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示指背侧带蒂岛状皮瓣治疗拇指Ⅱ度缺损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先武;李昌坤;张斌;代伟

    目的:探讨示指背侧带蒂岛状皮瓣治疗拇指Ⅱ度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2013年收治拇指Ⅱ度缺损患者47例,运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疗效是满意的。结论:示指背侧带蒂岛状皮瓣治疗拇指Ⅱ度缺损的临床效果是显著的。

  • 示指桡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作者:邓峰

    近年来我们采用带桡神经浅支及第一掌背动静脉血管蒂的示指桡背侧岛状皮瓣急诊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10例,皮瓣全部存活,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拇指尺背侧皮瓣及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疗效对比

    作者:张婷

    拇指占据手部功能将近1/2,由各种损伤导致拇指远端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拇指皮下较薄,其拇指结构较为精细,即使小面积的软组织损伤,也多伴随有骨骼、肌腱等组织外露[1],直接植皮修复创面较为困难.因此多采用皮瓣移位修复术[2],拇指远端缺损患者行拇指尺背侧皮瓣及示指背侧皮瓣处理,报告如下.

  • 示指背侧皮瓣急诊修复拇指损伤

    作者:李庆贵;刘晓峰;张增祥

    拇指功能占手部功能的 50%,拇指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损伤,尽可能保留手指长度及恢复、重建手指感觉对拇指恢复功能非常重要,对那些不愿意接受"姆甲瓣移植"等复杂手术的患者,有邻指皮瓣及腹部带蒂皮瓣等术式,而示指背侧皮瓣急诊修复拇指损伤则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1].本院在 1998年 10月- 2003年 4月有 11例拇指损伤采用这一术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示指 皮瓣 拇指 修复
  • 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疗效分析

    作者:赖伟文;刘冬云;戴冠东

    目的:总结34例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拇指受区创面的形态、大小设计皮瓣切口,切取皮瓣并通过皮下隧道或切开皮肤形成明道,将皮瓣转移修复拇指创面.结果:皮瓣均I期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外观好,有感觉,各指关节活动同健侧.结论:该术式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一次闭合创面的优点,且疗程缩短,皮瓣血循环正常,外观良好,有感觉.

  • 新疆哈萨克族青年人群指长及指长比的特点

    作者:努尔买买提·巴哈夏尔;爱华;吴海忠

    背景:在人类胚胎期的前3个月指长比值就基本确定,指长及指长比具有性别和侧别差异,指长比可能还存在民族、地区及人种差异,至今尚未有人进行过新疆哈萨克族成人指长比方面的研究。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青年人群指长比的特点。
      方法:随机选择18-25岁健康新疆哈萨克族青年200例(男100例,女100例),进行双手后前位X射线拍片,分别测量指骨长度,同时测量身高,将所得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结果与结论:新疆哈萨克族青年人群指长均呈现3D>4D>2D>5D;男性指长比具有3D∶5D>4D∶5D>2D∶5D>3D∶4D>2D∶3D>2D∶4D趋势,女性指长比具有3D∶5D>2D∶5D>3D∶4D>4D∶5D>2D∶4D>2D∶3D趋势;左右手2D∶3D,3D∶4D,4D∶5D指长比均值男性大于女性,左右手2D∶4D,2D∶5D,3D∶5D指长比均数女性大于男性,男女性左右手指长比2D∶4D和4D∶5D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不同性别中,左侧指长比3D∶5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新疆哈萨克族指长比具有侧别差异性,其中以2D∶4D和4D∶5D为显著;性别差异性3D∶5D为显著。

  • 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和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对比研究

    作者:吴想平;刘文豪;赵根隆

    目的:探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以及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两种手外科修复拇指皮肤缺损术在临床的实际疗效.方法:选取手外科就诊的97例拇指皮肤缺损的患者,其中48例患者采用了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术(设为示指组),而另50例患者采用了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术(设为拇指组),对比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的修复术后,拇指感觉恢复情况、皮瓣成活率、术后痛觉触觉以及综合质地感觉.结果:示指组患者在行修复术后,皮瓣成活率为100%,拇指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皮瓣远端坏死迹象,积极的换药后皮瓣终成活,成活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示指组患者两点辨别觉为4~7 mm,而拇指组患者的两点辨别觉为6~10 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拇指组的术后痛觉、触觉以及综合质地感觉均优于示指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论是示指背侧还是拇指尺背侧的岛状皮瓣修复术均能保证术后皮瓣的高存活率,但是术后患者两点辨别觉还是以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效果较佳.

  • 提高婴幼儿示指根静脉穿刺效果的探讨

    作者:肖春桥;谭雪琴;刘丹平;陈华兰

    目的 探讨提高婴幼儿示指根静脉的穿刺效果.方法 将63名选择示指根静脉穿刺的婴幼儿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取先固定后穿刺的方法,对照组按先穿刺后固定的常规步骤.结果 观察组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P<0.05);且对照组固定时出现6例渗漏.结论 对于选择示指根静脉穿刺的婴幼儿,采取先固定后穿刺法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渗漏.

  • 示指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示指皮肤缺损35例

    作者:祁庆彬;杨杰;王鹏;张伟;许会敏;曹文宏

    各种工伤、生活伤及车祸等导致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较为常见的[1].其治疗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由于手的解剖结构复杂,功能又具有特殊性,患者对手术的要求不仅局限于修复,而且要求功能及美观[-4].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6月对各种原因所致的示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了示指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大学生示指骨X线测量与身高的回归分析

    作者:张会霞;肖坚

    目的:对示指骨各指节的长度及宽度进行X线测量,其身高的多变量主成分回归方程.方法:随机选择健康汉族大学生200人(男100人,女100人),进行双手后前位X线拍片,分别测量示指骨各指节骨长与中点宽,应用s协协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女大学生左右示指各节长度宽度的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性别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示指各指节参数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关系,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可建立检测指标单变量、多变量与身高的回归方程.结论:多元回归方程中,利用主成分回归建立的方程更为科学;在单变量回归方程中,示指各指节长度参数建立的方程更为合理;对推断身高简单实用,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 两种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缺损疗效分析

    作者:刘仲祥;刘飙;刘浩宇;魏壮

    [目的] 探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和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 年1 月- 2008 年6 月,应用示指背侧顺行岛状皮瓣和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缺损4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示指背侧顺行岛状皮瓣组27例(指腹缺损17例、指端皮肤缺损4例、末节背侧皮肤缺损6例),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组21例(指端皮肤缺损11例、指腹缺损6例、背侧皮肤缺损4例),术后对皮瓣的成活率、拇指的功能恢复、供区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分别平均随访14.2、15.7个月,所有皮瓣全部成活,感觉恢复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评定标准,示指背侧岛状皮瓣组静态两点辨别觉为5~8mm;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组静态两点辨别觉为6~10 mm,均达到S3+级以上,评分>16.拇指指间关节活动与健侧比无明显差异.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外形不如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的效果好,且示指背侧供区游离植皮易于指背腱膜粘连,影响滑动,需术后配合功能练习和康复治疗.[结论] 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和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血供安全、可靠,是修复拇指指背、指腹缺损的理想皮瓣,对于拇指指端缺损的修复,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优于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从对供区的影响角度看,拇指尺背侧皮瓣优于示指背侧岛状皮瓣.

  • 拇、示指动脉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业辉;李少华;徐达传

    目的:对拇指、示指的血供来源进行分型,为手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78例手部动脉铸型标本上观察拇指、示指主要动脉的来源.结果:根据拇指、示指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将其分为3型:Ⅰ型(拇主要动脉型)主要由拇主要动脉分支营养拇指、示指.根据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的来源,又将其分为3个亚型(掌浅弓型、掌深弓型、掌浅、深弓型),掌浅弓型:示指桡掌侧同有动脉从掌浅弓发出,占总数的52.56%(41例,左22例,右19例);掌深弓型: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从掌深弓发出,占总数的30.77%(24例,左8例,右16例);掌浅、深弓型:示指桡掌侧同有动脉由掌浅弓和掌深弓共同发出,占总数的5.13%(4例,左3例,右1例).Ⅱ型(桡动脉掌浅支型)主要由桡动脉掌浅支分支营养拇指、示指,占总数的8.97%(7例,左5例,右2例).Ⅲ型(指掌侧总动脉型)主要由指掌侧总动脉分支营养拇指、示指,占总数的2.56%(2例,右2例).结论:根据拇指、示指血液供应来源不同分为拇主要动脉型、桡动脉掌浅支型和指掌侧总动脉型.其中拇主要动脉型又分为掌浅弓型、掌深弓型和掌浅、深弓型三种亚型.

  • 以示指桡掌侧筋膜皮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作者:李少华;张业辉;陈胜华;李泽宇

    目的:为以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近侧指问关节附近的皮支为蒂的第2掌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指端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2个手部血管铸型标本、血管灌注标本上,解剖观察示指桡掌侧同有动脉分支与示指桡背侧指背动脉的吻合,皮瓣供区血管、神经分布.结果: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在近侧指间关节附近发出皮支与示指桡背侧动脉在桡背侧有吻合,皮瓣供区有示指背.掌背静脉和示指桡背侧神经,并形成筋膜、静脉和皮神经血管网.结论:以示指桡掌侧同有动脉在近侧指间关节附近的筋膜皮支为蒂可形成第2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是示指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佳皮瓣.

  • 示指和中指指腹桡侧缺损的皮瓣修复

    作者:吴迪;利春叶;杨钦泰;李晓文;喻林波;欧春培;贾赛雄

    目的 探讨示指和中指指腹桡侧缺损应用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应用顺行指动脉皮瓣、逆行指动脉皮瓣、大鱼际皮瓣及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皮瓣分别修复示指、中指指腹桡侧缺损27例共31指,其中,示指23指,中指8指.皮瓣切取面积为1.7 cm×l.2cm~2.7cm×l.7 cm,供皮区游离皮片移植. 结果 27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3~6个月,皮瓣外形饱满,颜色质地接近正常.18例21指皮瓣术后1~3个月两点辨别觉恢复至5~8 mm. 结论 应用顺行指动脉皮瓣、逆行指动脉皮瓣、大鱼际皮瓣及指动脉终末支皮瓣修复示指中指指腹桡侧缺损的临床疗效良好.

  • 改良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和示指皮肤缺损

    作者:杨庆达;卢建国;卢家灵;陈善豪;梁波

    目的 探讨游离改良第一趾蹼皮瓣移植修复拇、示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应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示指皮肤缺损19例,术前借助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明确第一跖背动脉在趾蹼皮肤的穿出点后,设计的改良皮瓣介于传统足背皮瓣与第一趾蹼皮瓣之间,手术时由远向近切取,掀起皮瓣远端直视下沿血管蒂深面往上游离皮瓣,皮瓣游离后根据受区需要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修薄,切取皮瓣面积为3.4 cm ×2.3 cm ~8.0 cm ×3.0 cm. 结果 19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1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美观,两点辨别觉2~6 mm,感觉功能恢复至S33例,S3+ 9例,S47例. 结论 改良第一趾蹼皮瓣的组织结构与拇、示指相似,修复后外形、功能恢复好,游离移植避免了局部带蒂皮瓣修复对伤手造成二次伤害,有效地保护了伤手的美观,是一种可行的修复方法.

  • 示指全长脱套伤一期修复

    作者:李小军;童静;杜冬;陈振鹤

    目的 报道示指全长脱套伤一期修复临床效果.方法 一期重建示指全长套状撕脱缺损3例.伤指中远节以(足母)甲瓣或第二足趾修复,伤指近节以(足母)甲瓣或第二足趾携带的跖背和跖底皮瓣包裹背侧、桡侧和掌侧,伤指近节尺侧面以跖背皮瓣富余的筋膜瓣覆盖后,采用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经5~58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临床修复3例均完全成活,2例效果满意,另1例因淋巴水肿,外形较臃肿.结论 应用(足母)甲瓣或第二足趾携带跖背和跖底皮瓣移植,与皮片移植结合,一期修复全长脱套伤示指,可获预期的临床效果.

  • 示指桡侧固有动脉阶梯推进皮瓣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

    作者:吴泽勇;王绥江;黄海华;张培华;史玉仓;陈秀凤;邓婷婷;蔡雪彦

    目的 通过对示指桡侧固有动脉及其背侧支的解剖观察,总结背侧支血管的起源相对位置、走行规律,探讨示指桡侧固有动脉阶梯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对6只手标本经肱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示指桡侧固有动脉及其背侧支血管的显微解剖,以及1只血管铸型手标本,观察示指桡侧固有动脉及其背侧支的起源位置、数量及走行特点.在解剖的基础上,临床应用示指桡侧固有动脉阶梯推进皮瓣修复示指指端软组织缺损10例,术后定期随访,对皮瓣的成活情况及修复指功能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 6只手标本中,示指桡侧固有动脉在近节有2条(4只手)或3条背侧支血管(2只手),中节有2条背侧支血管(6只手);1只血管铸型标本显示示指桡侧固有动脉在近、中节分别有3条、2条背侧支血管.临床应用10例,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完全成活.术后10~14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邻近肤色大致相同,示指屈、伸功能良好,虎口无畸形,皮瓣静止两点分辨觉为5.5~9.0 mm,平均7.2 mm.结论 示指桡侧固有动脉阶梯推进皮瓣可跨掌指关节,扩大皮瓣供区,血供可靠,修复示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为示指指端缺损创面的临床修复提供了一种术式选择.

  • 示指背侧矩形皮瓣切取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

    作者:张文龙;赵刚;高顺红;侍朋举;张铁山;马爱国;徐华;李亮

    目的 通过对第1掌背动脉及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的解剖学观察,总结第1掌背动脉及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走行及分支吻合规律,探讨示指背侧矩形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套状撕脱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2014年2月,用6只新鲜成人手标本,经天然乳胶灌注,显微解剖观察第1掌背动脉终末支及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走行及分支吻合规律和特点;以第1掌背动脉供血,切取示指近中节背侧矩形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套状撕脱伤皮肤缺损21例,并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重建指腹感觉.皮瓣切取面积大3.2 cm×4.3 cm,小4.8 cm×2.5 cm.供区于腹股沟区切取全厚皮片游离移植. 结果 解剖发现第1掌背动脉于拇长伸肌腱与第2掌骨基底交叉部由桡动脉发出,沿第2掌骨桡侧缘下行,终末皮支沿示指掌指关节桡背侧缘向远端走行,与示指桡侧指固有动脉近节近端背侧支的上行支吻合.21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 35个月,平均17.4个月.拇指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指腹感觉恢复S3+,两点辨别觉恢复6~ 11 mm,平均8.6 mm,供区无瘢痕挛缩、肌腱粘连及感觉障碍等并发症. 结论 第1掌背动脉与示指桡侧固有动脉近节背侧支吻合,示指近节、中节背侧支间相互吻合成指侧方血管链及指背血管网.改良示指背侧矩形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脱套伤,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重建指腹感觉,是修复拇指末节脱套伤较为理想的方法.

  • 两种双岛状皮瓣修复拇示指皮肤套状缺损的疗效比较

    作者:戚炜;陈克俊;陆芸;李凯;赵欣

    目的 比较采用带指动脉双指背岛状皮瓣(double dorsal phalangeal flap,DDPF)修复拇、示指及指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neurovascular island flap,NVIF)联合第1掌背动脉示指背侧岛状皮瓣(first dorsal metacarpal artery flap,FDMA)修复拇指皮肤套状缺损的疗效. 方法 2005年10月-2008年3月,应用DDPF修复拇、示指脱套伤和再造无再植条件的拇、示指完全离断9例9指(A组);1996年8月-2007年6月,采用NVIF联合FDMA瓦合修复拇指皮肤脱套伤和再造拇指完全离断无再植条件或坏死13例13指(B组).A组:男7例,女2例;年龄19~48岁.拇、示指皮肤脱套伤4例,完全离断无再植条件拇、示指再造5例.皮肤缺损范围6.0 cm×3.5 cm~7.0 cm×4.5 cm.伤后至手术时间3~10 h.术中切取DDPF范围4.0 cm×3.5 cm~5.0 cm×4.0 cm.B组:男10例,女3例:年龄18~50岁.拇指皮肤脱套伤5例,完全离断无再植条件或坏死拇指再造8例.皮肤缺损范围6.0 cm×3.0 cm~7.0 cm×4.5 cm.伤后至手术时间3 h~5 d.术中切取NVIF、FDMA双皮瓣范围3.5 cm×3.0cm~5.0 cm×4.0 cm.供区均采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 结果 A组1例术后1 d出现静脉危象,B组2例术后4~12 h FDMA出现动脉危象,对症处理后成活;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年,平均3.2年.B组3例NVIF出现供区边缘瘢痕挛缩致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其余供区均正常.两组供指Allen试验常温下皮温、颜色均正常;冰水中A组1例、B组NVIF供指6例出现皮肤苍白、发凉.根据感觉恢复的分级标准评定A组16指S4,1指S3+,1指S2;B组NVIF 3指S3,6指S2,4指S1;FDMA 13指均为S4.两组受区皮瓣外观饱满,颜色与周围皮肤相近.常温下两组皮瓣皮温、颜色正常;冰水中A组2例、B组4例受指出现皮肤苍白、发凉.A组受指掌侧皮瓣均完成受区皮瓣感觉重新定位;B组8例完成受区皮瓣感觉重新定位,5例有双重感觉.B组掌侧皮瓣两点辨别觉优于A组(P<0.05),两组背侧皮瓣两点辨别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掌侧皮瓣两点辨别觉优于同组背侧皮瓣(P<0.05). 结论 DDPF对供指损伤小,手术操作简便,能部分恢复伤指感觉,适合修复拇、示指套状皮肤缺损和严重损伤的拇、示指断指再造;NVIF联合FDMA受区掌侧皮瓣精细感觉恢复较好,适于对拇指感觉恢复要求较高的患者和指神经自近端抽出缺损较多的患者.

  • 第一掌背动脉蒂网状供血分叶皮瓣修复拇示指不规则创面

    作者:魏在荣;王甜甜;税兰;孙广峰;王达利;王玉明

    目的 探讨第1掌背动脉蒂网状供血分叶皮瓣修复拇、示指不规则创面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 方法 2006年12月-2009年3月,收治15例拇、示指不规则创面.男11例,女4例;年龄18~48岁,平均31岁.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挛缩切除术后6例,病程2~25年,平均7.5年;机器绞伤9例,病程14~30d,平均20d.拇指8例,创面均位于掌侧,呈菱形3例,C形1例,不规则4例;创面范围为4.5 cm×3.0 cm~5.5 cm×4.5 cm,采用顺行第1掌背动脉蒂网状供血分叶皮瓣修复,皮瓣范围5 cm×3 cm~6 cm×5 cm.示指7例,创面均位于背侧,2个创面3例,不规则创面4例;创面范围为1.0 cm×0.5 cm~2.2 cm×2.0 cm,采用逆行第1掌背动脉蒂网状供血分叶皮瓣修复,皮瓣范围1.2 cm×0.5 cm~3.0 cm×2.2 cm.供区采用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外形良好.顺行皮瓣两点辨别觉5~7 mm,逆行皮瓣9~10 mm.拇指恢复对指、对掌功能,示指伸屈功能无障碍.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拇、示指总主动活动度,获优14例,良1例.供区直接缝合者遗留一线状瘢痕,虎口功能无明显异常. 结论 第1掌背动脉蒂网状供血分叶皮瓣修复拇、示指不规则创面具有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的优点.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