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转基因治疗病理性瘢痕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镇森;唐世杰

    病理性瘢痕(PS)是整形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虽然治疗方法多种,但效果都不满意.近年来方兴未艾的转基因技术在治疗PS的实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转基因技术治疗PS作一综述.

  • 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基因shRNA载体的构建及干扰效果

    作者:张培华;刘茂胜;曾国芳;李瑾;段剑峰;刘宏伟

    目的 构建有效针对人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基因的shRNA干扰载体,检测RNA干扰后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4对针对人Ⅰ型胶原基因的shRNA靶序列(shRNA1、shRNA2、shRNA3、shRNA4),将合成的shRNA片段通过重组技术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mU6,经酶切与测序验证表明成功构建针对人Ⅰ型胶原基因的shRNA干扰载体(Col-shRNA1、Col-shRNA2、Col-shRNA3、Col-shRNA4),并将该干扰载体与空载体分别通过脂质体转染人的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依次为Col-shRNA1组、Col-shRNA2组、Col-shRNA3组、Col-shRNA4组、空载体转染组),另选未处理的成纤维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RT-PCR与羟脯氨酸含量测定试剂盒检测该干扰载体的干扰效应.结果 酶切与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针对人Ⅰ型胶原基因的shRNA干扰载体.Ⅰ型胶原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在空白对照组与空载体转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扰组Col-shRNA(1~4)与空载体转染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空白对照组与空载体转染组的羟脯氨酸含量及胶原合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扰组(Col-shRNA1、Col-shRNA2、Col-shRNA3、Col-shRNA4)的羟脯氨酸含量和胶原合成与空载体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成功构建了4组有效针对人Ⅰ型胶原基因的shRNA干扰载体,它们均能明显抑制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与减少细胞胶原的合成,其中Col-shRNA1对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干扰效果强.

  • 压力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银平;黄东

    瘢痕形成是真皮组织损伤的一种自然修复反应,但瘢痕异常增生则会导致病理性瘢痕.临床上把病理性瘢痕增生性病变局限于伤区范围之内者称为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据研究报道中国人HS发生率为 74.67%,HS 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能将其治愈.大量文献报道压力疗法是目前有效的治疗之一,而且自从发现压力疗效以来,作为一线的治疗和预防瘢痕的手段受到医生和患者青睐.但是压力疗法的研究大部分来源于临床经验总结,关于瘢痕的形成机制以及压力治疗的相关机制的研究尚不透彻.为此,我们对压力治疗瘢痕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瘢痕的分子机制和寻找分子靶向治疗奠定基础.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其拮抗剂ISO-1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梁大宁;柯昌能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参与病理性瘢痕发病的具体机制,以及其拮抗剂ISO-l对病理性瘢痕来源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皮肤、正常瘢痕以及病理性瘢痕标本,行HE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利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人成纤维细胞,予以不同浓度ISO-1干预(0~ 100μmol/mL).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以及RT-PCR检测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以及PI3K/Akt/mTOR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MIF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表达强于正常瘢痕和正常皮肤.无干预组凋亡细胞较少,予以不同浓度ISO-1干预后,凋亡率逐渐上升.各组各时间点组间迁徙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浓度上升,Ⅰ型胶原蛋白、纤连蛋白以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下降.活化PI3K以及活化Akt表达量随着ISO-1浓度增加而下降.结论:MIF在不同类型瘢痕组织中表达存在差异,ISO-1通过PI3 K/Akt/mTOR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

  • 热休克蛋白90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唐小焰;陈晓娟;向小燕;龙彦岑;贺译贤

    病理性瘢痕是创伤后组织异常修复,由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导致大量胞外基质沉积而形成,因其复发率高而成为治疗难题.热休克蛋白(HSP)是细胞中一类含量丰富的分子伴侣,其中HSP90在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凋亡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来大量研究发现HSP90与纤维化病变及病理性瘢痕关系密切,HSP90可作为这类疾病的一个治疗靶点.该文旨在阐述HSP90对病理性瘢痕形成的影响.

  • bFGF、TGFβ1在人皮肤病理性瘢痕不同时期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农晓琳;邓凌;李佳荃;陈石海;李昊;李菊裳;黎燕宁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在病理性瘢痕不同时期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病理性瘢痕患者43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中bFGF、TGFβ1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瘢痕形成晚期的组织bF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瘢痕形成早期,在增殖期瘢痕、成熟期瘢痕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在不同发生时期的瘢痕中,TGFβ1表达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而在病理性瘢痕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结论:bFGF可能是抑制瘢痕形成的重要因子; TGFβ1可能是瘢痕维持其形态和结构的主要内源性生长因子.

  • 干扰素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探讨

    作者:张志刚

    目的 寻找治疗病理性瘢痕有效的方法.方法 用干扰素局部或全身注射及外用干扰素药膏的方法治疗31例病理性瘢痕患者.结果 干扰素治疗31例病理性瘢痕,有效26例,无效5例.结论 局部、全身应用干扰素可治疗体表病理性瘢痕,疗效肯定.

    关键词: 病理性瘢痕 干扰素
  •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SG-6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胶原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卫东;杜丽萍;张家建

    目的:研究病理性瘢痕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胶原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病理性瘢痕组织以及因四肢外伤接受手术切除的正常皮肤组织,检测组织中TSG-6的mRNA表达量以及凋亡基因、胶原代谢指标的蛋白含量.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SG-6的mRNA表达量以及Smac、p53、Cyt-C、IGF-1、bFGF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织,Livin、PCNA、Col-I、Col-III、TGF-β1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TSG-6高表达的病理性瘢痕组织中Livin、PCNA、Col-I、Col-III、TGF-β1的含量低于 TSG-6低表达的病理性瘢痕组织, Smac、p53、Cyt-C、IGF-1、bFGF的含量显著高于TSG-6低表达的病理性瘢痕组织.结论: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 SG-6基因的低表达能够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胶原合成代谢,进而加速瘢痕的形成.

  • 应用表达谱芯片筛选病理性瘢痕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

    作者:黄丽萍;王兴林;张冷;林碧文

    目的:采用表达谱芯片对病理性瘢痕组织和正常人皮肤组织进行检测,筛选病理性瘢痕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病理性瘢痕组织与正常人皮肤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数据进行Go和Pathway分析.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与正常人皮肤组织相比,差异表达2倍以上基因5 001个,差异表达5倍以上基因956个,差异表达20倍以上基因144个.结论:病理性瘢痕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在基因表达上,存在显著差异.病理性瘢痕的发生是由多种基因、多条通路共同参与作用的,基因通路间呈网络样动态连接.

  • 外源性一氧化氮对体外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罗洪智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对体外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取我院整形外科9例病理性瘢痕组织标本,组织块贴壁法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传代细胞分5组,对照A组不加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实验组B~D组加入浓度分别为100、200、300μmol/L的硝普钠,实验组E组加入浓度为200 μmol/L的硝普钠及和10μmol/L的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美蓝.24 h后用Griess还原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的释放量,并进行MTT试验.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标本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全部成活,形态正常.实验24 h后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释放量随硝普钠浓度的增高而增加.MTT试验显示经硝普钠作用后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活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B~D之间,随着硝普钠浓度的增高,细胞活力也有降低趋势.并且,加入美蓝的实验组E较实验组C活细胞数增高(P<0.05).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SNP作用后Ⅰ型胶原表达降低,而美蓝作用后Ⅰ型胶原表达增加.Ⅲ型胶原检测结果也有相同的变化.结论:外源性一氧化氮对培养状态下瘢痕成纤维细胞有抑制作用,这其中可能有NO-GC-cGMP通路的参与.

  • 锶90β射线预防病理性瘢痕形成两种方案的比较

    作者:果磊;沈为民;张恒术;黄崇本

    目的:探讨锶90β射线预防病理性瘢痕形成的佳方案.方法:将病理性瘢痕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手术切除瘢痕后,采用锶90β射线短程与长程照射病人切口部位,并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1999~2000年,共治疗76例,其中A组为短程照射组共39例,B组为长程照射组共37例,经4~1 8月随访,A组总有效率为87.2%,B组总有效率为89.2%.结论:两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短程照射可以缩短治疗周期,在临床上是一种对病员方便的预防瘢痕形成的方法.

  • 家族性圆柱瘤基因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

    作者:唐小清;贺光照;俞泽浩

    目的:探讨家族性圆柱瘤基因(cylindromatosis,CYLD)在病理性瘢痕组织及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手术切除的皮肤标本72例,分为正常皮肤组(20例)、正常瘢痕组(14例)、瘢痕疙瘩组(25例)、增生性瘢痕组(13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织中CYLD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差异比较;另收集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周围正常皮肤组织各10例,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原代成纤维细胞培养,Western blot测定CYLD蛋白在3种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免疫组化结果表明CYLD蛋白在A组(0.762±0.039)与B组(0.721±0.042)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C组(0.173±0.069)与D组(0.213±0.072),(F=213.832,P=0.000);C组、D组分别与A组比较(P值均为0.000),C组、D组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YLD蛋白在正常皮肤(0.550±0.030)与正常瘢痕组织(0.442±0.016)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瘢痕疙瘩(0.068±0.013)与增生性瘢痕(0.178±0.009)(F=424.685,P=0.000);③CYLD蛋白在正常成纤维细胞(0.564±0.037)中的表达同样明显高于瘢痕疙瘩(0.240±0.022)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0.256±0.038)(F=90.306,P=0.000).结论:CYLD蛋白在病理性瘢痕成纤维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皮肤与正常癜痕,说明CYLD的低表达可能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

  • 病理性瘢痕的光电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宋潇;黄梦婷

    病理性瘢痕(PS)的治疗是世界性难题,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药物注射、加压疗法、局部放疗等,方法虽多,但疗效欠满意.近年来光电治疗逐渐被认可,其既能有效改善瘢痕的血管增生、质地、外观、痒痛等问题,又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小的优点,在PS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光电技术在PS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病理性瘢痕的非手术治疗

    作者:但洋;沈为民

    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或瘢痕疙瘩(keloid,K).一般临床上治疗多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切除术、皮肤移植术、扩张术和磨削术等.而非手术治疗种类繁多,进展也较快,本文主要就病理性瘢痕非手术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直线加速器电子线防治病理性瘢痕

    作者:魏东山;果磊

    目的观察直线加速器电子线防治病理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在病理性瘢痕手术切除后24h内,采用直线加速器电子线照射病人切口部位,3~4次为一疗程,每次300~400cGy,观察其临床效果,并比较其对增殖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防治效果.结果 1996年以来,共治疗109 例,经4~48个月随访,总有效率为87.16%,其对增殖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防治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直线加速器电子线对病理性瘢痕是一种较有效的防治方法.

  • 花草祛瘢汤坐浴对肛瘘术后病理性瘢痕抑制作用的观察

    作者:宋磊;梁靖华;孙林梅

    目的:观察花草祛瘢汤坐浴对肛瘘术后瘢痕的抑制作用.方法:80例行手术治疗的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术后第3天起,在每日常规消毒换药的基础上,治疗组每日晨便后及晚睡前使用花草祛瘢汤熏洗坐浴1次,对照组每日晨便后及晚睡前使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1次,每次坐浴15分钟,水温30℃ ~35℃,14天1疗程,使用4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创面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第4、6、8、12周瘢痕面积及瘢痕情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花草祛瘢汤可有效抑制肛瘘术后病理性瘢痕的出现,操作简便、体感舒适,适合临床推广.

  • 病理性瘢痕与多种细胞因子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逸凤;潘宁;吴冬梅

    病理性瘢痕是人皮肤受到创伤后真皮组织异常过度增生的结果,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众多研究均提示一些细胞因子在创伤愈合、病理性瘢痕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从而使细胞外基质的形成与降解处于动态平衡.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相关细胞因子在病理性瘢痕之间的作用,为揭示病理性瘢痕形成机制和生物学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一些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 炎性反应及免疫反应与病理性瘢痕研究进展

    作者:陈燕;谢利红;章杰;付建华

    目的 对病理性瘢痕形成过程中涉及的炎性反应及免疫反应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病理性瘢痕形成机制相关文献,对在其形成过程中所参与的炎性反应与免疫反应进行综述.结果 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与炎性反应及免疫反应有关,一些炎性因子会促进免疫细胞活化,诱导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加重炎性反应,而炎性反应也会影响免疫反应程度,两者可通过炎性免疫细胞及介质共同作用促进病理性瘢痕的形成.结论 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不仅与炎性反应有关,还涉及免疫反应,而免疫反应是近年来病理性瘢痕机制研究中的新进展,进一步深入研究炎性免疫反应将为病理性瘢痕的防治策略提供新的思路与相应依据.

  • TGF-β1/Smad3信号转导通路与创伤后瘢痕形成

    作者:于蓉;岑瑛

    目的 对近年TGF-β1/Smad3信号转导通路与创伤后瘢痕形成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近年有关TGF-β1/Smad3信号转导通路及与创伤后瘢痕形成的文献,并进行综述. 结果 TGF-β1是纤维化疾病的重要影响因子,通过TGF-β1/Smad3信号通路转导产生其生物学效应.该途径受多种因子调控并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与其他信号通路串话.该途径参与创伤后早期炎性反应、创面愈合及后期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在分子水平干预转导途径的各个环节,可以影响纤维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着的进程. 结论 TGF-β1/Smad3信号转导途径是影响创伤后瘢痕形成及细胞外基质沉着的重要途径.对该途径进行深入研究,可为临床促进创面的愈合及病理性瘢痕的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 病理性瘢痕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作者:漆雪梅;刘流

    随着现代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生物学基础逐步得以揭示.研究表明,病理性瘢痕与表皮异常、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多种细胞成份参与了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同时,转化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等细胞因子是该病理过程的必需条件;胶原代谢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改变亦是其重要因素

188 条记录 7/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