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并发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罗先琼;周晓光;潘力;陈运彬;王晓东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将98例RDS患儿分为PS治疗组和对照组,研究两组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存活率以及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出血、肺出血、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呼吸暂停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天数缩短[(9.5±6.2) d vs (7.0±5.4) d,(13.2±8.1) d vs (10.0±6.4) d],存活率由 69.2%上升为 87.0%,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合并肺气漏发生率由 32.7%下降为 15.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由 44.2%下降为 2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存活者中治疗组较对照组未合并BPD的比例由 75.0%上升为 92.5%,未合并颅内出血由 77.8%上升为 95.0%,同时未合并BPD和颅内出血的比例由 58.3%上升为 80.0%,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S替代治疗RDS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时间及提高存活率,降低气漏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降低了存活者中脑损害和肺损伤的发生率,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晓光;罗先琼;杨琳琳;陈运彬;张小庄;赵庆国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25例高危早产儿气管内滴注单剂预防量PS,并与25例未用PS的高危早产儿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预防组早产儿在生后15 min~6 h,平均(3.4±1.9) h给予预防量PS,其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明显改善,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9.5±6.9) d,(2.6±3.8) d和(40.8±17.8) d。而对照组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13.1±6.5) d,(4.3±3.2) d和(53.8±27.8) d,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预防组RDS发生率20%、病死率8% 虽较对照组RDS发生率32% 和病死率12% 低,但两者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S预防性给药可改善早产儿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对高危早产儿RDS具有减轻病情作用。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不同胆汁酸水平对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作者:刘晓琴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不同胆汁酸(TBA)水平对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妇产科行剖宫产的ICP孕妇109例为研究对象,按其术前30 min外周静脉血TBA水平分为3组,44例TBA> 30μmol/L为高TBA水平组、40例TBA> 20~30 μmol/L为中TBA水平组、25例TBA 10~ 20 μmol/L为低TBA水平组.观察三组ICP孕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分析胎儿脐血、羊水TBA和脐血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水平及相关性,羊水中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肌醇(PI)、溶血卵磷脂(LPC)水平及其与脐血TBA的相关性.结果 随ICP孕妇血清TBA水平的升高,其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亦升高(P<0.05).脐血TBA、羊水TBA与ICP孕妇血TBA呈正相关(P<0.05).脐血TBA与羊水TBA呈正相关(P<0.05).脐血TBA与脐血SP-A呈正相关(P<0.05).羊水PC、PI随ICP孕妇血清TBA的升高而降低,羊水LPC随ICP孕妇血清TBA的升高而升高(P<0.05).脐血TBA与羊水PC、PI水平呈负相关(P<0.05).脐血TBA与羊水LPC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ICP孕妇高血TBA水平与胎儿血TBA淤积密切相关,其对胎肺产生毒性作用,破坏肺泡上皮细胞,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合成和分泌,导致围生儿窒息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常明;卢红艳;相虹;兰厚萍

    目的 比较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剂(HFOV+PS)、常频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剂(CMV+PS)、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I)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符合ALI诊断标准的新生儿73例,其中HFOV+PS组25例,CMV+PS组28例,CMV组20例.HFOV+PS组、CMV+PS组经气管插管注入1次PS 70~100 mg/kg,其余治疗同CMV组,分别检测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12、24、48、72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浓度(FiO2)、PaO2/Fi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结果 3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12、24、48 h比较,HFOV+PS组的PaO2高于CMV+PS、CMV组,CMV+PS组高于CMV组;HFOV+PS组的PaCO2低于CMV+PS、CMV组,CMV+PS组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机械通气72 h比较,3组P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12、24、48、72 h比较,HFOV+PS组的PaO2/FiO2高于CMV+PS、CMV组,CMV+PS组高于CMV组;HFOV+PS组的OI、RI低于CMV+PS、CMV组,CMV+PS组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比较,HFOV+PS组低于CMV+PS、CMV组,CMV+PS组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气漏、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HFOV联合PS治疗新生儿ALI可及时改善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用氧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改善预后.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保护性通气对RDS新生儿肺氧合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轶;冷晓明;范伟堂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条件下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气管内滴注单剂PS治疗NRDS患儿28例,并与同期未用PS治疗的20例NRDS患儿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①治疗组在应用PS30分钟后皮肤颜色转红,经皮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用药后6h、24h、48h、72h PO2、0I、a/APO2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用药后6h、24h、48h、7 2h PO2、0I均低于对照组,a/AP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组使用PS 30 min内均可下调各呼吸机参数PIP、FiO2等,MAP明显降低,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对照组经治疗48 h后PIP、FiO2及MAP才开始缓慢下降.治疗组用药后6h、24h、48h、72hPIP、FiO2、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根据胸片所见,用药6h后治疗组28.6%患儿肺部病变得到改善,53.6%24 h肺部病变改善,71.4%于用药72h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治疗后6~12 h胸片未见肺部病变改善,25%于24 h显示肺部病变改善,50%在72 h肺部病变基本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④治疗组机械通气天数及氧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分别为4.5d(2~18 d)、13 d(5~29 d),对照组为8.5 d(2~29 d)、18 d(9~36 d),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⑤两组并发症及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S联合肺保护性通气治疗NRDS,能迅速改善肺氧合功能,同时降低呼吸机治疗条件,缩短需要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使肺部病变更快恢复正常.

  • 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作者:蔡荣英;李惠卿;洪瑜玲

    目的 探讨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质(固尔苏)的护理要点.方法 将肺活性物质(固尔苏)从4个不同体位(臀部抬高、上身抬高、左侧卧、右侧卧)各注入气管内1/4量.结果 用药后2~3小时气急、呻吟症状即可减轻,肺X线片示病情好转.结论 气管内给药过程中,恰当、良好的护理,对于达到好的预期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的康复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剂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常明;卢红艳;相虹;兰厚萍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剂(HFOV+PS)、常频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剂(CMV+PS)、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方式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呼吸力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新生儿75例,HFOV+PS组25例,CMV+PS组30例,CMV组20例,前两组应用PS 70 mg/kg一次,分别检测机械通气0、12、24、48、72 h的PaO2、PaCO2、PaO2/Fi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结果:HFOV+PS组在机械通气12、24、48 h比较PaO2均高于CMV+PS、CMV组,PaCO2均低于CMV+PS、CMV组(P<0.05);在机械通气12、24、48、72 h比较PaO2/FiO2均高于CMV+PS、CMV组,OI、RI均低于CMV+PS、CMV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比较均低于CMV+PS、CMV组(P<0.05);3组气漏、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HFOV联合PS治疗新生儿ARDS可及时改善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

  • 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对新生儿ALI/ARD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常明;卢红艳;相虹;兰厚萍

    目的:研究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以及机械通气(MV)联合肺表面活性剂(MV+PS)与MV对VEGF、MIF的影响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诊断ALI/ARDS的新生儿,MV+PS组58例,MV组52例,同期产房健康足月新生儿10例为对照组;检测机械通气0、24、48、72 h血清VEGF、MIF含量.结果:(1)3组在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VEGF、MIF含量在ALI/ARDS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48 h逐渐升高,72 h回落,与0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点比较ALI均低于ARD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MV+PS组在ALI/ARDS各时间点比较VEGF、MIF均低于M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ALI/ARDS早期血清VEGF、MIF表达增加,参与ALI/ARDS的发生发展;MV联合PS可减轻新生儿ALI/ARDS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早产儿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观察

    作者:唐建平;陈东晓;郑莉;郭铁军

    目的:探讨对于肺透明膜病(HMD)发病危险性高的早产儿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照组待确诊HMD后使用PS,比较两组的重症HMD(三、四级)发病率、机械通气概率、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重症HMD发病率、机械通气、IVH发生率比较,P<0.01,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HMD高危发生儿预防性应用PS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常规单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作者:范礼英;陈艳华;邓轩;陈娟

    目的:观察常规单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例MAS患几分为两组,12例患儿在上呼吸机和其他常规治疗的同时气管内注入固尔苏100 mg/kg作为治疗组,13例患儿仅上呼吸机和其他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惠儿的氧合功能、病程及预后.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氧合指数由22.2±4.3渐降至12.5±4.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从0.12±0.03上升至0.315±0.0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住院费用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剂量PS治疗能有效改善MAS患儿的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存活率.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 CPAP预防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作者:杨杰;刘瑛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预防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 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20例超低出生体重儿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mt, ELBWI)气管内滴注单剂预防量 PS后使用 CPAP通气方式,并与 20例未用 PS及 CPAP的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结果:预防组给予预防量 PS后使用 CPAP通气方式,其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明显改善,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 (9. 5± 6. 9) d, (2. 6± 3. 8) d 和 (80. 8± 17. 8) d .而对照组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 (13. 1± 6. 5) d, (4. 3± 3. 2) d 和 (98. 8± 27. 8) d,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5) .结论: PS预防性给药并联合鼻塞 CPAP可改善早产儿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激发感染的发生.

  • 急性肺挫伤早期肺泡灌洗液表面活性蛋白与TNF-α、IL-32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

    作者:李东锦;王伟;熊新明;方丹青

    目的 探讨急性肺挫伤早期肺泡灌洗液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A、B、C、D及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32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方法 成年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正常无损伤对照组(n=6)和急性胸外伤肺挫伤组(n=30),建立急性肺挫伤动物模型.分别检测肺挫伤组和对照组第1、2、3、4、8、12小时肺泡灌洗液(BALF)中SP-A、B、C、D含量,同时测定血清及BALF中TNF-α、IL-32含量.此外,对肺挫伤的病理学改变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肺挫伤组肺泡组织有明显的损伤、水肿、出血及炎症反应.肺挫伤组BALF中SP在各个时间点的含量升高,血清及BALF中TNF-α、IL-32明显升高.SP-A、D与IL-32含量呈负相关,血清中TNF-α与IL-32h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急性肺挫伤早期血清及BALF中TNF-α、IL-32含量上升,SP-A、B、C、D含量下降与肺挫伤时肺组织结构改变相符合,SP-A、D与IL-32含量水平呈负相关,血清中TNF-α与IL-32呈正相关,由此可推测SP蛋白在肺挫伤早期可对炎症因子TNF-α、IL-32的表达产生负调控作用.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49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霞静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49例HMD重症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机械通气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者(19例),B组为未加用PS者(30例).结果A组治愈16例(84.21%),死亡3例(15.79%);B组治愈9例(30 00%),死亡21例(7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3.68,P<0.01).24例死亡患儿均死于一种或多种严重并发症.结论 PS联合正压通气为治疗本病的关键措施.HMD患儿并发症常见且严重,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常见,直接影响患儿预后.

  • 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金瑄;赵宏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改善情况、肺部X线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部X线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好,肺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改善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勤

    目的:探讨早产儿生后6h内使用牛肺表面活性剂(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我院出生的76例胎龄28 ~ 32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38例给予气管内注入40 ~ 100 mg/kg牛肺表面活性剂与未用PS的对照组38例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比较两组NRDS的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发生NRDS 5例,对照组发生NRDS 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吸氧天数(9.2±6.1)d、呼吸机使用天数(6.5±4.9)d及住院天数(29.3±7.8)d,较对照组(16.7±6.4)d、(9.8±7.0)d、(37.4±7.2)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肺部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预防性使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能减少NRDS的发生率,减少呼吸机的使用,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改善早产儿预后.

  • 极低出生体重儿转归因素分析及肺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作者:王建辉;余加林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转归的相关因素及肺表面活性剂(PS)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305例VLBWI分别按出生体重和住院年份分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住院惠儿均有一种及以上的并发症,常见的为病理性黄疸(53.4%)、酸中毒(43.3%)、呼吸暂停(33.3%)、新生儿硬肿症(32.1%).本组总体院内病死率为3.0%,其中出生体重≤1 000 g组、~1 250 g组及~1 500 g组分别为12.0%、3.3%和1.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三年后四年两个时间段比较.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VLBWI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6.6%):使用PS组治疗NRDS治愈率显著高于未使用PS组(61.5%比21.7%,P<0.05).结论:体重、严重新生儿并发症是影响VLBWI转归的重要因素;NRDS是致VLBWI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用PS可以明显提高临床NRDS的治愈率.

  • 早期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MAS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夜;彭好;袁涛

    目的 探讨早期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56例6h内入院并需要机械通气的MA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常频机械通气(CMV)组21例、HFOV组20例、HFOV+PS组15例.观察3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合通气指标、血气的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CMV组治疗2、48 h氧合指数分别为(24.63±5.22)、(16.08±4.66)mm Hg,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分别为0.11±0.07、0.25±0.14;治疗2、12 h时pH分别为7.15±0.14、7.25±0.15.HFOV组氧合指数分别为(20.95±5.29)、(13.8±4.2)mm Hg,a/ApO2分别为0.15±0.05、0.35±0.08;pH分别为7.25±0.06、7.34±0.06.HFOV+ PS组氧合指数分别为(17.4±6.12)、(9.00±4.49)mm Hg,a/ApO2分别为0.17±0.05、0.40±0.03;pH分别为7.32±0.05、7.40±0.05.与CMV组比较,HFOV组治疗后氧合指数、a/ApO2及pH有所好转,HFOV+ PS组比HFOV组好转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胸发病率,CMV组与HFOV组及HFOV+ P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高压(PAH)CMV组10例,HFOV组3例,HFOV+ PS组1例,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HFOV联合PS治疗新生儿MAS的效果好于单纯的CMV或HFOV,并可降低PAH的发生率.

  • 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戴怡蘅;高平明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观察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aO2为(84.45±9.91)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76.38±9.32)mm Hg(P<0.05),观察组治疗后PaCO2、氧体积分数(FiO2)、氧合指数(OI)分别为(38.63±4.79)mm Hg、(0.42±0.09)、(7.82±2.10),明显低于对照组55.26%(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病率为31.58%,明显低于对照组55.26%(P<0.05).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PS联合NIPPV救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雪莲;刘蕾;李丝;史源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救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对38例NRDS患儿进行PS联合NIPPV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精心的整体护理,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NIPPV与PS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NRDS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2明显降低,PaO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DS采用PS联合NIPPV治疗能有效减少气管擦管机械通气的使用比例,对于部分可能需要气管插管的NRDS患儿,避免了因气管插管可能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0例疗效分析

    作者:陈观伟;付华;陈小燕;蔡文双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30例NRDS患儿给予气管内滴注单剂PS治疗,对照组22例未给予PS治疗,其余治疗两组相同.结果 观察组早期应用PS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a/APO2)明显上升,氧合指数(OI)值明显下降,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1).床旁胸部X线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快,效果更好(P<0.01),对机械通气和氧疗的需求显著降低(P<0.05).结论 PS对NRDS疗效满意,能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174 条记录 7/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