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孙留安

    目的:研究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术前或术中病理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86例,行甲状腺全切或患侧全切和峡部及对侧近全切除术,同时给予患者颈中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53例(61.63%),中央区淋巴结转移50例(58.14%)。年龄<45岁的患者与≥45岁的患者进行比较,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微小癌与非微小癌患者进行比较,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12例患者出现肢体或面部麻木,其中1例出现抽搐,4例出现声音嘶哑,并发症发生率18.60%,经过治疗或停药后,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中央区淋巴结的清扫可以将隐匿性淋巴结转移清除,能够准确地进行病理分期并给予手术后治疗的指导。

  •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有无对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莫海扬

    目的 探究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有无对治疗甲状腺微小癌(TMC)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5例TM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5例),前者未予以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后者予以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淋巴结转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发率、甲状腺激素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淋巴结转移率2.85%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FT4、FT3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术后1个月TSH[(1.09±0.38)mIU/L]低于术前,对照组[(13.22±22.47)mIU/L]高于术前(P<0.05).结论 TMC患者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有效降低淋巴结转移率与再发率,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可推广.

  • 连续整块切除原则在腔镜辅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周京安;贺建业;伍冀湘;李洋

    目的:探讨整块与分块切除在腔镜辅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北京安贞医院腔镜辅助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证实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62例资料,前24例先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继而在纳米碳示踪下行中央区淋巴结分块清扫(分块切除组),后38例将患侧腺叶、峡部、中央区淋巴脂肪组织连续整块切除一次完成(整块切除组)。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整块切除组较分块切除组手术时间长[(86.1±10.0)min vs .(73.5±8.9) min,t=4.997,P=0.000],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整块切除组明显多于分块切除组[(8.2±1.6)枚vs.(6.1±1.5)枚,t=5.131,P=0.000]。2组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低钙血症。术后暂时性声音嘶哑整块切除组3例,分块切除组4例,总发生率为11.3%(7/62),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424,P=0.515),未予特殊处理,均于术后8周内恢复正常。术后随访5~17个月,平均10个月,均无局部种植、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整块切除较分块切除更符合无瘤原则,在腔镜辅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可以得到安全的应用。

  • 甲状腺乳头状癌cN0患者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及范围探讨

    作者:秦安;刘晓;张广林;储春强

    目的 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cN0期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5年12月行全甲状腺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245例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cN0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cN0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36.8%(91/245),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性别(x2=5.626,P=0.018)、年龄(x2=6.255,P=0.012)、肿瘤直径(x2=20.063,P<0.001)、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x2=15.024,P<0.001)相关.其中,直径>1 cm的11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51.7% (60/116),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22.4% (26/116),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x2=9.737,P=0.002)、喉前淋巴结转移(x2=10.982,P=0.001)相关.24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暂时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6例(2.4%),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96例(39.2%),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3例(1.2%).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6例出现同侧颈部区域淋巴结复发,Kaplan-Meier曲线显示肿瘤直径>1 cm患者组复发率高于肿瘤直径≤1 cm组(P =0.008),中央区淋巴结有转移患者组复发率高于无转移组(P =0.001).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cN0期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增加复发风险,肿瘤直径>1 cm者建议行预防性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全切除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危险因素

    作者:郑建伟;宋慧敏;蔡淑艳;王云雷;韩晓风;吴浩良;高志刚;邱繁荣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北京朝阳医院诊断为甲状腺癌且行甲状腺全切除附加或不附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539例患者资料.采用,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 539例患者中,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25.6% (138/539);其中暂时性21.9% (118/539);永久性3.7% (20/53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肿瘤大小≥1.5 cm、淋巴结转移、甲状旁腺移植、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改良根治术、意外甲状旁腺切除、术后第1天iPTH水平≤5.8 pg/ml等均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均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甲状旁腺移植(OR=1.890,95% CI:1.297~2.754,P=0.001)、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OR=2.185,95% CI:1.475~ 3.237,P<0.001)、术中意外切下甲状旁腺(OR=2.831,95% CI:1.402~3.191,P<0.001)、术后第1天iPTH≤5.8 pg/ml(OR=2.323,95% CI:1.588 ~3.399,P<0.001)是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更易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比较

    作者:周彬;田文;臧宇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180例甲状腺全切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别行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A组,60例),甲状腺全切+术后131I治疗(B组,60例),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131I治疗(C组,60例),比较3组不同治疗方案对于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疗效.3组间男女比例、平均年龄、肿瘤性质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患者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及原因不明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升高率C组<A组<B组(P<0.05);术后3组患者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131I治疗可有效降低肿瘤的远期复发转移率,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 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

    作者:王淑倩;傅佩芬

    目的 探讨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 分析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甲状腺乳腺外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0例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及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40例患者中女性27例,平均年龄46.2岁,原发肿瘤平均直径7 mm,25例(62.5%)为双侧微小癌,11例(27.5%)原发肿瘤侵出甲状腺包膜,21例(52.5%)存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术后3例(7.5%)出现低钙血症表现,2例(5.0%)出现声音嘶哑,术后3~6个月均恢复正常.结论 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侵袭性较高,因其有较高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建议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颈侧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郭小卫;梁勇;权明明

    目的 探讨颈侧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分析136例cN0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PCR方法对其石蜡包膜组织检测BRAFV600E基因突变.结果 136例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8.2%(52/136),BRAFV600E基因突变率44.9%(61/136).单因素分析显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BRAFV600E基因突变、包膜侵犯有关(P<0.05),与肿瘤直径的相关性接近显著水平(P=0.05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RAFV6600E基因突变、包膜侵犯是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对于BRAFV600E基因突变、包膜侵犯者,应该常规清扫中央区淋巴结.

  • 分化型甲状腺癌cN0期Ⅵ区淋巴结清扫必要性的系统评价

    作者:胡治华;华清泉

    目的 系统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cN0期,临床淋巴结阴性)预防性颈清扫的必要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Springer、Wiley、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甲状腺癌预防性颈清扫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2年10月.由3名研究者对纳入的研究,参照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资料,进而行Meta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5.0软件和GRAED profiler 3.2.2软件.结果 分化型甲状腺癌预防性Ⅵ区颈清扫术后发生暂时性低钙血症和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的风险增加(P< 0.05或P<0.01),而发生永久性低钙血症和永久性声带麻痹的风险并没有增加(P>0.05).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cN0期是否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清扫,需根据实际情况如患者个体情况、肿瘤分期、危险分级及家庭社会等因素,谨慎选择.受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实验加以验证.

  • 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率的影响探讨

    作者:谢楚平

    目的 探讨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进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为依据进行分组.观察组的100例患者进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照组的100例患者不进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是否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否伴有桥本氏甲状腺炎病理结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肿瘤侵犯包膜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随访,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实施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治疗,可降低术后病灶转移率和疾病复发率,且不会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远期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右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清扫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手术中的探讨

    作者:万福强;安玉胜;任忠峰;彭丽;秦中平;白凤祥

    目的 研究右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清扫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中的治疗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0至2015年间初治的305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央区(喉返神经前方Ⅵa区、喉返神经后方Ⅵb区)转移率及临床病例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5例 cN0期PTMC 患者行甲状腺全切加双侧中央区清扫或右侧腺叶切除加同侧中央区清扫,肿瘤中位直径为6.75 mm.中央区总转移率为35%,右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转移率为11.1%.患者男女性别、年龄<45岁、肿瘤直径≥0.8 cm、双侧多发病灶、有被膜侵犯,Ⅵa转移淋巴结≥3,均为PTMCⅥb区转移的相关风险因素(χ2值分别为6.913、4.241、4.517、5.185、12.400、34.745, P均<0.05).结论 由于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高以及术前对中央区转移评估存在不足,故对于肿瘤≥0.8 cm、多发病灶、存在被膜侵犯及右中央区浅层淋巴结转移个数≥3的尤其是男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行中央区淋巴清扫时应包括喉返神经后方区域.

  • 纳米炭在甲状腺手术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作者:徐其;董来荣;章波;张斌忠;胡浩忠;孙建光;张芸

    目的:探讨纳米炭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单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使用纳米炭的30例为纳米炭组,同期未使用纳米炭的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 d甲状旁腺素、淋巴结获检数以及甲状旁腺误切例数。结果:纳米炭组手术时间(133.9±43.4)min、术后第1 d甲状旁腺素(31.64±16.63)ng/L,对照组分别为(118.1±35.3)min、(29.01±13.41)ng/L(P>0.05);纳米炭组获检淋巴结(8±4)枚,多于对照组的(5±4)枚(P<0.01);纳米炭组未发生旁腺误切,对照组发生6例(P<0.05)。结论:在单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使用纳米炭可提高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同时有助于识别甲状旁腺而减少误切。

  • 纳米碳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清扫及甲状旁腺保护中的应用

    作者:张传灼;李江利

    目的:研究纳米碳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清扫及甲状旁腺保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79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碳组(41例),对照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平均获取淋巴结总数、直径> 1.0cm、0.5~1.0cm及<0.5cm淋巴结数目、转移淋巴结数目、淋巴结转移患者比率、病理甲状旁腺检出率、术后第一日PTH和血Ca、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结果:纳米碳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均无差异.纳米碳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获取淋巴结个数、0.5~ 1.0cm及<0.5cm淋巴结数目更多,淋巴结转移患者比率更高,而直径> 1.0cm淋巴结数目无明显差异,纳米碳组术后暂时性低PTH及甲状旁腺误损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无差别.结论:纳米碳可以增加cN0甲状腺乳头状癌VI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及阳性淋巴结数目,尤其是直径较小的淋巴结,可提高淋巴结转移患者检出率,减少甲状旁腺损伤,降低术后暂时性低PTH率.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rⅥb区转移预测因素及rⅥa区、rⅥb区转移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文;程若川;苏艳军;刁畅;马云海;钱军;张建明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病人右侧喉返神经(rRLN)深面(rⅥb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和PTMC病人rRLN浅面(rⅥa区)、rⅥb区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72例PTMC病人资料,根据rⅥb区是否转移分为两组,分析两组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应用x 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RLN深面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rⅥb区转移发生率为7.1%(55/77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01)、年龄(P=0.005)、肿瘤大小(P=0.018)、肿瘤位置(P=0.008)、腺外浸润(P< 0.001)、左中央区+rⅥa区转移(P< 0.001)、侧方淋巴结转移(LLNM) (P< 0.001)、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P=0.035)、右侧肿瘤所在区域(P=0.014)、rⅥa区淋巴结转移(P< 0.001)及其转移数量(P< 0.001)、比率(P<0.001)均与rⅥb区转移相关,与多灶性(P=0.881)、右侧多灶(P=0.693)、合并桥本甲状腺炎(P=0.971)不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腺外浸润、rⅥa区转移、LLNM和右侧肿瘤区域是rⅥb区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临床病理学因素对PTMC rⅥa区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rⅥa区转移淋巴结≥2枚和发生率>60%时,rⅥb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分别升高8.4倍和10.9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对rⅥb区高风险病人选择更为彻底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包含rⅥb区在内).

  •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治疗中的意义(附10年1048例报告)

    作者:王卓颖;孙团起;吴毅;李端树;沈强;嵇庆海;朱永学;黄彩平;向俊

    目的 研究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0-2009年间初治的1048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病人临床资料,对其中央区转移率及临床诊断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总转移率为38.5%.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病人性别、年龄、肿瘤多灶性以及肿瘤大小有关B超及术中临床诊断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为32.2%,77.1%,59.8%经过随访,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1.9%.结论 由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高以及术前和术中诊断不足以对中央区转移进行判断,对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应进行中央区淋巴清扫.

  • 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现状

    作者:王蕴珺;吴毅

    甲状腺癌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90%.据报道,近30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2].目前,分化型甲状腺癌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且病人预后良好,10年存活率可达85%以上[3].甲状腺癌早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中央区常被认为是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第一站[4].

  •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清扫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郑子玲;代文杰

    由于超声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技术的广泛应用,甲状腺癌检出率急剧上升.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其中常见的病理学类型,其分化良好,具有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侵袭性弱、预后良好等特点,恰当的手术方式能有效提高病人存活率,甚至达到临床治愈.PTC常见的转移方式为颈部淋巴结转移,尤其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达40%~60%1.

  • 甲状腺乳头状癌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争议、共识与对策

    作者:张浩;孙威

    对术前或术中检查中央区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否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pCND)目前还存在争议性.尽管pCND对cN0 PTC病人长期存活率、复发率和术后甲状腺球蛋白的影响仍不明确,但能够清除中央区潜在的转移淋巴结,有利于手术的彻底性和降低再手术时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术后准确分期和合理选择放射性碘治疗,并对颈侧方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2012年我国《甲状腺结节及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及国内学者主流观念,推荐对cN0 PTC病人行病灶同侧的pCND.在行pCND时,应该确保手术范围的规范,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彪;李同昌;段秀庆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超声、细胞病理学及分子标志物检测等技术的发展,使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检出率在过去的35年增加了近3倍,主要是由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检出率增加.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指肿瘤大直径≤1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由于PTMC经常是意外发现且预后良好,PTMC的治疗一直备受争议[1],如何管理PTMC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喉返神经入喉处淋巴结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重要性

    作者:吕恬;王琳;应夏洋;陈曦;狄忠民;匡洁;严佶祺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入喉处淋巴结转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6年4月至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9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研究.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探查喉返神经入喉处淋巴结,并采用纳米活性炭进行辅助示踪.将入喉处淋巴结与中央区其他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喉返神经人喉处淋巴结检出率为5.85%(35/598),肿瘤转移率为2.51%.该处淋巴结检出中,15例有转移,20例未转移.该处淋巴结转移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包括肿瘤直径、位置和数量,肿瘤数量为其独立影响因素.该处淋巴结阳性病人中,石蜡病理检查证实伴有其他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4例(93.3%).7例(1.2%)发生术后近期并发症.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能发生喉返神经入喉处淋巴结转移.完整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应清扫喉返神经入喉处区域淋巴结.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