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

    作者:于秀清;申玉静;石国刚;尹春风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病主要与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有关,而局部炎症细胞浸润及全身性炎症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1].他汀类药物能减少ACS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作用可能与抗炎有关.作者在ACS患者中早期应用辛伐他汀,通过检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来探讨其抗炎及对与ACS发病的关系.

  •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作者:杜天敏

    目的 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ACS患者13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d内出血事件发生率及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d,观察组无出血及轻度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观察组心肌梗死及顽固心肌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是安全有效的.

  • B型尿钠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判定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佰华;吴爱华;陆叶容;张丽玲;黎秀云

    目的:探讨B型尿钠肽(BNP)在判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情况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症状类型分为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组(玉组)42例、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组(Ⅱ组)43例、不稳定型心肌梗死组(芋组)40例。另选取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测定血浆BN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Ⅰ组、Ⅱ组的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玉组的BNP水平显著高于Ⅱ组,Ⅱ组的BNP水平显著高于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的LVE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水平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的LVEF水平显著低于Ⅱ组和Ⅲ组,Ⅱ组的LVEF水平显著低于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水平可以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情况,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不同,有助于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

  • 浅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药物治疗措施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基本医疗常识与药物治疗对策。方法通过对前来就诊的多位患者的病例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和临床观测,制定出系统的诊疗方案。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通过紧急救治和及时的治疗,可防治并发症,临床医疗的主要药物有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等。

  • 窦性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性指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变化特征对比

    作者:冯艳林;李毅;白怀生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指标变化特征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健康体检者和151例ACS的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71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80例)]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检测HRT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和HRV时域指标24 h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窦性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窦性R-R间期相差≥50 ms的心搏数占总窦性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比较HRT、HRV指标和HRT异常的发生率在各组间的差异,进一步探讨ACS患者HRT和HRV指标相关性.结果 UAP组和AMI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1.31±1.03)%和(1.36±0.93)%比(0.19±0.09)%],TS明显低于对照组[(2.92±1.45)和(2.85±1.61) ms/RR间期比(4.24±2.86) ms/RR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和AMI组TO和T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和AMI组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116.57±29.47)和(92.36±13.41) ms比(136.25±31.12) ms、(24.93±11.36)和(23.23±8.47) ms比(37.13±14.86)ms、(5.65±2.50)%和(4.53±2.81)%比(9.41±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SDNN明显低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和AMI组rMSSD、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和AMI组HRT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3%(57/71)和88.8%(71/80)比41.7%(2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TO与SDNN呈负相关(r=-0.276,P=0.029),而TS与SDNN(r=0.312,P=0.046)、PNN50(r=0.138,P=0.035)、rMSSD(r=0.212,P=0.027)呈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HRT、HRV变化从不同方面反映心脏迷走神经的功能受损,二者互相联系又相互独立.

  •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原皓;徐丽华;吴克香

    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已有大量研究,本文仅就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简要综述.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张静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一直是国内外心脏病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治疗观念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在ACS治疗中所处地位的重新评估,改善ACS防治现状产生积极影响[1].

  • 冠脉综合征患者42例的急救与护理

    作者:何彦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发病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内壁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集、聚结和释放,机体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并且同时伴有血管痉挛,而引起的血管腔明显狭窄,或者完全堵塞,进而导致心肌的缺血缺氧,严重的甚至出现心肌坏死[1].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66例

    作者:赵敏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和病情发展的危险阶段,能否正确、早期处理直接决定疾病的预后.老年患者多并发多种疾病、疼痛感差、反应迟钝,使早期诊断困难,在治疗时应注意药物副作用和对其他并发症治疗的影响.低分子肝素钙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已逐渐被大家接受,基本可以取代普通肝素并达到或超过其效果,且无需监测[1],但许多研究把年龄限制在70岁或75岁以下.我科自1998年2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后扩展为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冠脉综合征,现总结报告如下.

  •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吕以杰;才晓君;孙德成;朱世明

    目的探讨调脂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125例ACS患者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n=63)非辛伐他汀治疗组(n=62),另选健康对照组(n=60),测定治疗前、治疗后8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ACS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增高,经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其血浆hs-CRP水平明显下降,非他汀治疗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他汀调脂可阻滞ACS患者冠脉病变的炎症反应.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清MMP-1、-9、TIMP-1、hs-CRP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建霞;孙宝玲;王海滨;吕以杰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s)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发病12-48小时内的141例ACS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酶标多克隆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MMP-9/TIM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ELISA)及其相关性.结果 ACS患者的血清MMP-1、-9、MMP-9/TIMP-1、TIMP-1、hs-CR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n=60)明显增高,血清MMP-1与MMP-9/TIMP-1、TIMP-1、hs-CRP水平显著正相关,与TIMP-1水平负相关,与血脂水平不相关.结论 ACS患者存在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

  • 匹伐他汀与普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影响比较分析

    作者:刘启方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匹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首次发生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匹伐他汀2mg组(n=61)和普伐他汀10mg组(n=59),进行12个月的随访观察,检测LDL胆固醇等血脂指标,并观察治疗后冠心病、脑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塞等心血管事件。结果匹伐他汀组比普伐他汀组降低LDL胆固醇水平更加明显,但普伐他汀组比匹伐他汀组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结论匹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患者LDL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而普伐他汀则在降低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和非致死性中风等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更为明显。

  •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观察

    作者:李雪飞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氯吡格雷剂量。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服用氯吡格雷600 mg,对照组服用氯吡格雷300 mg,维持一周,之后两组患者每日均服用氯吡格雷75 mg作为维持剂量,持续一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肌钙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且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氯吡格雷的起始剂量为300 mg相比,起始剂量为600 mg时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肌钙蛋白水平及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是防止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引发再次狭窄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和MMP-9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敬伟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ACS患者50例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5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血清TNF-α及MMP-9检测,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另选健康体检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ACS组治疗前血清MMP-9、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普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MMP-9、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MP-9、TNF-α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普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MMP-9、TNF-α水平,具有减轻病变部位炎症反应和保护内皮的作用.

  • ACS患者PCI术后动态心电图微伏级T波电交替的变化研究

    作者:周建华;吴慧慧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的变化情况和研究价值。方法:ACS患者31例进行分组[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20例;B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1例]对照研究,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31例设为对照组(C组),通过对3组患者进行24h的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和对比3组患者的MTWA的变化情况。结果:MTWA的比较:A组、B组术后及C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A组治疗前后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B组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的危险分层可通过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MTWA的方式进行。TWAMAX对STEMI患者手术前后的监测结果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

  • 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

    作者:杨梅;石礼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索-6(IL-6)和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ACS患者50例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5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血清Hs-CRP、IL-6、ET-1检测,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ACS组治疗前血清H6-CRP、IL-6、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普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ET-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IL-6、ET-1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Hs-CRP、IL-6、ET-1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普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Hs-CRP、IL-6、ET-1水平,具有减轻病变部位炎症反应和保护内皮的作用.

  • 银杏达莫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吴同堂;任秀芝;闫惠芳

    目的 验证银杏达莫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别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与银杏达莫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各 50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 3d 有效率为 42%,7d 有效率为 74%,14d 有效率为84%,平均心绞痛症状缓解时间为(4.3±1.1)d,对照组 3d 有效率为 32%,7d 有效率为 68%,14d 有效率为 72%,平均心绞痛症状缓解时间为(6.2±1.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心电图显效 44%,有效 38%,有效率 82%,优于对照组的 28%、40% 及 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实验室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可以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有效率,心绞痛症状缓解较快,心电图改善良好,不良反应少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清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崔兆娜;吴万通

    目的 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探讨CRP在ACS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178例ACS患者血清CRP浓度,其中50例稳定心绞痛(SAP)患者,66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62例心肌梗死(AMI)患者;与94例健康对照者血清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人血清中存在微量CRP,女性的CRP水平略低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P组、AMI组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且3组患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P可作为临床ACS患者有效的监测指标之一,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细胞粘附分子的变化

    作者:谢玉才;周同;沈卫峰;陆国平;印彤;龚兰生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成功再灌注后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37例中AMI 21例,随机接受直接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或溶栓治疗,于再灌注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48和72小时各抽血1次,心绞痛患者16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抽血1次.指标测定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ICAM-1、VCAM-1、E-S和vWF测值分别为(277.5±68.2)μg/L,(885.3±183.2)μg/L,(57.6±8.9)μg/L和(139.9±28.7) μ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10.7±58.8)μg/L(P<0.05),(611.4±74.6)μg/L(P<0.05),(44.9±6.2) μg/L(P<0.01)和(106.6±36.1)μg/L(P<0.05);与治疗前相比,16例AMI再灌注治疗成功患者的ICAM-1、E-S测值在24和48小时后显著降低(P均<0.05),VCAM-1在24和72小时后显著降低(P均<0.05),vWF在12、24、48和72小时后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5例再灌注治疗不成功患者上述测值均无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CAM-1、VCAM-1和E-S测值无相关性.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内皮细胞活化,血清粘附分子增加;成功再灌注治疗有助于内皮功能恢复,降低血清粘附分子.

  • 炎症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作者:杨胜利;刘惠亮;何作云

    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源性猝死,其危害甚大.冠脉斑块破裂及随之发生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ACS的重要机制.

164 条记录 2/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