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 miRNA-142-5 P表达水平的变化

    作者:封志岚;孙荣涛;齐建伟;谷月红;强秀菊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综合征( ACS)患者的外周血中miRNA-142-5P表达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5-12月收治的ACS患者40例作为ACS组,另选取2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为稳定性冠心病组,选取20例不患ACS类疾病者作为对照组,基于逆转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3组外周血中miRNA-142-5P表达水平。结果3组年龄、男女比例、糖尿病比例、高血压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高血脂比例明显高于稳定性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CS组患者的外周血中miRNA-142-5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稳定性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中miRNA-142-5P表达水平增高,对ACS诊断有重要意义。

  • 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作者:秦娴;黄庆;杨磊;李麟

    目的 观察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45例和常规剂量组43例.高剂量组给予氯吡格雷600mg,然后以150mg维持7d,继以75mg维持;常规剂量组给予常规剂量氯吡格雷300mg,继以75mg维持.比较2组治疗1年之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心肌梗死、紧急血运重建、再发缺血入院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30d内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高剂量组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d内,高剂量组发生轻微出血8例,常规剂量组发生轻微血5例,2组30d内轻微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致死性出血事件发生.结论 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ACS可显著改善其预后,且安全耐受性好.

  • 别嘌醇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的影响

    作者:张洁薇

    目的 探讨别嘌醇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按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加用别嘌醇100mg口服,每天3次;对照组按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尿酸及血脂变化,并观察其预后.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改善,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有很重要的影响,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糖异常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龙营;张庆安;张广庆;武凤玉;辛德友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糖异常的意义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151例住院的老年ACS患者做标准75g葡萄糖口服试验.根据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异常组(IFG组)、餐后血糖异常组(IGT组)和糖尿病(DM)组.利用心电图和B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中大面积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率、心力衰竭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DM组DM检出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IFG组及I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大面积心肌缺血/梗死率高于血糖正常组和IFG组,且DM组高于血糖正常组、IFG组和I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M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前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病死率高于前3组(P<0.05),且IFG组和IGT组病死率亦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 老年ACS患者血糖异常水平与心肌梗死及(或)心肌缺血范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密切相关,餐后血糖水平增高及DM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东伟;刘新叶;池豪;程勇;赵智琛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2例行PCI后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各41例.强化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20mg口服,每天1次;常规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口服,每天1次;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5天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胱抑素(Cys-C)、血清肌酐(Scr)水平并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对比2组肾功能情况,同时对比2组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病率.结果 2组术前hs-CRP、Cys-C、Scr、e-GF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3天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强化组较常规组降低更明显(P<0.05);常规组术后第3天Scr水平高于术前水平(P<0.05);常规组术后第1天Cys-C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且明显高于强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IN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前给予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可降低对比剂导致的肾脏功能损伤,Cys-C在造影剂肾病的早期检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急性肺栓塞78例临床预防与护理

    作者:朱秀娴

    目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急性肺栓塞(APE)在临床上并不少见[1].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源性猝死.肺栓塞(PE)指内源性(静脉血栓)或外源性(空气、脂肪)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以肺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2],治疗、护理难度较大,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抢救成功率低,容易导致医疗纠纷[3].心内科护士应掌握APE的病因、临床预防及抢救知识,发生APE时及时发现并配合医师抢救,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将2003-2009年本科收治的ACS并发APE患者78例的临床预防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低分子肝素辅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韩笑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辅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6月-2013年1月该院治疗的8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观察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辅治ACS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浆B型脑钠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琼艳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溃烂,局部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或完全中断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Q波和非Q波型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脏病猝死.近研究表明,通过测定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评价其对ACS早期危险分层的价值,以期为临床对ACS早期客观评估及诊疗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疗新进展

    作者:李金岭;刘现亮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包括急性Q波心肌梗死(QMI)、非Q波性心肌梗死(NQ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激活血小板,形成凝血酶,致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冠状动脉痉挛也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形成(血管动力性因素).UA/AMI其病理生理相同,治疗方法相近,而发病急、部分患者无先兆、危险性大,但可救治的特点,对这类患者早期识别、危险分层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尤为关键.

  •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主动脉撕裂夹层、急性心包填塞

    作者:郭海平;沐贤友;李晓光

    [病例]女,68岁.主因间断性胸闷、气短3年、加重5 h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70/min,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心包磨擦音.心电图检查示前壁、下壁心肌缺血.入院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行冠状动脉介入术.

  •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曾凡源;杨平珍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散射光比浊法检测了58例冠心病患者(14例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3例稳定型心绞痛)及30例非冠心病对照组的CRP的水平.结果:血清CRP在急性心肌梗死组(16.14±1.82)mg/L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2.25±3.82)m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4.73±3.63)mg/L和非冠心病组(2.53±1.26)mg/L(P均<0.01).且ACS出现心脏事件CRP浓度显著高于同组无并发症者(P<0 05).结论:ACS患者血清CRP显著升高,CRP水平与ACS临床过程的严重性显著相关,可以作为评判ACS预后的指标.

  • 脾破裂诱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例

    作者:王海洪

    患者,男,38岁.主因心脏搭桥术(CABG)后2年,突发胸痛,胸闷1 h,入院.患者术后2年持续病情稳定,劳力时无任何症状.患者于入院前1 h突然发生剧烈胸痛,胸闷,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伴大汗.胸痛呈持续性,以胸骨后为主,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性,无发热、咳嗽及气促.查体:体重(T)35.8℃,血压(BP)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精神萎靡,面色蜡黄,全身大汗,无颈静脉怒张,两肺呼吸音清,心率106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

  • 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

    作者:王保焕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西洛他唑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78.79%)(P<0.05);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对较低。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综合征在调节血管、降血脂、抗感染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感染诱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9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赵翠花;洪岩;王治中;张媛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前2周内有感染史病人的临床资料,寻找急性感染在ACS发生发展中的特点.方法选取发病前(1~2)周内有明确感染史的ACS病人29例作为病例组,发病前(1~2)周内无感染史的ACS病人33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三酰甘油、胆固醇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大面积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各种感染中以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多见.结论急性感染可诱发或加重ACS,在ACS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 115例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万晓群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对115例确诊的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分析,并与186例男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作比较.结果①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年龄大,症状不典型,糖尿病、高血压痛、高脂血症等高危因素多,尤其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②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发生心功能不全(NYHAⅢ级、Ⅳ级)、左室射血分数值下降(≤45%),与男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③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以多支病变及中重度狭窄为主,单支病变较少.结论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男性更严重.

  • 纤维蛋白原和心肌肌钙蛋白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变化研究

    作者:邬冬梅;刘卓敏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在冠状动脉疾病不同阶段的变化,以及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关系.方法:对52例ACS病人、49例稳定型心绞痛(SA)病人和5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NS)进行Fg和cTnⅠ测定,分析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SA组病人Fg测定值为(3.29±0.68)g/L,低于ACS组病人(3.89±1.08)g/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NS组Fg测定值低,为(2.91±0.63)g/L,与ACS组及S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1).ACS病人Fg和cTn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04).结论:Fg在冠状动脉疾病及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ACS病人炎症与心肌损伤共存且相关.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作者:

    文章介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 低分子量肝素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丽;柴伟丽;高广民;刘德新

    目的:比较不同抗栓方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统计用普通肝素组(A组)与低分子量肝素组(B组)治疗期间心绞囊发作次数,硝酸酯类应用,出血与否及其程度、心肌梗死倒数、血小板(Plt)变化.结果:两组用药期间,B组较A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且需服用硝酸甘油以缓解胸痛者少,心梗发生率明显下降,仅A组有1例Plt减少,B组轻度出血较A组明显低,两组均没有大出血及致死性出血.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抗凝抗栓作用肯定,效果稍优于普通肝素,且更少发生出血,应用简便、安全.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效率与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胥丽

    目的:分析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效率与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5例.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常规急诊护理,给予观察组的患者优化急诊护理. 结果:观察组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护理后,急救效率、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效率提高显著,对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效果好,值得临床在推广使用.

  • 缺血修饰白蛋白与平板运动试验联合检查对早期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杨曦明;姚兴伟;刘福鼎;周智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测定与平板运动试验联合诊断早期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30例体检健康者做为对照,对80例心肌缺血、缺氧症状患者分别进行平板运动试验(TET)、冠状动脉造影(CAG)以及检测其运动前后的IMA值.比较运动试验前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IMA测定值的变化;以冠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分别评价IMA、TET、IMA联合TET对于诊断早期冠状动脉综合征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运动试验前试验组IMA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运动试验后试验组IMA值显著升高(P< 0.01 );IMA诊断早期冠脉综合征的特异性为85.3%,敏感性为93.5%;TET诊断早期冠脉综合征的特异性为67.6%,敏感性为89.1%;IMA联合TET诊断早期冠脉综合征的特异性为94.1%,敏感性为87.0%.结论 IMA联合TET检查可显著提高早期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的特异性,降低以IMA或TET单纯检查进行诊断时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率,极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64 条记录 4/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