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20例临床表现及干预选择

    作者:张小安;李煜;戴春富

    目的 分析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干预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14年12月临床诊断为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体征、听力学和前庭功能检查、影像学特点以及处理策略.结果 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6 ~ 69岁,平均46.2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眩晕.4例患者明显不能耐受外界噪声;9例患者自诉有明显的自声增强,不能耐受自己大声叫喊的声音,其中2例能闻及眼球运动及心跳声,1例不能耐受自己唱歌,1例能感觉到自己脚步的声音.12例患者在强声或增加中耳、颅内压时能观察到慢相向健侧的垂直旋转性眼球运动,其中1例强声刺激可诱发头部运动.10例患者患耳表现为低频听力下降(主要为轻度传导性聋);1例合并中耳炎,表现为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其余9例无听力下降.6例患者进行了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检查,均显示患侧阈值较正常侧降低.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率颞骨CT扫描及上半规管重建,显示上半规管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缺损.治疗上,15例行避免外界噪声、自己大声叫喊、避免头部外伤等保守治疗;5例患者行上半规管裂填塞修补术,其中3例经颅中窝径路、2例经乳突径路,术后眩晕、自声增强等症状明显改善,听力无下降.结论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眩晕、自声增强、低频听力下降等.干预策略主要为避免外界噪声刺激、自己大声叫喊等保守治疗.当患者有无法忍受的临床症状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可经颅中窝径路或乳突径路行上半规管裂填塞修补术.

  • 夹层法鼓膜成形术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探讨

    作者:王春红;赵守琴;戴海江;夏寅;郑军;赵燕玲;郑雅丽;于子龙;李永新

    目的 探讨夹层法鼓膜成形术远期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住院行颞肌筋膜夹层法修补鼓膜穿孔的205例(223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2~65岁,平均34.3岁;病程1个月~25年,平均16.1个月.观察指标包括年龄、性别、病因、病程、干耳时间、手术径路、穿孔部位、穿孔大小、鼓室状况、鼓膜是否有硬化斑.术后随访2年以上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数据管理、统计方法为Logistic回归.结果 随访2~5年鼓膜愈合212耳,远期鼓膜愈合率为95.1%.其中,鼓膜色泽与形态正常、无其他并发症者186耳,远期手术成功率为83.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依据OR值显示可能影响手术成功的相关因素依次为:穿孔大小(OR=1.900)、病程(OR=1.003)、干耳时间(OR=0.908).对术前纯音测听检查为传导性聋175耳分析显示:术后气骨导差(听力级)的平均值较术前降低7.0dB.结论 鼓膜穿孔越小、病程越短、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干耳越久,远期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小,对手术成功越有利.鼓膜内陷钙化常为晚期并发症,也是造成修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三种内耳抗原与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龚树生;于栋祯;杨燕珍;黄翔;汪吉宝

    目的探讨3种纯化的内耳抗原与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关系,并确定其在耳蜗的表达.方法以粗制内耳抗原的3种亚组份(31 000、42 000~45 000和60 000蛋白)作为抗原,分别免疫动物(B、C和D组),观察听阈、血清IgG水平和内耳形态学的改变,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定其在耳蜗的表达.A组为对照组,以不含抗原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匀浆液代替内耳抗原. 结果免疫前各组听阈差异无显著性(F=0.07, P>0.05), 免疫后对照组和C组听阈和内耳形态学未见明显改变,B组(9/30只)和D组(7/28只)部分动物出现听力损失.组间听阈差异有显著性(F=9.12, P<0.01).实验组动物血清IgG均显著性升高(F=7.46,P<0.01),B、C和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31 000蛋白完全分布于耳蜗神经纤维,而42 000~45 000和60 000蛋白分布广泛,螺旋神经节、Corti器、血管纹和螺旋韧带均有分布.结论粗制内耳抗原中31 000和60 000亚组份均能独立诱发自身免疫性内耳病,31 000蛋白具有很高的组织特异性,可能作为一种标志性蛋白用于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临床诊断.

  • 鼓膜微型管置入术治疗中耳不张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治强;都基亮;张庆泉;宋莉;孔庆东;王曦;贺庆龙;姜海华;刘大炜

    目的 探讨鼓膜微型管植入术治疗中耳不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6例(28耳)中耳不张的患者,以耳闷为主诉;耳镜检查见鼓膜内陷、光锥散乱或消失、鼓膜苍白无光泽;纯音测听气骨导差> 10 dB;声导抗鼓室负压;中耳不张分级Ⅰ~Ⅲ级.患者局麻下行鼓膜微型管置入术,术后随访6 ~12个月.结果 25耳术后耳闷症状消失,其中23耳微型管取出后2周声导抗检查提示鼓室压图由C型恢复为A型,平均听阈下降5 ~20 dB;2耳取管后1个月复发,耳闷症状和中耳负压重新出现.3耳置管失败或耳闷无改善,均为中耳不张Ⅲ级.26例患者取管后2周鼓膜均良好愈合,未出现感染、鼓膜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鼓膜微型管置入术能有效解除鼓室负压,缓解耳闷,可用于Ⅰ~Ⅱ级中耳不张的治疗.

  • 中耳不张对听力的影响及早期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王治强;张庆泉

    目的:探讨中耳不张对患者听力的影响及早期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2014年02月我院82例中耳不张Ⅰ~Ⅱ级的患者,检查纯音听阈和鼓室压力变化,采用保守治疗和微型管植入术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结果患者都有耳闷症状,鼓室图提示鼓室负压<-100dapa,气导阈曲线与骨导阈曲线不平行,低频气骨导差距大,骨导在2kHz听阈提高。42例保守治疗患者中只有8例保守治疗2周好转,其余患者保守治疗2周无明显效果。鼓膜微型管置入术置入术40例,其中33例置管后症状即刻消失,7例置管后症状无改善。结论中耳不张患者早期耳闷症状明显而且伴有听力下降,以低频下降为主,应早期治疗,给予微管置入术治疗能有效解除负压改善症状。

  • 吉林省听力障碍及耳疾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作者:杜波;张岩;王宇声;任大伟;付涛;尹万忠;孙乐;陈菲菲;张元丁;杜宝东;雷爱军

    目的 明确吉林省以人群为基础的耳疾与听力障碍的流行病学情况,为吉林省耳疾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WHO耳疾与听觉障碍调查方案》,通过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的方法选择40个调查点.实际调查人数为6 976人.耳聋残疾的定义和听觉障碍程度的分级采用WHO/PDH97.3推荐的标准,采用EARFORM V6.2(由WHO提供)软件进行资料输入和基本分析.结果 911(13.1%)人有听力减退,311(4.5%)人存在听力残疾:城乡人群听力减退率和听力残疾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男性听力减退和听力残疾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听力减退和听力残疾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较高的耳疾病有耵聍(1.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0.7%),鼓膜干性穿孔(1.4%),分泌性中耳炎(1.0%);19.3%的调查对象需要耳科或听力干预.结论 所有听力减退的人群中,老年性耳聋患病率高.听力残疾的患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急需制定新的预防和治疗听力障碍和耳疾病的政策.

  • 歼击机飞行人员耳气压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丹泉;孙建军

    飞行人员耳气压功能不良可以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从而造成驾驶员与指挥员之间的交流障碍,尤其在歼击机机种为甚,有的还可以引发气压性眩晕,严重影响作战能力并危及飞行安全.该病作为飞行人员的常见病、多发病,一直受到临床航空医学工作者的重视,但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随着高性能战斗机的列装,新装备对飞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促使航空医师与卫勤保障部门对该病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飞行人员耳气压损伤的基础、临床及治疗研究中的有关问题作一概述.

  • 中美空军飞行学员医学选拔对照实证研究--耳科疾病

    作者:刘伟;邹志康;马晓莉;王枫;夏青;马中立

    目的:分析我军招收飞行学员医学选拔时因耳科疾病而淘汰者参照美军标准的合格与淘汰情况,为我军招飞医学选拔标准中耳科疾病修订提出合理建议。方法对照分析2013~2015年招飞定选数据,并对耳科体检结果按照中美招飞标准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招飞医学选拔体检淘汰学员中耳鼻喉科构成比具有显著性差异(χ2=7.99,P<0.05);耳科淘汰疾病谱前两位分别为前庭功能不良、听力减退,其构成比分别为45.54%和38.84%,其他疾病构成比均<5%;我军耳科招飞标准总体严于美军,个别条款存在空白。在修订我军标准时可适当借鉴美军标准,在前庭神经炎、听力减退和鼓膜疾病方面可适当放宽标准,以增加招飞生源。

  • 耳部真菌病145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红霞;史翱翔;张晓惠

    目的:探讨耳部真菌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189耳)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症状、耳镜检查及真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治疗时先清洁外耳道,给予耳部微波治疗,然后将制霉菌素粉剂均匀喷洒在外耳道。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年,1次治愈99例(136耳);复发1次或2次20例(22耳),复发3次或以上13例(15耳),复发的33例(37耳)中,单纯外耳道真菌病18例(19耳),外耳道真菌病合并慢性中耳炎15例(18耳),未坚持治疗21例;无效1例(1耳);失访12例(15耳)。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戒除挖耳习惯,保持外耳道干燥,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激素,是预防耳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早期、积极、足量抗真菌治疗是耳部真菌病治疗的关键。

  • 手术联合低浓度5-氟尿嘧啶和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耳郭瘢痕疙瘩疗效观察

    作者:武晓莉;高振;宋楠;刘伟

    目的 探讨能否通过低浓度5-氟尿嘧啶(5-Fu)和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的方法 增加手术治疗耳郭瘢痕疙瘩的有效率并降低复发率.方法 83例患者共166个耳郭瘢痕疙瘩,其中79个位于耳轮部,87个位于耳垂部,平均病史2.9年.77例(92.8%)因穿耳孔引起.首先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并尽量恢复耳郭正常形态.术后3~4周开始于术后瘢痕部局部注射低浓度5-Fu与糖皮质激素混合液,1次/4周.若瘢痕稳定无复发,逐渐过渡到2~3个月注射药物1次,并逐渐降低药物浓度.以耳郭外形恢复正常、停止药物注射后随访6个月以上无复发为痊愈,耳郭外形轻度畸形或术后时间超过6个月、瘢痕疙瘩未复发但尚不能停止药物注射治疗为有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83例患者术后维持治疗期为2~26个月(平均7个月),停药随访期为0~49个月(平均9个月).痊愈39例(47.0%),有效44例(53.0%),总有效率为100%.77例(92.7%)患者耳郭外形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手术联合低浓度5-Fu和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是治疗耳郭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 .

  • 现代耳前瘘管显微手术治疗47例患耳

    作者:王毅;王柳如

    目的探讨耳前瘘管患者现代显微手术技巧,预防耳前瘘管手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减少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避免患者治疗费用的浪费。提高耳前瘘管患者手术治疗率。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开展耳前瘘管患者现代显微手术技巧,27例患者47耳(双耳20例,单耳7例,男性9例,女性18例,年龄9-31岁)通过显微镜下手术技巧的治疗,干净彻底的摘除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随访3月-18月,未发生一例复发病例。结果27例患者47耳通过显微手术治疗成功安全出院,27例患者47耳术后随访3月-18月无一例复发。临床治疗值得广大耳鼻喉大夫应用。

  • 磁片加压固定法治疗耳廓非化脓性软骨膜炎24例

    作者:侯秀琼;杨华启

    非化脓性软骨膜炎,又称耳廓假性囊肿,是一种软骨膜的无菌性炎症,是耳科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患者多偶然发现耳廓有局限性隆起,多发于耳廓上部,逐渐扩大,局部有灼热发痒感等.2001-05~2003-05,我们利用常规穿刺抽液后磁片加压固定治疗耳廓非化脓性软骨膜炎24例,并与穿刺抽液后单纯加压包扎法治疗24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 中药外敷加石膏绷带固定治疗耳廓假性囊肿58例

    作者:杨桂森;朱志臣

    耳廓假性囊肿,又称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治疗后多有复发,一般均需反复多次治疗.

  • 徐凤玉治耳病经验浅析

    作者:徐桃桃

    徐凤玉,出身中医世家,其父为鄂西北名老中医徐鸣九,从1979年开始在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随父学徒,一直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用药心得,尤其在中医治疗肝胆疾病、耳病、咳嗽、面神经炎、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方面有着独到见解.

    关键词: 耳疾病 徐凤玉
  • 培元抗感口服液急性毒性及抗炎实验研究

    作者:凌利英;曹淑娟;王志平;王晓辉;张叶青;张晓峰

    目的:观察培元抗感口服液对昆明种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半数致死量( LD50)及抗炎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培元抗感口服液(培元抗感口服液原液,0.41 g/mL)20.5 g/kg,给药容积0.5 mL 10 g体质量,每日给药2次,间隔2 h。连续14 d,观察用药后小鼠的反应及死亡率。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药,观察培元抗感口服液对急性炎症的影响。结果培元抗感口服液的小鼠大耐受浓度(MTD)﹥20.5 g/kg(相当推荐临床用量的100倍)。培元抗感口服液8.2 g/kg组小鼠耳廓肿胀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 P <0.05)。结论培元抗感口服液的MTD﹥20.5 g/kg;对二甲苯所致的急性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声信息辨证施音治疗咽鼓管阻塞性疾病96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群芬

    咽鼓管阻塞性疾病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中医学的耳胀、耳闭。其初期多为实证,临床辨证多属风邪外袭,痞塞耳窍或肝胆湿热,上蒸耳窍;病久则多为虚实夹杂证,临床辨证多属脾虚失运,湿浊困耳或邪毒滞留,气血瘀阻[1]。2007-10—2008-12,笔者应用声信息辨证施音治疗咽鼓管阻塞性疾病96例,并与声信息非辨证施音治疗9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 第一鳃裂瘘管及囊肿五例长期误诊

    作者:朱忠寿;陈金姝;陈道俊;林英

    先天性第一鳃裂瘘管(囊肿),在临床少见,约占所有鳃裂畸形的1%[1],因此易误诊误治。我们于1990~2000年诊治5例,均在外院长期误诊。现报告如下。

  • 外耳道表皮样瘤误诊误治八例分析

    作者:石丽亚;王向阳;莫志峰

    外耳道表皮样瘤(EACC)是耳部较少见较特殊的一种疾病,发病率低,在临床上很容易误诊为一般外耳道疾病而延误治疗.我科1998~2006年收治8例曾在外院误诊误治的EACC,现报告如下.

  • 超声引导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耳大神经阻滞用于鼓室乳突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作者:刘金升;潘楚雄;周洪玲;殷鹏飞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耳大神经阻滞用于鼓室乳突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拟行鼓室乳突手术患者9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19~2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对照组(C组)、0.25%罗哌卡因组(R1组)和0.50%罗哌卡因组(R2组).R1组和R2组诱导前行超声引导耳大神经阻滞术,分别注射0.25%和0.50%罗哌卡因2 ml,10 min后采用针刺法对比测试双侧耳大神经支配区,确认耳大神经阻滞成功,随后行全麻下喉罩通气.采用氟比洛芬酯进行补救镇痛,效果欠佳时采用舒芬太尼,维持VAS评分≤3分.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结果 R1组和R2组60例患者耳大神经均被成功阻滞.与C组比较,R1组和R2组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率降低(P<0.01).R1组和R2组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0.25%罗哌卡因耳大神经阻滞用于鼓室乳突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较好.

  • 影响声导抗测试结果的因素分析

    作者:张喜琴;韩海霞

    声导抗测试是临床听力诊断常用的基本检测方法之一,可客观反映中耳的功能状态.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医生常根据患者的主诉及客观检查结果对疾病作出综合的分析判断.

96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