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板蓝根未必很安全
板兰根是十字花科菘蓝属二年生植物菘蓝的根茎部分,其叶又称大青叶,同属清热解毒药.板兰根含有多种药用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功效,对多种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如流感、流脑、腮腺炎、钩端螺旋体病、肺炎、肝炎等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
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30例
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凉血化瘀、滋肾清利法为主的中西药结合治疗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显效率76.7%,对照组的显效率50.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尿Alb数值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尿Alb数值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有较好疗效,能改善肾小球的功能.
-
从瘀热论治风湿免疫性疾病——周仲瑛学术思想举要
周仲瑛教授对中医内科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精湛的临床经验,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炼,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术体系.他所提出的瘀热学说,深刻揭示了某些难治病临床辨证的特殊规律,丰富了中医学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理论.笔者就瘀热学说在风湿免疫性疾病诊治中的重要指导意义作一初步探讨,以供同道参考.
-
凉血化瘀法治疗重型肝炎立法依据探析
凉血化瘀法是温病治疗学中的重要治法,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邪、化瘀通络等作用.我们通过对该法作用原理的深入研究,发现热瘀搏结是本法的主要运用指征[1,2],而热瘀搏结亦是重型肝炎关键的病理环节.近年来我们将凉血化瘀法运用于重型肝炎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经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凉血化瘀方药在改善肝功能、提高存活率、减轻和修复肝细胞病理损害、抗肝细胞凋亡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现就凉血化瘀法治疗重型肝炎的立法依据作一探讨分析,以期有助于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
疏风凉血法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疏风凉血法对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要求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采用疏风凉血法治疗,对照组只给予以一般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用药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装、肾功能、尿蛋白、尿沉渣红细胞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疏风凉血法治疗慢性肾炎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减少尿蛋白及尿沉渣红细胞、改善肾功能、降低血脂等作用.
-
吴克明教授治疗崩漏经验采撷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为妇科疑难重症.吴克明教授据其数十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崩漏之本在于脾肾亏虚,冲任不固,而致经血失约,血不归经;虚热瘀互结为标,而致虚实夹杂,病情变化多端.吴克明教授在治疗此病上强调治病求本,以正本清源(补肾健脾,益气养血,固冲止血,兼凉血化瘀)为法,以安冲汤加减化裁治疗此病,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
-
凉血化瘀中药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凉血益视汤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10年12月门诊随访的58例CE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自拟凉血益视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58例患者显效37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CNV复合体厚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凉血益视汤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治疗温病湿热证的实验研究
目的:分析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治疗温病湿热证的试验研究,并从多个角度分析温病湿热证。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温病湿热证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中的治疗温病湿热证的疗效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通过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相关数据及临床疗效,得出对照组ET、TNF、IL-1含量明显低于治疗组以及治疗组总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结论:通过给患者采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大程度减短患者病期,应当重视其临床治疗的实验研究。
-
凉血化瘀中药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3例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为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以形成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为特征,常伴有出血、渗出及视网膜水肿,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吲哚氰绿造影(ICGA)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CEC虽然为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其自然病程持久,反复发作,视力预后难以估计.
-
凉血化瘀中药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15例
目的 观察凉血化瘀中药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疗效.方法 对15例15眼经PDT、Avastin等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予凉血化瘀中药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ion acuity,BCV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t tomography,OCT)图像.结果 9个月时,视力变化、病灶直径、病灶面积、中央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客积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FA检查发现:显效(CNV闭合)13眼(86.7%),有效(CNV部分闭合)1眼(6.7%),无效(CNV扩大)1眼(6.7%),较治疗前显著改善.OCT检查:治疗前CNV活动期7眼(46.7%)、中间期4眼(26.7%)、瘢痕期4眼(26.7%);治疗后有效(瘢痕期)13眼(86.7%),进步(中间期)1眼(6.7%),无效(活动期)1眼(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凉血化瘀中药可以促进ICNV中CNV闭合.
-
中药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法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湿性AMD患者46例78只眼,观察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视力、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OCT检查情况.结果62只眼治疗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黄斑区出血吸收并停止反复出血,随访4个月~2年,病情均无反复,视力0.15~0.3,其中31例患者51只眼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OCT检查,发现有39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缩小,总有效率53.2%.结论中医药对AMD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尚需科学设计、长期随访.
-
生苏丹汤辅助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过敏性紫癜(简称AP)是小儿的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常有反复发作倾向,并可累及肾脏.我们应用中药辅助治疗AP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
针药结合治疗寻常痤疮38例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10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47例,女53例;年龄小18岁,大36岁;病程短1个月,长10年;Ⅰ度(参照Pillsbury分类法[1])9例,Ⅱ度33例,Ⅲ度46例,Ⅳ度12例.随机分为3组,针药组38例,针灸组32例,中药组30例.
-
采用薄层色谱法控制延生胶囊的质量
延生胶囊为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制剂,由当归、白芷、制何首乌、独活、羌活、川芎、荆芥、苍术、防风、柴胡、麻黄、甘草、细辛十三味中药材组成,具有软坚散结、疏通经络,清洁血液,凉血化瘀,促进免疫细胞、增强提高NK细胞肿瘤杀伤活力的作用,对于肝癌、胃癌、肠癌、乳癌、宫颈癌患者,有明显的抗癌效果.中药治疗具有价格低,毒副作用小,标本兼治的优势.深得广大患者的青睐.该制剂目前没有质量检验标准,为了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作者应用薄层色谱法,分别用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对照品、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对制剂中主要药味防风、麻黄进行鉴别.用来控制处方中防风、麻黄的质量.
-
凉血化瘀可利水--张伯礼教授临床证治答疑
病案
初诊:患者男性,59岁,2013年10月17日就诊。主诉:右侧肢体不利5月余。病史:患者2013年5月15日突发昏迷,经120救护车送至大连瓦房店医院,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左侧脑叶出血37 mL”,遂予手术治疗,术后症状有所恢复。现右侧肢体乏力,右脚肿胀,记忆力减退,语声变粗,时有干咳、少痰,纳呆,食量正常,寐安。大便日一行,不成形,夜尿频,4~5次/夜。舌红,苔黄稍腻,脉弦滑数。血压(BP):110/80 mmHg(1 mmHg=0.133 kPa)。既往史:十二指肠溃疡病史30余年,否认其他心脏病史。家族史:父亲高血压病史。个人史:吸烟20余年,每日20支,病后戒。过敏史: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史。处方:生地15g,麦门冬15g,玄参15g,知母15 g,川芎15 g,菊花20 g,夏枯草20 g,杜仲15 g,桑枝30 g,黄芩20 g,天麻15 g,枳壳12 g,丹参30 g,郁金15 g,珍珠母30 g,予药10剂,每剂水煎3次(分别煎煮40、30、20 min),3次药液合并混匀、均分4份,2日服完,早晚各服用1份。 -
薄层扫描法测定金不换颗粒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金不换颗粒是由羚羊角粉、珍珠粉、大青叶、丹参等13味中药制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软坚散结、抗癌消炎之功效,用于各种中晚期癌症.其系列制剂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临床及实验研究曾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丹参酮ⅡA为方中丹参所含有效成分.我们对金不换颗粒中丹参酮ⅡA进行了含量测定.1 仪器与试药岛津CS-930薄层扫描仪;定量毛细管;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丹参酮ⅡA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金不换颗粒(重庆中医肿瘤医院);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治疗温病湿热证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温病湿热证的作用,并从微观角度探讨温病湿热证血瘀的客观性.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设立黄连解毒汤组(A组),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B组),王氏连朴饮组(C组),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组(D组),湿热证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症状及体温变化,同时检测血浆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凝血功能、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等指标变化.结果:药物B组症状表现较轻;药物A组和B组体温升高较小.药物治疗各组ET、TNF和IL-1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A组和B组ET、IL-1的含量均低于C组(P均<0.05).湿热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各参数、血小板计数及聚集率、凝血指标、TXB2、6-keto-PGF1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药物B组和D组改善上述指标效果较好,优于A组和C组(P<0.05或P<0.01).结论:清热解毒对于温病湿热证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温病湿热证存在传统四诊不易察觉的微观血瘀,治疗时加入凉血化瘀之品,可获佳效.
-
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探析
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表现特征以及现代研究成果,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病机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病机应以"毒"立论,重在清热解毒;以"瘀"为要,功在凉血化瘀的观点.
-
瘀热相搏证的系列研究(二)
瘀热相搏证的提出充实和发展了中医的病机辨证和治疗学内容,文章主要内容包括:瘀热的概念、瘀热的形成、瘀热的主要病理变化、瘀热的临床表现、瘀热的类型、瘀热的治疗原则、瘀热相搏证的系列研究、瘀热学说的意义,并附医案2则.
-
瘀热相搏证的系列研究(一)
瘀热相搏证的提出充实和发展了中医的病机辨证和治疗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瘀热的概念、瘀热的形成、瘀热的主要病理变化、瘀热的临床表现、瘀热的类型、瘀热的治疗原则、瘀热相搏证的系列研究、瘀热学说 的意义,并附医案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