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生态检测在评价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星烁;卢晓博;董梦婷;王辰;闫晔;薛凤霞

    目的 分析阴道微生态检测在评价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探索影响单纯性VVC治愈的微生态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单纯性VVC患者75例,取阴道分泌物行微生态检测,并用克霉唑单次治疗.分析微生态相关因素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pH、白细胞数、密集度、多样性、小杆菌计数及球菌计数与治疗效果无关(P>0.05).乳杆菌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乳杆菌分级为Ⅰ~Ⅱa的治愈率高于Ⅱb~Ⅲ的治愈率(83.33%与53.33%,P=0.033),乳杆菌数≤22.8/hpf的治愈率低于乳杆菌数>22.8/hpf的治愈率(59.26%与87.50%,P=0.007).结论 阴道微生态检测对预测单纯性VVC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对乳杆菌降低者,临床上应该加强治疗后的随诊.(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41:292-295)

  • 重视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的另一种形式

    作者:蒋楠;吕时铭

    细胞溶解性阴道病是由于乳杆菌过度生长造成女性阴道不适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也是一种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细胞溶解性阴道病往往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有相似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易误诊.临床上细胞溶解性阴道病并不罕见,采用湿片加涂片染色联合检测的,可以快速准确地检验诊断CV,避免误诊,提高诊治效率.(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41:254-255)

  • ERG11基因突变介导白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耐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项明洁;刘锦燕;张华;彭奕冰;倪语星

    白假丝酵母菌是健康人群皮肤、黏膜表面共生的微生物,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在免疫缺陷患者可引起口腔、阴道黏膜感染或严重的系统性感染,危及生命,如艾滋病(AIDS)患者晚期往往会发生口咽念珠菌病(OPC).

  • 过敏性肺炎合并播散性念珠菌病一例

    作者:李继红;杨敬芳;赵宝珍

    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HP)为一种吸入环境中颗粒性物质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我们发现1例桔青霉菌致过敏性肺炎合并播散性念珠菌病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 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作者:刘维达;廉翠红

    深部真菌感染指致病性真菌向组织内侵入、增殖所致的真菌感性疾病,其临床上诊断困难,治疗棘手,危害很大.常见深部真菌病主要为念珠菌病,隐球菌病、曲霉病、毛霉病、孢子丝菌病、马内菲青霉病、组织胞浆菌病、副球孢子菌病和皮炎芽生菌病等.近年来,由于免疫受损人群包括恶性肿瘤和恶性血液病、艾滋病、糖尿病、自身免疫病、严重烧伤和创伤、长期吸毒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其发病快速扩大,另外,由于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导管插管和器官移植等新技术的开展,使机会性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急剧上升;除此之外,由于许多机会性真菌感染均继发于严重的基础病,加之高效安全的抗真菌药物数目较少,故深部真菌病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深部真菌病的疗效与转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明确诊断.

  •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实验室研究进展

    作者:苏建荣;丁秀荣

    近年来,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流行趋势发生了改变,致病菌种也有明显变迁。除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外,大部分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仍然敏感。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真菌感染早期的、特异诊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真菌耐药机制的认识也更加深入。本文就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实验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75例老年肺结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

    作者:陈恩泰;何晴;苏丽芳;李进升

    目的 探讨老年肺结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广东省高州市慢性病防治站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75例.男48例,女27例,年龄61 ~81岁,平均年龄(71.5±10.5)岁.肺结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病史长,均有基础疾病,均用过抗生素.入院时行常规真菌检测,收集老年结核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特点、影像学所见及与疾病的关系、使用抗生素情况、真菌培养及耐药情况.结果 75例老年患者合并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8.0%(51/75);光滑念珠菌占10.7%(8/75),热带念珠菌占6.7%(5/75),克柔念珠菌占5.3%(4/75).以白色念珠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较好.肺内病变占据≤1个肺野10例(13.3%,10/75)、2个肺野13例(17.3%,13/75)、≥3个肺野52例(69.3%,52/75).真菌感染易发生在病变以纤维化为主的肺结核患者,占78.7% (59/75).75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66例(88.0%),好转7例(9.3%),2例(2.7%)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老年肺结核继发真菌感染后累及病变广泛,往往会破坏多个肺段或肺叶.同时随着肺内病变的增多,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应尽量避免真菌感染,降低耐药率,以利于结核病的控制及减少患者死亡.

  • 肺念珠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解卫平;殷凯生

    近年来肺部念珠菌感染呈增多趋势,20世纪80年代医院念珠菌病的发生率至少上升了5倍.除对念珠菌认识上的提高和诊断技术的改进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滥用和长期使用抗生素;恶性肿瘤的放、化疗;器官移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流行和人群老龄化趋势[1].

  • 深部真菌感染:新的挑战与展望

    作者:钟南山;叶枫

    大自然中有真菌30余万种,引起人类疾病的致病真菌及条件致病真菌有280余种.近30年来,人类生活的显著变革创造了真菌感染的机会,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的大量开展,尤其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流行,急性侵袭性真菌感染明显增多,而频繁的城市改建或许正是曲霉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1].美国学者报道:1980至1982年与1992至1993年相比,念珠菌病发病率由每年2.6/100万增至72.8/100万,隐球菌病由4.0/100万增至65.5/100万,曲霉病由8.4/100万增至12.4/100万[2].北京协和医院1953至1993年间3 447例尸检结果显示,后20年深部真菌感染率由1.5%增至5.6%[3].据我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分析,医院真菌感染率从1993至1996年的13.9%上升至1998至1999年的17.1%,1999至2000年的24.4%.侵袭性真菌病多发生在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念珠菌病病死率30%~40%,曲霉病病死率高达50%~100%.

  • 老年与中青年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抗真菌药物应用及预后比较

    作者:王昊;吴大玮;刘乃政;韩辉;岳金凤;张帆;单梯超;郭海鹏;尹梅

    目的 探讨老年与中青年念珠菌血流感染(CBSI)患者的临床特征、抗真菌药物应用及预后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入住山东省4所三甲医院老年CBSI患者43例和中青年CBSI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合并实体肿瘤、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机械通气和中心静脉置管的比例明显增加(均P<0.05).老年组中,非白色念珠菌分离率比中青年组升高约10.0%(65.0%比55.8%),对氟康唑耐药率约为中青年组的2倍(29.2%比15.4%).老年组接受三唑类抗真菌治疗者较少(58.1%比80.0%,P<0.05),未接受抗真菌治疗者较多(23.3%比8.3%,P<0.05);老年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20.1±8.2)分比(14.9±7.4)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7.5±4.3)分比(4.6±3.8)分]和住院病死率(37.2%比18.3%)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均P<0.05或0.01).生存分析显示,老年患者90 d生存率显著降低(P<0.001). 结论 与中青年患者比较,老年CBSI患者有其特殊的病原学特征、危险因素和抗真菌药物应用特点,预后较差.

    关键词: 念珠菌病 抗真菌药
  • 影响老年危重病念珠菌血症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杨向红;孙仁华;洪军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老年院内念珠菌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1-2008年我院75例院内获得性念珠菌血症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老年念珠菌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75例患者血培养共分离出75株念珠菌菌株,其中白色念珠菌22株(29.3%),非白色念珠菌为53株(70.7%);非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率低,病死率达4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合并细菌血症、血清肌酐升高及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10分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Ward值分别为6.34、5.15、8.04、6.82,均为P<0.05).结论 老年院内获得性念珠菌血症患者病死率高,感染以非白色念珠菌为主,且对氟康唑耐药,应加强真菌药敏监测及危险因素监测,及时、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有助于改善预后.

  • 急性白血病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兵;郭绪涛;魏永强;孟凡义;刘启发;周淑芸

    目的 提高对急性白血病(AL)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血症(CDC)的了解和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8月至2005年5月初治并完成诱导化疗的119例AL患者,对确诊合并CDC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19例患者中3例确诊合并CDC,发生率为2.5%,3例均为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15 d的患者,2例患者确诊CDC时粒细胞已恢复正常.3例患者均表现为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和肝区叩击痛,2例伴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2例患者出现碱性磷酸酶增高,3例CT均发现肝脾内多发低密度病灶,2例伴双肺多发结节状斑片状影,1例行MRI检查发现肝、脾、肾脏多发异常信号.2例血培养及1例肝穿刺活检培养发现热带念珠菌生长.2例采用两性霉素B(AmpB)治疗2周仍持续高热,1例改用AmpB胆固醇复合体(ABCD),1例联合伏立康唑治疗后病情好转;1例确诊后应用ABCD治疗45 d(AmpB累积剂量3.45 g)后症状消失,但停药12 d又出现高热,后经伏立康唑治疗后病灶消失.3例患者在治疗CDC同时均进行化疗.结论 CDC的诊断比较困难,目前主张结合临床表现、微生物学、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AmpB是临床上治疗CDC的基本用药,对不耐受或耐药的患者可以使用脂质体AmpB治疗,伏立康唑对难治复发病例疗效满意,可用于二线治疗.另外,AL并发CDC不影响正常化疗的进行.

  • 胃念珠菌病误诊为胃癌一例

    作者:李彬;吉六舟;汤素琼

    患者男,34岁.2006年4月因"阵发性腹痛11年,加重半个月"入院.患者自1995年起出现上腹阵发性疼痛,1997年外院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糜烂性胃炎,经内科治疗症状好转.

  • 念珠菌病免疫学检测

    作者:张琦

    系由念珠菌(以白念珠菌为主)所致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可侵犯皮肤、粘膜、指甲等表浅组织,也可经血行播散至各脏器引起深部感染,但后者的致病菌较难以培养法检出而常藉免疫测定来确诊。本菌一旦入侵内脏,常致严重后果,血型播散所致侵袭型的病情尤为闪险而常致死亡后果。与新生隐球菌病相似以检测患者特异抗原(念珠菌特异抗原及其代谢物如甘露聚糖、烯醇酶、HSP-90抗原等)阳性率为高,如患者免疫功能正常也可测定其特异抗体。

  • 光滑念珠菌及其相似种的鉴定、流行病学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作者:冯晓博;姚志荣;廖万清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的某些种所致的原发或继发感染,可侵犯皮肤、黏膜和脏器,是重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导管技术、静脉高营养等治疗手段的开展以及肿瘤、白血病、严重烧伤、艾滋病等病种的增多,使得念珠菌所致院内感染呈上升趋势.据报道,念珠菌血症为住院患者常见的侵袭性真菌病,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致病菌所致血流感染[1].据报道,白念珠菌仍为念珠菌血症中的主要致病菌,其次为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

  • 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阴道菌群微生态的分析

    作者:邵芳;贾岚;路宗林;杨菲菲;卡迪丽亚;艾则孜

    目的:了解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阴道微生态的状况,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 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 PPROM)孕妇阴道微生态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伊犁州友谊医院常规进行产前检查,孕28~36+6周PPROM孕妇150例为PPROM组,同孕周正常孕妇150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阴道分泌物,革兰染色涂片后进行阴道微生态学评价;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礸2检验。结果 PPROM组阴道优势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34.67%,52/150),与对照组(12.00%,18/150)比较,礸2=21.5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以革兰阳性杆菌为主(67.33%,101/150),与PPROM组(31.33%,47/150)比较,礸2=38.89,P<0.01。 PPROM组正常菌群密集度(Ⅱ级和Ⅲ级)的比例(63.33%,95/150),与对照组(88.00%,132/150)比较,礸2=17.2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ROM组正常菌群多样性(Ⅱ级和Ⅲ级)(60.00%,95/150),与对照组(90.67%,136/150)比较,礸2=37.96,P<0.01。 PPROM组孕妇的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BV+VVC及菌群失调者的发生率分别为(21.33%,32/150)、(24.00%,36/150)、(13.33%,20/150)、(32.00%,48/150)对照组分别为(10.67%,16/150)、(10.67%,16/150)、(1.33%,2/150)、(20.67%,31/150),两组比较礸2值分别为6.33、9.27、27.33和4.95, P 值分别为=0.01、<0.01、<0.01和<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PROM组中无症状者有33.81%,处于微生态失调状态。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阴道微生态改变表现为微生态失调比例升高。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肠道假丝酵母菌携带与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之间的关系

    作者:林晓丽;李真;左绪磊

    目的 采用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肠道假丝酵母菌携带与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6年4月至2008年2月问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就诊的148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和肛拭子标本进行假丝酵母菌的培养和鉴定.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TS)PCR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PCR方法 对两处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进行比对和分型,从而确定其关系.比较合并肠道携带假丝酵母菌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与单纯阴道感染假丝酵母菌但肠道内无假丝酵母菌携带者阴道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后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148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患者中,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占绝大多数(91.9%,136/148);33.1%(49/148)的患者合并肠道携带假丝酵母菌.ITS PCR结果 显示,92%(22/24)的患者肠道与阴道假丝酵母菌菌株间有高度同源性.患者在接受阴道局部抗真菌治疗后,合并肠道携带假丝酵母菌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其复发率(7/14)高于单纯的阴道感染者[复发率为21%(6/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道携带假丝酵母菌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在合并肠道携带假丝酵母菌时,阴道局部治疗后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率较高.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肠道假丝酵母菌携带与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之间的关系

    作者:林晓丽;李真;左绪磊

    目的 采用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肠道假丝酵母菌携带与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6年4月至2008年2月问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就诊的148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和肛拭子标本进行假丝酵母菌的培养和鉴定.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TS)PCR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PCR方法 对两处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进行比对和分型,从而确定其关系.比较合并肠道携带假丝酵母菌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与单纯阴道感染假丝酵母菌但肠道内无假丝酵母菌携带者阴道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后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148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患者中,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占绝大多数(91.9%,136/148);33.1%(49/148)的患者合并肠道携带假丝酵母菌.ITS PCR结果 显示,92%(22/24)的患者肠道与阴道假丝酵母菌菌株间有高度同源性.患者在接受阴道局部抗真菌治疗后,合并肠道携带假丝酵母菌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其复发率(7/14)高于单纯的阴道感染者[复发率为21%(6/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道携带假丝酵母菌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在合并肠道携带假丝酵母菌时,阴道局部治疗后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率较高.

  • 硝酸咪康唑栓单次给药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狄文;段涛;沈丽华;周文湘;牛金玲;罗新;柳晓春;张治芬;荣风华;李文玲

    目的 观察硝酸咪康唑栓1200 mg单次给药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WC)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取开放、多中心、非对照性临床试验,选择2006年7月1 日至11月30日间就诊的WC患者568例,采用硝酸咪康唑栓1200 mg阴道内给药1次,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7~14 d和用药后1个月进行妇科检查、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真菌学检查及不良反应评估.结果 用药后7~14 d,563例随访者中,57.4%(323/563)治愈,32.9%(185/563)显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为90.2%;真菌学治愈率为91.3%(514/563).用药后1个月,480例随访者中,85.6%(411/480)治愈,10.4%(50/480)显效,总有效率为96.O%;真菌学治愈率为92.3%(443/480).15例出现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15/563),均未经处理于1~2 d内自然缓解.结论 硝酸咪康唑栓1200 mg单次给药治疗单纯性WC有效率高,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

  •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特征和硝酸咪康唑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樊尚荣;刘小平;李建武;徐安平;刘淼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临床特征及应用不同剂量的硝酸咪康唑治疗VVC不同时间后的效果.方法根据Sobel分类,将300例VVC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硝酸咪康唑400 mg/d、治疗3 d(3日组),硝酸咪康唑400 mg/d、治疗6 d(6日组),硝酸咪康唑200 mg/d、治疗7 d(7日组),于治疗后第14、35天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00例患者中,单纯型VVC 168例(56.0%),复杂型VVC 132例(44.0%).由白念珠菌所致的复杂型VVC患者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发生率,较由非白念珠菌所致的复杂型VVC患者高,两者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VVC致病菌为白念珠菌者271例(90.3%,271/300),非白念珠菌者29例(9.7%,29/300).300例VVC患者中,完成全部治疗和随诊者275例,其中治愈234例,治愈率为85.1%(234/275).治疗后第14天, 3日组、6日组和7日组单纯型VVC的治愈率分别为96.0%、93.5%和98.0%,复杂型VVC的治愈率分别为86.7%、92.5%和86.4%;3组单纯型VVC的治愈率比较,及3组复杂型VVC的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5天,3日组、6日组和7日组单纯型VVC的治愈率分别为93.8%、95.3%和89.8%,复杂型VVC的治愈率分别为89.7%、97.3%和86.8%;3组单纯型VVC的治愈率比较,及3组复杂型VVC的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75例中治疗失败41例,失败率为14.9%(41/275).结论单纯型VVC及复杂型VVC的临床特征、致病菌种类均不同;对复杂型VVC,采用硝酸咪康唑400 mg/d、治疗6 d的效果好.

502 条记录 3/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