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术中止血带反应效果的评价

    作者:罗星燎;丁锦屏;肖剑;孟丽莎;刘志敏

    目的:研究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术中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上肢手术200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和对照组(单纯肌间沟或单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止血带反应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较对照组快,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与对照组(14.74%)差异不显著,P>0.05;止血带反应时,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0.78±11.30)次/分、(87.56±6.21) mmHg,较对照组的(101.52±12.43)次/分、(90.42±6.52) mmHg低,P<0.05.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有以下显著优势:①麻醉起效快,麻醉持续时间长;②不增加止血带反应等不良反应;③发生止血带反应时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小,安全性高.

  •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肌间沟臂丛麻醉用于肩关节周围手术的效果观察

    作者:岳俊

    目的:探讨在实施肩关节周围手术过程中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实施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肩关节周围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超声+神经刺激器实施肌间沟臂丛麻醉;对照纽行神经刺激器实施肌间沟臂丛麻醉.观察对比两组的麻醉穿刺次数及并发症等.结果:在麻醉穿刺次数及麻醉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维持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肩关节周围手术患者,麻醉方法选取超声+神经刺激器实施肌间沟臂丛麻醉,可以显著减少麻醉穿刺次数,获得确切的麻醉效果,值得广泛普及应用.

  • 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不同浓度罗派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的效果观察

    作者:周海欧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不同浓度罗派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的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9例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的患者,按照罗哌卡因给药浓度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患者给予30mL0.25%罗哌卡因,B组患者给予30mL0.375%罗哌卡因,C组患者给予30mL0.5%罗哌卡因,观察三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C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明显早于B组和A组,且C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A组,C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明显优于B、A两组,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B、C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麻醉的患者罗哌卡因浓度越高麻醉起效时间越短、麻醉持续时间越长,麻醉效果越好,但是个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 2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孙孝廉;张翼宏;胡丽君;罗童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例1,男,56岁,身高175cm,体重54kg,以左示指外伤术后瘢痕挛缩入院,拟在肌间沟臂丛麻醉下行左示指塑形术.术前一般状态佳,心电图及实验室常规检查无异常.入室后,常规监测血压126/86mmHg,心率96次/min,呼吸14次/min,血氧99%.

  • 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与肌间沟臂丛麻醉治疗腕横纹以远手外伤的疗效比较

    作者:徐敏;熊绪;邹飏;郭朝剑;邹鸿星;李浩

    目的:比较应用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与肌间沟臂丛麻醉治疗腕横纹以远手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腕横纹以远手外伤患者59例随机分为2组:A 组28例采用腕部神经阻滞方法,B 组31例采用肌间沟臂丛麻醉方法。比较2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满意度及术中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 组麻醉起效时间为(2.06±1.08)min, B 组为(20.16±4.03)min,A 组麻醉起效时间较 B 组显著缩短(t=-23.05,P =0.000)。A 组麻醉效果满意度为96.4%,B 组为80.6%,A 组麻醉满意度高于 B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 =0.120)。A 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7.1%,B 组为22.6%,A 组并发症发生率较 B 组显著减少(χ2=4.53,P =0.040)。结论对于腕横纹以远手外伤,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与肌间沟臂丛麻醉效果均满意,但腕部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起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

  •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王显忠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实施肌间沟臂丛麻醉下手术患者共120例,分为三组,分别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三组均实施肌间沟臂丛麻醉。低剂量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30ml;中剂量组患者注入0.375%罗哌卡因40ml;高剂量组患者注入0.375%罗哌卡因50ml。结果:三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除了高剂量组发生2例轻度霍纳氏综合征外,其余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尺神经、正中神经和桡神经的感觉阻滞完善所占比例分别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运动阻滞完善程度完全阻滞所占比例分别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75%罗哌卡因40ml用于肌间沟臂丛麻醉时麻醉效果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借鉴。

  •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阻滞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萍;黄红

    罗哌卡因属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用于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良好,且有一定的术后镇痛功效.其完善的麻醉效果和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的分离得到患者和骨科医师的认可.

  • 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与肌间沟臂丛麻醉治疗腕横纹以远手外伤的疗效比较

    作者:雷洪霞

    目的 比较分析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与肌间沟臂丛麻醉治疗腕横纹以远手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8例远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n=14)与参考组(n=14),观察组采用腕部神经组织麻醉方式,参考组采用肌间沟臂丛麻醉治疗,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麻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舒适评分(BCS)、麻醉后恢复评分(PAS)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事件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腕部神经阻滞麻醉可提高患者舒适度,缩短麻醉时间及麻醉恢复时间,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