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NA倍体联合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胸腔积液初筛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界;刁晓源;张程;何正光;杨艳

    目的:探讨DNA倍体联合肿瘤标志物检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70例胸腔积液患者,分为恶性组、良性组.采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对胸腔积液进行DNA倍体分析,并同时检测NSE、CYFRA21-1、CEA、CA199、SF.结果:恶性胸腔积液中DNA倍体和各肿瘤标志物(NSE、CYFRA21-1、CEA、CA199、SF)的灵敏度分别为80.00%、45.83%、76.67%、60.00%、26.67%、72.00%,特异性分别为82.50%、88.24%、70.97%、95.00%、100.00%、55.17%,准确性分别为82.43%、70.68%、73.77%、80.00%、68.11%、63.64%.组合模型中以DNA倍体串联CEA,DNA倍体并联铁蛋白诊断价值较高.结论:使用DNA细胞全自动检测分析仪对恶性胸腔积液进行DNA倍体测量具有很高的阳性率、灵敏度,如果联合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中的CEA或SF可提高其临床诊断价值.

  • 血清CEA水平与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涂长玲;江波;赵金奇;何文杰

    目的:探讨血清CEA水平与EGFR-TKI药物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二线采用厄洛替尼进行治疗,并在接受治疗前进行血清CEA水平的检测,同时对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期、病理类型以及CEA水平等进行分析.以50μg/L为分界线,将患者分为高CEA水平组以及低CEA水平组.结果:对2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高CEA水平组患者其有效率为50.0%、稳定为33.3%、进展为16.7%;而低CEA水平组患者分别为14.6%、43.8%以及41.7%,2组患者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提示,高CEA水平患者其经过厄洛替尼治疗后有更长的无疾病进展时间以及生存时间(P<0.05).结论:血清CEA水平可作为评估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以及预后的生化指标.

  • NSCLC患者外周血骨桥蛋白检测的意义

    作者:李志英;朱应群;廖敏;官岚

    目的:探讨外周血骨桥蛋白(OPN)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检测50例NSCLC患者、15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和15例健康正常志愿者外周血OPN和 CEA的浓度.结果:NSCLC患者外周血OPN和CEA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78.00%和 62.00%,特异性分别为86.67%和93.33%,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0.00%.OPN水平与NSCLC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但与组织学分型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OPN是NSCLC患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与CEA联合检测能提高NSCLC诊断的敏感性.

  • 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联合血清CEA对肺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谢靖红;刘玉婷;金刚;王发升

    目的:探讨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联合血清CEA检测对肺占位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疑是肺占位病变的患者行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与血清CEA检查,分别计算出以上两种方法以及联合应用在诊断肺占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结果:两种方法联合使用与单用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相比,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联合使用与血清CEA相比,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联合血清CEA在肺占位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CYFRA21-1和CEA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早期预后的意义

    作者:张丽娜;么建立;郝殿晋;李洪臣;王术艺;张庆波

    目的:研究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短期疗效评价指标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85例初治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CEA、CYFRA21-1的水平,所有统计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化疗前CEA、CYFRA21-1在治疗有效组(CR+ PR)和无效组(SD+ PD)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二者的水平在治疗有效组的化疗后明显低于化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无效组化疗后的表达水平高于化疗前,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前低水平的血清CEA、CYFRA21-1是近期疗效的保护性因素,化疗后高水平的血清CEA、CY-FRA21-1是近期疗效的危险性因素.结论:化疗前后血清CEA和CYFRA21-1水平的变化与疗效有关,疗效越好,下降越明显,提示它们在肺癌的疗效评价及治疗监测中有重要的价值.化疗一个周期后血清CEA和CYFRA21-1水平是近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 联合检测血清和胸水中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对肺癌的诊断意义

    作者:赵花;张红;张琰

    目的:探讨血清和胸水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 (CA125)、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ACCESS2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对83例肺癌患者及5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CEA、CA125、NSE测定.结果:肺癌组胸水各指标与同组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正常对照组血清和胸水水平比较也有差异(P<0.01).胸水中三项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度高达95.2%,血清中三项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89.2%.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和胸水中CEA、CA125、NSE对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血清CEA、CA125、CYFRA21-1、CT联检对肺癌诊断的意义

    作者:黄长荣;金成禹;狄宝山;于珺

    目的 探讨血清CEA、CA125、CYFRA21-1、CT联检与肺癌临床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对58例肺癌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血清标本测定.结果 肺癌组CEA、CA125、CYFRA21-1、C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EA腺癌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组和小细胞癌组(P<0.01),CA125腺癌组、小细胞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组(P<0.01),CYFRA21-1在鳞癌中的阳性率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癌组(P<0.01),CT在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肺癌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与CT水平成正相关.结论 CEA、CA125、CYFRA21-1、与CT联检可互补,提高肺癌诊断阳性率.

  • 肺泡灌洗液中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绍武;宁洁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3种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21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90例肺癌患者、6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血清及BALF中CEA、CYFRA 211和NSE的含量.结果:肺癌患者BALF中3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患者(P<0.05),且随着TNM临床分期升高,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也明显升高.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3种肺癌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程度均有所不同.BALF中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与同期血清中的含量相比,出现更早且浓度更高.结论:肺癌患者BALF中CEA、CYFRA211、NSE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有更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 CEA与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庄珊珊;方裕森;陈炯玉;翁雪芬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 antigen,CEA)与肿瘤相关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15-3,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116例乳腺癌患者与9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EA与CA15-3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与CA15-3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对照组(P<0.01);二者联合检测诊断敏感性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CEA与CA15-3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EA与CA15-3联合检测可提高乳腺癌诊断敏感性,对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蛋白水解诱导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作者:武斌;鲁继斌

    目的:研究蛋白水解诱导因子(proteolysis-inducing factor,PI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PIF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类型、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关系.并与常用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相比较,探讨PIF作为肿瘤标记物的可能性.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PIF特异性表达,其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F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组织类型、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分化程度中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即PIF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以及分化程度无关.与CEA和CYFRA21-1相比,只在肺鳞癌中比癌胚抗原的敏感性高(P<0.05).结论:PI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特异性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以及组织分化程度无关,而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标记物其敏感性并不比常用的CYFRA21-1好.

  • 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贾静;马洪杰;张健鹏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 21-1)和糖链抗原125(CA125)5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及酶化学发光法测定81例肺癌、32例良性肺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清CEA、NSE、SCC、Cyfra 21-1和CA125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CEA、NSE、SCC、Cyfra21-1和CA125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9.38%、55.56%、23.46%、62.96%、39.51%)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肺癌组5项肿瘤标志物阳性率随肿瘤临床分期而升高.其中CEA在肺腺癌中明显升高(P<0.05),NSE以小细胞癌升高明显(P<0.05),SCC在肺鳞癌中明显升高(P<0.01),Cyfra 21-1以非小细胞肺癌升高明显(P<0.01).5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比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和准确性更高.结论:外周血CEA、NSE、SCC、Cyfra 21-1和CA125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的阳性检出率,CEA、NSE、SCC和Cyfra 21-1对肺癌病理分型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端粒酶与癌胚抗原联合测定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

    作者:陈复辉;陈宏;崔玉华;隋广杰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肿瘤标记物端粒酶、癌胚抗原(CEA)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聚合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PCR-ELISA)检测胸液端粒酶活性,用放射免疫分析法(EIA)测定胸液CEA水平,共检测了26例恶性胸腔积液和32例非恶性胸腔积液.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的胸液端粒酶和CEA的阳性率分别为88%和69%.非恶性胸腔积液的端粒酶和CEA的假阳性率分别为6%和13%.端粒酶活性测定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为89%,特异度94%,CEA诊断的灵敏度69%,特异度为88%.结论:检测胸液端粒酶和CEA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均有一定的价值,端粒酶检测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CEA均高,联合检测综合诊断更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 NSE、CEA及CA125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丽华

    目的探讨NSE、CEA及CA125 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RIA法检测25例健康体检者、41例肺癌患者的血清3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对它们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肺癌患者3种肿瘤标志物的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显著提高.结论 NSE、CEA及CA125对肺癌的诊断均有意义,而联合检测时诊断肺癌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联合检测CEA、NSE和CA125对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王武明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等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65例肺癌患者,73例健康体检者和67例肺良性病变者CEA、NSE及CA125,并对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肺癌组(n=65)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n=67)和健康对照组(n=73)(P<0.01).CEA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50.3%,特异性为71.11%;NSE敏感性为46.17%,特异性为93.23%;CA125敏感性为56.43%、特异性为84.72%.三项指标中如以三项阳性作为肺癌诊断依据,则阳性率为41.35%,对照组无1例阳性.结论:CEA、NSE、CA125三项指标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三者联合检测有明显的互补性,可显著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 癌胚抗原乳酸菌疫苗影响小鼠细胞免疫效果的实验观察

    作者:杜雪;张孝卫;李铁军;史世娟;胡淑敏;韩兰兰

    目的:对癌胚抗原乳酸菌疫苗在体内的细胞免疫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疫苗对小鼠进行免疫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因子IFN-γ、IL-2,观察小鼠的免疫效果.结果:除乳酸菌菌体本身能诱发一定的细胞免疫反应外,CEA表面展示组(pSec:Leiss-cea 2-lcsB)对机体产生了显著的免疫刺激.结论:本研究进一步证明表面展示的CEA能够有效的诱发免疫反应,为乳酸菌CEA口服疫苗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 血清及胆汁肿瘤标志物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意义

    作者:汪照函;邓长青;丁小峰;孟君;汪恬;胡坚方

    目的:探讨血清和胆汁肿瘤标志物对良恶性疾病致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6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和47例壶腹部周围癌患者检测血清AFP、CEA、CA199、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白细胞(WBC).所有患者均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并检测胆汁AFP、CEA、CA199.两组患者间的化验数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有意义化验采用ROC曲线确立佳临界值.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间胆汁AFP、总胆红素、谷氨酰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白细胞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和胆总管结石组比较,壶腹部周围癌组患者血清AFP水平明显降低,胆汁CEA、血清CEA、血清CA199明显升高(P<0.05).ROC曲线计算血清CEA、胆汁CEA、血清CA199鉴别两种疾病佳临界值分别为4.965 ng/ml、77.16 ng/ml、193.2 U/ml.结论:胆汁 CEA、血清CEA、血清CA199鉴别诊断壶腹部周围癌和胆总管结石有意义.胆汁CEA曲线下面积大,对壶腹部周围癌早癌筛查及精确诊断有着一定的意义.

  • 外周血内CA19-9、CA242、CEA检测对不同病理分期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路俊波

    目的:分析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242、癌胚抗原(CEA)检测对不同病理分期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6例胰腺癌患者,检测血清CA19-9、CA242、CEA表达水平,比较手术治疗前后及不同临床分期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CA242、CEA差异,评价上述指标对胰腺癌临床诊断及判断分期的指导作用.结果:胰腺癌病理分期越高,其血清CA19-9、CA242、CEA水平升高越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者、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者,其血清CA19-9、CA242、CEA均显著高于肿瘤直径<5 cm者及肿瘤位于胰腺头部或全胰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9-9、CA242、CEA有助于胰腺癌的临床诊断及分期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AFP、CEA检测对良恶性腹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玉军;吴敏慧

    目的:探讨腹腔积液患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表达水平对良恶性腹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7例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腹腔积液性质分为良性组42例和恶性组55例,应用罗氏Cobas 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和腹腔积液中AFP、CEA的测定结果.结果:恶性腹腔积液组血清和腹腔积液表达均显著高于良性腹腔积液组的表达(P<0.05);恶性腹腔积液组AFP和CEA的腹腔积液/血清比值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腹腔积液AFP和CEA的表达同血清中的表达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腹腔积液AFP检测的准确度高,两项指标联合检测腹腔积液检测的准确度高于血清检测的准确度(P<0.05).结论:检测腹腔积液患者AFP、CEA表达水平有助于积液性质的良恶性鉴别;腹腔积液AFP、CEA的检测对恶性腹腔积液的诊断较血清学检测更有价值;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提高恶性腹腔积液诊断的准确度.

  • 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游离癌细胞的变化

    作者:张贤坤;刘宏斌;苏琳;赵宏伟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对腹腔脱落癌细胞的影响. 方法:收集50例行胃癌手术患者胃癌切除前后腹腔冲洗液,以流式细胞学(FCM)方法检测腹腔冲洗液癌胚抗原(CEA)及角蛋白-19(CK-19),同时采用HE染色进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PLC)检查.结果:胃癌手术患者CEA检查手术前后阳性率分别为46%(23/50)和64%(32/50),CK-19检查手术前后阳性率为48%(24/50)和68%(34/5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C检查结果手术前后分别为20%(10/50)和36%(18/50)(P<0.05).术前、术后PLC阳性者FCM均为阳性.结论:胃癌手术增加腹腔胃癌细胞的脱落.

  • 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CEA表达水平与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

    作者:禹立霞;任伟;钱晓萍;邹征云;刘宝瑞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及CEA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68例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CEA的表达水平,根据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分组,分别比较各组间阳性率的差异;并比较单检与联检VEGF、CEA在诊断大肠癌肝转移中的价值.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或P<0.01);CE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型、肝转移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或P<0.01).联合检测血清VEGF、CEA对诊断大肠癌肝转移的敏感性可达89.5%.结论:VEGF和CEA与大肠癌的病情发展、浸润和转移有密切相关性,临床上,血清VEGF、CEA的表达水平可作为了解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3281 条记录 156/165 页 « 12...153154155156157158159...16416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