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彩超在颈动脉血管斑块中的鉴别诊断与脑梗死关系的探讨

    作者:朱红艳

    目的:分析颈动脉血管斑块中应用彩超鉴别诊断临床特点,探讨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乱数表法择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和同期1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对比实验.对比二者彩超结果.结果:实验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前者软斑、混合斑出现率明显比后者高(差异均有P<0.05).结论:于颈动脉血管斑块检查中,彩超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可靠性较高;软斑和混合斑形成是脑梗死重要预测因素.

  • 脑卒中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金燕子

    目的 研究脑卒中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期颈部动脉硬化斑块患者60例(确诊无并发脑卒中)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各类动脉血管壁血流量和动脉硬化斑块等临床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不稳定斑块占比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积分以及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椎动脉血管狭窄度68.33%、(1.01±0.26)mm、(1.66±0.85)mm2、(32.32±0.38)%、(45.69±0.64)%和(6.63±0.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33.33%、(0.75±0.03)mm、(0.23±0.11)mm2、(14.53±056)%、(19.36±057)%和(0.00±0.00)%(P<0.05),相应的研究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以及脑血流量[(268.65±91.33)mL/min、(89.82±31.52)mL/min、(58.56±32.14)mL/min和(293.65±89.64)mL/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86.65±82.31)mL/min、(195.32±55.65)mL/min、(78.25±25.31)mL/min和(553.65±58.41)mL/min(P<0.05).结论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卒中的发病密切相关,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出现不稳定斑块、较高的MIT和斑块积分以及较低的血流量均是发生脑卒中的前兆,值得临床注意.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颈动脉斑块30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桂伶;彭正发

    目的:和方法心脑血管病已经随着生活的快节奏,不良的生活方式而成为时下的常见病、高发病,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若不及早干预和治疗,病残率将会同步增加。本文选取3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并临床观察。结果和结论如果对血管的早期斑块进行积极治疗,预后就会大有不同,通过对30例血管斑块的中药治疗观察结果,认为是可行的,有效的,而且未发现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 化癥回生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软斑块的影响

    作者:王永红;秦芳芳;赵京梅;肖宁;贾建武;李国翔

    目的 观察化癥回生丹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软斑块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将1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且颈部存有软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不稳定心绞痛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癥回生丹治疗,2组均持续服用3个月.3个月后进行颈动脉彩超复查,检测2组患者颈总动脉中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水平(HDL-C)和三酰甘油(TG)数值.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和94.29%,均高于对照组的57.14%和78.57%(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C、LDL-C、HDL-C、TG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部血管斑块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癥回生丹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情的发展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且具有很好的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血管斑块的形成及药物对斑块的质变

    作者:陈春寿

    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大约260万,约占总死亡比例的45%.其中血管斑块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因素,分析血管斑块的形成原因,了解血管斑块的病理变化因素,弄清药物对血管斑块的质变影响,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清晨高血压病人动脉硬化的诊断及评定价值分析

    作者:唐元东;叶霞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清晨高血压病人动脉硬化的诊断及评定价值.方法 入选 2015年 1月—2016年 5月我院收治的清晨高血压病人8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非清晨高血压病人8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人进行颈动脉和双下肢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比较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动脉狭窄、斑块形成、内膜增厚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轻度和中度动脉狭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晨高血压病人早期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发现动脉硬化情况,有利于及时了解病人血管斑块、血管狭窄等.

  • 颈部血管超声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蓓蓓;张美芳;曹林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3年因头晕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2933例,分别详细记录颈动脉硬化斑块及狭窄情况。结果:颈部血管超声对于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的检出率有所上升。结论:颈动脉斑块及狭窄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是超声,对脑血管病可以早期诊断,是一种良好的筛查手段。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斑块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婧;冯任维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颈部动脉及双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两组:斑块组(96例)和无斑块组(36例)。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等方面的差异,并应用COX回归分析各危险因素与血管斑块的关系。结果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72.7%存在血管病变。斑块组与无斑块组比较,年龄、病程、SBP、FBG、PBG、TG、LDL-C、HbA1c、UM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SBP、PBG、TG、LDL-C为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存在血管斑块,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须对其进行控制,延缓大血管病变的进展。

  • 颈部血管超声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碧云;朱向明;江峰;洪云;龚儒杰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评价颈部血管超声在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TIA患者12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相同时期128例无该病的受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均已采取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特征,比较两组内膜增厚、管腔狭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粥样斑块检出情况等.结果:超声对于观察组颈动脉病斑块检出率及血管狭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能为临床有效地预防和治疗TIA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

  • 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IMT与Hcy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向良浩;吴兴

    目的 探讨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Hcy水平的变化以及与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180例,其中1 级、2 级、3 级高血压患者各60 例.采用免疫荧光法来测定Hcy的值,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IMT,比较二者在不同组之间的差异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 (1)各组之间的IMT厚度差异显著[F(3,237)=28.12,P<0.01],Hcy值也差异显著[F(3,237)=8.78,P<0.05)],随着血压的升高,IMT厚度逐渐增厚,Hcy水平也呈现出升高的趋势;(2)无斑块组、单发斑块组和多发斑块组之间的Hcy水平差异显著,F(2,178)=19.36,P<0.05,斑块程度越大Hcy值越大;(3)各组的颈动脉IMT与Hcy 水平之间的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随着血压升高,颈动脉IMT越厚,Hcy 水平则越高,提升了罹患血管疾病的风险.

  • 糖尿病住院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斑块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周谢达;陈妍;肖黄梦;林健才;李延兵;肖海鹏;曹筱佩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斑块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并探讨其与糖尿病其他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329例住院糖尿病患者,根据颈部及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结果 ,分为非斑块组(A组,n=99)、单纯颈动脉或下肢动脉斑块组(B组,n=115)以及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复合斑块组(C组,n=115),分析临床因素及生化指标与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斑块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其与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斑块发病率达69.9%,与年龄(OR=2.065,P=0.000)、收缩压(OR=1.465,P=0.088)、舒张压(OR=0.698,P=0.093)、尿微量白蛋(OR=1.5815,P=0.05)相关.复合斑块组糖尿病足、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大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大于非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外周大血管病变发病率高,且在早期糖尿病患者中广泛存在,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同时合并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斑块者发生心脑事件风险明显增加.

  • 血清炎症因子在冠心病斑块易损程度的预测价值

    作者:陈西洲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在冠心病斑块易损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7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7例。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含量,比较在不同血管斑块类型下炎症因子含量的差异。结果在AMI、UAP和SAP组患者中SAA炎症因子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2.43,P=0.067),IL-6、sICAM-1、MMP-9、CRP炎症因子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SAA炎症因子在稳定型斑块组和易损型斑块组中的差异无显著性(t=1.96,P=0.051),IL-6、sICAM-1、MMP-9、CRP在稳定型斑块组和易损型斑块组中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SAA在<100μm纤维帽组和≥100μm纤维帽组中的差异无显著性(t=1.78,P=0.076),IL-6、sICAM-1、MMP-9、CRP 在<100μm 纤维帽组均小于≥100μm 纤维帽组(P<0.001);在软斑块、混合斑块和硬斑块三组患者中SAA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0.38,P=0.76),IL-6、sICAM-1、MMP-9、CRP在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IL-6、sICAM-1、MMP-9、CRP对冠心病斑块易损程度有预测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