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

    作者:艾庆;于小亮;邓兰芳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50例ACS患者(ACS组),其中分为20例急性心肌梗塞,即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即UA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的hs-CRP水平.结果 ACS组、SA组血清hs-CRP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CS组血清hs-CRP水平又明显高于SA组(P< 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s-CRP水平与冠心病显著相关(r=0.367,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冠心病,尤其是与ACS密切相关,测定血清hs-CRP水平可预测ACS的危险性.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生化指标研究进展

    作者:潘兴寿;陆克兴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简称ACS)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不稳定、糜烂、破裂或血管收缩的基础上形成的局部血栓,引起部分或全部血管堵塞导致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塞(AMI)或心脏猝死(SCD)的急性缺血综合征[1].近年来据国际上统计每年至少有近19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且许多人在死亡前无任何症状,貌似健康而突然死亡[2].通常的健康检查也不能准确地在事件发生之前将其识别出来.人们认为易损斑块、易损血液(凝固性)和易损心肌(心电不稳定性)三大危险成分成为ACS的预警三角[3].近来有学者提出[4 ]AS是一种炎症疾病以后,人们开始从炎症因素上探索ACS的成因.并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引.现就ACS与炎症有关的相关生化指标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炎性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黄秀兰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三者共同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只是伴发了不同程度的继发病理改变.斑块出现继发病理改变时,患者往往有胸痛.提高对这类胸痛患者的重视,进行观察及危险分层,作出正确判断选择相应的治疗,可以使部分UA患者病情稳定逆转,更重要的是能及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AMI),争取及早实施治疗,可降低死亡率.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及早发现与ACS相关的炎性生化标志物有助于ACS诊断、治疗及转归.

  •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刘丽萍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UK)与低分子肝素和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对照组则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间期、心电图心肌缺血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而治疗组总有效率达 90%, 对照组仅为 60%,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小剂量UK与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无ST段抬高的冠状动脉综合征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和频发心绞痛的发生率.

  •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卫华

    目的 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非 Q波心肌梗死)人选标准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替罗非班,n=28)和对照组(n=28),在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替罗非班(负荷量10 μg/kg,在3 min内推注),继以0.15 μg/(kg·min)由微量泵持续泵入24~36 h;对照组病例直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 治疗组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顽固性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0.7%比21.4%,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心功能(射血分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改善心肌缺血,安全性好.但其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刘亚丽;苏维芳;许晓伟;程光慧;张海洋;徐进芳;孙洋;李雅丽;李新军

    目的:比较国产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行PCI治疗的ACS患者160例,按数表法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入院即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并以20 mg/d维持治疗至PCI术后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心肌损伤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有所上升,且瑞舒伐他汀组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术后MACE、心肌损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1.3%(9/80)、12.5%(10/80)、6.3%(5/80)和25.0%(20/80)、26.3%(21/80)、7.5%(6/80),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的MACE和心肌损伤发生率均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PCI围手术期的疗效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其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及近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苏欣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的影响

    作者:姜树民;付瑜;高玉洁;寇辉;汲泓

    目的 观察苏欣康(中药复方)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苏欣康组(口服苏欣康配方颗粒剂)和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于治疗前后以酶联免疫法测定血小板GPⅡb/Ⅲa.结果 苏欣康组血小板GPⅡb/Ⅲa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苏欣康具有抑制GPⅡb/Ⅲa活性的作用,治疗ACS有较好疗效.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新的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赵钊;江淑芳

    急性冠状动脉(下称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根据临床病理,冠脉综合征的自然病程分为4个主要阶段:(1)脂肪沉积,脂肪条纹形成;(2)粥样斑块形成,冠脉血流减少;(3)粥样斑块破裂,冠脉内血栓形成;(4)1支以上冠脉完全阻塞或痉挛,心肌坏死.

  • 瑞舒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糖尿病患者PCI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建军;庞小华;张建明;米庆;牟华明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心内科行PCI术的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患者术后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每日10mg,连续7 d), 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术前20 mg;术后每日10 mg,连续7 d),术中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10μg/kg,0.15 μg/(kg·min)静脉泵入36h].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前和术后24、72 h的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水平、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以及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和随访1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例数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无效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72h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术后24、72h和观察组患者术后24h的Scr和CysC水平明显升高, eGFR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72 h仅CysC水平明显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和肾功能指标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 05),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随访1年的心绞痛发生率和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可促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糖尿病患者PCI术后的肾功能恢复,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和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瑞舒伐他汀单用存在差异.

  • 同型半胱氨酸对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作者:康健;赵兴山;丁幼楠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32例在该院治疗的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129例女性非冠心病作为对照(对照组),测定两组人群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2.7±5.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4±4.8)μmol/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OR=5.495,95% CI(1.949~15.492)]、HbA1c[OR=3.517,95% CI(1.230~10.060)]、同型半胱氨酸[OR=2.086,95% CI(1.344~3.237)]与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密切相关。结论 LDL‐C、HbA1c及同型半胱氨酸是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 静滴地尔硫卓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曹梅

    目的 探索地尔硫卓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某科就诊的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机械抽样随机将其中38例分为地尔硫卓组,采用常规治疗;余者22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地尔硫卓.结果 治疗后,地尔硫卓组发作频率[(0.3±0.1)次]比对照组[(1.3±0.8)次]显著低(P<0.05).地尔硫卓组SBP[(114.3±10.8) mmHg]、DBP[(72.3±6.4) mm Hg]、HR[(66.8±3.4)次/分]、心肌氧耗指数[8 445.4±85.2]、CRP[(11.8±2.6) mg/L]、NT-proBNP[(145.6±18.1)ng/L]及TnI [(0.27±0.11) μg/L]比对照组[(123.1±14.8) mm Hg]、[(80.5±7.1) mmHg]、[(73.6±6.3)次/分]、[9 989.7±88.5]、[(32.5±10.2) mg/L]、[(232.5±32.8) ng/L]及[(0.46±0.12)μg/L]显著低(P<0.05).对照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尔硫卓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可提高疗效,但并未增加不良反应,较为安全,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联性探讨

    作者:孟险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将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病人与对照组,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冠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密切相关.

  • 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朱华强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冠中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介入术前给予氯吡格雷和阿斯匹林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比较两组术后心血管疾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实验血流分级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术后30d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4.44%,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后TIMI 3级比例为86.67%,对照组为71.11%,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可有效改善预后,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脑钠尿肽与GRACE危险评分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

    作者:朱荔;陈韬;陈亮;汪莹;李文文;余慧;赵仙先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e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血浆脑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及危险分层的关系,分析BNP对NSTE-ACS患者近期(6个月)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1年12月~2013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NSTE-ACS患者194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9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raction,NSTEMI) 104例.入院后测定BNP及血脂水平.采用GRACE危险评分标准计算患者GRACE评分并进行危险分层,低危组59例,中危组65例,高危组75例.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治疗.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观察终点为发生MACE的情况.结果:将NSTE-ACS患者按GRACE评分进行危险分层,高危组BNP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均P<0.01),中危组BNP显著高于低危组(P<0.01).血浆BNP水平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r =0.656,P<0.05).随着GRACE评分越高,血浆BNP水平亦增高,住院期间、随访期MACE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结论:GRACE评分越高,BNP水平越高,在NSTE-ACS患者中,联合运用GRACE评分和BNP水平检测,在对其进行早期危险分层、评估预后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

  •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无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96例

    作者:王伟庆;王春杰

    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其特点为胸痛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T波倒置、T波低平或T波假性正常,心电图也可能正常.

  • 血管内影像学检测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

    作者:程训民;江时森

    引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不稳定斑块的组织学特征是:纤维帽薄,脂核大及炎症细胞浸润.许多影像学检测方法能够识别这些特征.本文综述了有创性检测方法,如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血管镜、血管内超声弹性图、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温度显像及血管内磁共振显像,并讨论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 核因子-κB、炎症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作者:李凝旭;李建军;李庚山

    核因子-κB可以在转录水平上激活多种与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的表达,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之一,近来有研究发现核因子-κB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特异激活,作者在分子水平上对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的机制作一综述.

  • 老龄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陈云莉;樊有忠;张录兴;柳荫

    1 临床资料 2001-01/2004-12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153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 3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 115例.

  • 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邵芳;王龙安

    0 引言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而且可能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1]. 研究表明,他汀类调脂药物,在迅速降低胆固醇(CH)水平的同时可减少冠心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2]. 我们探讨了氟伐他汀调脂作用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 心电图呈现缺血性T波的非冠状动脉综合征180例临床分析

    作者:彭少邕

    目的探究心电图呈现缺血性T波的非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电图呈现缺血性T波的非冠状动脉综合征180例,通过分析患者心电图特征及临床表现,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并行影像学检查治疗效果。结果180例心电图呈现缺血性T波的非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172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8例患者因临床症状严重及时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临床上患者心电图呈缺血性T波改变时除考虑冠状动脉综合征之外,还存在非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可能,必须通过详细观察患者临床表现、询问患者病史,配合其他检查明确病情,以免造成误诊,影响临床治疗。

164 条记录 8/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