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护理晨会交接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杨展;李俊玲;刘玥

    临床晨会护理交接班工作包括晨会交接班和床边交接班,是对前一天和前一班患者病情的总结,也是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概括和评价,同时为下一步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1].

  • 落实交接班制度的方法及效果

    作者:冯先霞

    目的 提高交接班质量.方法 在传统交接班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交接班前的准备,建立晨会内容签阅本和护理工作缺陷记录本.结果 采用了新的交接班措施,护士掌握患者病情和护理到位的程度及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交接班模式.结论 启用新的交接班方法,提高了交接班的质量,确保了护理措施的全面落实.

  • 护理安全信息反馈平台在交接班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汤安莲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信息反馈平台在临床应用后对病房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根据常见高危因素评估标准制定符合临床科室特点的安全信息交接班白板,引导护士科学、全面的了解病区状况,并督促落实.比较实施前后护士风险评估能力、特殊检查延迟率及对病人危险分值知晓情况.结果:护理安全信息反馈平台实施后,护士的风险评估能力、特殊检查延迟率及对病人危险分值知晓情况明显提高.结论:护理安全信息反馈平台有助于促进护士对工作中高风险因素目标明确,提高了对不良事件的预防及警示作用,保证了护理安全.

    关键词: 安全信息 交接班
  • 医护一体化查房在肿瘤内科交接班中的应用

    作者:孙静;祖晓鹏

    目的 探讨省时、高效、医护患三方满意的医护一体化查房在肿瘤内科交接班中的应用.方法 将改进后的联合医护一体查房交接班模式应用于肿瘤内科,比较与传统交接班模式下的交接班时间、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医生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改进后的联合医护一体化查房交接班模式,使护士晨间交接班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8. 43% 、医生满意度95. 30%和护士满意度90. 59% ,较对照组的90. 27% 、84. 15%及83. 87%有所提高,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 00% ,低于对照组15. 0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将改进后的联合医护一体化查房护理交接班模式应用于肿瘤内科,可提高医护患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工作效率.

  • 品管圈在提高床边交接班规范执行率中的应用

    作者:王久玲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床边交接班规范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在2017年3月确立品管圈,对床边交接班不规范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整改计划,并对活动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策实施后在交接班主要内容不突出,未执行标准流程,未体现专科特色等5个方面都有所提高和改进.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床边交接班规范执行,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 交接班 品管圈 规范
  • 品管圈在提高急诊抢救室交接班规范率中的应用

    作者:王丽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对提高管理抢救室病人床边交接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影响因素解析、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抢救室病人床边交接班的规范率结果:实行QCC后,抢救室病人床边交接班的规范率率由81.10%提高至93.60%(P<0.01).结论:通过QCC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抢救室病人床边交接班的规范率,规范交接班管理,提高交接班质量,同时也更好地为抢救室病人提供全程不间断的护理服务,培养科室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

  • 神经外科患者床边SBAR模式化交接班表的设计与应用体会

    作者:李园园

    目的:探讨床边SBAR模式化交班表在神经外科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2017年1-3月住院患者56例为观察组,4-6月住院患者6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及病人安全机构推广的关于标准化病情交流的SBAR模式模型,结合神经外科专科特色,设计床边模式化交班表,各班次护士根据SBAR交班表的内容进行交班与沟通.对照组采用传统床边交接模式.比较实施此交接班模式前后护理交接班质量评分、护理交接班项目达标情况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床边SBAR模式化交班表,护理交接班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交接班项目达标率明显提高,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床避SBAR模式化交班表的应用,提高交接班效率和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提高内科交接班制度的护理对策与效果

    作者:张宁萍;陈燕

    目的 :探讨提高内科交接班制度的护理对策与效果.方法 :在2017年1月 ~2018年1月对内科交接班制度进行改进,选择未进行交接班改进的2016年1月 ~2016年12月作为对照.在2017年1月 ~2018年1月期间随机选择100例患者,定义为研究组.在2016年1月 ~2016年12月期间随机选择100例患者,定义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内科交接班制度改善前后护理质量评分;两组护士内科交接班制度改善前后交接班.结果 :两组内科交接班制度改善前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通过内科交接班制度改善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通过内科交接班制度管理后,交接班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科交接班制度改进后可以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交接班质量.

    关键词: 内科 交接班 制度
  • ICU床旁交接班规范流程的行动研究

    作者:郑剑煌;陈阿忍;李春燕;何鲤穗;傅晓玲;庄梦娇

    目的 探讨行动研究法对ICU危重患者床边交接规范的作用.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识别问题后,按照“计划—行动—观察 反思”的螺旋循环过程,制订和完善ICU床旁交接班流程;选取ICU 42名夜班轮转护士进行为期6个月的床旁交接班流程应用.结果 规范交接班流程执行后,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水平及交接班规范流程执行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在ICU实施规范、系统的床旁交接班流程可以保证交班信息的正确传递,使接班者能够更有效地掌握患者病情,从而保证患者护理安全.

  • 重症监护室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

    作者:王小玲;卢惠娟;戴垚;王敏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采取管理措施提高ICU护士交接班质量,减少患者安全隐患.方法 采用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对203名ICU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有效与高效交班,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参加,增进护士监督、合作、责任,提供患者信息.结果 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总体评分为(4.23±0.58)分,各维度评分分别为:有效与高效交班(4.41±0.63)分,保证患者安全(4.41±0.59)分,促进患者参加(4.20±0.63)分,增进护士监督、合作、责任(4,23±0.61)分,提供患者信息(3.90±0.84)分;ICU类型、工龄及职称是护士对交接班效果评价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ICU护士认同交接班是有效及高效的,能保证患者安全,但患者参与度低.ICU护士交接班需要进一步地促进患者参与度,增加合理的监督,减少压力源,以期提高交接班质量.

  • 团队资源管理在急诊医护人员交接班的应用

    作者:王晓静;黄萍;陈雁

    目的 探索团队资源管理(TRM)在急诊医护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急诊医护人员进行团队资源管理相关知识培训,交接班中引入ISBAR沟通工具,制定医护共同交接班制度及规范,推动团队资源管理精神,实施医护一体交接班等措施.结果 实施团队资源管理后,护士交接班时间显著缩短,交接班质量显著提高(均P<0.01).医护人员的团队合作感、对团队资源管理模式的满意体验度评价均有所提高.结论 团队资源管理应用于急诊医护人员交接班,通过建立医护交班的标准与沟通的平台,加强团队合作,有效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 视觉强化交班法在手足外科医护早交班的应用

    作者:于文君;奚志宇;李岩;杨爱芹

    目的 探讨视觉强化交班法在手足外科医护早交班的应用效果.方法 手足外科2013年6~12月采取传统交班本方式(传统法,n=79)进行医护早交班,2014年1~6月采用视觉强化交班法(视觉法,n=79),即应用电子投影仪、照相机等电子设备展示影像资料.根据晨交班质量考核标准对晨会交班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视觉法在床旁交班质量、交班者表达能力、听者信息获取情况、夜间护理工作质量、组织纪律以及书面表达等方面优于传统法(均P<0.01).结论 采用视觉强化交班法提高了早交班质量,使科室医护人员得到听课式的学习,提高了医护人员综合素质.

  • 交接班流程改进对低年资护士交接班效果的影响

    作者:徐丽芬;杨荆艳

    目的 提高低年资护士交班质量及其综合能力.方法 将同一专科2个病区的40名低年资护士按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晨会交班及口头床边交班;观察组根据病区特点制定专科交接班评估表联合分享式交接班进行交班,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病情知晓度、床边查房成绩及专科理论成绩、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6个月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数少于对照组.结论 专科交接班评估表联合分享式交接班有助于低年资护士常握患者病情、熟悉交接班工作内容,从而提高交接班质量和其综合能力.

  • 神经外科表格式交班本的改进及其应用

    作者:戴莉;符美芳;杨艳琼

    目的 探讨表格式交班本改进后在神经外科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重点巡视的内容、病情观察要点、特殊治疗项目以及患者安全等作为交班内容罗列到表格式交班本中,应用于临床护理交接班.结果 改进后护士对病区、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护理措施落实率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改进前(P<0.05,P<0.01).结论 表格式交班本经改进后更有利于护士有重点地掌握病区情况,及时落实护理措施,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 用75%乙醇快速去除白板笔痕迹

    作者:代国香

    为了方便查对及交接班,每个护士站都设置1块白板,用于记录新入院、手术及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有时记录内容较长时间后才能更改,而白板笔记录超过24 h后不易擦拭,会留下痕迹.我们经过临床实践,发现乙醇能快速去除痕迹,方法介绍如下.

  • 鼻饲管置管过程中标记方法介绍

    作者:冷雪娟

    鼻饲管置是临床常用护理操作之一,适用于小船坞胃、胃肠减压、鼻饲饮食等患者,根据安全目标要求鼻饲管插入需要做好标记,并做好交接班.

  • 腹部手术后引流管标记方法介绍

    作者:徐小玲;肖静;段廷莉

    腹部手术后患者常带有各种引流管,要求准确记录每天引流的量、色、质,并妥善固定,严格交接班,严防引流管脱出.常规的口头交接容易遗忘或者混淆.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尝试用黑色油性笔做标记,收到良好效果,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备黑色油性笔1支,手术患者回病房时,在各根引流管的出管口用油性笔环形一圈做标记,在各根引流管的中下部位用油性笔写上引流管的名称.

  • 班班交接质量互评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

    作者:靳立巾;张玲;马丽红;张杰

    目的 探讨实施班班交接质量互评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护理部下发的质量评价标准制定出各班次的交接质量互评内容,制成表格,并通过理论、实践培训后,每班护士交接班时进行质量互评并记录.定期总结归纳缺陷,吸取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结果 实施班班交接质量互评后病区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实施班班交接质量互评后,护士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意识增强,加强工作中的相互督导,能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的改进.

  • 责任小组制整体护理模式中交接班的改进

    作者:魏娟;杨晓华;陈玉平

    目的 探讨责任小组制整体护理模式中交接班的改进.方法 设计交接班工具,改进交接班流程,比较改进前后效果.结果 患者病区跌倒和压疮发生率分别由0.44%和0.59%降至0.13%和0.25%,交接班时间显著缩短,护士对患者整体情况的知晓度,各项护理措施落实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均P<0.05).结论 改进后的交接班方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 护士反式交接班的实施与效果

    作者:杜静;秦震声;杨瑛;史银玲

    目的 创新实施反式交接班模式,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 改变传统交接班模式,变接班者为交班者,由接班护士汇报患者情况,交班护士给予补充(反式交接班).结果 反式交接班模式未延长交接班时间,但在此模式下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 反式交接班模式可提升接班护士责任心,促使护士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375 条记录 12/19 页 « 12...9101112131415...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