%,P=0.033),乳杆菌数≤22.8/hpf的治愈率低于乳杆菌数>22.8/hpf的治愈率(59.26%与87.50%,P=0.007).结论 阴道微生态检测对预测单纯性VVC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对乳杆菌降低者,临床上应该加强治疗后的随诊.(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41:292-295)

  • 重视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的另一种形式

    作者:蒋楠;吕时铭

    细胞溶解性阴道病是由于乳杆菌过度生长造成女性阴道不适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也是一种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细胞溶解性阴道病往往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有相似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易误诊.临床上细胞溶解性阴道病并不罕见,采用湿片加涂片染色联合检测的,可以快速准确地检验诊断CV,避免误诊,提高诊治效率.(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41:254-255)

  • 阴道菌群与细菌性阴道病研究进展

    作者:张瑞芬;朱宝利

    健康妇女阴道菌群结构以乳酸杆菌为主,以弯曲乳酸杆菌或詹氏乳酸杆菌为优势菌的妇女阴道菌群结构比较稳定,不易出现阴道微生态菌群紊乱和感染等阴道疾患。如果乳酸杆菌的优势地位被大量厌氧菌取代,则会引起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BV患者易出现反复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而且感染HIV的风险显著增高。治疗BV主要依靠抗生素,但疗效欠佳且容易复发。在常规抗生素治疗后,再补充从健康妇女阴道分离的优势乳酸杆菌菌株,可防止BV复发。本文就健康育龄妇女阴道菌群的特点及其与BV发病及复发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BV复发提供新的方向和靶点。

  • 绝经后老年女性阴道微生态变化

    作者:周丹;崔颖;马琳琳;伍凤莉

    目的 探讨绝经后老年女性阴道微生态的变化. 方法 选取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无自觉症状且阴道微生态正常的50例绝经后老年女性和68例育龄期女性,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绝经后老年女性阴道内乳杆菌的种类和数量,并分析其与育龄期女性的差异. 结果 在绝经后女性中,92%(46例)阴道中仅有1种乳杆菌菌种存在,8%(4例)的女性有2种乳杆菌;而仅4%(3例)的育龄期女性阴道中只有1种乳杆菌菌种,96%(65例)的育龄期女性阴道中同时有2种及以上的菌种并存,育龄期女性阴道乳杆菌种类较绝经后女性更多(x2=91.035,P=0.000).绝经后女性阴道乳杆菌按检出率高低排序前4位依次为詹氏乳杆菌(30.0%)、加氏乳杆菌(22.6%)、卷曲乳杆菌(16.9%)和惰性乳杆菌(13.2%);育龄期依次为惰性乳杆菌(80.8%)、卷曲乳杆菌(70.5%)、加氏乳杆菌(67.6%)和詹氏乳杆菌(39.7%).实时PCR检测女性阴道乳杆菌16s rDNA的含量,育龄期女性阴道内总乳杆菌16s rDNA含量均数较绝经后女性多[(87.3±0.8)ng /μg总DNA比(35.1±3.6)ng/μg总DNA,t=6.514,P=0.048] 结论 绝经后老年女性阴道内定植的乳杆菌种类与育龄期妇女不同,数量明显减少.

  • 头孢呋辛酯对小鼠阴道微生态平衡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杰;杨洋;陈龙;宁玉梅

    目的:观察头孢呋辛酯对小鼠阴道微生态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 SPF 级雌性小鼠20只,并随机分为实验组 A,实验组 B 和对照组 C,对照组 D,每组5只。实验组 A 和实验组 B 均用头孢呋辛酯灌胃用溶液灌胃5 d,对照组 C 和对照组 D 均用0.9%生理盐水灌胃5 d。在停药后的第1天取实验组 A 和对照组 C 小鼠的阴道分泌物,在停药后的第5天取实验组 B 和对照组 D 小鼠的阴道分泌物,检测小鼠阴道 pH 值、乳杆菌属、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菌落数,并制作乳杆菌属扫描电镜样本,观察其超微结构。同时对小鼠阴道菌群密集度和菌种多样性进行检测。采用 t 检验和 Z 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停药第1天,与对照组 C 相比,实验组 A 小鼠阴道 pH 值升高(t =2.675,P <0.05),乳杆菌属、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菌落数明显降低(t =-2.741、-13.501、-3.077和-2.598,P 值均<0.05);停药第5天,与对照组 D 相比,实验组 B 小鼠阴道 pH值仍升高(t =4.797,P <0.05),乳杆菌属、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菌落数明显降低(t =-3.737、-6.816、-16.079和-3.580,P 值均<0.05)。实验组(A 和 B)小鼠阴道内乳杆菌属电镜下均可见乳杆菌细胞壁出现皱缩、破损及断裂、细胞碎片。与对照组(C 和 D)比较,实验组(A 和 B)小鼠阴道菌群密集度和菌种多样性均降低(Z =-2.437和-2.297,P 值均<0.05)。结论头孢呋辛酯可致小鼠阴道 pH 值升高,破坏优势菌乳杆菌的细胞壁,降低阴道菌群多样性和密集度,从而干扰阴道微生态平衡。

  • 阴道乳杆菌与念珠菌感染及阴道炎关系的调查

    作者:李森真;许良杰;黄谷孙;黄进波

    目的了解阴道乳杆菌对念珠菌感染、阴道炎影响的情况. 方法对5 398例性病门诊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乳杆菌属、白色念珠菌、线索细胞、滴虫、白细胞等检查. 结果检出少量乳杆菌的有3 794例,其中白色念珠菌、滴虫、线索细胞检出率分别为22.75%、4.48%、8.43%,白细胞计数≥15个/高倍视野、诊断为阴道炎的有60.36%;检出多量乳杆菌1 604例,其中白色念珠菌、滴虫、线索细胞检出率分别为8.23%、4.00%、1.93%,白细胞计数≥15个/高倍视野、诊断为阴道炎的有38.65%,经统计学分析,除滴虫外,其余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检出少量乳杆菌妇女念珠菌阳性率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高于检出多量乳杆菌者.

  • 600例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微生态分析

    作者:焦瑞宝;翟婷;唐吉斌;张岑

    目的 探讨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的微生态状况.方法 随机选择门诊就诊患者600例,通过革兰染色镜检,分析阴道分泌物的病原体感染情况.结果 在600例患者中有293例镜检阳性,阳性率为48.8%;在293病例中,滴虫感染12例,占4.1%,假丝酵母菌属105例,占35.8%,厌氧菌感染111例,占37.9%;假丝酵母菌属和厌氧菌混合感染16例,占5.5%,滴虫和厌氧菌混合感染7例,占2.4%,单纯白细胞增多42例,占14.3%.结论 厌氧菌、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是妇科门诊阴道炎症的主要病因,滴虫感染已明显减少;采用革兰染色能够很好地评价阴道分泌物的微生态状态,值得推广.

  • 个人卫生习惯与细菌性阴道病

    作者:张志华

    目的 探讨个人卫生习惯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关系,为细菌性阴道病的预防提供帮助.方法 选择2009年3-12月到医院门诊就诊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医院健康查体者1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不同的个人卫生习惯与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的联系.结果 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与个人的洗浴习惯如淋浴或盆浴以及外阴清洗及用药、内裤材料、经期清洗外阴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非经期使用卫生护垫观察组感染率为69.2%,对照组为48.3%,经常阴道冲洗观察组感染率为50.8%,对照组为16.7%,经期使用卫生棉条观察组感染率为13.3%,对照组为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良的卫生习惯可以导致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去除各种不良的卫生习惯对于降低疾病意义重大.

  • 克霉唑与咪康唑对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乳杆菌属的影响

    作者:周素芳

    目的 探讨克霉唑与咪康唑治疗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及对阴道乳杆菌属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确诊为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分别给予克霉唑阴道片500 mg,阴道置入,间隔3 d序贯治疗或咪康唑阴道栓400mg,阴道置入,1次/d,共7 d;记录治疗第7天的治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停药后第14天和第28天阴道乳杆菌属的数量.结果 治疗第7天,克霉唑阴道片组的治愈率为42.2%,明显高于咪康唑组的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第14天后克霉唑组的痊愈率为95.6%,咪康唑组为91.1%,2组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第14天,阴道乳杆菌属平均活菌数量对数值克霉唑组为6.46±1.68,咪康唑组为6.42±1.59,与用药前5.53±1.54、5.56±1.50相比,2组均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第28天,克霉唑组为7.02±1.50,咪康唑组为6.21±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霉唑阴道片能更快地消除症状达到治愈,而且有辅助阴道乳杆菌属生长的作用,可作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局部用药的首选药物.

  • 产后妇女阴道菌群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秀丽;杨慧霞;段涛;贺晶;孙丽洲;余艳红;刘兴会;李小毛

    目的 探讨产后6~8周妇女的阴道菌群状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7年6-10月7家医院产后6~8周来院复查的560例产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并行阴道分泌物涂片的Nugent评分及阴道菌群检查.结果 (1)阴道分泌物涂片Nugent评分结果及菌群比率:Nugent评分结果为菌群正常的产后妇女有48例(8.6%,48/560),评分结果为菌群临界的产后妇女有337例(60.2%,337/560),评分结果为细菌性阴道病(BV)的产后妇女有175例(31.2%,175/560).560例产后妇女中有74例阴道内检出乳杆菌(13.2%,74/560);560例产后妇女中有322例检出加德纳菌和类杆菌(57.5%,322/560),有214例检出染色不定弯曲小杆菌(38.2%,214/560).(2)分娩方式及会阴侧切对产后妇女阴道菌群状况的影响:①阴道分娩266例,其中Nugent评分结果为阴道菌群正常25例(9.4%,25/266),菌群临界为148例(55.6%,148/266),诊断BV 93例(35.0%,93/266).②剖宫产分娩294例,其中Nugent评分结果阴道菌群正常23例(7.8%,23/294),菌群临界189例(64.3%,189/294),诊断BV 82例(27.9%,82/294).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者的BV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③会阴侧切233例,其中阴道菌群正常22例(9.4%,22/233),菌群临界状态135例(57.9%,135/233),诊断BV 76例(32.6%,76/233).④无会阴侧切327例,其中Nugent评分结果阴道菌群正常26例(8.O%,26/327),菌群临界202例(61.8%,202/327),诊断BV 99例(30.3%,99/327).有会阴侧切与无会阴侧切者的BV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0).(3)孕期阴道炎症及孕期性生活对阴道菌群状况的影响:①孕期有阴道炎症46例,其中Nugent评分结果阴道菌群正常5例(10.9%,5/46),菌群临界26例(56.5%,26/46),诊断BV 15例(32.6%,15/46).②无阴道炎症514例,其中Nugent评分结果阴道菌群正常43例(8.4%,43/514),菌群临界311例(60.5%,311/514),诊断BY 160例(31.1%,160/514).有阴道炎症与无阴道炎症者的BV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2).③孕期无性生活的284例中诊断BV 78例(27.5%,78/284);偶尔有性牛活的270例中诊断BV 96例(35.6%,96/270);经常有性生活的6例中诊断BV 1例(1/6).3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5).(4)喂养方式对阴道菌群状况的影响:母乳喂养的216例中诊断BV 67例(31.0%,67/216);人工喂养的89例中诊断BV 35例(39.3%,35/89);混合喂养的255例中诊断BV 73例(28.6%,73/255),3者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3).结论 产后妇女阴道乳杆菌明显减少,菌群比率明显失调.阴道分娩、会阴侧切、阴道炎症、孕期性生活及喂养方式对产后妇女的BV发病无显著影响.产后妇女的BV发生率较高.

  • 妊娠前、后女性阴道菌群分布情况分析

    作者:熊佳维;李凌霄;周宇平;吕榜权

    目的 探讨育龄女性妊娠前、后阴道菌群分布情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西妇产医院妇科门诊行孕前体检的2 179例育龄女性纳入妊娠前组(n=2 179).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1 683例分娩后女性纳入妊娠后组(n=1 683).采用精密pH试纸对两组女性进行阴道pH值测定,并对其阴道菌群的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等方面进行微生态检测,同时对血液及阴道分泌物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西妇产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妊娠后组经Nugent评分结果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例数(519例,30.84%)显著高于妊娠前组(259例,11.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2.01,P<0.01).妊娠后组女性阴道乳酸杆菌强度较妊娠前组女性明显减弱,菌群多样性明显低于妊娠前组女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5.3,689.2;P<0.01).妊娠前组女性阴道平均pH值为(4.1±0.8),低于妊娠后组的(5.0±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P<0.05),妊娠后组女性的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妊娠前组,而阴道分泌物唾液酸苷酶、过氧化氢(H2O2)和白细胞酯酶阳性率(分别为43.7%,28.0%o和91.0%)均高于妊娠前组(7.9%,6.7%和11.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2,x2=320.5,678.2,2 433.1;P<0.05).结论 妊娠后女性雌激素水平较妊娠前显著降低,阴道乳酸杆菌数量减少、pH值升高、微生态变化较大,可导致BV发生.

  • 乳酸杆菌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Caco-2细胞合成IL-8的影响

    作者:章丽燕;陈涵强;王玮;Li Nan;Josef Neu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对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肠道上皮Caco-2细胞合成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培养2周的第15~16代Caco-2细胞分别用LGG和TNF-α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L-8含量.结果TNF-α刺激Caco-2细胞合成IL-8的表达在12 h开始增加,24 h及48 h明显增加(分别为5.33 ng/mg与7.36 ng/mg,15.69 ng/mg与32.29 ng/mg,P<0.01),合成IL-8的量与TNF-α的量呈正相关(P<0.01).与对照组比较,LGG组合成IL-8量无差别;与TNF-α组比较,预先给予LGG处理36 h,再给予TNF-α组IL-8量明显减少(26 ng/mg与37 ng/mg,P<0.05).同时在培养液中加入LGG和TNF-α 24 h,LGG未减少TNF-α诱导合成IL-8的量(P>0.05).结论在肠道上皮Caco-2细胞中预先给予LGG能减少TNF-α诱导合成促炎症细胞因子IL-8的表达.

  • 牙菌斑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作者:凌均棨

    牙菌斑生物膜是龋病和牙周病的始动因子.作为典型的细菌性生物膜[1],由链球菌属、乳杆菌属、放线菌属及其他菌属微生物细胞和细胞外多糖基质组成,各种细菌存在于宿主和细菌胞外多聚物基质包绕的立体三维结构中[2],相互黏附或附着、定植于牙表面及界面.经过动态的发展循环过程,牙菌斑生物膜成为菌丛赖以生存及细胞间信号交流的场所.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包括牙菌斑生物膜微生物的空间结构、牙菌斑生物膜微生物的种群分布及牙菌斑生物膜细菌的信息交流.本文将从牙菌斑生物膜立体结构及形成过程、牙菌斑病原微生物检测和牙菌斑生物膜内细菌信号调控机制等方面对牙菌斑生物膜的研究进展做一述评.

6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