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科消化道念珠菌病38例诊疗体会

    作者:黄敏

    资料与方法2000~2008年收治新生儿、婴幼儿消化道念珠菌病38例,男22例,女16例.其中新生儿3例,1~3个月8例,4个月~1岁16例,1~6岁11例,念珠菌性口炎14例,念珠菌性肠炎24例.

  • 婴儿臀部念珠菌病16例诊治体会

    作者:曾令国

    婴儿臀部念珠菌病是一种较常见的小儿皮肤病,临床上不少缺乏经验的医师易对本病造成误诊误治,使之经久不愈,给患儿及家长带来痛苦。笔者于1999年7月~2000年7月共收治婴儿臀部念珠菌病16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 ICU患者161例呼吸道念珠菌感染菌株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勇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61例呼吸道念珠菌感染的临床资料,探讨肺部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显示,161株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检出率高,其次为热带念珠菌,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1~3].积极加强念珠菌相关易感因素的控制及耐药监测,对减少呼吸道念珠菌感染及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 2016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念珠菌病处置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作者:宁永忠

    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IDSA)在2016年初更新了《念珠菌病处置的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新指南在念珠菌病诸多方面有较多调整,提出17个问题,给出了140个推荐.本文对新指南部分更新重点内容进行解读,包括诊断要点、非粒细胞缺乏症患者菌血症治疗的推荐、ICU内疑似感染时经验治疗、呼吸道念珠菌、尿路感染等,以更好地运用新指南改进临床念珠菌病治疗工作.

    关键词: 念珠菌病 处置 指南
  • 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唾液硝酸根分泌能力升高

    作者:史瑞棠;秦力峥;夏登胜;邓大君;范志朋;单兆臣;徐岩英;王松灵

    目的 了解唾液硝酸根和、亚硝酸根在口腔感染防御上的作用.方法 收集33例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及34名无口腔念珠菌病对照者的唾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硝酸根、亚硝酸根含量,对其中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唾液硝酸根、亚硝酸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α=0.05).结果 腮腺液硝酸根的浓度和分泌速度:患者组为(49.70±0.50)ms/L和(27.71±0.50)μ/min,对照组为(21.51±0.60)ms/L和(12.55±0.60)μg/min;混合唾液硝酸根的浓度和分泌速度:患者组为(6.46±0.94)ms/L和(10.57±0.91)μg/min,对照组为(1.11±0.70)mg/L和(2.10±0.74)μg/min;混合唾液亚硝酸根的浓度和分泌速度:患者组为(8.48±0.58)mg/L和(13.91±0.55)μg/min,对照组为(3.39±0.53)mg/L和(6.42±0.58)μg/min.以上检测项目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92、2.554、3.792、3.464、2.888、2.397.P值均<0.05).念珠菌病患者治愈后,其腮腺液及混合唾液硝酸根、亚硝酸根水平均下降,其中腮腺液硝酸根的分泌速度治疗前后分别为(37.50±0.50)μg/min和(14.34±0.64)μg/min,混合唾液硝酸根的浓度和分泌速度治疗前后分别为(14.29±1.01)mg/L和(2.59±1.03)mg/L、(25.97±0.93)μg/min和(4.12±1.00)μg/min,以上三者治疗前后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42、3.475、3.922,P值均<0.05).结论 口腔念珠菌病患者的唾液硝酸根和亚硝酸根水平均有明显升高,治疗后下降,这种变化可能与机体的防御性反应有关.

  •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湿热型室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78例

    作者:赖双玲;马娴

    目的 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湿热型室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方法 对78例湿热型室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汤剂口服,同时煎汁熏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中医主症和体征的变化,并统计临床总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临床总有效率93.59%.结论 龙胆泻肝汤加减对室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疗效确切.

  •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78例临床观察

    作者:谭冬云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复性念珠菌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8例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每日1剂,分二次口服,对照组39例采用予酮康唑,每日2次每次1颗口服,两组均以3周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和/84.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疗效好.

  • VVC患者临床分离白念珠菌Cap1、Mrr1和MDR1在唑类药物交叉耐药中的作用

    作者:杨静;冯文莉;杨璐;祝欣;奚志琴;乔祖莎;岑雯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锌簇转录因子Cap1、Mrr1基因突变/高表达及外排泵基因MDR1的mRNA表达水平在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伏立康唑(VRC)交叉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疑似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培养、分离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获得试验用白念珠菌耐药和敏感菌株共68株.采用PCR方法扩增68株白念珠菌临床分离菌株Cap1、Mrr1基因,并进行双向测序,应用Blast软件,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基因突变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锌簇转录因子Cap1、Mrr1和外排泵基因MDR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Cap1测序中1株ITR、VRC交叉耐药菌株出现P311S错义突变.Mrr1测序中1株FCA、ITR、VRC交叉耐药菌株出现5个错义突变(T917M,T923I,E1020Q,F1032L,S1037L);FCA、ITR、VRC交叉耐药菌株组中Cap1/Mrr1/MDR1的mRNA表达量分别高于敏感菌株组;CA、ITR、VRC交叉耐药菌株组Cap1和MDR1(r=0.173,P=0.571), Mrr1和MDR1(r=-0.091,P=0.766),Cap1和Mrr1基因(r=0.025,P=0.936)的mRNA表达量不相关(均P>0.05).结论 Cap1和Mrr1的突变可能和唑类药物交叉耐药有关.

  •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局部病因调查及治疗

    作者:李锦玉;李雪莲;曹帅金;彭菊兰;何若英

    目的 调查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局部病因及探讨其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158例确诊为RVVC的患者,常规行肛周分泌物及性伴侣龟头分泌物真菌培养,另50例非阴道病患者同时行肛周分泌物真菌培养作为对照.158例研究病例随机分3组,A组:口服易启康(依曲康唑)0.1 g,每天2次,连服7 d为一疗程.B组:口服易启康+克霉唑栓0.15 g阴道上药每天1次,共10d为一疗程.C组:在B组基础上再进行维持治疗,克霉唑栓0.15 g阴道上药,每隔3d1次,共3次.3组均每次月经干净后3 d开始重复治疗,连续6个疗程.性伴侣龟头分泌物真菌培养阳性者同时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治疗完成后第4、8、12、24周分别进行临床及真菌观察评定疗效.结果 158例患者肛周分泌物真菌培养阳性率100%(158/158);50例非阴道病患者肛周分泌物真菌培养阳性率8%(4/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8例性伴侣中有18例有包皮过长或龟头炎,这18例性伴侣其龟头分泌物真菌培养阳性率100%(18/18),另140例性伴侣无龟头炎或包皮过长者,其龟头分泌物真菌培养阳性率为1.43%(2/1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4周后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A组有效率显著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周后A组复发率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消化道真菌感染可能是RVVC反复发作的病因之一;性伴侣有包皮过长或龟头炎时需同时治疗;小剂量、长时间口服易启康及口服加阴道用药治疗RVVC近期4周内均有较好疗效,但联合用药远期疗效优于单纯口服用药.

  • 应用刚果红负染检测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方法

    作者:陈智滨;孙晓平;华红;刘立新;刘宏伟;孟焕新

    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念珠菌属引起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的急性或慢性感染,是机会性真菌感染之一.念珠菌是口腔正常菌群,单纯培养并不能确诊感染.

  • 白念珠菌HDAC家族RPD3/HDA1介导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作用方式的初步研究

    作者:周晓伟;梅嬛;李筱芳;刘维达

    念珠菌是真菌感染性疾病重要的致病菌之一,念珠菌病主要包括黏膜病变、皮肤病变、系统性感染等,近年来有研究开始尝试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来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途径,但在医学真菌包括念珠菌方面的研究很少。组蛋白的乙酰化程度由两类酶决定,即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 , 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现已知编码白念珠菌 HDAC 的基因主要包括:HDA1、RPD3、HOS1、HOS2、HOS3和SIR2,主要分为3类,Ⅰ类以RPD3为代表,Ⅱ类以HDA1为代表,Ⅲ类以SIR2为代表。

  • 白念珠菌唑类药物作用靶酶在菌株唑类耐药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谭静文;冯丽娟;李若瑜;刘伟

    近年来,随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艾滋病)患者的不断增多,高效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抗肿瘤治疗的深入开展,以及器官移植、介入治疗的不断实施,白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2]。更重要的是,该菌为导致黏膜和血源播散性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感染率远高于其他念珠菌[3-4]。治疗白念珠菌引起的感染常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包括氟康唑( Fluconazole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和伏立康唑( Voriconazole)等[5]。然而长期和重复用药往往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特别是对于艾滋病患者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治疗,唑类耐药现象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3,6]。其中唑类抗真菌药物的靶酶编码基因ERG11的突变和过度表达是白念珠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且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现就此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口腔念珠菌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分析

    作者:黄韧

    目的 建立口腔念珠菌病动物模型,为防治口腔念珠菌病提供参考.方法 将昆明小鼠120只随机平分成3组,各40只,对照组I组小鼠以浓度5.5×1012念珠菌菌悬液0.5 ml灌口腔并在标准饲养条件下喂养;对照组II口腔内注射浓度40 mg/ml的环磷酰胺溶液0.02 ml/g并用0.3%冰醋酸溶液0.5 ml灌口腔后在标准饲养条件下喂养;模型组口腔内注射浓度40 mg/ml的环磷酰胺溶液0.02 ml/g,并用0.3 ml/g醋酸溶液0.5 ml灌口腔,观察3组相关反应.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I真菌镜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与对照组I组织病理HE染色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与对照组II真菌镜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与对照组II组织病理HE染色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口腔溃疡和免疫力低下为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上述研究结果临床上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患者的诊治提供了实验室依据,为该类疾病进一步深入研究及药物筛选提供了参考.

  • 抗生素致口腔白色念珠菌病误诊误治1例报告

    作者:次天青

    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真菌病,多见于婴幼儿期.当婴幼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虚弱时即发病,严重感染者口腔黏膜大部分或全部被斑膜覆盖,并可蔓延至咽部甚至肺部,从而危及病儿生命[1].白色念珠菌病也可由抗生素使用不当而诱发,不易与口腔溃疡区别而误诊,因误诊而误治,从而使病情加重.本案例正是由以上原因而误诊误治.现报于同行,共以为戒.

  • 细致化口腔护理在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谭清思;陈小霞;陈杏;林杏芳

    目的:探讨细致化口腔护理措施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7月广东省湛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根据入院顺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致化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口腔情况、家属对口腔护理满意度、呼吸道感染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口腔 pH 值为(8.21±0.62),口唇润泽度评分为(9.34±0.12)分,口腔黏膜情况评分为(8.45±1.77)分,家属满意度评分为(9.91±0.0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8.564,16.116,5.650,6.112;P <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观察组为7.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 <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呼吸道感染情况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4.022,3.122;P <0.05)。结论使用细致化口腔护理措施,能降低早产儿鹅口疮发生率及 VAP 发生率,从而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关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

    作者:毛艳群;徐哲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外阴阴道炎症,是女性常患的感染性疾病之一,VVC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由于VVC患者缺乏VVC疾病保健知识,不良的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导致VVC反复发作的主要因素;患病后因不遵医进行规范诊疗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如何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预防VVC复发,引起众多学者和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婴幼儿鹅口疮治疗100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尚峰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诊断标准:①患者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点状或片状假膜,似人乳凝块,有的伴发热.②取白膜少许,置玻片上,加1滴10%氢氧化钾后镜检,可见白色念珠菌菌丝及孢子.凡符合以上两项者即诊断为鹅口疮.本组100例,男46例(46%),女54例(54%),均符合上述标准.

  • 少女念珠菌阴道炎的发病与卫生巾及护垫的关系

    作者:于丽军

    念珠菌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近年发现少女患病的比例有所增加,严重影响少女的日常学习生活.故探讨其发病原因,旨在从根本上解除患者的痛苦.

  • 中药外洗治疗婴儿念珠菌性尿布皮炎疗效观察

    作者:马晓光;赵延海

    婴儿念珠菌性尿布皮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常见于3个月左右的婴儿[1].笔者于2006-03~2007-03采用中药外洗治疗婴儿念珠菌性尿布皮炎4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阴道冲洗配合口服氟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观察

    作者:马晔

    本文通过两种治疗方法对比观察,以探讨快速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醇母菌病现总结如下.

502 条记录 1/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