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危重患者交接班中的运用

    作者:刘朝芹;杨利;杨彦芬;赵雪秀;杨琴柱

    目的:探讨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危重患者交接班中运用的效果.方法:利用循证医学的理念,通过查询文献、筛查有效证据、设计ISBAR标准化沟通模板,按照试用的时间分类收集使用前后观察对象的相关数据:试用1个月后科室医护人员对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评价、3个月前后危重患者满意度调查、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对照.结果:医护人员对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看法及危重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有所提高,但低于常模,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能明显提高医生及患者对护士交接班的满意度,激发护士团队工作热情及创新思维,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 PDCA循环管理改进护士交接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宋红梅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改进护士交接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改变护士交接班流程,由护理组长组织晚交班,增加交接表格内容防范不良事件发生,落实制度管理及绩效考核.结果 护士风险意识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数据稳步攀升,医生对护士满意度从96.2%提高到99.4%,患者满意度从95.4%提高到99.3%,职业暴露、护理投诉等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从7例降至3例.结论 经PDCA循环管理的护士交接班,对确保安全优质护理服务、巩固护理管理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推动作用.

  • 护理交接班方法改进的体会和总结

    作者:高翠荣;朝辉;黄艳玲

    床边交班制度是病区常规工作之一,是加强护理工作连续性,保证病人治疗、护理不间断的必要措施[1].随着整体护理的不断深入开展,我们发现原有的交接班方法已不能适应"以人为本"的工作模式.我科从2004年开始,改进了交接班方式,临床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床边护理集体交班的实施与效果

    作者:黄景莲;黄满金

    护理交班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改革护理交班的形式与内容是护理工作发展的趋势.自1999年3月以来,我科改变了以往值班人员与主班、责任班单独交接班的方式,而是结合护理人员的专科业务培训、在岗继续教育和护理教学的要求进行床边护理集体交班,这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保证了护理质量,从而使整体护理得到了顺利开展.且在护理教学上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 ICU病人转出交接班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匡翠华;王春秀;钟淑清;赵燕萍

    我院ICU病房主要收治麻醉复苏病人及各科危重疑难病人.特点为病情复杂、变化快,转入转出病人多.经常交接病人到他科,因交班内容多,缺乏条理性原因,容易导致交接班遗忘交接班内容,使交接班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各种差错、事故发生概率增加[1,2].为此,笔者设计ICU病人转出交接记录单,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品管圈活动联合SBAR模式降低中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床边交接班遗漏率的效果分析

    作者:张冰冰;聂琴琪;侯秋琴;陈园园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联合SBAR模式降低中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床边交接班遗漏率的效果.[方法]分别将2016年1月4日-2016年1月17日住院病人及2016年7月4日-2016年7月17日住院病人交接班情况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即品管圈措施实施前后组,结合SBAR交接班模式在临床的应用,比较相应措施实施前后某中医院ICU护士床边交接班的遗漏率.[结果]中医院ICU非中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较多,其交接班遗漏率较高,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实施品管圈活动,结合SBAR交接班模式,其护士床边交接班遗漏率较活动前下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联合SBAR交接班模式能有效降低中医院ICU护士床边交接班的遗漏率,增强中医院ICU护士辨证施护及团队合作的意识,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的有效方法.

  • 急诊交接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郑颖;李苏静;杨敏

    急诊室是抢救病人生命、促进康复的重要场所,既担负急、危、重病人诊疗与现场救治,还要负责护送病员与部分病人的留院观察工作。交接班制度是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控制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交接形式有口头交接、床头交接、书面交接。交接内容有物品、药品、病情、治疗、护理的交接。有本科室早中夜交接,有与病房、观察室、手术室、ICU 等交接。因此,急诊室的护士除掌握各种急重症疾病的症状、体征、急救等技能,做好病情观察的同时,更要重视规范交接班制度,完善交接班内容,强调护理程序中交接班的细节问题,杜绝差错事故发生的隐患。

  • 基层医院内科病房交接班安全管理

    作者:荣丽慧;和书玲

    护士交接班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保证临床护理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护士交接班是护理工作的衔接,是对病人前一班病情的总结和下一班病情重点的提醒.护士通过规范的交接班,把值班时间内病区的情况及病人的动态变化交代给下一班,使下一班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实现对病人连续性观察、治疗和护理.交接班时间是护理风险的高危时段[2],在交接班过程中,如果护士缺乏安全意识,交接不细、内容不全等,就容易引发护理不良事件.因此,护士长必须加强交接班的安全管理,确保病人安全.

  • 信息化系统结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晨间交接班流程中的应用

    作者:黄丽明;林少虹;李春容;林月双

    [目的]探讨运用电子病历信息化系统结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晨间交接班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细化床边交接班流程,利用电子病历信息系统自动提取病人信息及MEWS评分用于交接班.在实施前和实施3个月后调查护士对病人病情知晓率,评估危重病人的识别能力、交接班时间.[结果]实施后护士对病人病情掌握度及评估危重病人的识别能力高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交接班时间比实施前缩短(P<0.01).[结论]利用电子病历信息化系统结合MEWS评分改进交接班流程,提高了护士对病人病情知晓率,缩短了交接班时间,有助于判断术后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 品管圈在提高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准确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王瑞珍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升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准确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根据小组操作流程,进行1个月的调查,制定对策,实施1个月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活动前后交接项目准确率、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动后品管圈进步率为82.4%,目标达成率为115.3%.[结论]应用品管圈可以提高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工作的准确性及护士的综合能力.

  • 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

    作者:马爽;杨伟

    [目的]探讨 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5月神经外科按照传统交接班模式进行交接班的213例病人和21名护士作为对照组,2013年6月—2013年12月按照 SBAR规范交接班的198例病人和21名护士做作研究组,比较两组不同模式交接班护士对危重病人病情掌握度、交接问题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士在对危重病人病情掌握度、住院病人满意度及交接双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方面均较对照组高,而交接问题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可提高护士对病人病情的掌握度,降低交接问题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病人和护士的满意度。

  • 自制可调式床旁固定撑架在颅脑术后病人引流中的应用

    作者:杜天平;王钦玉;朱新枝

    [目的]探讨自制可调式床旁固定撑架在颅脑术后病人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9月在我科行颅脑术后需引流的病人123例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4月在我科行颅脑术后需引流的病人125例为试验组,对照组使用普通输液架挂引流袋,试验组使用自制可调式床旁固定撑架悬挂引流袋,于引流术后第2天比较两组病人意外拔管发生率和舒适度,并比较护士对两组病人的交班时间和调整病人体位花费的时间。[结果]试验组病人意外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护士交接班时间和调整病人体位用时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可调式床旁固定撑架固定颅脑术后病人的引流装置,可降低病人意外拔管发生率,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 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作者:杨珍;张宝珍;上官美琴;张敏;陈舞英;范雅蓓

    [目的]探讨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人员交接班质量,减少沟通不良导致的护理隐患,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成立专案培训小组,对抢救室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工作坊实战演练、多形式临床推广等培训方式,规范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流程.[结果]运用结构化沟通模式后,护理人员交班质量的评分值由(7.25±0.93)分提升至(8.07±0.62)分,接班质量的评分值由(7.23±0.91)分提升至(8.05±0.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构化沟通模式实施后显著提高了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对于病人各项信息交接的完整率,总完整率由方案实施前的57.97%上升至实施后的9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构化沟通模式规范了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保障了护理安全.

  • 可视化动态信息便签与备用交班本在危重症病人预警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廖浩;张佩嘉;曾立霞;姜茜

    [目的]基于可视化管理方法,探讨预警护理动态信息便签和备用交班本在重症监护病房联合应用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危重症病人预警护理动态信息便签和备用交班本,分别用于记录病人病情监护重点和科室管理细节,比较实施前(对照组)与实施后(观察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联合使用预警护理动态信息便签和备用交班本后,科室缺陷交班率(14.58%)低于对照组(43.75%),护士对危重症病人病情掌握情况得分(91.17分±3.96分)高于对照组(85.53分±5.04分),医生和病人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优质护理、重症护理和护理安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运用预警护理动态信息便签和备用交班本能及时提醒护士工作重点,增强其风险预警意识,强化科室的信息沟通,有助于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 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模式的改进

    作者:吕小春;杨富英;冯秀兰;关惠仪

    我院神经外科改进传统交接班模式,培养了护士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护士对病人安全的关注,使护理质量有了保证,同时更体现出护士的专科水平、层级管理和三级护理查房的落实.

  • 双人护理晨会督导制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玉蓓;余兰贞;彭宝琴;邱小雪

    护理晨会交班是护士昼夜工作质量的总结,护士通过交接班可全面了解病区病人的情况,护士交接班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我院从2008年1月起,实行双人护理晨会督导制,即护理部成员及护士长2人1组,每天对1个科室晨会交接班进行现场督导检查,实施1年多来,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 颜色标记在保护肿瘤病人隐私中的应用

    作者:傅丽丽;张静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肿瘤或怀疑肿瘤病人的家属要求对病人病情保密的情况,以往的经验是每班进行交接,如果交接班不到位,就会泄漏家属要求保密的病情, 加重病人思想负担或引起纠纷.为了避免不在班医护人员不知情及类似情况的发生,我科特将床头卡及病员一览卡用红色记号笔进行标识.

  • 介绍一种抢救药品保存方法

    作者:何秀丽;王飞;程桂兰

    临床上抢救药品的交接班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护理工作,而每次接班又必须从急救车药袋里将抢救药品一支支拿出来检查,造成安瓿上药名、批号、有效期磨损,字迹不清,给护理工作带来不方便及药品的浪费.笔者将抢救药品装在一次性口服药透明小塑料袋里,每袋装1 mL~5 mL同种药品5支,放入抢救车布袋内,备用.

  • 介绍3种自制输液用具

    作者:陈锋;孟宪芹

    我院急诊科有观察床58张,留观病人周转快,输液人数多,每天治疗桌上摆满了当天及次日的输液用药,当病人输液较多时多种药物堆放在一起,不利于加药及交接班,甚至发生差错.为此自制了输液台、输液夹、输液袋,经临床使用2 a,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自制随身洗手液罐在临床中的运用

    作者:陈惠端;刘薇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常用速干洗手液洗手来达到手消毒的目的,但由于临床上所用的速干洗手液大部分为500mL的大瓶装,携带不方便.因此,当护士交接班或巡视病房时遇到要洗手的时候,不能满足需求,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采用按压式爽肤水小罐可解决这一难题.

375 条记录 7/19 页 « 12...45678910...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