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混合型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作者:成德雷;徐浩;华荣;吕维富;徐新建;杜洪涛;祖茂衡;张庆桥

    目的 探讨混合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62例混合型BCS血管病变特征和治疗方法,观察开通后肝静脉(hepatic veins,HV)和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压力以及患者症状的变化,评估治疗后无症状生存率.结果 本组162例中,53例患者合并3支主HV阻塞且无2支以上粗大副肝静脉代偿,行HV和IVC联合开通治疗,其中51例治疗成功;其余109例患者仅行IVC开通治疗,其中106例治疗成功;总体技术成功率为96.9% (157/162).本组患者开通治疗前后HV和IVC压力分别为:[(40±9) cmH2O和(28±7)cmH2O]比[(22±7) cmH2O和(19±6) 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42和8.75,P<0.001).157例治疗成功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时间为15个月.出院后146例症状完全缓解,其余11例症状改善,随访截止时,首次开通治疗和修正治疗后的无症状生存率分别为:82.4%和94.2%.结论 根据HV病变特征选择混合型BCS患者介入治疗方法,疗效好,复发率低,短中期无症状生存率高.

  • Ⅱ型布加综合征腔房转流术中下腔静脉压力变化及其和术后人工血管通畅率的关系

    作者:王连才;李德宇;陈香丽;余海波;高春辉;穆森茂;董亚东

    目的 探讨腔房转流术(atrial caval shunting,ACS)治疗Ⅱ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手术前后下腔静脉压力(inferior vena cava pressure,IVCP)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术后血管通畅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1992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腔-房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的209例Ⅱ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术中开放人工血管前后IVCP、右心房压力(rightatrial pressure,RAP)及自由门静脉压力(portal free pressure,PFP)变化,采用t检验比较人工血管开放前后IVCP、RAP、PFP的压力变化;定期彩超检查人工血管通畅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IVCP和术后人工血管通畅率间的相关性.结果 开放人工血管后IVCP、PFP显著下降(P<0.05),开放人工血管后RAP显著升高(t=0.52,P<0.05);人工血管开放后IVCP下降幅度较低者(<1 kPa)的术后人工血管通畅率显著低于IVCP下降幅度较高者(≥1 kPa) (P <0.05).结论 ACS术中人工血管循环开放后,IVCP下降幅度较大者术后人工血管通畅率较高.

  • 布-加综合征与抗凝治疗

    作者:李素新;李路豪;党晓卫

    布-加综合征(B-CS)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肝后型门静脉高压症,世界各地发病不一.随着对B-CS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其病因、病理生理以及临床治疗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直以来,由于地域和病因差别较大,国内外对B-CS凝血功能及抗凝治疗的观点莫衷一是.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B-CS与抗凝治疗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合并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党晓卫;李路豪;李素新;王亚飞;李海;徐韶凯;付坤坤;许培钦

    目的 探讨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CS)合并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临床资料较为完善的30例B-CS合并HCC患者的资料(HCC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106例B-CS未合并HCC患者作为对照(非HCC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B-CS类型、血红蛋白、ALT、AST、血清清蛋白、Child-Pugh分级、门静脉主干内径、HBV感染及饮酒史.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B-CS合并HCC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判断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CC组与非HCC组患者在性别(x2=0.001)、年龄(t =0.317)、病史(t=-0.906)、B-CS类型(x2=2.894)、ALT(t=-1.581)、Child-Pugh分级(Z=-0.777)、HBV感染(x2=0.016)及饮酒史(x2=0.285)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CC组患者的血红蛋白(t=3.370)、血清清蛋白水平(t=2.152)低于非HCC组,AST(t=-2.425)、门静脉主干内径(t=-2.554)高于非HC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AST、门静脉主干内径是B-CS合并HCC的独立危险因素(OR =0.972、1.015、1.206,P=0.004、0.022、0.01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ST、血红蛋白、门静脉主干内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4、0.324、0.624,预测价值依次为AST、门静脉主干内径、血红蛋白.结论 血红蛋白、AST、门静脉主干内径是B-CS合并HCC的独立危险因素.

  • 腔房重建肝移植治疗并发早期肝癌的混合型柱状Budd-Chiari综合征

    作者:牛玉坚;沈中阳;臧运金;陈新国;刘煜;李威;吴凤东

    检索近十年国内、外肝移植文献,关于供体肝上下腔静脉与受体右心房吻合的重建方式未见有报道.作者于2005年4月27日为1例并发早期肝癌的混合型柱状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进行了腔房重建肝移植术,术后恢复顺利.现报告如下.

  • FIESTA序列对Budd-Chiari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蒲洪波;游箭;陈华平;张福洲;谢杨

    目的:探讨FIESTA序列对Budd-Chiari综合征(BCS)下腔静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临床诊断为BCS的患者的下腔静脉病变情况,以DSA为诊断金标准,评估FIESTA序列对下腔静脉病变的诊断能力,包括检出静脉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准确度,显示下腔静脉血栓、下腔静脉瘤的能力。结果 MRI诊断准确有41例,灵敏度为97.61%、特异度为55.56%、准确度为90.20%;发现下腔静脉血栓8例,下腔静脉瘤样扩张4例。结论 FIESTA序列在显示BCS的下腔静脉中具有直观、准确率较高、无需对比剂的优点,可作为诊断BCS下腔静脉病变的常规序列。

  • 腔内治疗幼儿Budd-Chiari 综合征1 例并文献分析

    作者:田磊;王中华;陈学东;王仕华;王育红

    目的 总结血管腔内治疗Ⅰ型幼儿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经验,并回顾相关文献.方法 对1例BCS患儿行下腔静脉(IVC)造影,根据造影结果选择应用介入方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即用超滑导丝硬头穿过下腔静脉阻塞狭窄部位,进行球囊扩张.结果 ①球囊扩张操作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造影见残余狭窄≤30%,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②近年有关幼儿BCS的报道极少,静脉血管造影为诊断此病的金标准.结论 介入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为治疗Ⅰ型幼儿BCS的首选方法.

  • Budd-Chiari综合征腔内微创治疗的价值

    作者:徐良;景在平;易玉海;孙力勇;王晨龙

    为探讨微创腔内疗法在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治疗中的价值,根据造影结果将BCS分成3型,Ⅰ、Ⅱ型又各分成3个亚型;56例Ⅰ、Ⅱ型患者接受了腔内疗法,其中Ⅰa、Ⅰb、Ⅱa、Ⅱb型采用PTA加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Ⅰc、Ⅱc型附加脾肺固定术.结果支架成功置入54例,操作成功率96.7%;失败2例,其中肺栓塞死亡1例,心包填塞1例.说明恰当的分型可指导BCS治疗方法的选择;腔内介入技术具有微创、简捷、创伤小的特点,适用于多数类型的BC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取代大部分手术治疗.

  • 500例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

    作者:顾玉明;祖茂衡;徐浩;李国钧;张庆桥;魏宁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1990~2002年接受介入治疗的BCS患者共500例,其中腔静脉阻塞型337例、肝静脉阻塞型77例、混合型86例.所有病例均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术(PTA),其中120例还做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发生介入治疗并发症共58例(11.6%),死亡1例(0.2%).术中并发症有误穿心包和心包填塞9例(1.8%),其中心包填塞3例(死亡1例);金属内支架脱落入右心房2例(0.4 %);胸腔出血1例(0.2%);腹腔出血2例(0.4%).术后并发症为急性再狭窄27例,其中单纯PTA后22例(5.8%,22/380),PTA+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5例(4.2%,5/120).穿刺部位形成假性动脉瘤3例(0.6%);穿刺点出血和局部血肿形成10例(2.0%);穿刺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例(0.8%).结论介入治疗BCS 是1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王雅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6例实施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观察肝脾形态方面改变情况及门静脉、脾静脉和肝动脉右支和前支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治疗后肝右叶大斜径、尾叶大斜径和脾脏大斜径分别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门静脉流速、脾静脉流速和肝动脉右前支收缩期峰值流速分别高于治疗前,脾静脉流速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治疗在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创伤小,恢复快,值得借鉴.

  • 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诊断及临床应用

    作者:宋新宇

    目的:评价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15例由经皮肝穿肝静脉造影证实为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对其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进行分析。结果直接征象中,肝静脉或副肝静脉近心端出现阻塞约占86.7%,肝静脉显示不清约占13.3%,间接征象中,肝内侧支血管形成、肝实质不均匀强化、肝外侧支静脉形成、肝尾状叶增大、副肝静脉增粗、肝内再生结节分别约占80.0%、68.8%、66.7%、66.7%、40.0%、13.3%。结论通过MRI诊断对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进行观察分析,可为临床确诊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 下腔静脉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应用颈一股静脉会师法行下腔静脉开通术30例报告

    作者:付信军

    目的 研究Budd-Chiari 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新技术,应用颈一股静脉会师法行下腔静脉开通术.方法 30例下腔静脉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采用经静脉途径行近心端造影并留置导管作为穿通闭塞下腔静脉的靶标记,然后经股静脉途径应用房问隔穿刺针行下腔静脉开通术,球囊扩张和内支架植入.结果 30例患者采用此项技术全部取得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颈一股静脉会师法行下腔静脉开通术在下腔静脉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中是一种安全和实用的方法.

  • 布加综合征术后复发的介入治疗(附破膜术后18年复发1例)

    作者:马荣强;陈玲玲;刘暴

    布-加综合征(简称BCS)是一种肝后性门脉高压症。临床少见,且易复发。本文介绍1例BCS患者,手术治疗稳定18年后因病情复发再次入院治疗,行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术后,痊愈出院,并由此讨论BCS的临床诊治经验,以期提高BCS的诊治水平,避免误诊误治。

  • 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诗杰;任学群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33例,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采用的不同介入治疗方法,观察介入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30 d下腔静脉压力、肝脾形态及门静脉、脾动静脉及肝动脉右前支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介入治疗后下腔静脉压力、狭窄两端压力差[(13.89±2.94)、(1.73±0.23)mm Hg]较术前[(20.67±5.82)、(8.18±1.62)mm Hg]明显降低,而介入治疗后下腔静脉直径[(2.53±0.58)cm]较治疗前[(0.59±0.23)cm]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治疗后30 d肝右叶大斜径[(12.0±1.7)cm]、尾叶大斜径[(7.0±0.6)cm]、脾脏大斜径[(11.0±0.9)cm]均较治疗前[(15.8±1.6)、(8.1±1.3)、(14.5±2.6)cm]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30 d门静脉流速[(18.4±2.3)cm/s]及肝动脉右前支峰值流速[(56.3±6.2)cm/s]均较治疗前[(15.8±2.6)、(46.5±7.3)cm/s]明显增加,而治疗后30 d脾静脉流速[(10.3±2.6)cm/s]较治疗前[(15.8±2.6)cm/s]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用介入方法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成功率高,能明显改善腔静脉压力,使肝脾明显回缩,且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是一种微创、恢复快、疗效显著且又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妊娠17例分析

    作者:孙志华

    目的:探讨Budd-Chiari 综合征(BCS)介入治疗与妊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BCS介入治疗后17例患者的妊娠结局,观察妊娠时间、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方式选择、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状况.结果:BCS介入治疗成功后患者妊娠的平均时间为8.6个月,足月妊娠分娩14例,早产2例,早孕死胎1例.15例自妊娠28周行预防性抗凝治疗,无一例BCS复发及产后出血.产新生儿16例,无新生儿畸形及出血性疾病发生.结论:BCS介入治疗后妊娠,可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妊娠期避免BCS复发的有效措施是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且对母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 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192例分析

    作者:张宪亮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的路径和方法.方法:选取BCS患者192例,先行下腔静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采取不同路径行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前术后测量静脉压,效果欠佳者,及时置入血管内支架,随访6~12个月.结果:成功治疗188例,治愈率为97.9%.下腔静脉压及肝静脉压由术前的(29.20±1.05)kPa和(3.25±1.07)kPa降至(16.10±0.54)kPa和(1.53±0.52)kPa,腹胀、腹水、下肢肿胀等临床症状1周内明显改善,胸腹壁浅静脉消退.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1年内血管通畅率为100.0%.结论:BCS介入治疗,应根据造影的具体情况,灵活采取介入路径和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彩超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作者:薄祥树;包容杰

    目的:探讨彩超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经临床证实的Budd-Chiari综合征的彩超表现.结果: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9例,肝静脉狭窄或阻塞8例,肝内侧枝血管13例,肝外侧枝血管16例.结论:彩超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分型具有重要意义,能给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 布-加综合征与妊娠

    作者:孙志华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与妊娠的关系.方法综述国内外布-加综合征合并妊娠及介入治疗后妊娠的相关文献.结果合并妊娠对母儿可导致严重损害,危及母儿生命安全,但方法介入治疗后妊娠结局良好.结论布-加综合征不宜妊娠,但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妊娠对母儿预后无明显不良影响.

  • 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并发管腔再狭窄的护理

    作者:赵亮

    总结21例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并发管腔再狭窄患者第二次介入治疗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全面用药管理,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管腔再狭窄的发生.

  • 子宫全切术后致广泛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例分析

    作者:张晓梅;张玉年

    女,45岁.因不规则阴道流血伴继发性进行性痛经半年于1999年7月23日入院.半年前无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时多时少,色暗红,伴下腹及腰骶部坠痛,不能从事一般劳动.曾行诊刮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单纯性过度增生.口服避孕药(药名及剂量不详)治疗,服药期间阴道流血停止,痛经症状无改善,停药后症状又同前,遂入院.25岁结婚,孕4产3.入院后查体:T 37.3 ℃,P 80次/min,R 20次/min,BP 112/90 mm Hg(15/12 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肥胖体型,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双下肢足踝部皮肤凹隐性水肿.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型,阴道少量暗红色血性分泌物,宫颈光滑;子宫孕10周大小,呈球形,质硬,光滑,压痛明显,活动度良好;双侧附件正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3×109/L,红细胞3.57×1012/L,血红蛋白118 g/L,血小板173×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X线胸透正常.心电图正常.B超示子宫均匀性增大,内膜线居中,肌层回声不均匀,可见小的囊状无回声区.入院诊断:子宫腺肌病.查肝、肾功能及血生化结果均正常.于入院第2天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因麻醉效果欠佳改为全麻.术中出血约600 ml,输血400 ml,输液1 500 ml.术后给予青霉素800 万U、甲硝唑1.0 g静脉滴注预防感染.术后第3天诉右下腹疼痛,活动后心悸、胸闷,腹部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总蛋白57 g/L,白蛋白31 g/L,球蛋白26 g/L,A/G 1.19.给予白蛋白10 g静脉滴注.因腹水原因不明,请内科会诊,控制液体量并给予速尿40 mg静注,每日2次,3天后症状无改善停用,并在常规消毒下行腹腔穿刺抽出腹水100 ml,同时查腹水常规示桔红色,利凡他试验(±),RBC().股动、静脉彩超检查未见异常.排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当日下午出现少尿,给予速尿80 mg静注,白蛋白10 g静脉滴注.术后第7天腹部拆线,切口甲级愈合.病理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分泌期宫内膜.皮肤出现粘膜黄染,静脉穿刺处散在瘀斑,双下肢水肿加重.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示总胆红素62.50 μmol/L,AST 0.88 μmol*s-1/L,ALT 0.70 μmol*s-1/L.遂请传染科会诊,认为患者有出血倾向,短时间内出现黄疸,大量腹水,肝功能异常,考虑肝病所致腹水,疑亚急性重症肝炎,转入传染科在保肝治疗的同时,查乙肝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FP<20 μg/L,排除乙型及丙型肝炎的可能.治疗2天病情无改善,认为非原发性肝脏疾病,转上级医院行彩超检查,示广泛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因已错过溶栓治疗时机,且经济困难,放弃治疗.1月后死亡.

178 条记录 3/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