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BAR 标准化交班表的设计及其在心肌梗死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

    作者:白阳娟;马芳;张静华;谢玥;丁兰

    目的:探讨SBAR标准化交班表的设计及其在心肌梗死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文献法及专家咨询法制定出《SBAR标准化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交班表》,应用于心内科心肌梗死患者的交接班中。结果应用《SBAR标准化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交班表》进行交接班后,护士交班问题发生率由33.93%下降到12.50%,护士交班满意度从80.36%提高到94.64%,护士患者病情“十知道”分数从(82.41±8.08)分提高到(92.50±6.53)分。结论 SBAR标准化交班表的设计及应用能有效减少护士较班问题发生,提高交班满意度和护士对患者病情的了解程度,大大促进了护士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交接沟通质量的提高。

  • 抢救车物品、药品、器械登记本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作者:杨媛媛

    抢救车是存放抢救药品、物品的专用车,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具有及时、准确、方便、易取的特点,如何对抢救车进行有效的管理,使病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能得到迅速、及时、有效的抢救,是每一位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问题[1].以往临床上抢救车交接登记本,多采取手工绘制表格并书写相关药品、器械等名称,交接班时存在分类、分格不清晰、数量不清楚、记录凌乱等导致交接内容遗漏,缺失物品现象,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为进一步规范临床抢救车交接管理工作,我院于2009年自行设计抢救车内物品、药品、器械登记本并印刷成册(以下简称登记本),让护士交接班更清楚、明确,记录省时、快捷,减少清点环节,减少抢救车内用品短缺现象,并在全市各级医院共762个科室推广使用,同时附登记本记录格式重点说明一份,规范记录,有据可依.现介绍如下.

  • 联合晨会对手术室工作的促进

    作者:朱慧华

    目的 采取科主任领导下的手术室、麻醉科每日联合晨会的方式,促进手术室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手术病人的安全.方法 将医生和护士统一在一起进行交接班,综合访视交流、病情讨论和业务学习.结果 通过新的交接班形式,大家更熟悉手术室的综合情况以及病人的病情;更好地拓展了业务领域;沟通协调能力加强,更有利于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结论 通过联合晨会,将有利于医护工作的协调统一,确保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性,加强了管理人员的计划性,提高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效能,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手术患者的安全也能得到更高的保障.

  • 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床头信息便签的设计和应用

    作者:金静洁;林丛;王徐赢;严玲微;虞荷荷

    重症监护室(ICU)是集中收治危重症患者的场所.ICU护理交接是将危重患者的病情及应注意的问题向下一班报告,便于医护人员全面系统了解患者信息,及时提供全方位服务,体现护理工作的连续性[1].为了提高交接班质量,降低医疗投诉,我们于2011年1月自行设计了一款信息便签,经7个月的临床实践,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危重患者交接班提示卡的临床应用

    作者:曾芳;滕倩倩;王苏娟;曹霁;关雯雯

    目的 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 设计并应用危重患者交接班提示卡,当班护士在交接班时,依据提示卡内容对本班患者的综合病情进行回顾,分别用"√"、"△"、"☆"表示"情况正常"、"情况异常,须重点交接"、"情况危急,须特别交接"3个交班等级符号,填写提示卡的交班内容.结果 应用交接班提示卡后,危重患者的交接班质量评价的优秀率由78.0%上升至97.6%.每例患者所用的交接班时间由(5.35±1.91)s减少到(3.26±1.84)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使用交接班提示卡,提高了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质量,确保了危重患者高质量护理的稳定性,提高了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防范能力和护理管理效能.

  • 应用循证护理对危重患者晨交班实行规范化管理

    作者:陈松

    通过1999年以来的质量跟踪检查,在危重患者晨交班中走出传统实践程序中的误区,运用循证护理的思维及工作模式,实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在应用中融入人本观念,使危重患者得到连续性、个体化护理的佳行为,达到预期目标.

  • 手术患者交接班表的临床应用

    作者:安锦慈;周嫣;韩萍;张莲凤;王芝芳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1]出台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队及上海市的<医疗护理常规>[2]均未明确要求由护士前往病房接送手术患者,因此一般医院均由非医护专业的工勤人员接送患者,手术结束返回病房时由麻醉医师伴行.这就使一些护理工作的交接班难以进行,造成护理工作的中断,常因病房与手术室护士责任不明而忽视护理细节,影响手术患者的护理,使患者的满意降低.

  • 品管圈活动在保证医师交接班记录完整性中的应用

    作者:孙蓉蓉;陈园园;周平;孟繁荣;韩光曙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保证医师交接班记录完整性中的作用,以提高交接班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基本操作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医师交接班记录的完整性进行调查,分析医师交接班记录不完整的原因,提出并落实改进对策,将活动开展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医师交接班记录不完整率从活动前的47.1%下降至19.3%,活动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医师对责任心、品管手法运用等自我评价均较活动前提升。结论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显著降低了医师交接班记录的不完整率,提高了医师交接班质量和效率,增强了圈员自我质量管理意识和品管工具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 品管圈 医师 交接班
  • 急诊科的故事

    作者:刘才荣;郎琪

    夜幕降临,医院急诊室里的病人并没有减少,一些下班后才有时间到医院看病的人,把诊室的通道围得水泄不通.“您好,是要挂号吗?在那边.”“诊室里的病人有点情况,赶紧去看一下.”“小刘,帮我接待一下这位病人”……急诊室的工作脏累,不是接车祸,就是接外伤.傍晚5点半,晚班正在交接班中,就听到120让人心惊的鸣叫,“进一个病人,车祸致头部外伤,神志不清,已经休克了……”预诊护士快速地将病人送至抢救室,立即给病人静脉穿刺建立起两条输液通路,深静脉置管,接上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

  • 温馨提示板的设计及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赵丹

    目的:通过设计和使用温馨提示板,减少或消除沟通不到位导致的护理漏洞,同时改善护理交接班质量.方法:抽取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温馨提示板,对照组用原来的口头告知与交接班,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率.结果:使用温馨提示板后,护理漏洞明显减少,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医护患沟通更融洽.结论:使用温馨提示板可以加强医护患间的有效沟通,提升患者满意度,完善护理交接班,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 伤口护理专职护士交接班制度在院内会诊中的作用

    作者:彭青;周昕;蒋琪霞

    2007年我院以门诊伤口护理中心为实体,吸收全院压疮发生高危科室的护理骨干,成立了伤口护理虚拟学组[1],确立了四级管理组织框架及其小组工作模式[2].学组设计并启动了压疮预警管理项目[3],制定了会诊制度,病区若有伤口或压疮可上报给压疮干预小组,由门诊伤口护理中心安排专业护士会诊处理.在会诊过程中,落实交接班制度是加强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保证患者伤口治疗不间断的必要措施[4].伤口护理会诊不仅仅是到患者床边处理伤口,还要对病房护士进行床边指导并详细交接患者伤口情况,以加快患者伤口愈合.2009年12月,伤口护理中心护士长作为伤口学组的督导组织大家讨论制定了交接班制度,并总结了实施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准化沟通方式在重症监护病房病情交接中的应用

    作者:尹慧芳;徐建宁;冯洁惠

    目的 探讨标准化沟通方式在重症监护病房病情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个护理单元.单号楼层为对照组,护士按传统方式交接班;双号楼层为观察组,护士按标准化沟通方式交接班.比较两组护士的交接班合作状况及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士交接班合作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少于对照组.结论 标准化沟通方式规范了重症监护病房病情交接方式和流程,促进了患者安全及团队协作.

  • 照护群集理念下术后患者交接项目单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孙敏;毛雅琴;沈琼琏

    目的 提高临床护理交接班质量.方法 基于照护群集管理理念设计术后患者交接项目单,交接内容为3大项,即患者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情况,用于术后患者的护理交接班中,并评价护士交接班的质量.结果 护士使用术后患者交接项目单完成术后患者护理交接,未发生一起术后交接漏项问题;护士对当天手术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情况熟知度较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 应用术后患者交接项目单对术后患者交接班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 产妇及新生儿交接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杨兰兰;王玉霞

    自行设计产妇及新生儿交接记录单,并应用于自然分娩产妇转运交接过程.产妇及新生儿交接记录单包括产前病房与产房病情交接内容和产房与产后病房病情交接内容两部分,要求交班者、接班者及患方三方签字.经过1年临床应用,病情交接不清、遗漏发生率较应用前明显减少,交接病例书写时间及交接时间缩短,产妇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提高.

  • 反交班模式在护理晨会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成凯;黄莹

    总结反交班模式在护理晨会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体会.改变传统晨会床边交班模式,由接班护士了解患者情况后交班,交班护士补充.反交班模式实施半年后,交接班质量、专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交接班模式.在护理晨会床边交接班中应用反交班模式,可提升专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理 交接班 模式
  • 术前术后评估单在手术患者交换班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作者:吴淑珍;陈建娥;李洁琼

    护理交接班是加强护理工作连续性、保证患者护理治疗不间断的必要措施[1].手术患者交接班涉及多个科室,交接项目多,且大多以口头交接为主,容易造成交接漏项和信息传递不清,常因责任不明而忽视护理细节,影响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2],降低护理质量.自2006年1月始,本院手术室设计了术前术后评估单,应用于手术室手术患者交接班,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SBAR沟通方式在急诊年轻护士规范化交班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蒋丽莉;卢晓莉;贾丽华

    目的:探讨SBAR沟通方式在急诊年轻护士规范化交班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SBAR沟通方式设计急诊护理个案交班单,组织培训,制定并实施护理交班流程.结果:运用SBAR沟通方式后,护士交班问题发生率从使用前的24.67%下降到5.33%;医护人员对年轻护士交班现状的满意度从使用前的70.60%上升到85.41%,交班时间从使用前的21.33±5.32分下降到15.71±4.45分.结论:运用SBAR沟通方式,可规范年轻护理人员交班的流程,促进患者安全,提高年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 1例异长春新碱渗漏致患者前臂破溃的教训

    作者:黄瑞娥

    患者男性,73岁,右上肺癌以往有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史.于2004年10月21日行"MVD"方案抗癌化疗;当天早上10:45接异长春碱组液体,此时,输液通畅,其间按时巡视病人,直到下午2:00交接班时,异长春碱组液体仍未输完.此时,滴速缓慢,20滴/分钟,护士挤压输液器前端,见回血,患者无诉疼痛未引起重视,直至2:20 pm,护士长发现该化疗病人仍有2500 ml液体未输入,遂到病人床前,始发现,患者整个前臂均匀肿胀(挤压输液器前端仍见回血).

  • 不在病房的病人预防漏服药的对策

    作者:杨艳琴;卢静

    临床上,通常病人外出,护士发药时未给病人口服药,若交接班不清或是由于护士工作繁忙而遗忘,便会出现病人漏服药的现象,影响病人康复.为此,我科采用了一些小方法,来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每期一案:员工工作时被同事打伤能否认定是工伤?法院判决关键要看伤害是否与工作有关!

    作者:刘爱武;严丽扬

    江苏常州一公司员工在办理交接班手续时发生纠纷被打成重伤,员工和公司就是否构成工伤产生不同意见.日前,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此案做出终审判决,法院判决认为,是否认定工伤的关键是看该员工受到的伤害是否与履行工作职责有因果关系.该员工受伤不符合认定工伤的法定条件,终审判决驳回了该员工的上诉.

375 条记录 10/19 页 « 12...78910111213...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