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妊娠合并克罗恩病致肠梗阻1例

    作者:孙阳;杨茵;赵月明

    1 病例报告患者28岁,因停经22+周,恶心、呕吐1月,加剧2周于2005年12月6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5年7月13日.入院前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无咖啡样物,偶伴上腹绞痛,进食后明显,自服山莨菪碱等药物后症状缓解.

  • 克罗恩病手术治疗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朝晖;全昌银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第1次手术出院后随访12~70个月,分为未复发组33例和复发组45例。采用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史、疾病原发部位、疾病类型、肠内营养情况、术前1年内使用免疫抑制剂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克罗恩病病变部位为回结肠型(L3型)、疾病类型为穿透型(B3型)术前两周内肠内营养制剂提供热量<500 kcal /d 及术前1年内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术后有较高的复发再次手术风险。

  • 不同给药方式对炎症性肠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改善作用比较

    作者:纪程程;高翔

    目的 比较静脉及口服给药方式对炎症性肠病(IBD)合并缺铁性贫血(IDA)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将86例IBD合并ID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IBD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静脉组给予右旋糖酐铁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组给予琥珀酸亚铁片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 w后贫血指标、铁缺乏指标、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上升20 g/L所需的平均时间,并比较两组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8 w后,静脉组贫血指标及铁缺乏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口服组;静脉组患者Hb上升20 g/L所需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仅静脉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上升,两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其余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口服给药相比,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注射液治疗IBD合并IDA患者对贫血及铁缺乏的改善作用更好,且对胃肠道影响小,安全性高,尤其适用于口服铁剂不能耐受者.

  • TWEAK/Fn14在预测克罗恩病肠壁纤维化中的作用

    作者:徐婷;杨雁;赵丽;周丹丹;张燕

    目的 测定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TWEAK)/成纤维细胞生长诱导因子14(Fn14)在克罗恩病(CD)患者血清及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TWEAK/Fn14是否可作为预测CD肠壁纤维化的指标之一.方法 收集67例CD患者和33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WEAK水平.同时收集2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CD患者结肠手术标本和1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手术标本中正常结肠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组织中TWEAK、Fn14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计数结肠组织中Fn1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双阳性细胞数.结果 CD患者血清TWEAK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合并肠狭窄或肠梗阻的患者升高尤为明显(P<0.05).血清TWEAK水平与结肠手术史(r=0.295,P=0.015)、肠狭窄(r=0.290,P=0.017)及肠梗阻(r=0.453,P=0.000 1)相关.ROC分析提示TWEAK用于预测CD并发肠壁狭窄的曲线下面积为0.67(95%CI:0.54~0.80,P=0.02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合并肠梗阻的CD患者结肠组织中TWEAK和Fn14的表达水平高于无肠梗阻的CD患者和对照组(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Fn14和α-SMA双阳性的细胞数量在伴有肠梗阻的CD患者结肠黏膜中明显增加(P<0.05).结论 TWEAK/Fn14通路可能在CD肠壁纤维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在鉴别肠道克罗恩病与肠结核中的意义

    作者:胡佳;张鑫;张燕

    目的 评价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在鉴别肠道克罗恩病(CD)与肠结核(ITB)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4年来(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因肠道病变诊断不明,接受2~3个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后确诊为CD或ITB患者的临床及内镜检查资料;以终的综合诊断为标准,对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在鉴别CD和ITB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共纳入64例患者,其中肠结核33例,克罗恩病31例.在终确诊为肠结核的患者中,31例患者经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后,其临床及内镜表现明显改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明显下降(P<0.05),血红蛋白(HGB)明显上升(P<0.05).相反,在终确诊为克罗恩病的患者中,只有3例患者临床症状及内镜表现有一定改善.克罗恩病患者的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在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的前后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在鉴别CD和ITB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19%、93.94%、90.32%.结论 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助于CD和ITB的鉴别诊断,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英夫利西治疗克罗恩病10例临床分析

    作者:董烈峰;欧阳钦;王玉芳;严瑾;胡仁伟;叶春燕

    目的 观察新型生物制剂英夫利西(infliximab)治疗克罗恩病(CD)的疗效、安全性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前瞻性开放性研究英夫利西治疗传统疗法无效或激素依赖的顽固性CD患者10例:活动期8例,其中4例伴有瘘管;缓解期2例,1例为反复下消化道大出血、1例为肠病性外周关节炎.在第0、2、6周给予5 mg/kg诱导缓解,随后每隔8周给予相同剂量维持,临床、内镜及生活质量随访30周,未能坚持用药者,以停药后4周为观察终点.结果 治疗2周时,8例活动性CD患者中5例有效,有效率为62.5%,4例瘘管型CD 1例瘘管愈合,1例肠病性关节炎好转.治疗观察结束时,8例活动性CD患者2例有效,4例缓解,缓解率为50%;2例缓解期患者仍维持缓解.观察结束时7例复查了肠镜,其中3例溃疡基本愈合,4例溃疡变小、数量减少.采用SF-12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29.9±8.5 vs.36.4±8.6,P<0.05).3例发生不良事件:1例为白细胞减少,停药后恢复;1例为重症水痘、1例为带状疱疹,均予抗病毒治疗后缓解.结论 英夫利西可诱导并维持CD缓解及瘘管愈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长期疗效与安全性需进一步扩大研究.

  • 克罗恩病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程黎娜;李学琴;王修齐;甘华田

    目的 分析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病理特点、误诊原因,为克罗恩病的诊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04年1月-2011年12月38例克罗恩病临床特点,并对误诊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38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及便血.病变多位于末端回肠和回盲部,常见的并发症为肠梗阻.结肠镜下可见节段性黏膜充血水肿、铺路石样改变、多发不规则溃疡;病理示全壁性炎症、深裂隙状纵行溃疡及非干酪性肉芽肿.克罗恩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及病理.结论 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误诊、漏诊情况较为多见,需进一步提高对克罗恩病的认识.

  •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输注护理管理体会

    作者:李罗红;骆欧;唐莉;张铭光

    目的 探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CD)在临床护理中的有效管理措施.方法 对2011年9月-2012年8月静脉输注英夫利西单抗的25例住院患者,在药物配伍、输注流程、配制方法等方面予以严格管理,并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积极做好健康宣教.结果 经过精心的观察、护理和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25例患者用药6周后体温恢复正常,大便次数1~2次/d,大便隐血试验阴性,腹痛、腹胀症状缓解,体重增加2~7 kg.结论 在英夫利西单抗药物临床输注过程中,实施有效的输注护理管理措施是确保患者治疗安全以及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 肿瘤坏死因子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

    作者:黄晓丽;谢冬梅;甘华田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溃疡性结肠炎(UC)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大肠炎症,常常发生在直肠、结肠下段,也会影响到整个结肠.

  • Smad分子与炎症性肠病

    作者:杨丽;欧阳钦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已有证据显示肠道的慢性炎症是由于肠道粘膜对抗原过度免疫反应以及正常调控失衡所致.促炎症细胞因子(IL-1,IL-6,IL-8,TNF-α和IFN-γ)增多,抗炎细胞因子(IL-1受体拮抗剂,IL-10和TGF-β)减少,是引起肠粘膜免疫反应异常和慢性炎症的主要原因.TGF-β1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能够调节多种免疫与非免疫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体内外研究显示TGF-β1对粘膜炎症有明显的负调控作用.业已证实TGFβ1是UC和CD组织中主要的抗炎因子,但是为什么不能控制IBD的炎症反应,近年随着对Smad蛋白家族的研究,发现IBD肠道炎症的消长可能与TGF-β1信号传导过程中的Smad蛋白分子异常有关.

  • 克罗恩病1例

    作者:向国霞

    患者,女,43岁.因腹痛、腹泻半月,加重5天入院.半月前因进食皮蛋和隔夜稀饭后出现脐周隐痛,伴腹泻,为褐色水样便,4~5次/日,伴里急后重,元恶心、呕吐、发热等.

  • 我国有关炎症性肠病诊断的文献复习

    作者:常玉英;欧阳钦;胡仁伟

    目的了解我国炎症性肠病的诊断现状以提高对IBD的诊断水平.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CC)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索1989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发表的有关炎症性肠病的所有文章,逐篇查阅原文,记录分析我国IBD的诊断情况.结果国内发表有关IBD诊断性研究的文章数逐年增多;由探讨IBD诊断的相关综述和探讨IBD诊断方法及诊断指标、临床诊断分析方面的文章构成.212篇论著性文章中86篇(40.6%)使用了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应用不一.CD漏诊率为60.9%,UC漏诊率为32.1%.结论近15年来,我国IBD的诊断研究文章数逐年增多,但是诊断标准的使用率较低,应用不规范,漏误诊率高,提示亟待提高IBD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 表现为克罗恩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追踪1例

    作者:余剑平;林贞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3岁.因发热、中上腹痛、纳差、进行性消瘦3个月,恶心、呕吐3d于2001年1月28日人院.既往体健.查体:T 38℃,P 80次/min,R 20次/min,BP 110/70mmHg,营养差,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阴性,舟状腹,中上腹压痛,肝未扪及,脾肋下2cm,移动性浊音阳性.

  • 克罗恩病肠组织中副结核分枝杆菌DNA检出率分析

    作者:曾锐;欧阳钦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以末端回肠及其邻近结肠常受累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其病因涉及环境、遗传因素、肠道免疫调节紊乱及某些微生物因素.由于分枝杆菌感染宿主后能引起肉芽肿性炎症,使早期研究者认为分枝杆菌可能是CD的病因.近20年来,人们将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ecies paratuberculosis,MAP)上.但由于它是一种难养生物,很难通过常规的微生物学技术进行检测.

  • 环孢菌素A治疗炎症性肠病11例分析

    作者:刘静

    目的 总结环孢菌素A(CysA)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2月至2006年1月期间应用CysA治疗的11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ysA治疗IBD疗效肯定,其中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UC)的平均起效时间6.0d(3~8 d),治疗重症活动期和克罗恩病(CD)的平均起效时间4.5d(3~6 d),随诊时间半年至28个月,9例患者病情稳定,2例复发.CysA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及血肌酐升高,均在2个月内恢复.结论 CysA对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性的重症UC有效,可作为活动期CD患者过度用药.监测CysA血药浓度,使之<250ng/ml,可取得较好疗效并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 克罗恩病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志梅;刘焕云

    目的 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25(IL-25)水平与克罗恩病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06年7月~2011年7月期间在我科室诊疗的克罗恩病患者41例(CD组),同时入选同期4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清晨采集肘静脉血2 ml,置于EDTA管中,立即离心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IL-17、IL-23、IL-25水平,血清CRP浓度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ESR水平采用温氏管检测.结果 CD组的CRP、ESR、IL-17、IL-23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IL-2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CD组血清CRP、ESR、IL-17、IL-23水平均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P<0.01),而IL-25水平随着严重程度增加而降低(P<0.01).结论 CRP、ESR、IL-17、IL-23、IL-25与CD密切相关;IL-17与IL-23对炎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加重病情;而IL-25具有抑制炎症作用,IL-25表达缺陷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 早期用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甲氨蝶呤对克罗恩病疗效分析

    作者:刘楠楠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甲氨蝶呤对中重度克罗恩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中重度克罗恩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9例)及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观察组在第0、2、6、14w给予英夫利昔单抗,14w后服用甲氨蝶呤,两组疗程均为50w.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黏膜愈合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红蛋白、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明显升高,ESR、CRP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ESR、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 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中重度克罗恩病可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 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兰;文峰;余卫中;夏伶俐;肖丹

    目的 研究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入选180例中重度克罗恩病患者,随机分为硫唑嘌呤组、英夫利昔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硫唑嘌呤、英夫利昔单抗及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比较3组的疾病缓解率、黏膜愈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ALB(血清白蛋白)、TLB(血清总蛋白)、WBC(白细胞)、CRP(C反应蛋白)及ESR(血沉)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第6w时,3组疾病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10、18及26 w时,联合治疗组的疾病缓解率均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第26 w时,硫唑嘌呤组黏膜愈合率为16.67% (10/60),英夫利昔组为28.33%(17/60),联合治疗组为51.67%(31/60),联合治疗组黏膜愈合率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26 w后,3组的ALB、TL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WBC、CRP及ES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0.05);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可以显著提高中重度克罗恩病患者的疾病缓解率和内镜下黏膜愈合率,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是克罗恩病较好的治疗方案.

  •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作者:邓应江;敖智容;秦红;刘伟

    目的 研究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入选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21例,均在第0、2和6 w采取英夫利西单抗(5 mg/kg)静脉滴注治疗,并在第1次输注治疗14 w后,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主观症状评分、内镜下克罗恩病严重度指数(CDEI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的WBC、ESR、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LB和TLB水平也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本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10%.结论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 克罗恩病合并回肠膀胱瘘1例

    作者:杨仲利;杜平

    病例 男,32岁.因小便排气、排粪渣2个月,伴下腹部包块、发热1 w入院.自述入院前3个月因肠炎行肠镜检查,怀疑检查损伤.近2个月来因反复泌尿系感染行抗感染治疗,效果差.查体:T37.5℃,贫血貌,消瘦,发育正常,耻骨联合上可扪及7 cm×6 cm包块,质中,边界欠清,活动性差,无压痛.入院查尿常规:WBC>50/HP,尿培养:大肠埃希菌.经抗感染治疗,效果差,耻骨联合上包块呈进行性增大.

2040 条记录 95/102 页 « 12...92939495969798...10110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