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901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分布的调查
目的 探讨高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在不同年龄段的感染情况,为防治宫颈癌、尖锐湿疣等HPV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有HPV感染临床检测指征(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女性标本901例,利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阴道分泌物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901例标本HPV阳性率为41.73%,其中单纯高、低危型HPV和高低危型HPV混合感染率分别为60.90% (229/376)、23.67% (89/376)和15.43%(58/376);高危型HPV感染各个年龄段的感染率为26.39%~42.19%,低危型HPV感染各个年龄段的感染率为8.96%~39.19%,各型均呈现“U”型趋势.结论 各年龄段主要感染型别为HPV16.低年龄段以高低危型HPV混合感染为主,≥55岁以单纯高危型HPV感染为主,单纯高危型HP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
2011年北京市5岁以下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腹泻监测
目的 了解北京市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的流行特点.方法 2011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市3家医院肠道门诊收集输液两次以上5岁以下腹泻患者病例604例,采集粪便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用半巢式反转录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604例标本中96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15.89%.秋冬季为A组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病高峰,其中11月份A组轮状病毒阳性率高(55.56%,30/54).轮状病毒腹泻主要发生于3~23月龄患者(93.76%,90/96).对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G分型以G3 +G9型混合感染占第一位( 37.50%,36/96),其它型别主要有G3型(28.12%,27/96),G1型(11.46%,11/96),G9型(9.38%,9/96),G2型(8.33%,8/96).P分型以P8型为主要优势株(86.46%,83/604),其次为P4型( 10.42%,10/96).常见的G/P基因型组合为G3 +G9/[P8] (36.46%,35/96),其次为G3/[P8] ( 26.04%,25/96),G1/[ P8] (11.46%,11/96),G9/[ P8] (9.38%,9/96),G2/[P4](8.33%,8/96).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北京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2011年主要流行株基因型组合为G3+ G9/P[8].
-
2015年我国17省市5岁以下腹泻患儿星状病毒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2015年我国17省市5岁以下腹泻患儿星状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5年我国17省市4 672份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腹泻粪便样本和相应病例临床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星状病毒感染的分布特征.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反应进行星状病毒检测,对其中部分星状阳性PCR产物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星状病毒检出的阳性率约为3.40%(159/4 672).星状病毒感染阳性的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0~2岁,占85.53%(136/159);季节高峰在1月;流行地区主要位于西部及北部地区.选取52份星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测序,获得32株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1株为经典HAstV-1型星状病毒,同时检测到1株HAstV-5型星状病毒.结论 星状病毒是我国17省市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经典的HAstV-1型是我国星状病毒流行优势株.
-
2008-2016年乌鲁木齐市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分析2008-2016年乌鲁木齐市5岁以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乌鲁木齐市某儿童医院因腹泻住院的2 461例5岁以下患儿流行病学资料,并采集粪便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RV,对阳性标本进行核酸提取并采用RT-PCR法进行毒株分型鉴定.结果 研究对象RV阳性检出率为45.1%(1110/2 461).对阳性病例分型鉴定,G分型有G1、G2、G3、G4、G8和G9;P分型有P[4]、P[6]、P[8]和P[10].GP基因型组合中,G9P[8]、G3P[8]、G2P[4]和G1P[8]检出较多,分别占40.3%(180/447)、26.4%(118/447)、13.6%(61/447)和10.3%(46/447).研究对象阳性检出率的高峰年龄为9~11月龄(55.2%,264/478).RV阳性检出率高为10月(65.0%,134/206),低为7月(37.9%,110/290).城市(46.3%,920/1 988)、农村(37.8%,131/347)和城乡结合部(46.8%,59/126)患儿RV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3,P=0.012).结论 2008-2016年乌鲁木齐市5岁以下腹泻患儿RV阳性检出率较高,毒株基因型呈现多样性,优势株为G9P[8].冬春季节、小月龄组、居住在城市或城乡结合部儿童是防控重点.
-
2016-2017年河北省唐县风疹暴发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唐县多起风疹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为控制风疹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对在该县发生的风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收集到的监测病例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风疹病毒IgM抗体,对咽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简称荧光定量PCR)检测风疹病毒核酸,并将核酸序列进行基因型别鉴定和基因亲缘性分析.结果 2016至2017年唐县发生风疹暴发疫情15起,分布在当地的15所中小学校,约61.0%的感染病例无风疹疫苗免疫史,实验室确诊105例,分离出风疹病毒18株,经基因型别鉴定均为2B基因型. 结论 做好风疹病毒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积极采取措施控制风疹疫情,对免疫空白人群接种风疹类疫苗,是预防和控制风疹暴发疫情的重要手段.
-
四川省2007-201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埃可病毒6型的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 描述四川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埃可病毒6型(echovirus 6,E6)的基因特征.方法 对四川省2007-2014年AFP病例中分离到的11株E6进行全VP1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和核酸序列测定,进行序列比对和构建进化树.结果 从2889份AFP病例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出11株E6病毒.经测序鉴定为C2基因亚型10株,C4基因亚型1株.来源病例的临床诊断分别为:肠道病毒感染6例,周围神经炎l例,格林巴利综合征2例,肌炎2例.C4亚型与10株C2亚型VP1区核酸序列同源性为83.9%-85.2%,氨基酸同源性为96.5%-97.2%;10株C2亚型VP1区核酸序列同源性为94.0%-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9%-100%.结论 2007-2014年四川地区AFP病例中分离到的E6为C2和C4基因亚型,其中以C2基因亚型为主.
-
唐山市甲型H1N1和H3N2亚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甲型H1N1和H3N2亚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特征及耐药相关位点突变.方法 随机选取2013-2016年唐山市分离的12株甲型H1N1和13株H3N2亚型流感病毒提取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目的片段并测序,采用MEGA 6.0软件构建NA基因核苷酸系统进化树,BioEdit v7.2.5软件比较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变异情况.结果 2013-2016年12株甲型H1N1和13株H3N2流感病毒NA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5%~100.0%和98.1%~100.0%.NA核苷酸进化分析表明,甲型H1N1和H3N2流感病毒分别属于6B和3C分支,其中2013-2014年6株甲型H1N1毒株位于6B分支,与疫苗株相比有9个氨基酸突变位点,2015-2016年6株H1N1毒株进化为不同亚支:2株6B.1亚支新增V13I、P93S和I314M位点突变,3株6B.2亚支新增L67I和T381I突变,1株6B分支新增I117M、I288V和S450G突变;2013-2014年、2014-2015年、2015-2016年H3N2毒株分别位于3C、3C.3a和3C.2a1亚支,与疫苗株A/Texas/50/2012 (3C.1)比较,3C.3a亚支病毒拥有V143M、E221D、P386S和I392T位点突变,与A/Switzerland/9715293/2013(3C.3a)比较,3C.2a1亚支病毒拥有S245N(增加一个糖基化NAT245-247)、S247T、T267K、P339N、I380V和P468H位点突变.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主要耐药基因位点未发现突变.结论 唐山市甲型H1N1和H3N2亚型流感病毒NA基因出现了新的基因进化分支.
-
北京市市售牡蛎诺如病毒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北京市市售牡蛎诺如病毒污染状况,并研究其分子特征.方法 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在北京市某水产市场摊位采集市售牡蛎样品56件,每件5只,共280只.取牡蛎的消化腺组织进行病毒富集,应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样品的诺如病毒核酸.对阳性标本采用半巢式RT-PCR方法扩增诺如病毒衣壳蛋白区基因,PCR产物测序后采用BioEdit 7.0.9.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采用MEGA 6.06软件构建进化树.结果 56件样品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37.50%(21/56),其中GⅡ 组20件,GⅠ 和GⅡ 组混合1件.冬季诺如病毒检出率高(75.00%,15/20),其次为秋季(3/12)和春季(3/16),夏季未检出.6件GⅡ 组诺如病毒阳性样本测序成功,其中4件为GⅡ.17型、1件为GⅡ.3型、1件GⅡ.18和GⅡ.4 Sydney 2012型混合.结论 北京市市售牡蛎部分有诺如病毒污染,存在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
2006-2016年四川省急性弛缓性麻痹患者柯萨奇病毒A组4型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06-2016年四川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患者柯萨奇病毒A组4型(coxsackie virus A4,CV A4)的基因特征.方法 收集2006-2016年四川省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集的AFP患者粪便标本,共3 816份.用人横纹肌肉瘤细胞和转人脊灰病毒受体的小鼠肺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法确定病毒型别,应用RT-PCR对分离到的CV A4进行VP1区全序列测定,并进行序列比对和构建进化树.结果 3 816份粪便标本分离到病毒383株,分离率为10.0%.其中,获得多的是CV A4,共17株,占所有分离株的4.4%.毒株来源患者的临床诊断分别为:肠道病毒感染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4例,心肌炎4例和脑炎1例.经测序鉴定15株CV A4为C基因型,2株为B基因型.17株CV A4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85.4%~98.3%,氨基酸同源性为94.7%~99.6%.结论 2006-2016年四川省AFP患者中分离到的CV A4以C基因型为主,同时也发现了罕见的B基因型.
-
2007-2010年河北省卢龙县婴幼儿腹泻患者A组轮状病毒感染监测
目的 了解河北省婴幼儿腹泻患者轮状病毒的感染特点及基因型别的变迁情况.方法 2007 -2010年在河北卢龙县医院和卢龙县妇幼保健院收集5岁以下腹泻住院病例1643例的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用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643例标本中801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48.75%.对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2007 -2010年G3型所占比例波动于48.59% ~ 69.92%,G1型由2007年的10.59%下降至2010年的5.79%,G9型则由2007年的2.12%上升至2010年的19.74%.P分型以P[8]为常见,G/P组合以G3P[8]为主.结论 轮状病毒是要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G3P[8]为河北省主要流行株,G9型有上升趋势.
-
2016—2017年福建省腹泻儿童新型诺如病毒检测情况
目的 鉴定福建省2016—2017年导致儿童腹泻的新型诺如病毒,并分析其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2016—2017年福建省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粪便标本,共计892份.应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对诺如病毒RNA聚合酶、衣壳蛋白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和分子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892份标本检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141份,其中GⅠ 型6份,GⅡ 型125份,GⅠ 和GⅡ 混合型10份.107份GⅡ 型诺如病毒标本成功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型别为GⅡ.4型和GⅡ.3型,且检出多种新型诺如病毒,包括GⅡ.P17/GⅡ.17、GⅡ.P16/GⅡ.2和GⅡ.P16/GⅡ.4,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分别与2014年日本的Kawasaki323株、2016年日本的Kawasaki151毒株和2016年英国的NOR2565株高度同源.结论 福建省腹泻儿童检出多种新型诺如病毒,需密切关注其流行趋势.
-
北京成人腹泻患者星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成人腹泻患者星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519份14岁以上腹泻患者的腹泻粪便样本和相关病例临床信息,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进行星状病毒检测,对星状病毒阳性PCR产物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星状病毒检出的阳性率为6.7%(35/519),其中男性为15例,阳性率为5.6% (15/270);女性为20例,阳性率为8.0%(20/2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6,P=0.261);季节高峰出现在10月(17.5%,14/80);在≥60岁的年龄组中检出率高(8.9%,7/79).对35份星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测序,获得24株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7株(70.8%,17/24)为经典的HAstV-1型星状病毒,同时检测到4株HAstV-2型星状病毒,1株HAstV-4型星状病毒,1株HAstV-5型星状病毒,1株HAstV-8型星状病毒.结论 星状病毒是北京市成人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HAstV-1型是流行优势株.
-
2016年深圳市腹泻患者札如病毒感染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深圳市腹泻患者札如病毒(sapovirus,SaV)的感染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12月深圳市疑似病毒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838份,采用RT-PCR法检测粪便中的SaY核酸,将阳性PCR扩增产物测序并进行进化分析,同时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6年,深圳市SaV的检出率为1.07%(9/838),男性检出率为1.68%(8/477),女性检出率为0.55%(1/361),不同性别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9,P>0.05).3~14岁患者无检出,0~2岁、15~19岁及20岁以上患者检出率分别为0.79%(3/381)、5.00%(1/20)和1.36%(5/367).SaY在春季的检出率为0.99%(2/202),夏季的检出率为1.15%(4/347),秋季的检出率为1.35%(3/222),冬季无检出.系统进化分析表明,SaV的GI.2型是深圳市SaY的优势流行株,同时SaV的GI.1型亦有检出.结论 SaV是深圳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之一,GI.2是主要的检出型别.
-
黑龙江省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药株YMDD变异与基因型、BCP区变异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黑龙江省乙型肝炎病毒(HBV)拉米夫定耐药株YMDD变异与基因型、HBV BCP变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收集的245例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多重PCR法检测HBV的基因型;荧光标记杂交双探针PCR融解曲线法(FH-PCR-MC)检测HBV YMDD变异及变异类型;巢式PCR法扩增HBV C基因区,测序分析BCP位点变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HBV YMDD野生株、变异株中,基因型B、C、B与C混合型分别为8.8%、89.2%、2.0%;6.3%、93%、0.7%,基因型构成比无统计学的差异.HBV BCP的变异率在YMDD野生株与变异株分别为69.6%、76.9%,无统计学的差异.在HBV YMDD野生株中,HBV B基因型BCP的变异率22.2%,C基因型BCP的变异率73.6%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但在YMDD变异株中,无统计学的差异.在YIDD、YVDD变异株HBV BCP变异率分别为83.0%和64.6%,存在统计学的差异(P<0.05).结论 在HBV YMDD野生株中,与B基因型相比,C基因型更易发生BCP变异;YMDD变异株中,BCP变异率在B、C基因型间无统计学差异,BCP变异在变异类型间(YIDD、YVDD)存在统计学差异;与YVDD变异株相比较,YIDD变异株易发生HBV BCP的变异.
-
南京市门诊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及诺如病毒的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门诊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及诺如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5岁以下疑似病毒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300份,进行轮状病毒及诺如病毒的检测,阳性标本通过普通RT-PCR扩增目的片段,测序得出进一步的型别信息.结果 在收集的300份标本中,共检出轮状病毒阳性标本66份,阳性率为22.0%.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峰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之间.轮状病毒分型结果显示,共检出4种型别的G/P组合,分别为:G1P[8]、G2P[4]、G3P[8]和G9P[8].VP7和VP4基因测序比对后发现,G1与G2毒株分别属于G1-Ⅰ亚型及G2-Ⅱ亚型,G3毒株大部分属于G3-Ⅰa亚型,另有2株属于G3-Ⅰb亚型,而G9毒株均属于G9-Ⅳ亚型;P[8]型毒株主要为P[8]-Ⅱb亚型,另有8株为P[8]-Ⅱa亚型及1株为P[8]-Ⅳ亚型,2株P[4]毒株属于P[4]-Ⅴb型.诺如病毒阳性标本31例,阳性率为10.3%,在2017年9月至12月间有一个小的高峰.进一步测序结果显示,共检出4种型别的诺如病毒,均为重组毒株,分别为:GⅡ.P16/GⅡ.2、GⅡ.P7/GⅡ.6、GⅡ.P12/GⅡ.3和GⅡ.Pe/GⅡ.4-Sydney2012.结论 南京地区门诊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及诺如病毒是重要的病原体,其中轮状病毒以G9P[8]为主,诺如病毒以GⅡ.Pe/GⅡ.4-Sydney2012为主.
-
GII.P7/GII.14型诺如病毒暴发的分子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江苏地区3起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暴发疫情中病毒感染情况,并对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收集暴发疫情中患者的肛拭子标本53份,采用实时荧光RT-PCR定性检测NoV,阳性标本利用普通RT-PCR对其聚合酶区(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及衣壳蛋白区(VP1)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 3起NoV暴发疫情中,阳性检出率为56.6%(30/53).对30株阳性标本序列进行分析,其RdRp区与GII.P7的同源性高(93.86%),VP1区与GII.14的同源性较高(97.13%).初步判断为GII.P7/GII.14重组毒株,SimPlot分析可能的重组位点在核苷酸5009位.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在RdRp区和VP1区均出现部分氨基酸突变.结论 3起NoV暴发疫情均由同一重组毒株引起,提示GII.P7/GII.14重组株传染性较强,有可能再次引起暴发,应加强监测防控.
-
四种不同类型宫颈标本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型别分布
目的 探讨四种不同类型宫颈标本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为HPV感染检测标本类型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荧光分型技术,对582例宫颈标本(宫颈细胞刷标本225例、宫颈刮片标本164例、宫颈分泌物棉拭子标本131例、宫颈活检组织标本80例)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82例标本中HPV总阳性率为22.51%,HPV在各标本组的检出率分别为宫颈细胞刷标本组27.56%,宫颈刮片标本组21.34%,生殖道分泌物棉拭子标本组13.27%,宫颈活检组织标本组23.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个标本组之间HPV单型高危型感染、多重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临床HPV检测时,应尽可能采用专用细胞刷来采集宫颈脱落细胞.
-
2014年上海地区肠道病毒71型全长基因序列和毒力基因位点分析
目的 分析2014年上海地区手足口病患者中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的全长基因组序列,了解上海地区EV71流行株的序列特征,推测与致病力相关的毒力基因位点.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14年1月至12月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4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通用肠道病毒和EV71型,选取部分核酸阳性标本进行全基因片段扩增和测序,构建全长和3'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基因序列进化树,并与EV71的BrCr原型株、柯萨奇病毒A组4型(coxsackievirus A4,CA4)、CA14、CA16原型株和其他肠道病毒A组原型株进行各编码区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另外,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代表株,比较轻症、重症和死亡组的氨基端序列,寻找差异位点.结果 436例手足口病患者中,EV71核酸检测阳性123例(28.21%).对13个EV71检测阳性标本病毒的全长基因序列和3'UTR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2014年上海地区EV71流行株为C4a亚型,3'UTR序列与CA4、CA14和CA16原型株序列相近.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代表株,比较EV71轻症、重症和死亡患者的氨基端序列,发现159个蛋白氨基酸序列差异位点,其中Q230L(VP2)、I1054V(2B)、V1508I(3A)、V1662I(3C)等4个位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82、6.09、6.09、6.09,P值分别为0.012、0.048、0.048、0.048). 结论 2014年上海地区的EV71 C4a亚型流行株3'UTR区与CA4、CA14和CA16型存在重组,位于VP2结构区的230位可能是与致病力相关的毒力基因位点.
-
上海市黄浦区2013—2016年麻疹病毒分离株核蛋白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上海市黄浦区2013—2016年麻疹病毒分离株核蛋白基因特征.方法 2013—2016年上海市黄浦区麻疹实验室共采集72例疑似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用Vero/hSLAM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经real-time RT-PCR方法鉴定为阳性的麻疹病毒分离株,采用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核苷酸片段(450 bp),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 72例疑似麻疹病例中分离到40株麻疹病毒.40例阳性病例中,男性23例(57.5%),女性17例(42.5%),年龄为(19.07±16.52)岁.40株麻疹病毒的基因亲缘关系显示,39株为H1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并且有2个明显分支,另外1株为B3基因型.39株H1a基因型麻疹病毒株与同型参考株MVi/Hunan.CHN/0.93/7(AF045212)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8%~100.0%和96.6%~100.0%.结论 H1a基因亚型是上海市黄浦区2013—2016年本地麻疹流行的优势基因亚型,同一年份存在着不同的传播链.分离的病毒株在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水平上高度保守,关键功能位点未发生变异.
-
四川省阿坝州1起麻疹暴发疫情病毒分离株基因分型分析
目的 对四川省阿坝州发生的1起麻疹暴发疫情病毒分离株进行基因特征分析.方法 在2017年3月16日至4月3日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某乡镇小学发生的1起麻疹暴发疫情中采集8份咽拭子标本,经Vero/SLAM细胞分离培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羧基末端634 bp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8份咽拭子标本共分离到3株麻疹病毒,均为H1a基因亚型,与H1a基因亚型参考株Chin9322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9%和99.3%;与同时期四川省其他市州分离的麻疹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3%~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6%~100.0%;与2017年度阿坝州分离的麻疹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9%~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0%~ 100.0%.结论 该起麻疹暴发疫情由H1a基因亚型麻疹病毒引起.