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虹膜识别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临床疗效

    作者:吴君舒;高韶晖;钟兴武;张晓晓;杨斌;王铮;余克明

    目的 观察虹膜识别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近视和近视性散光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术前高阶像差均方根(RMS HO)≥0.30 μm的近视或近视性散光患者30例(30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接受虹膜识别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B组患者接受传统的LASIK手术.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行波前像差检查和对比敏感度测试.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随访至术后3个月,A组和B组的logMAR视力分别为-0.12±0.06和-0.09±0.0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A组患者的RMS HO值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7,P<0.05).术后3个月,A组患者在明视无眩光环境1.5 c/d空间频率和3.0 c/d空间频率及暗视无眩光环境18 c/d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均较B组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7、2.175、2.263,P<0.05).结论 虹膜识别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治疗近视和近视性散光安全、有效,在减少术后高阶像差、提高视觉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 可吸收泪点栓对术前伴干眼症患者LASIK术后的疗效观察

    作者:洪颖;夏英杰;张钰;陈跃国

    目的 探讨可吸收泪点栓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伴干眼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选取行LASIK术治疗,术前伴轻、中度干眼症的患者41例,同一患者的两眼随机分组,一眼采用可吸收泪点栓结合药物治疗(试验组),另一眼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记录泪点栓的并发症,比较两眼LASIK术前,术后1周和l、3、6个月时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和眼表疾病评分(OSDI)的值.运用两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Two Related Samples Test)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除1例患者术后第1天泪点栓脱落外,未见其他并发症.术后1周,试验组的SI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5,P=0.045),术后1个月及以后,两组的SIT值趋于一致.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的FL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4、-2,009、-2.120,P<O.05).而两组的OSDI和BUT值在上述各时间点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可吸收泪点栓是治疗LASIK术前伴干眼症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我国LASIK矫正近视远期效果的文献定量分析

    作者:杨新军;王勤美;李康寯;刘佳;朱侨林

    目的 定量分析我国LASIK矫正近视的远期效果、预测性和安全性等.方法 检索1988~2008年在中、英文数据库发表的关于LASIK矫正近视的远期效果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8篇中、英文文献1338例近视患者(2465眼)被纳入本研究.术后随访时间2~7年不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LASIK矫正低中度近视(≤-6.0 D)的效果优于矫正高度近视(>-6.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8.36,95%CI:6.31~11.08).比较术后裸眼视力达到0.5(20/40)和1.0(20/20)的比例发现,在低中度近视组随访2年时分别为99.7%和92.2%,随访5~7年则分别为100%和88.8%;在高度近视组分别达84.9%和54.4%(随访2年)以及87.7%和51.0%(随访5~7年).虽然术后裸眼视力达0.5的比例随时间变化略有增加,达1.0的比例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手术预测性或准确性方面,无论是低中度近视还是高度近视组,随访5年及以上的术后屈光度在±1.0 D的比例较术后2年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74,P<0.01;χ2=226.1,P<0.01);术后5~7年,屈光度在±1.0 D以内的比例分别是78.5%和38.3%.术后5年以上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2行的比例为1.0%~3.4%.眩光、屈光度数回退或欠矫及术后干眼是LASJK的主要术后长期并发症.结论 LASIK矫正近视的长期效果是满意的,但对高度近视者的预测性较低,尚缺乏视功能方面的远期效果研究.

  • 角膜屈光手术用飞秒脉冲光纤激光器

    作者:刘一州;崔一凡;孔梓昀;陈昆仑;张健;苏杭;胡亮;李红波;陈世豪

    目的 搭建脉冲宽度小于200 fs,单脉冲能量大于50 nJ的低重复频率飞秒光纤激光器;利用光学扩束和聚焦实现该激光器在猪眼角膜上爆破打孔的实验效果.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具有超长保偏光纤的放大自相似结构的环形腔激光器作为种子源;采用预压缩-放大-二次压缩的结构对种子源输出的信号光进行放大和整形,实现高于参数水平的锁模激光输出;采用透镜组对激光进行扩束;采用不同数值孔径的平场物镜对扩束后的激光进行聚焦,并且设计平场物镜的焦点在角膜组织内部,实现猪眼角膜爆破打孔实验.结果 激光器实现了19.1 MHz、109 fs、1.4 W、73.2 nJ的锁模激光输出.在将锁模激光经过透镜组进行5倍扩束以后,采用数值孔径为0.2的平场物镜对激光进行聚焦,聚焦点在猪眼角膜组织上打出的爆破孔孔径为45~75 μm;采用数值孔径为0.5的平场物镜对激光进行聚焦,聚焦点在猪眼角膜组织上打出的爆破孔孔径约为30 μm.结论 在低重复频率的放大自相似结构的环形腔激光器中引入保偏光纤能有效地提高激光器的稳定性;预压缩-放大-二次压缩的放大整形结构可实现高质量的脉冲压缩放大效果;利用扩束镜和高数值孔径的平场物镜可实现高质量的眼角膜组织爆破打孔.

  • 非甾体与甾体类抗炎药物在薄瓣LASIK术后的疗效比较

    作者:陈开建;白继;张国伟;郎敏;许多;阚秋霞;刘李娜;陶露莎

    目的 比较非甾体与甾体类抗炎药物在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角膜屈光手术后的使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收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行薄瓣LASIK手术患者314例(628眼),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氯替泼诺组和溴芬酸钠组各157例(314眼).分别于术前,术后3d、15 d、1个月、3个月行视力、电脑验光、眼压(IOP)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采用重复测量两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观察时间点2组间裸眼视力(UCVA)、球镜度、柱镜度和IOP的差异;混合线性模型分析不同观察时间点UCVA达术前佳矫正视力(BCVA)的比例;x2检验比较2组术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LK)发生率.结果 氯替泼诺组与溴芬酸钠组在观察时间点达到术前BCVA的UCVA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17,P>0.05).术后15 d氯替泼诺组与溴芬酸钠组球镜度分别为(0.04±0.68)D和(0.16±0.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84,P<0.05);IOP分别为(14.67±4.00)mmHg(1 mmHg=0.133 kPa)和(10.91 ±2.40)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4.232,P<0.01).术后15 d氯替泼诺组高眼压累计发生35眼(11.2%),溴芬酸钠组无一例发生高眼压.2组间Ⅲ级以下DLK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P>0.05).结论 溴芬酸钠滴眼液替代氯替泼诺滴眼液用于薄瓣LASIK术后有良好的抗炎效果,并且减少了术后激素性高眼压的发生率,更有利于术后获得较稳定的屈光状态.

  • 应用Fourier分析法研究准分子激光治疗散光的准确性

    作者:胡亮;徐鹏;崔贺;谢文加;王勤美

    目的:应用Fourier分析法评价鹰视酷眼准分子激光仪行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OUP-SBK)和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飞秒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患者散光的准确性,并统计各组的正常值范围.方法:回顾性病例分组研究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满足散光度数≥-0.5 D,近视度数≥-3.0 D的近视散光患者271例(542眼),其中OUP-SBK组159例(318眼),飞秒LASIK组112例(224眼).按术前等效球镜度数各自分为中度近视及高度近视两组.分别收集各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间早的一次随访数据,包括主觉验光度数、角膜地形图、佳矫正视力.应用Fourier分析法分别计算术前总散光(TJ0,TJ45),角膜散光(CJ0,CJ45)以及术后总散光(RJ0,RJ45)进行散光矫正准确性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成组t检验及Pearson检验.结果:①残余散光:OUP-SBK术后中度近视组RJ0=(0.012±0.161)D,RJ45=(-0.012±0.128)D;高度近视组术后RJ0=(0.026±0.239)D,RJ45=(-0.029±0.194)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7,0.402).飞秒LASIK术后中度近视组RJ0=(0.053±0.248)D,RJ45=(-0.039±0.186)D;高度近视组RJ0=(0.042±0.267)D,RJ45=(-0.044±0.261)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4,0.308).②散光矫正率:OUP-SBK术后中度近视组CRJ0=97.98%(84.66% ~111.30%),CRJ45=702.20%(-337.03% ~1741.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高度近视组术后CRJ0=86.52%(60.20% ~ 94.84%,CRJ45=83.24%(-760.92% ~ 927.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飞秒LASIK术后中度近视组CRJ0=90.96%(81.65% ~100.27%),CRJ45=1 035.98%(191.04% ~1 880.9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近视组CRJ0=85.61%(72.70% ~98.51%),CRJ45=346.00%(-1 288.68% ~1 980.6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③术后散光相关性分析:OUP-SBK组高度近视组RJ45与TJ45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361,P< 0.01).飞秒LASIK术后中度近视组RJ0与CJ0 (r=0.393,P< 0.01),RJ0与TJ0(r=0.596,P< 0.01),RJ45与TJ0(r=0.396,P<0.01)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鹰视酷眼准分子激光行OUP-SBK或飞秒LASIK手术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的顺规散光具有较高的准确性;②手术对顺规散光患者垂轴成分的矫正准确性高于对斜轴散光成分的矫正准确性;③手术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的顺规散光准确性相近.

  • 溴芬酸钠水合物眼液应用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的疗效观察

    作者:冯海江;毛伟

    目的 评估溴芬酸钠水合物眼液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的使用效果.方法 将300例行LASIK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溴芬酸钠水合物组(A组),使用0.1%溴芬酸钠水合物眼液1周、氟米龙组(B组),使用0.1%氟米龙眼液1个月和地塞米松组(C组),使用0.1%地塞米松眼液1周,各100例.比较3组术后不同时间的眼部症状和体征.结果 3组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等效球镜(SE)、激素性高眼压发生率及术后眼睛干涩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A组发生弥漫性层间角膜炎(DLK)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C组在术后第1周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溴芬酸钠水合物眼液在LASIK术后短期使用可有效减少DLK和激素性高眼压的发生,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的不良反应,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用药的依从性.

  • 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一例

    作者:毛伟;周雨声;陆斌

    2003年2月我院收住1例双眼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2周,出现左眼前固定性黑影,诊断为左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现报告如下.

  •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护理配合

    作者:刘凤玲;吴安宁;陆华文;麦丹

    通过对11例21眼高度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磨镶术(LASEK)进行护理配合,探讨更有效的LASEK的护理方法.认为良好的护理配合是LASEK手术获得成功,保持手术疗效的重要条件:术前充分的准备是手术正常进行的前提;术中密切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术后眼睛的护理,防止感染,是保持术后疗效的关键.

  • LASIK、SBK和 LASEK 对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

    作者:王晶;赵峰;王林农

    目的:探讨于不同深度角膜基质面进行的近视矫正性激光角膜切削对人眼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54例(106只眼),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80例(159只眼),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LASEK)16例(32只眼),采用眼前节扫描仪(Allegretto Oculyzer)搜集这些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前节数据,转换得到角膜像差数据(以Zernike多项式形式表示高阶像差)。对数据采用方差分析;chisq: Kruskal-Wallis 检验。结果术后所有眼裸眼视力>0.8。三组手术后测量角膜垂直彗差(Z3-1)、水平彗差(Z31)、彗差(Z33)、球差(Z40)值较术前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三种手术后角膜垂直彗差( Z3-1)和球差( Z40)变化随时间变化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LASIK和SBK及LASEK手术均会增加角膜高阶像差,但超薄瓣手术( SBK)和表面切削术( LASEK)对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低于标准的LASIK手术。

  • SCHWIND 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王静;陶黎明;鲍宁;刘贺婷;张青;许育新;何照辉

    目的:探讨SCHWIND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屈光手术程序指导下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矫正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系回顾性病例研究。应用德国AMARIS准分子激光手术系统的SCHWIND CAM手术设计软件对88例(126只眼)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1~4 D)患者进行LASIK治疗。观察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视力、残余散光及散光轴向的变化,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检测残余散光在0~1.87 D,均值(0.50±0.32)D,其中≤0.5为87只眼(69.05%),0.5~1为31只眼24.6%,>1为8只眼(6.35%),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佳矫正视力低1行的为7只眼、不变为95只眼,提高1行以上为24只眼,术前佳矫正视力与术后视力行配对t检验, t值为-1.542, P值0.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散光轴向与术后散光轴向行配对t检验, t值为1.451, P值0.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CHWIND角膜地形图引导的LASIK矫正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及生活质量。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视野改变分析

    作者:朱兰香

    目的 探讨近视眼患者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后的视野变化.方法 采用DICON TKS-4000型计算机自动视野分析仪TRS检测程序对40例(80只眼)近视眼患者于术前、术后1、3、6个月进行视野检查,比较视野改变.结果 术后视野平均光敏感度(M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野平均缺损(M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视力与各自视野MS、MD无显著相关性(P>0.05),手术前后MS和MD平均差值与术前屈光度数、切削百分比、激光切削时间、负压吸引时间等行等级相关分析均显示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LASIK后视野敏感度下降主要是由于屈光性因素影响,虽然有导致玻璃体、视网膜和视神经损伤的病理基础,但还不足以导致临床上显著的形态和视功能上的改变,对视网膜组织正常生理功能没有明显影响.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后表面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赵春娟;林成平

    目的 探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72例(141只眼)行LASIK治疗的近视眼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和12个月进行检查,分别记录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厚度、角膜后表面数据,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ASIK术前、术后各时期角膜后表面屈光度分别为(-6.60±0.23)、(-7.01±0.30)、(-6.97±0.29)、(-7.08±0.35)、(-7.03±0.29)D及(-7.01±0.31)D;术前与术后各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675,P=0.000);术后3个月与术后1周、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Y)与术前角膜后表面屈光力(X1)、术后角膜厚度(X2)、术后角膜后表面Diff值(X3)、术前角膜厚度(X4)、术前近视屈光度(X5)建立多元回归方程为Y=-0.915+0.911X1+0.004X2-5.541X3-0.003X4+0.021X5(F=88.041,P=0.000).LASIK术前、术后各时期角膜后表面Diff值分别为(0.032±0.007)、(0.057±0.014)、(0.056±0.015)、(0.060±0.016)、(0.056±0.017)及(0.059±0.048)mm,术前与术后各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502,均P=0.000);但术后各时期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术后Diff值与术前眼压、近视屈光度和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角膜厚度等因素呈相关性(P均为0.000).结论 LASIK以直接改变角膜前表面屈光力来达到矫正近视目的 ,但也引起了角膜后表面变化,表现为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负性屈光力降低,这些变化以术后1周明显,3个月后逐渐趋向稳定;其改变与角膜厚度、角膜切削深度和跟内压等因素相关.

  • 薄瓣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临床观察

    作者:费安裕;林咸平;叶晓玲;方燕

    目的 探讨薄瓣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美国VISX S4型准分子激光机及法国Moria M2自动微型板层角膜刀(110刀头).表面麻醉后用自动微型板层角膜刀制作一带蒂的薄角膜瓣,厚度为110μm,直径8.0~9.0mm,翻开角膜瓣在角膜基质层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在保证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250 μm或总角膜厚度的1/2前提下,根据术前预矫屈光度数和角膜厚度等设计治疗方案,对角膜较薄者采用分区切削.对132例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采用薄瓣LASIK进行了治疗,随访6~12月,并对其手术前后的裸眼视力和佳矫正视力、平均屈光度、屈光参差的程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的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屈光参差的程度明显减小;大部分患者的佳矫正视力保持不变,或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无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2行以上的病例.结论 薄瓣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是一种可行的有效方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预测性.

  • 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正负相对调节的变化

    作者:张德恕;蔡劲锋

    目的 探讨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前后正相对调节(pos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PPA)、负相对调节(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NRA)的变化.方法 对43例不同年龄及不同近视程度的近视患者LASIK术前及术后1周行NRA、PRA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全部LASIK术患者的NRA、PRA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正负相对调节的影响没有显著意义.

  • Epi-LASIK手术矫正近视的进展

    作者:曹晓莉;陶黎明

    用微型角膜刀制作上皮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是刚刚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屈光手术.本综述主要介绍此手术的原理、方法、效果及优越性.

  • MK-2000水平往复式板层刀角膜瓣的制作结果和分析

    作者:安晓巨;宋向荣;石新萍;王萍;王慧

    目的探讨MK-2000水平往复式板层刀在不同医生人群中使用时制作角膜瓣的技巧与效果.方法采用日本尼德克公司生产的MK-2000水平往复式板层刀对1718例(3418只眼)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中制作角膜瓣.结果3418只眼中因角膜因卡刀后出现不完全瓣6只眼,占0.18%.瓣形成不良2只眼,占0.06%.余角膜瓣均一次制作成功,无破碎瓣、薄瓣及游离瓣,制作效果良好.眼睑皮肤划伤12只眼,占0.36%.结论MK-2000水平往复式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的效果良好,制作无严重并发症,除因小睑裂卡刀、术中闭眼的原因造成不完全瓣外,其它均为经验因素造成.本组未出现游离瓣,对于经验丰富的医生因操作因素产生的并发症已较少;而对于初学者经验原因仍为产生手术并发症的主导因素之一;相对二个医生人群来说,如何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以佳状态配合,将是减少临床并发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 LASIK与SBK术后视觉质量评价

    作者:汪晨洁;廖荣丰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矫正中度近视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中度近视患者59例(114眼),其中LASIK组与SBK组各57眼,分别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视力、等效球镜和高阶像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LASIK组与SBK组术后裸眼视力(UCVA)≥5.0分别占82.46%、87.72%,剩余等效球镜在±0.5D之间分别占80.70%、85.9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垂直慧差(C7)、水平慧差(C8)、球差(C12)和总高阶像差均方根(Rmsh)均于术后1周开始显著增高(P<0.05),除术后1个月SBK组C7明显低于LASIK组外,余各时间点C7、C8、C12和Rms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IK组C7、C12和Rmsh术后3个月较术后1周显著下降,SBK组C7和Rmsh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显著下降,至术后6个月,两组的C7、C8、C12和Rmsh均未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视觉质量均有显著性影响,术后早期,SBK组较LASIK组视觉质量好,随着时间的推移,LASIK组与SBK组视觉质量无明显差异.

  • 负压吸引环对杯状细胞密度的影响及与泪膜变化的关系

    作者:张青;陶黎明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IK)负压吸引环对结膜杯状细胞密度(GCD)的影响以及杯状细胞和泪膜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30位做LASIK近视矫正术的患者(60只眼),每只眼的球结膜选取两个位点采用印迹细胞学取样.取样时间分别是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过碘酸-希夫试剂染色(PAS)后计算GCD.记录负压吸引环吸引时间(ST),观察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U)、schirmer实验Ⅰ的值.对术后不同时间的GCD与ST、BUT、schirmer值、FLU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ST为10~26 s.术后与术前相比GCD、BUT、shirmer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和术后1周、1月GCD成负相关;术后1周、1月、3月BUT与GCD值呈正相关;术后1周、1月 schirmer值与GCD呈正相关,术后3月的schirmer值与GCD无相关性;术后1周、1月FLU与GCD呈负相关,术后3月的FLU值与GCD无相关性.结论 结膜印迹细胞学提示LASIK术后负压吸引环施压处结膜杯状细胞密度降低,下降程度可能与施压时间长短有关.术后泪膜稳定性下降.术后泪膜稳定性的改变可能与杯状细胞的减少有关.

  • 飞秒制瓣LASIK和小切口基质透镜切除术后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变化的比较

    作者:叶敏捷;廖荣丰;刘才远

    对行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FS-LASIK)的84只眼和行小切口基质透镜切除术( SMILE)的110只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FS-LASIK组和SMILE组,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利用Pentacam测量患者角膜前表面的高阶像差(包括总高阶像差、球差、水平慧差以及垂直慧差),高阶像差用泽尼克多项式描述。结果显示 FS-LASIK组在术后不同时期角膜前表面各高阶像差中除了水平慧差较术前无差异,总高阶像差和球差较术前均显著增加,垂直慧差较术前显著减少; SMILE组术后不同时期总高阶像差、球差、水平像差均显著增加,垂直慧差显著降低(P<0.05)。 SMILE组术后不同时期的总高阶像差和球差以及其较术前的变化值均低于FS-LASIK组( P<0.05)。 SMILE术后的总高级像差和球差的增加较FS-LASIK术少。

518 条记录 20/26 页 « 12...17181920212223...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