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5TMR乳腺弥散张量成像b值的优化研究

    作者:马智军;孙世杭;房伟;喻罡

    目的 探讨b值的选取对DTI测量指标和图像质量的影响,从而获得佳b值.方法 随机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行DTI成像,b值的选择为0、400、600、800、1000、1200、1400s/mm2,分别测量ADC值、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六组b值获得的乳腺实质的ADC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的增大,ADC值变小;而不同b值的乳腺实质内的FA值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图的图像质量随着b值的增大,图像质量变差,b值大于0、1200s/mm2时,ADC图的图像质量较差,不容易分辨.结论 b值为800、1000s/mm2的图像质量较好,乳腺实质与周围结构分界较清晰,适合于乳腺的研究.

  • 1.5T MR肾脏弥散张量成像b值的优化研究

    作者:冯强;马智军;伍建林;于洪

    目的 探讨b值的选取对DTI测量指标和图像质量的影响,从而获得佳b值.方法 随机招募20例健康志愿者行DTI成像,b值的选择为0、200、400、600、800、1 000 s/mm2,弥散梯度方向为6,分别测量ADC值、FA值,SNR、CNR,对ADC图进行评分,分析不同b值时的变化规律.结果 5组b值获得的肾实质、皮质、髓质的ADC值及SNR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1846.65、368.93、207.80和951.93,P<0.05),随着b值的增大,ADC值变小,SNR值变小.不同b值的肾实质、皮质、髓质的FA值及CNR值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0.98、1.07、1.14和1.13,P>0.05).相同b值时皮、髓质ADC值和FA值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图得分随着b值的增大,图像质量变差.b值取0、800 s/mm2时,ADC图的图像质量具有诊断意义,但皮髓质分辨不清晰.b值与肾实质ADC值、SNR上呈负相关(r=-0.980和-0.974,P<0.05),而与FA值、CNR无相关(r=-0.156和-0.152,P>0.05).结论 b值为600 s/mm2的图像质量较好,皮髓质差异容易分辨,适合于肾脏的研究.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急性缺血性梗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倪建明;黄钢;沈天真;陈星荣

    弥散加权成像(DWI)能够在中风发作即刻显示出脑缺血性改变,它对超急性及急性脑梗死的定位、定性诊断的价值已被公认[1-2].DTI是其技术的延伸,它通过增加采集方向,揭示水分子在三维空间的弥散情况,它侧重反映的是组织结构的空间方向性和完整性.常用弥散各向异性分数来表示,它提供了进一步检测缺血损伤造成的组织微结构改变的能力.大量研究证实中风24 h后缺血区弥散各向异性显著降低[3-5],但24 h内的弥散各向异性变化的报道非常不一致[4-10].因此,本研究侧重探讨DTI对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价脑梗死视辐射损伤的研究

    作者:陆强彬;朱祖福;姜岐涛;沈丽萍;张慧萍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评价脑梗死视辐射损伤的价值。方法2014年9月~2015年9月,21例单侧脑梗死伴视野缺损患者行DTI检查,测量患侧及健侧视辐射不同时期各向异性分数(FA)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同期测量双眼视野平均缺损(MD),分析FA、ADC与MD的相关性。结果发病后24 h内(t=2.38, P<0.05)、第1周(t=15.60, P<0.01)、第4周(t=19.13, P<0.01)时患侧FA均低于健侧;24 h内(t=10.13, P<0.01)及第1周(t=6.06, P<0.01)患侧ADC明显低于健侧。患侧第1周(r=0.581, P<0.01)、第4周(r=0.703, P<0.01) FA与同期MD呈正相关;患侧24 h内ADC与同期MD呈正相关(r=0.519, P<0.05)。患侧第1周(r=0.525, P<0.05)、第4周(r=0.762, P<0.01) FA与6个月时MD均呈正相关。结论 DTI可用于评价脑梗死后视辐射损伤。

  •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颈髓的弥散张量成像

    作者:赵鹏;陈学明;刘亚东;彭如臣;张殿平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患者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和DTI扫描,分别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患者组FA为(0.475±0.109),ADC为(1.438±0.252)×10-3 mm2/s。对照组FA为(0.604±0.096),ADC值为(1.371±0.280)×10-3 mm2/s。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FA降低(P<0.05),ADC无显著性差异(P=0.267)。纤维束示踪成像(FT)显示,患者组颈髓白质纤维束不同程度受压凹陷、扭曲、减少、稀疏甚至断裂。结论 DTI能够敏感地发现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FT能直观显示颈髓白质纤维束的细微损伤,为颈髓损伤程度的临床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 老年抑郁症脑白质异常的磁共振扩散张量研究

    作者:杨琼;洪楠;黄薛冰;于欣

    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老年抑郁症脑白质异常,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DTI 扫描31 例老年抑郁症和15 例正常老年人的脑部,测量前额叶、颞叶、胼胝体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对两组之间各部位的相应取值分别进行t 检验,并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老年抑郁症组右侧海马旁回、双侧背外侧额叶FA值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应部位FA值(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且与其他因素无关.结论 老年抑郁症存在额、颞叶白质损伤,提示存在边缘系统-皮层-纹状体环路的神经纤维束完整性破坏,证实该神经环路在其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 弥散梯度方向数目对DTI测量值的影响

    作者:阴晓娟;张娜;邓振生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中不同数目的梯度方向对成人脑组织各向异性分数(FA)的离散程度及其信噪比(SNR)的影响.方法 应用7种不同弥散梯度方向数目(NDGD)对8名健康志愿者脑组织进行DTI扫描并获取FA图,计算FA图中4个感兴趣区(ROI)(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内囊膝部、内囊后肢)的FA值及其SNR,分析其随NDGD增加的变化趋势.结果 脑内各个ROI的FA值不随NDGD的增加而显著变化;信号强的ROI(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内FA值方差随机波动,其SNR增加不大;信号弱的ROI(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内FA值方差随着NDGD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结论 在DTI的临床应用中,要根据检查的部位选择适宜的NDGD.

  • 正常颈髓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参数的特征

    作者:魏梁锋;王守森;郑兆聪;田君;马明;肖慧

    目的 测定健康人群颈髓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的正常值,分析其分布特征、变异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 招募36例健康成年志愿者,行颈椎MR常规序列及颈髓矢状位DTI扫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进行数据采集和影像重建,测定各个颈髓水平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DTT)重建白质纤维束,观察纤维束走行及完整性.结果 DTT可清晰显示呈现头尾方向的颈髓内白质纤维束结构,且T2WI证实为正常颈髓的纤维束具有饱满、完整结构.全颈髓FA、ADC值与性别无关(P>0.05),但FA值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801,P<0.001),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426,P<0.05).不同颈髓水平的FA值、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能够用于颈髓的定量分析,并可直观地显示白质纤维束结构,可作为常规MRI的重要补充.FA和ADC是DTI的敏感参数,用于定量分析时要注意年龄造成的影响.

  • 扩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分数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作者:向葵;干芸根;王宏伟;杜牧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收集58例临床确诊的足月HIE患儿,其中轻度HIE 28例,中度HIE19例,重度HIE 11例,并选取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行颅脑常规MRI及DTI扫描,测量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豆状核、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比较各组不同部位的FA值.结果 对照组内囊前后肢、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FA值均高于中度HIE组和重度HIE组,对照组肼胝体膝部的FA值高于轻度HIE组,轻度HIE组和中度HIE组内囊前后肢、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FA值高于重度HIE组,轻度HIE组内囊后肢FA值高于中度HI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豆状核的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部位中,内囊后肢FA值诊断HIE的准确度高,曲线下面积为0.802,当内囊后肢FA值的截断点取0.543时,诊断灵敏度为61.2%,特异度为85.0%,Youden指数为0.462.结论DTI FA值可以早期、定量评价HIE新生儿脑损伤的程度,为HIE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 基于DTI分析小脑上脚及其交叉各向异性分数和ADC值的差异性

    作者:付民峰;许宏霞

    目的:应用DTI定量评估小脑上脚和小脑上脚交叉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与ADC值,并比较小脑上脚与小脑上脚交叉数值之间的差异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在我院行颅脑MRI检查患者的DTI图像数据,由2名专家运用ROI功能在FA图和ADC图上分别测量小脑上脚交叉和两侧小脑上脚的FA值和ADC值.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100例中,平均FA值两侧小脑上脚为0.710±0.049,明显高于小脑上脚交叉0.514±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65,P=0.000). 小脑上脚和小脑上脚交叉的平均ADC值分别为(759.59±30.87)×10-6 mm2/s和(723.86±36.33)×10-6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28,P=0.000). 结论: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和ADC 值均低于小脑上脚,说明两者的微细结构存在差异性. FA图可以区分小脑上脚和小脑上脚交叉.

  • DTI评价剖宫产儿与顺产儿髓鞘发育差异的价值探讨

    作者:马玉萍;栾立;楼俭茹;李阳

    目的:通过DTI评价顺产儿与剖宫产儿大脑髓鞘发育的特点,探讨剖宫产儿与顺产儿不同区域大脑白质的发育差异.方法:选择2~12岁患儿40例,其中剖宫产20例,顺产20例,测量2组不同区域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 FA)值,并比较组内不同区域脑白质及组间脑白质平均FA值.结果:2组胼胝体膝部、压部、内囊前后肢的脑白质FA值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组间脑白质平均F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能进一步反映出顺产儿与剖宫产儿脑白质区的发育差异.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隐匿性颈髓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斌;张惠南;高文;曾献军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隐匿性颈髓损伤(CSC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九江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及神经外科就诊,72 h内有明确外伤史,临床诊断为CSCI而常规磁共振(MR)序列显示脊髓无异常信号(隐匿性脊髓损伤)患者30例(损伤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接受常规MR序列、DTI序列检查.对两组的DTI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得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分别测量损伤组和对照组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损伤组的FA值(0.53±0.22)明显低于对照组FA值(0.65±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00,P<0.01).损伤组的ADC值[(1.15±0.28)×10-3mm2/s]明显高于对照组ADC值[(1.04±0.57)×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0,P<0.01).损伤组颈髓DTF图示受损区域的白质纤维束稀疏、扭曲及断裂.结论 DTI的FA值和ADC值可定量分析CSCI患者脊髓白质损伤的严重程度,DTT图可准确描绘脊髓白质损伤的位置及范围,是目前无创性诊断隐匿性颈髓损伤和评估预后的一个重要手段.

  • DTI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PTED术后受压神经根微观结构改善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宗;朱安妮;梁杰;陈剑锋;严超;张帆;伍伟飞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PTED)术后受压神经根的微观结构改善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自2015-06-2015-12行PTED的30例单侧L5S1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及术后1个月在仰卧位行MRI检查,DTI扫描范围从L4椎体下半部分至S1椎体,包含整个S1神经根.计算各向异性分数值(FA)及表面弥散系数值(ADC).结果 术前受压侧FA值明显低于正常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受压侧FA值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侧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受压侧ADC值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侧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能有效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PTED术后受压神经根微观结构的改善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脑梗死慢性期抑郁状态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初步研究

    作者:张彤;薛静;梁德君;王拥军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在脑梗死慢性期抑郁状态患者脑白质细微结构变化中的价值,从脑白质结构细微变化的角度初步探讨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首次发病、单侧病灶、既往无抑郁病史及未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及相关临床指标.在发病90±7d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RSD),并根据HRSD结果分为脑梗死慢性期抑郁状态组(HRSD≥8)和非抑郁状态纽(HRSD<8)两组,比较两组脑内解剖结构的磁共振DTI序列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偏侧化指数(laterality index,LI)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入组脑梗死慢性期抑郁状态组13例患者,脑梗死慢性期非抑郁状态组15例患者.抑郁状态组患者双侧额中回的白质FA值较非抑郁状态组低(右侧468.77±90.14 vs 565.26±112.33,P=0.02;左侧452 15±50.24 vs 539.16±85.19,P=0.003).两组间不同解剖部位的双侧FA值以及两组间不同解剖部位的偏侧化指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DTI技术可显示脑梗死慢性期抑郁状态患者脑内存在白质纤维束细微结构的改变.脑梗死慢性期抑郁状态患者双侧额中回FA值降低,提示前额叶背外侧神经通路的损害可能构成了脑梗死后发生抑郁状态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 慢性精神分裂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分析

    作者:杨帆;李培凯;侯瑜;元静;苏萍;卫芋君;康传媛;杨建中

    目的 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脑白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特点及其与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22例(疾病组)和健康志愿者16名(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采集预处理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疾病组和对照组全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alysis,FA)图像,并分析患者脑白质FA值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疾病组较对照组FA增加的脑区域有:右颞中回(=4.64,P<0.001);疾病组较对照组FA降低的脑区域有:左额下回(t=-5.41,P<0.001),右颞上回(t=-4.57,P<0.001),右颞横回(t=-4.30,P<0.001),右海马回(t=-4.08,P<0.001),左岛叶(t=-4.13 P<0.001);(2)右颞上回(r=-0.538,P=0.01)、右颞横回(r=-0.507,P=0.016)、右海马回(r=-0.434,P=0.043)的FA值均与病程呈负相关.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可能存在大脑白质纤维的异常;病程的长短可能与患者脑区异常有关,即病程越长,脑区异常越明显.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颈椎管内肿瘤手术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作者:魏梁锋;王守森;郑兆聪;田君;薛亮;高进喜;马明;肖慧

    目的 探讨颈椎管内肿瘤患者颈髓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值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脊髓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福州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的22例颈椎管内肿瘤患者(试验组),分别于术前3d和术后1个月行颈髓MRI常规序列及DTI扫描.同时选取22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HC)组.测定两组各颈髓水平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将颈髓分成肿瘤头区、肿瘤区及肿瘤尾区,并计算这3个区域的FA和ADC值.对比分析两组FA和ADC值的差异及其与脊髓功能(McCormick分级)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试验组在颈髓3个区域的FA值均显著低于HC组(均P<0.05),而ADC值均显著高于HC组(均P<0.05).试验组的FA和ADC值在各区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试验组肿瘤区和肿瘤头区术后1个月的FA值均较术前显著上升(均P<0.05).术后肿瘤头区FA值升高组的脊髓功能改善率显著高于FA值下降组(P<0.05).肿瘤头区术后FA值的变化预测脊髓功能预后的敏感度为88%.结论 颈椎管内肿瘤患者的颈髓DTI指标可在全颈髓范围内发生明显变化.手术后这些变化在颈髓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恢复,并与颈髓功能的改善相关.术后肿瘤头区FA值的变化为敏感度较高的脊髓功能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 丁丙诺啡舌下片合并东莨菪碱、异丙嗪药物依赖者脑白质完整性的研究

    作者:周旭辉;王绪轶;刘军;郝伟

    目的:观察在中国南方新近出现的盐酸丁丙诺啡舌下片合并东莨菪碱、异丙嗪药物依赖者(简称BSP依赖者)脑白质完整性的变化,并比较其与海洛因依赖者脑结构损害的异同.方法:采用弥散张量成像方法对16例BSP依赖者、20例海洛因依赖者停药3 d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进行组间对照研究,并设立18例正常对照者.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SP依赖者额叶、胼胝体、顶叶以及颞叶脑区FA值降低;与海洛因依赖组相比,BSP滥用组在左侧后扣带回处白质FA值低于海洛因依赖组,其他区域未见差异;BSP依赖者和海洛因依赖者均存在双侧胼胝体前端FA值降低.结论:BSP依赖者额叶、胼胝体、顶叶以及颞叶脑区白质完整性下降,这进一步提示神经核团(灰质)之间神经联系(白质)的损害可能是脑功能连接异常的结构基础.前额叶和胼胝体前端FA值降低可能是药物依赖者一个重要影像学特征.

  • 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MR弥散加权成像改变一例报告

    作者:牛学明;张芳;李大胜;高树明;顾金祥

    患者 男,59岁,因出现反应迟钝、情感淡漠、走路不稳及活动、言语减少10d,于2005年12月15日入院.既往酗酒30余年,饮酒量约0.5kg/d.查体:BP 160/110mmHg,消瘦,表情淡漠,对答切题,不能行走;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无眼震,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张力增高.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0×1012/L,血红蛋白108g/L,叶酸2.93ng/ml,维生素B1251.8pmol/L.影像学检查:CT示双侧侧脑室旁脑白质弥漫性密度减低;MRI:T1WI、T2WI示双侧侧脑室旁脑白质呈对称性弥漫性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示侧脑室旁脑白质信号显著增高;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示侧脑室旁脑白质ADC值降低,弥散张量成像(DTI)示各向异性分数(FA)降低.双侧病变部位ADC及FA值无显著性差异.胼胝体及脑干未见明显改变.临床诊断:酒精中毒性脑病,高血压(Ⅲ级).

  • 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皮髓质各向异性分数值与肾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钮亚珍;高明;冯娜;杨晶菁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肾脏皮髓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变化规律及其与肾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CKD患者35例(CKD组)和健康志愿者25例(对照组),均行MRI常规和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两组肾脏皮髓质FA值,并分析皮髓质FA值与肾脏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CKD组和对照组肾脏髓质FA值均显著高于肾脏皮质(0.32±0.06比0.21±0.06,0.43±0.05比0.25±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组肾脏皮质及肾脏髓质F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KD患者肾脏皮质FA值与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CKD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肾脏髓质FA值与SCr、CKD分期呈负相关(r=-0.451,P=0.001;r=-0.621,P=0.000),与eGFR呈正相关(r=0.634,P=0.000).结论 肾脏的皮髓质FA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KD患者肾脏功能的损伤程度,为评估CKD病变程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阿尔兹海默病小鼠模型的磁共振影像学分析

    作者:朱皓;高凯;张连峰

    目的 分析和研究阿尔兹海默病(AD)转基因模型小鼠(APP/PS1)活体脑部影像学特征.方法 本研究利用7.0 T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1、3、5、7、9和11月龄AD转基因小鼠模型及对照组活体脑组织的微观结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定量分析了脑组织顶叶皮层及海马区的横向弛豫时间(T2)、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随AD小鼠年龄变化情况.结果 从9月龄开始AD转基因小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可见散点状低信号区,并且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AD转基因小鼠顶叶皮层和海马区的T2磁豫时间在1~9月龄过程中有减小趋势,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顶叶皮层及海马区ADC值的计算结果表明,7~11月龄AD转基因小鼠的ADC值明显下降(P≤0.05);同样APP/PS1小鼠的FA值从5月龄就开始降低(P≤0.05),并且这种差异一直持续到11月龄.结论 高场强MRI能够显示AD病变出现早期小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FA值的明显改变,揭示FA值对早期痴呆症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01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